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问题驱动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研究

2022-02-12王立丽

学周刊 2022年5期
关键词:问题驱动高中数学情境

摘 要:近年来,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教育教学方面的理念与方式出现诸多变化,教师更加注重对学生自学意识与能动性的培养,既要增强教学互动性,又要提高学生知识水平与学习能力。而在问题驱动背景下,更加有利于实现上述目标,强化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本文主要对问题驱动背景下的高中数学教学展开深入研究,仅供参考。

关键词:问题驱动;高中数学;教学模式;情境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2)05-0045-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2.05.022

问题驱动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以教学问题为引导,将学生的问题作为主体,使“教”和“学”密切结合在一起,促使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主动地发现并解决存在的问题,逐步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通过使用多种教学方式,教师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这对高中数学教学改革的深入具有重要意义。

一、问题驱动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存在的问题

1.传统教学模式根深蒂固。在课程改革实施的过程中,许多教师会有意识地完善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模式,开始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但是,结合相关调查的结果可以发现,现在多数教师普遍采取的教学方法还是讲练结合,这就导致在问题驱动背景下的高中数学教学存在教师直接给出答案的现象,致使问题驱动教学模式在实施的过程中出现了徒有其表的现象[1]。

2.师生缺乏沟通交流。问题驱动背景下,教师的任务不仅要为学生设计问题,同时还要引导学生解决问题,但是在教学的过程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首先,教师在设计问题的过程中,很少设计互动交流的环节,这就导致教师无法真正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难以对其进行全面把握[2]。其次,在教学的过程中,由于学生人数较多,教师难以顾及每个学生,无法做到及时的沟通与交流。在学生无法给出正确答案时,如果教师对学生的思维引导不足,又忽视了其心理感受,直接转向对其他学生进行提问,这将严重阻碍师生的进一步交流。

(二)原因分析

1.教学任务和考试制度的影响。虽然高考制度在不断改革和完善,但是竞争仍然非常激烈,这就导致很多学生不得不将高考当作人生转折点。日常教学任务和高考的双重压力,导致教师不敢冒险采取新理念、新方法,只能一直沿用讲练相结合的课堂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可以最大限度地增加学生接受知识的时效性,具有显著优势,因此得到极为广泛的应用[3]。但是,在实践过程中依旧存在一些不足,主要体现在学生虽然短期内获取了大量知识,但是却存在理解不透彻、记忆不深刻、不能全部掌握和灵活应用的问题。除此以外,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往往不重视学生创新思维、问题意识的培养,导致学生不具备独自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问题设计的难度与学生学习需求不相符。就现阶段的高中数学教学研究来说,关于问题驱动教学的相关研究不是很多,能供参考的教学案例也非常稀少。在具体实施这一教学模式时,教师要明确教学内容,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综合调控解决各方面问题,同时还要具备处理突发情况的能力。因此,这就需要教师在专业与学科能力的提升上付诸大量时间与精力,以此确保教学的有序进行。然而在具体实践中,一些教师并未真正了解学生的知识储备与能力,导致设计的问题比学生实际认知程度所能接受的难度大。此外,教师所设计的理解型问题居多,缺少趣味元素的融入。

3.教学时间有限。问题驱动型课堂教学与传统课堂教学进行比较,显然从备课到教学实施都需要花费更多时间与精力。普通高中数学课堂时间基本上维持在40到45分钟,学生还需要学习其他科目,学习数学的课时相对有限,基本每日1节数学课、每周1节晚自习,一周6到10课时,课堂上学生回答问题时一旦无法作答,教师便会直接让其他学生回答。教师之所以这样做,一方面是想给更多学生提供回答的机会,另一方面也是由于课堂时间有限,难以持续进行等待。为确保高效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只能大幅度缩减学生在课堂上探讨交流、与教师互动的时间,因为给予学生太多时间势必影响到整体的教学进度。由此可见,在课堂教学中,任务和时间直接影响到教师设计问题的数量与难度。

二、问题驱动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策略

(一)做好備课工作

1.深入了解学生。在使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来准备课程计划时,教师应对学生当前的数学知识掌握情况进行全面、简要的分析。具体来说,主要包括学生已有的数学知识、数学知识结构的完整性,只有掌握学生的这一情况,才能判断出学生现有的数学知识结构,能否支撑起新知识学习,能否在预习中理解相关知识,哪些知识需要教师进行讲解,哪些数学知识依靠学生自身进行探究即可完成。此外,教师在开展教学之前,还应对当前学生的认知规律、心理特征等进行全面分析,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精准地抓住课堂教学关键,改善课堂教学问题,明确和紧密结合学生的目标,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方案,使其与学生的学习需求相适应。

