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班级管理中构建和谐班集体的实践与思考

2022-02-12陶春秀

学周刊 2022年5期
关键词:中小学班级管理策略

摘 要:当前全社会提倡构建和谐社会,在教学工作中,教师要注重构建和谐班集体、和谐校园,以此来落实和谐教育理念,为中小学生营造一个轻松、健康的学习氛围,促进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培养他们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进取精神,使其能够以积极向上的心态投入到学习与生活中。树立良好的文化价值观与道德价值观,通过班级中的协同力量,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感知到幸福、安全,共同构建和谐校园文化氛围。

关键词:中小学;班级管理;和谐班集体;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2)05-0169-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2.05.083

构建和谐班集体是落实和谐教育的重要基础,而只有实现和谐教育才能够促进社会的稳定发展,中小学教师要意识到自身工作职责的重要性,在班级管理工作中,教师要结合中小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生活需求来设定班级管理目标、方案、计划,为构建和谐班集体做好充分的准备,贯彻落实素质教育理念,培养中小学生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情感价值观,促进中小学生的自主发展与全面发展。和谐班集体的构建是教师加以正确的指导,引入多元化、有针对性的策略,让学生之间相互理解,构建平等与民主的班级氛围,引导学生学会尊重他人、学会合作、尊重社会,能够正确构建人际关系与化解矛盾,把所有的专注力都放在学习中,取得优异的成绩,获得更为丰富的情感经验和生活经验。

一、当前中小学班级管理中存在的相关问题

(一)班级管理考核机制不够完善

在当前的中小学班级管理工作中,存在班级管理考核机制不够完善的问题。无论是班级管理目标还是班级管理计划,都缺乏激励性的指导,一些学校的班级管理理念较为落后,在具体的班级管理考评工作中,习惯于运用传统的评价模式,过度重视班级管理中的结果性评价,忽视了班级管理中的过程性评价,导致班级管理评价无法展现出约束作用,教师习惯于采用填鸭式与专职式的管理模式,无法开展科学化、合理化的班级管理活动,班级管理效果比较差。

(二)中小学班主任的教学压力比较大

经过调查可以发现,当前很多中小学班主任都存在身兼多科的现状,不管是备课工作量还是批改作业工作量都非常大,班主任身心劳累,没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班级管理工作中,导致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经常出现问题,学生缺乏来自班主任的管束,无法端正自我生活态度与学习态度。同时,由于班主任的教育管理压力比较大,无法及时去学习一些先进的班级管理观念与模式,认为学生需要绝对服从自己,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地位不对等、不平等。部分教师习惯于采用经验式的班级管理手段,没有结合中小学生真实的学习与生活需求来设定班级管理手段,导致与学生之间的关系非常紧张,学生无法积极配合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工作。

(三)中小学班级管理无法突出重点

在当前的中小学班级管理工作中,存在无法突出班级管理重点内容的问题。在班集体建设过程中缺少一定的民主性,无论是班级干部的选拔还是日常制度的设定,教师都没有去听取学生的意见,导致学生缺乏一定的责任心与合作意识。同时,教师过于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忽视了团体活动的重要性,与学生缺少溝通与交流,无法为学生构建和谐的班集体。学生的压力比较大,无法释放自己的生活压力与学习压力,长久下来,会对于学习产生一定的抗拒心理。除此之外,很多中小学班主任过度强调统一,忽视了中小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没有给予学生发表自己独特观点的机会,只是习惯于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学习、生活,学生缺乏展示自我个性的平台,无法满足学生渴望得到理解与尊重的心理。

二、班级管理中构建和谐班集体的策略

(一)借助关系策略构建和谐班集体

在中小学班级管理工作中,教师要善于借助关系策略构建和谐班集体。教师要重视师生关系,在日常生活与学习中,教师要成为学生的朋友与指导者,改变以往教学工作中,教师习惯于把自己作为权威者、主导者的模式,而是要做到热爱学生,借助于爱的艺术、行为来开展班级管理活动。教师不仅要有严师的一面,更要在学生面前展示出宽容与慈祥的一面,多多肯定与鼓励学生,这样学生才能够把自己真实的生活困惑与学习困惑表达出来,真正解决学生的各方面问题,促进中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同时,教师要把自身的工作责任感、对于教育事业的热爱,化作为对于学生的关注与关怀,特别是对于一些问题学生,教师更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在以心换心与以情动情中感化学生,这样才能够构建和谐的班集体,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消除他们存在的消极情绪。同时,教师要善于管理学生之间的关系,让学生之间相互帮助,构建融洽的班级关系网络,增进学生之间的情感。教师要多多设定一些团体班级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展示真实的自我,学生之间能够和谐相处。在学生发生矛盾的时候,教师不要急着指责学生,而是要有耐心、有恒心,真正帮助学生解决问题。除此之外,教师之间也要构建融洽的关系,教师在相互沟通中才能够全面了解学生的情况,做到对症下药,在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努力之下,构建和谐班集体。

