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关节脱位的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2022-02-12段永富党兴
段永富,党兴
(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 骨二科,河南 南阳 473000)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是目前临床治疗晚期髋关节病变的重要术式,该术式用人工假体替换病变关节,可矫正关节畸形,有效改善患者的关节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1]。但研究[2-3]表明,THA术后关节脱位仍无法完全避免,是THA术后较为常见的并发症。术后关节脱位会影响患者术后康复,若反复脱位则需要进行再翻修手术,增加患者家庭及社会负担。鉴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讨THA术后关节脱位的相关影响因素,并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以期为THA术后关节脱位的防治提供更多参考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9年5月至2021年4月于我院行THA治疗的2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46例,女114例;年龄57~82岁,平均年龄(64.12±3.09)岁;依据关节脱位与否分为未脱位组(235例)与脱位组(25例)。
1.2 入选标准纳入标准:①接受THA治疗且顺利完成手术;②临床资料完整;③患者及家属对本研究知情同意并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①行为异常或患有精神疾病,无法积极配合临床诊治;②未定期复诊。
1.3 方法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身高、体重及慢性疾病史,并计算BMI;统计患者的手术情况及术后康复情况,包括手术入路方式、假体放置位置、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制动、术后搬运情况等。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分析处理数据。计数资料行χ2检验,计量资料行t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方法;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THA术后关节脱位的单因素分析经单因素分析显示,脱位组的年龄及后外侧入路、假体放置在安全区外、术后搬运情况不恰当、术后制动不严格占比均高于未脱位组 (P<0.05)。见表1。
表1 THA术后关节脱位的单因素分析[±s,n(%)]
表1 THA术后关节脱位的单因素分析[±s,n(%)]
影响因素 脱位组 (n=25) 未脱位组(n=235) t/χ2 P年龄 (岁) 69.58±5.42 62.91±5.08 6.202 0.000 BMI(kg/m2) 25.20±1.35 24.81±1.16 1.573 0.117手术时间 (min) 110.58±21.62 108.97±19.54 0.388 0.699住院时间 (d) 13.65±3.95 12.86±4.09 0.921 0.358性别 男 15(60.00) 131(55.74) 0.166 0.684女 10(40.00) 104(44.26)合并慢性疾病 有 11(44.00) 71(30.21) 1.989 0.158无 14(56.00) 164(69.79)手术入路方式 前外侧 6(24.00) 170(72.34) 24.144 0.000后外侧 19(76.00) 65(27.66)假体放置位置 安全区外 17(68.00) 12(5.11) 83.960 0.000安全区内 8(32.00) 223(94.89)术后搬运情况 恰当 14(56.00) 179(76.17) 4.806 0.028不恰当 11(44.00) 56(23.83)术后制动 严格 16(64.00) 212(90.21) 14.385 0.000不严格 9(36.00) 23(9.79)
2.2 THA术后关节脱位的多因素分析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后外侧入路、假体放置在安全区外、术后搬运情况不恰当、术后制动不严格、年龄偏高是导致THA术后关节脱位的危险因素(OR>1,P<0.05)。见表2。
表2 THA术后关节脱位的多因素分析
3 讨论
THA是目前临床治疗股骨头坏死、髋关节发育不良的常用术式。该术式可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促进其髋关节功能恢复,但不足之处在于THA术后3个月内容易发生关节脱位。关节脱位可通过复位进行修复,但会对患者造成二次伤害,延长其治疗时间及康复时间,甚至会导致患者活动能力难以恢复至正常水平[4]。因此,为了减少THA术后关节脱位的发生,充分了解THA术后关节脱位相关危险因素,并采取预防干预措施十分必要。
本研究结果显示,脱位组的年龄及后外侧入路、假体放置在安全区外、术后搬运情况不恰当、术后制动不严格占比均明显高于未脱位组(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后外侧入路、假体放置在安全区外、术后搬运情况不恰当、术后制动不严格、年龄偏高是导致THA术后关节脱位的危险因素(OR>1,P<0.05)。分析原因如下:①不同入路对髋关节周围软组织张力影响不同,在THA入路选择中,后外侧入路视野暴露彻底且操作简便,在临床上的应用较为广泛。但与前外侧入路相比,后外侧入路会损伤关节韧带结构及闭孔内肌、股方肌、闭孔外肌、梨状肌,引起肌张力减小、肌肉萎缩,若术后髋关节保护不到位,会增加假体脱位风险[5-6]。②在假体放置位置方面,既往是将髋臼组件放置在 (40±10)°外展角与 (15±10)°前倾角的安全区,增加外展角会缩小脱位垂直、水平位移,减少外展角可减少假体碰撞,但会让荷载转移,对髋关节活动造成限制,从而增加关节脱位风险[7]。③患者术后肌肉张力较低,搬运患者时若力度过大会增加关节脱位风险,且患者体位未控制在外展中立位,会对髋关节稳定性造成破坏[8]。④随着年龄的增加,患者髋关节周围软组织疏松,肌力不断降低,采用THA治疗后,手术区域及四周软组织张力失衡,关节稳定性降低,会增加关节脱位风险[9]。针对上述危险因素,临床可从以下方面制定预防关节脱位方案:①术前全面评估患者的身体情况,制定合理的手术方案,术中采用前外侧入路,以减轻对关节韧带及肌张力的影响,并可借助局部解剖学标志、简单的设备或辅助技术手段以达到“安全区域”植入物放置的效果,降低术后关节脱位风险。②加强对高龄患者的关注,术后依据患者实际情况提供个性化康复方案,在搬运时保持患者患肢处于外展中立位,并至少由3个人分别对下肢、腰部及头颈部进行搬运,采用合理的术后制动及锻炼方案,以促进患者术后恢复。
综上所述,年龄偏高、后外侧入路、假体放置在安全区外、术后搬运情况不恰当、术后制动不严格是THA术后关节脱位的影响因素,临床应据此制定个性化的干预措施,预防THA术后关节脱位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