能谱CT碘图联合标准化碘浓度在甲状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2022-02-12林光耀黄文起
林光耀,黄文起
(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 核磁室,河南 商丘 476100)
甲状腺癌是常见的头颈部恶性肿瘤,症状隐匿,多数患者早期无明显症状,漏诊、误诊率较高,随着病情不断进展,患者可出现淋巴结或远处器官转移,失去最佳手术治疗时机,不利于预后。因此,采取积极有效的方式诊断甲状腺癌十分必要。病理学检查是诊断甲状腺癌的金标准,但属于有创治疗,可对患者造成一定损伤,患者接纳度低。能谱CT可利用物质在不同X线能量下的吸收效果不同,以提供更多的影像学参数。部分甲状腺结节中可出现出血、囊性病变等病理改变,对X线的吸收差异较大,故能谱CT能够较好地反映病灶的特点[2]。甲状腺癌病灶由于甲状腺滤泡被癌细胞包围,摄碘能力较弱,而能谱CT碘图可利用对比剂在甲状腺结节中的灌注情况,通过测量病灶内碘含量,评估病灶摄碘能力,对鉴别甲状腺结节的性质有积极意义[3]。标准化碘浓度通过对比邻近颈动脉的碘浓度将病灶碘浓度标准化,可缩小扫描造成的差异,提高病灶碘浓度的准确性,从而提升临床诊断效能[4]。鉴于此,本研究着重分析能谱CT碘图联合标准化碘浓度在甲状腺癌诊断中的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研究经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选取2018年7月至2021年7月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甲状腺结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32 例,女48例;年龄34~62(47.60±4.75)岁;结节直径1~4(2.40±0.44)cm;单发结节37例(46.25%),多发结节43例(53.75%)。患者及家属已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入选标准(1)纳入标准:①甲状腺结节符合《甲状腺结节和分化型甲状腺癌诊治指南》[5]中的诊断标准,并且经触诊、影像学检查确诊;②肝、肾功能正常;③既往无甲状腺癌史;④患者依从性较高,可配合研究;⑤择期进行病理学检查。(2)排除标准:①对碘对比剂过敏者;②既往有甲状腺手术史者;③接受相关药物治疗者;④合并其他恶性肿瘤者;⑤合并凝血功能障碍者;⑥合并全身性感染者。
1.3 检查方法
1.3.1能谱CT检查方法 患者入院时,使用能谱CT Biograph mCT·X(国械注进20173330107,西门子医疗系统有限公司)进行扫描。辅助患者取仰卧位,头部后仰,充分暴露颈部,两肩平行,避免锁骨遮挡甲状腺,叮嘱患者扫描期间不做吞咽动作。平扫与增强扫描均使用宝石光谱成像模式,扫描参数:80/140 kvp瞬时管电压切换,管电流为630 mA,转速0.5 s,螺距0.984∶1,准直器宽度为0.625 mm,显示视野为16 cm。平扫后30 s行动脉期增强扫描,使用高压注射器DC009DW(国械注进20172311408,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经头静脉注射300 g·L-1的碘海醇注射液(GE Healthcare AS,国药准字H20160026)70 mL,速率3 mL·s-1。
1.3.2图像处理方法 使用标准算法重建常规混合能量图像及单能量图像,层厚/层距为1.25 mm。将重建图像导入能谱CT自带工作站,选取动脉期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ROI),面积约为病灶面积,避开坏死、钙化、血管影及锁骨产生的伪影,测3次病灶内碘浓度,取平均值。计算(40~90 keV)斜率K,即40 keV下CT值减去90 keV下CT值所得的差值除以60。标准化碘浓度为ROI碘浓度除以同时相颈内动脉碘浓度,测量病灶原子序数。
2 结果
2.1 甲状腺癌病理检查检出结果80例甲状腺结节经病理检查结果显示,25例(31.25%)确诊为甲状腺癌(恶性组),55例(68.75%)为良性结节(良性组),其中囊肿18例,炎症性结节28例,增生性结节型甲状腺肿9例。
