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化早期活动方案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护理中的应用
2022-02-12杨芳柳晨
杨芳,柳晨
(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 心血管内二科,河南 南阳 473000)
急性心肌梗死属于临床常见疾病,致残率、致死率较高,一旦确诊,需及时给予治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是目前临床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常用手段,可有效降低患者的急性期死亡风险。然而,为了促进患者术后尽快恢复,加强对患者的术后护理干预十分必要[1]。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讨规范化早期活动方案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9年8月至2020年9月在我院行PCI治疗的57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纳入标准:符合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标准[2];发生胸痛、胸闷时间>30 min;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后症状未缓解;心电图ST段抬高,肢体导联>0.01 mV;患者及家属对本研究知情同意并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存在急性肺水肿及心源性休克;依从性较差。根据术后护理干预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n=26)和观察组(n=31)。对照组男15例;女11例;年龄22~66岁,平均(44.56±1.48)岁;发病至入院时间12~38 min,平均(23.35±3.98)min。观察组男16例,女15例;年龄21~65岁,平均 (44.26±1.36)岁;发病至入院时间10~36 min,平均(23.05±3.88)min。两组的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包括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告知患者遵医嘱用药、合理饮食护理、加强健康宣教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规范化早期活动方案,具体措施如下:(A)建立小组管理团队。组员包括科主任医师1名、主治医师3名、护士长1名、主管护师2名、责任护士3名。团队负责讨论制订病人早期活动筛查表和活动终止标准,医生组负责审核活动方案,处理方案实施过程中的风险事件,护士组负责根据筛查表和活动终止标准制订及实施活动方案。 (B)早期活动方案。①术后第1 d:早期绝对卧床休息,保持病房安静,每日进行2次四肢关节被动活动,每次20 min。②术后2~3 d:意识清醒患者依据个体情况直接进入二级活动,床头抬高30°~45°,在床上进行四肢关节被动活动,护理人员协助患者进行屈伸运动10~20次,并按摩患者四肢,舒缓肌肉,力量由轻至重,促进患者血液流通,3次/d,每次10~15 min。③术后4~5 d:床头抬高60°,指导患者做主动肢体关节活动,3次/d;自主翻身,护士协助推背,3次/d。④术后6~7 d:床上坐起,2次/d,每次30~60 min,逐渐自动床边坐起活动,床旁排便。⑤术后8~10 d:可在护士帮助下室内慢走,每次5~6 min,逐渐增加至15 min/次,2次/d。⑥术后11~14 d:走廊慢步走动,逐渐过渡至上下1~5层楼,2次/d,每次10~20 min。⑦术后10~20 d:日常生活自理,逐渐增加到户外短时间散步。每一活动等级顺利实施1~2 d后进入下一等级,由责任护士、护士助理协助患者完成。 (C)活动终止标准。心率较活动前下降或升高≥20%,血氧饱和度(SpO2)<88%,心电图新出现心律失常或心肌缺血表现,收缩压/舒张压较活动前升高或降低≥20%,患者躁动,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RASS)评分≥3分,颅内压≥20 mm Hg,患者表示不能耐受或拒绝继续。若出现上述表现任何一条均暂停活动3 min,症状无改善则终止当次活动,连续2次活动提前终止的患者2 d内不能进行活动尝试。两组患者均干预至出院。
1.3 观察指标①生活质量。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74)评估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生活质量,该量表包含物质生活状态、社会功能、心理功能、躯体功能4个维度,共20个条目,采用5级评分法,总分100分,分数越高表示患者生活质量越好。②并发症。统计两组患者心力衰竭、心绞痛、心律失常等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生活质量干预前,两组的GQOL-74各维度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GQOL-74各维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GQOL-74评分比较(±s,分)
表1 两组患者的GQOL-74评分比较(±s,分)
时间 组别 n 社会功能 心理功能 躯体功能 物质生活状态干预前 观察组 31 15.36±5.62 25.27±4.26 21.67±3.27 14.62±2.41对照组 26 15.41±5.14 25.57±4.31 21.52±3.18 14.82±2.26 t 0.035 0.263 0.175 0.321 P 0.972 0.793 0.862 0.749干预后 观察组 31 22.62±3.34 35.62±4.62 30.54±3.44 19.34±1.14对照组 26 18.57±3.16 30.47±4.64 26.84±3.72 16.28±1.33 t 4.673 4.184 3.897 9.355 P 0.000 0.000 0.000 0.000
2.2 并发症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5.8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1.54%(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是由冠状动脉阻塞导致供血不足而引起的心肌坏死,可并发心律失常及心源性休克等,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3]。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而言,早期治疗的关键在于疏通狭窄甚至闭塞的冠状动脉管腔,改善心肌血流灌注。PCI是目前临床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最有效手段,研究[4-5]表明,为了有效改善患者预后,在PCI术后制定促进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恢复的护理干预方案至关重要。
规范化早期活动方案通过术后指导患者进行循序渐进的一系列活动锻炼,可明显提升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促进患者尽快康复。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观察组的GQOL-74各维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在常规护理干预基础上采用规范化早期活动方案可明显提升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生活质量。分析原因在于,护理人员指导患者PCI术后进行规范化的运动锻炼,及时了解患者在运动过程中的异常情况并进行处理,决定减量运动或停止运动,可有效促进患者机体恢复及生活质量提高。此外,本研究结果还显示,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提示在常规护理干预基础上采用规范化早期活动方案可降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分析原因在于,在实施规范化早期活动方案期间,依据患者具体身体状况,采用多样化的运动训练方式,可增加患者的活动耐力,促进心肌侧支循环,降低血液黏稠度[6],从而减少并发症发生。
综上所述,规范化早期活动方案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护理中,可明显提升其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