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系统性炎症反应指数与糖尿病肾病患者白蛋白尿的相关性

2022-02-12张月翡王守俊

河南医学研究 2022年1期
关键词:单核细胞中性收缩压

张月翡,王守俊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内分泌科,河南 郑州 450000)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生活方式的日渐改变,糖尿病的患病率逐年升高,其慢性并发症如大血管及微血管病变所带来的健康威胁,仍然是人们关注的焦点。糖尿病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作为糖尿病的主要慢性微血管并发症,是导致终末期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糖尿病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DKD的致病机制包括血流动力学改变、糖脂代谢紊乱、胰岛素抵抗、氧化应激等,近年来研究表明炎症反应也与DKD有关[1]。系统性炎症反应指数(systemic inflammation response index,SIRI)是由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的乘积与淋巴细胞的比值计算而来,与多种疾病以及炎症反应相关[2]。目前关于SIRI与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及其并发症关系的研究甚少,本研究旨在探讨SIRI与DKD患者白蛋白尿的相关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回顾性收集2019年6月至2021年9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200例T2DM患者的临床资料,年龄18~80(52.69±11.82)岁,其中男135例,女65例。根据尿白蛋白/肌酐比值(urinary albumin-creatinine ratio,UACR)将其分为3组,UACR<30 mg·g-1为单纯糖尿病组(T2DM组),UACR≥30 mg·g-1且≤300 mg·g-1为早期DKD(early DKD,EDKD)组,UACR>300 mg·g-1为临床DKD(clinical DKD,CDKD)组。纳入标准:符合2006年世界卫生组织修订的糖尿病诊断标准。排除标准:(1)1型糖尿病、妊娠糖尿病等其他类型糖尿病;(2)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急性感染等糖尿病急性并发症;(3)其他原因导致的肾病;(4)甲状腺功能异常、心血管疾病、恶性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严重感染、严重肝肾功能损伤;(5)伴有认知障碍或者精神疾病史。

1.2 临床资料通过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电子病历系统,收集入选患者的年龄、性别、糖尿病病程、吸烟史、收缩压、舒张压、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实验室生化检验包括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糖化血红蛋白(hemoglobin A1c,HbA1c)、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 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血肌酐(creatinine,Cr)、尿酸(uric acid,UA)、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单核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计算SIRI,为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的乘积与淋巴细胞的比值。

2 结果

2.1 3组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指标比较3组患者的性别、吸烟史、BMI、FBG、HbA1c、TC、TG、HDL-C、LDL-C、UA、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单核细胞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的年龄、病程、收缩压、舒张压、Cr、淋巴细胞计数、SIR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T2DM组对比,EDKD组和CDKD组的SIRI较高(P<0.05),EDKD组与CDKD组的SIR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DKD组和T2DM组的年龄小于CDKD组,病程短于CDKD组,收缩压、Cr水平低于CDKD组,淋巴细胞计数高于CDKD组(P<0.05)。EDKD组和T2DM组的年龄、收缩压、Cr、淋巴细胞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DKD组的病程较T2DM组长,舒张压较T2DM组高(P<0.05)。见表1。

2.2 各指标与UACR的相关性随着年龄、病程、收缩压、Cr、中性粒细胞计数、单核细胞计数、SIRI的增高以及淋巴细胞计数水平的降低,UACR呈逐渐升高趋势,即UACR与年龄、病程、收缩压、Cr、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SIRI呈正相关(P<0.05),与淋巴细胞计数呈负相关(P<0.05)。见表2。

2.3 DKD的危险因素分析将UACR分级作为因变量(UACR<30 mg·g-1赋值为1,UACR≥30 mg·g-1且≤300 mg·g-1赋值为2,UACR>300 mg·g-1赋值为3),将表1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作为自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长病程、高水平的Cr、高SIRI、低水平的淋巴细胞是DKD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见表3。