2.2 良、恶性结节动脉期能谱CT参数、标准化碘浓度参数比较恶性组40 keV下CT值、90 keV下CT值、斜率K、碘浓度、有效原子序数、标准化碘浓度小于良性组(P<0.05)。恶性组水浓度与良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良、恶性结节动脉期能谱CT参数、标准化碘浓度 参数比较
2.3 能谱CT碘图联合标准化碘浓度对甲状腺癌的诊断价值将能谱CT碘图、标准化碘浓度[(40~90 keV)斜率K、碘浓度、有效原子序数、标准化碘浓度)]相关参数作为检验变量,将甲状腺结节患者良恶性作为状态变量(良性=0,恶性=1),绘制ROC曲线。结果显示,(40~90 keV)斜率K、碘浓度、有效原子序数、标准化碘浓度单独及联合评估甲状腺癌患者的AUC均>0.70,均有一定诊断价值,其中联合检测诊断价值最高。见表2。(40~90 keV)斜率K、碘浓度、有效原子序数、标准化碘浓度评估甲状腺癌患者的最佳阈值分别为0.800、10.01 g·L-1、7.95、0.315。
表2 能谱CT碘图联合标准化碘浓度对甲状腺癌的 诊断价值
3 讨论
基本代谢紊乱是诱发甲状腺结节的重要原因,如未及时治疗,可发展为甲状腺癌,威胁患者生命安全。目前,诊断甲状腺癌的主要影像学方法为常规CT检查。CT检查具有多方位成像的特点,通过建立冠状位及矢状位成像便于了解病灶的空间特点,同时还可观察甲状腺结节的边缘、钙化粗细及强化水平等,对评估甲状腺癌有重要意义[6]。但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影像表现重叠较大,常规CT诊断难度较高,存在一定误诊率。因此,临床仍需寻找更有效的诊断方式。
能谱CT可利用高低管电压瞬时切换,以获取物质在不同X线下的衰减系数的差异,从而获得更多病灶信息,以提升临床诊断效能[7]。CT值是CT图像中各组织与X线衰减系数相当的对应值,可反映局部组织或器官密度大小。斜率K是不同病灶或器官结构对不同单能量X线衰减的特征性曲线。碘剂属于临床常用的对比剂,碘浓度可反映病灶的血流情况。有效原子序数是较为稳定的能谱分析客观参数,与碘含量及CT相关。
本研究结果显示,恶性组40 keV下CT值、90 keV下CT值、斜率K、碘浓度、有效原子序数、标准化碘浓度小于良性组。这表明能谱CT碘图联合标准化碘浓度可能对诊断甲状腺癌具有一定价值。分析其原因在于,能谱CT成像包括双能剪影、能谱成像两个阶段,其中能谱成像通过高低两种电压的快速切换实现,可在物质分离及定量分析上进一步提供单能量成像功能期,单能量图像可更加清晰显示结节病灶,并能发现更多结节病灶,从而提升临床诊断效能;同时,能谱CT还可将碘基图与水基图分离,从而减少硬化效应及平均效应,进而提高临床诊断效能[8-9]。甲状腺内的碘是以甲状腺球蛋白的形式存储于甲状腺滤泡内,正常甲状腺滤泡的结构完整,在CT中呈现高密度,良性结节表面上皮细胞不断增殖及恢复,可对碘进行持续性吸收,因此碘浓度相对较高[10]。而甲状腺癌患者上皮细胞被癌细胞包围,不具有吸碘能力,导致碘浓度较低。斜率K及有效原子序数主要受不同化学成分组成的分子在不同X线能量水平下对应CT值的影响[11]。甲状腺癌病灶内的甲状腺滤泡细胞被癌组织及纤维结缔组织替代,同时其浸润性生长对周围脉管及滤泡等组织造成损伤,导致摄碘能力下降,CT值较低,进而导致斜率K及有效原子序数下降[12-13]。标准化碘浓度是将结节的碘浓度标准化,可缩小个体因素造成的病灶摄碘能力差异。由于肿瘤细胞生长速度较快,组织内大量的新生血管被破坏,局部亦可形成癌栓,使病灶内血管坏死速度大于新生速度,血管通透性增加,进而影响病灶摄碘能力,使碘浓度下降[14-15]。为进一步验证假说,本研究绘制ROC曲线,结果显示,(40~90 keV)斜率K、碘浓度、有效原子序数、标准化碘浓度单独及联合评估甲状腺癌的AUC均>0.70,均有一定诊断价值,其中联合检测诊断价值最高。这表明能谱CT联合标准化碘浓度能够有效诊断甲状腺癌。
综上所述,能谱CT碘图联合标准化碘浓度能够有效诊断甲状腺癌,临床可优先采用能谱CT鉴别甲状腺结节,从而提高甲状腺癌诊断效能。临床对于甲状腺癌主要采取手术治疗,通过切除病灶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但不同临床分期患者手术切除方案不尽相同。因此,尽早确认临床分期对患者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有重要意义。但本次未对恶性患者进行临床分期评估,未来可采取能谱CT碘图联合标准化碘浓度对甲状腺癌患者临床分期进行评估,以提升研究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