(二)借助文化策略构建和谐班集体

在中小学班级管理活动中,教师要善于构建学习型的班集体,让学生在日常学习活动中,深刻感知人生价值与生命的意义。班级文化属于构建学习型班集体的要素,也是一种宝贵的精神财富,由此,教师一定要借助于班级文化这项隐性教育力量,引导中小学生自觉遵守班级制度,端正他们的行为习惯与学习习惯,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教师要注重班级管理的目标化与制度化,无论是学习活动还是班级计划工作,都要有针对性、目的性,有班级管理制度的约束,这样才能够让班级管理目标更加全面化,促进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协调发展。在班级管理活动中,教师要设定统一的目标,因为每一个学生的个性都是不同的,教师要全面调查学生的兴趣爱好、各项需求,以此来制定相应的班级管理目标与制度,之后再设定一些班级细则内容,提高班级制度管理的有效性。同时,为了增强中小学生的责任感,教师可以实行岗位责任制,把班级中的劳动任务详细布置下去,让每一个学生都明确班级职责,引入量化考核方法,让学生能够自觉遵守课堂纪律与课间纪律。除此之外,教师要注重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让学生感知到班集体的温暖,意识到自己的言行举止会影响到班集体的整体荣誉,从而能够更加努力地投入到班集体活动中去。教师也可以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多多设定一些校外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接受德育教育,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这样才能够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去,为构建和谐班集体做出自己的一份努力。

(三)借助评价策略构建和谐班集体

在中小学班级管理工作中,教师要借助于评价策略构建和谐班集体。在以往的班级管理评价中,教师习惯于凭借自己的主观意识来开展评价活动,导致很多学生对于评价存在一定的抗拒心理,由此,教师一定要注重评价内容与评价主体的多元化,以此来展现出班级管理评价的发展性、激励性、整体性,让学生借助于多元化评价不断完善自我,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師要注重班级管理中评价主体的转化,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发展,改变以往班级管理中学生被动接受评价的现状,而是要让学生积极参与到班级管理评价中去,激发他们的自主意识,让他们在相互评价中不断反省自己,对自己有更为全面的认知。同时,教师要注重构建发展性评价,引入学生互评与学生自评等模式,让学生之间相互借鉴与学习,实现学生之间的共同发展。学生相互评价的过程,也是沟通和学习的过程,能够清晰认知自己的学习劣势和优势,从而学会分享和合作,真正展现出评价的教育优势。

(四)借助环境策略构建和谐班集体

环境对于中小学生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教师要借助于环境策略构建和谐班集体。教师要善于为学生构建一个安全的学习环境,这样才能够促进中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安全感不仅是一种心理感受,同时,也是一种生活心态,教师要让学生养成积极的、稳定的生活状态,感知到班集体的温暖,让学生之间相互获取力量与支持。在日常班级管理活动中,教师要多关心与理解学生,提升他们的适应能力,特别是对于一些需要住宿的学生,无论是选择食堂饭菜还是整理宿舍内务,教师都要认真指导与关心,以此来增强学生的安全感。同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共同参与到和谐班集体建设中去,鼓励学生融入自己的创意去装扮教室,这样既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温馨的班级环境,还能够增强学生的成就感,在共同装扮教室过程中感知到成功的喜悦感,增进学生之间的情感。

三、结语

班集体属于开展素质教育工作的重要基地,教师要改变以往的班级管理模式,借助多项管理策略来构建和谐班集体,让学生感知到来自于教师的关怀,为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榜样,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价值观与文化价值观,提升自我综合素养。同时,教师也要为学生构建健康、平等、民主的班级氛围,锻炼学生的行为方式与思维习惯,让他们能够共同参与到班集体建设中去,构建和谐、健康的班级文化,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江晨曦.师生共驭班集体和谐方舟——访浙江省武义县教育局局长程晓晖[J].中国德育,2015(15).

[2]   李立军.强化班级管理 提升学生职业素养——中职学校班级管理对策[J].职业技术,2017(7).

[责任编辑 梁爱芳]

作者简介:陶春秀(1976.2— ),女,汉族,甘肃民勤人,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学校班级管理教育。

猜你喜欢

中小学班级管理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略谈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微视频的应用
新课标下书法高效课堂教学探究
基于班级管理的班干部培养方法研究
班级管理问题与应对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