表1 3组患者一般资料及实验室指标的比较

表2 各指标与UACR的相关性

表3 DKD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3 讨论

DKD是导致终末期肾病的主要原因,同时也是冠心病和卒中等严重心脑血管事件的高危因素。DKD的致病机制涉及多种因素,除了糖脂代谢紊乱和血流动力学异常外,氧化应激及炎症反应亦与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3]。研究表明,DKD的快速进展与中性粒细胞数量增多有关[4]。T2DM患者体内中性粒细胞凋亡延迟,数量增多,其分泌的多种酶和氧化产物破坏局部微环境,加重炎症反应,从而引起肾组织损伤[5]。作为炎症反应关键环节的单核细胞,活化后可分泌多种黏附因子和促炎因子,损伤血管内皮,单核细胞附着在肾小球动脉,继而变成巨噬细胞,摄入氧化脂质,最终成为富含脂质的泡沫细胞沉积在肾,使肾小球动脉硬化,加速肾纤维化[6]。此外,长期的高血糖使T2DM患者的淋巴细胞凋亡增加,其数量下降引起免疫障碍,使低度炎症反应长期存在,进而促进氧化应激,导致肾小管间质性病变,加速肾纤维化的进展[7]。DKD早期呈高滤过状态,致使部分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坏死,肾小管萎缩,其余损伤的肾小管上皮细胞分泌多种细胞因子和血管活性物质,协同间质中的淋巴细胞与巨噬细胞,共同作用于肾小管上皮,促进炎症和纤维化过程。

DKD进展至终末期肾病的速率要比一般肾病快,早期发现并干预可延缓病情进展,提高糖尿病患者的存活率和生活质量。DKD的早期筛查主要基于微量白蛋白尿,但临床上一旦检测到微量白蛋白尿,DKD患者已步入第3期。找到一个能评估早期DKD的指标并加以干预可以改善DKD患者的预后。Wan等[8]提出中性粒细胞计数与淋巴细胞计数的比值、年龄、糖尿病发病时间与UACR和DKD患病率呈正相关,Huang等[9]研究显示单核细胞计数与淋巴细胞计数的比值、收缩压、病程是DKD的独立危险因素,且和T2DM患者肾损伤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因此,可以推测由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的乘积与淋巴细胞的比值计算得出的SIRI可能与DKD有相关性。SIRI是基于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计算而来的一种新型全身炎症反应标志物,相对于传统的单项白细胞检测更能稳定有效地反映机体的炎症情况[10-12]。多项研究证实,在机体发生炎症时,三者的比例平衡发生改变[13-15]。目前关于SIRI的研究多涉及癌症相关炎症方面[16-18],证实了SIRI可预测多种实体肿瘤的进展及预后,但在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方面尚未见相关报道。UACR是DKD的分期指标,相关性分析显示其与年龄、病程、收缩压、Cr、中性粒细胞计数、单核细胞计数、SIRI呈正相关,与淋巴细胞计数呈负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长病程、高水平的Cr、高SIRI、低水平的淋巴细胞是DKD的独立危险因素,可以认为SIRI与DKD的发病和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这与Wan等[8]和Huang等[9]的研究结论相符合。

本研究存在一些局限性。首先,纳入样本量小,且是一项单中心回顾性研究,易产生偏倚。其次,炎症反应指标SIRI可能受到炎症和感染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可能造成结果出现偏差。

综上所述,SIRI是DKD的独立危险因素,且可以作为判定DKD病情进展程度的生物指标。目前对于DKD的诊断,常用的指标为UACR、24小时尿蛋白定量,检验项目相对复杂且某些基层医院无法检测。SIRI作为一项经济易测且操作简单的实验室指标,临床工作中注意监测其水平可以早期预防DKD的发生和发展。

猜你喜欢

单核细胞中性收缩压
单核细胞亚型在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中的研究进展
CD16+单核细胞变化与强直性脊柱炎的相关性研究
急性发热性嗜中性皮病1例
尿酸水平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关系的研究
单核细胞亚型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进展
你了解高血压分级吗
画质还原更趋中性 Vsee UH600 4K高清播放机
简单三招轻松降压
EUREKA EFFECT?2017引领女装新中性风潮
健康年轻人收缩压高会增加动脉硬化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