2.关注课前预习。预习就是学生在自主思考的同时,实现对新知识的自学,从而形成对所学知识的大体掌握。通过自学的方式来汲取简单的知识,学生能够将侧重点放在不懂的知识点上,在听教师讲课时就会建立明确的目标,更有积极性,有助于提升学习效果。此外,做好课前预习还会使学生的认知发生转变,降低新知识学习的难度,有利于学生重拾信心,提高学习自主性。当学生已经养成了良好的预习习惯并长期坚持,就能提高其自学能力,使其学会独立思考。如此一来,问题驱动教学与高中数学教学就能实现有效结合,同时学生也在课堂上掌握了主动权。

3.创造性使用教材。教材是教师开展课堂教学以及学生进行知识学习的重要载体。尤其是现行的高中数学教材,是结合新课程改革下的要求,经过专家组多次研究、反复推敲而编制的,具备极强的科学性。针对教材的创造性使用,最关键的就是对教材的深入研究,从宏观层面整体掌握教材,理清高中数学知识的脉络,摸清编者意图,并从微观层面认清教材细节,把握各章节教学目标,深挖其内在联系,筛选出重点和难点。除此以外,还需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增设、删减、发掘教材,丰富教学内容,充实学习材料,在与问题驱动教学法相结合的同时,真正实现用教材教而非教教材。

(二)活跃教学氛围,衔接新旧知识

打造活力课堂的前提就是教师与学生的有效互动和交流。教师在针对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氛围进行调节的过程中,还应关注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点,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在这一背景下,教师在实施问题驱动教学模式的时候,应结合新课程改革下的“生本教学理念”,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调动学生的能动性。首先,教师进行问题设计时,要彰显其教学智慧,充分体现问题驱动的特征,不断增强课堂教学的开放性、灵活性。其次,在高中数学教材中,各章节知识间都有紧密关联,因此对于新知识的讲授,可以进行问题驱动,从而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并联系学过的知识,主动进行提问,在此基础上展开探究。最后,还需要教师寻找新旧知识的衔接点,并就二者的衔接处设问,使其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设计情境性问题

在教学的过程中设计问题情境有利于引导学生对具体情境进行思考和研究,同时还可以促使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体验下循序渐进提升自身的数学学习效果。因此,教师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1)生活性情境。基于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结合新课程理念下的“生活即教育”原则,教师应坚持知识回归生活的原则,将生活化的问题融入课堂教学中,促使学生在熟悉的环境下积极主动参与到数学知识探究中。(2)形象性情境。创设学习情境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发挥教学情境的价值,将学生抽象的思维进行转化,使其变得更加形象;还可以刺激、激发学生的想象思维,以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基于此,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还应保证教学情境的形象性,确保其能够看得见、可以摸得着。(3)趣味性情境。学生需要的是一个有趣的情境氛围,无趣的情境便失去了设置意义,因此所创设的情境还必须具备极强的趣味性,确保设计的数学问题情境与高中阶段学生的兴趣相契合,最大限度满足高中学生的好奇心。(4)学科性情境。教师还应关注数学学科的特点,使其与数学教学内容相契合。(5)情感性情境。教学艺术不单纯是指为学生答疑解惑,更重要的还要给予启迪、激励、鼓舞,所以教师还需注重问题情境的情感性,使其充分发挥激发学生情感态度的作用。

综上所述,新时期高中数学教学活动的开展,需要教师进行思路转变,不断调整教学模式,擅长依托问题驱动展开教学;在教学的过程中,以问题驱动为导向,扩展课堂容量,确保教学任务的高效落实,同时指导学生自主设疑,促进其思维发展。只有教师展开对问题驱动教学法的深入研究,才能切实发挥其作用,推动学生数学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贾柱.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应用问题驱动模式的策略研究[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1(4):3.

[2]   王彦英.问题驱动下的高中数学教学模式研究[J].高考,2021(8):65.

[3]   韩冬至,师万军.基于问题驱动的数学能动课堂的建构与实施——以《奇偶性》的教学实践为例[J].黑龍江教育(教育与教学),2021(1):17.

[责任编辑 杜建立]

作者简介:王立丽(1979.7— ),女,汉族,甘肃武威人,中学二级,研究方向:高中数学教学。

猜你喜欢

问题驱动高中数学情境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护患情境会话
以计算思维为中心的数据结构教学方法探讨
“问题驱动式”生物高效课堂打造的做法
“问题驱动+能力提升”卓越课程建设与实践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高中数学数列教学中的策略选取研究
调查分析高中数学课程算法教学现状及策略
基于新课程改革的高中数学课程有效提问研究
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