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20年某市乙肝流行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2022-02-11吴海蓉裴秀娥王婧予
吴海蓉,裴秀娥,王婧予
1.阿拉善盟中心医院信息科,内蒙古阿拉善盟 750306;2.巴彦淖尔市临河区人民医院信息统计科,内蒙古巴彦淖尔 015000
病毒性肝炎是由肝炎病毒感染导致的一类传染病,目前病毒性肝炎有5种类型;乙型肝炎属常见病毒性肝炎类型,简称乙肝,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引起的传染性疾病[1-2]。HBV全球范围内均有感染者,但不同区域感染率差异较大[3-4],因此,分区域了解乙肝流行现状及流行感染因素对乙肝区域防控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本研究在2016—2020年以自然年为单位,每年在市内随机抽取样本对人群进行乙肝流行现状及趋势分析,同时对市内乙肝流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旨在明确市内乙肝流行现状、趋势及影响因素,精准筛选乙肝流行的高危人群及危险因素,为市区乙肝防控方案的制订提供更多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用随机抽样法每年在市内东、西、南、北、中每个片区随机抽取1个街道,每个街道随机抽取10个小区或居委会,每个小区或居委会随机抽取50户家庭(如户数不够可在相邻小区或居委会补齐),调查对象为家庭全部成员。本研究所有受试者家庭均知情同意并自愿参与,排除认知、沟通、理解、心理障碍者及不能配合完成研究者。本研究共纳入7 443名受试者,男3 905名,女3 538名;年龄2个月~84岁,平均(41.21±23.39)岁;受教育年限0~23年,平均(16.18±19.44)岁;汉族6 597名,其他民族846名;乙肝疫苗接种6 086名,未接种乙肝疫苗1 357名。
1.2 方法
1.2.1 采样 所有受试者均采肘静脉血5 mL,采用ELISA检测乙肝病毒抗原及抗体,包括乙型肝炎E抗原(hepatitis Be antigen,HBeAg)、抗Hbe、乙肝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HBsAg)、抗HBs、抗HBc,操作及注意事项严格遵守试剂盒说明书。本研究乙肝定义为乙肝病毒HBsAg阳性,即感染了乙肝病毒。
1.2.2 调查方法 采用本院自制《受试者基本情况调查量表》从年龄、性别、疾病史、家族疾病、受教育程度等多方面进行调查。所有调查人员均经统一培训上岗,以户为单位进行一对一调查,问卷需当面完成;问卷回收率及有效率均为100.00%。
1.3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经检验符合正态分布,采用(±s)表示,组间差异比较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组间差异比较进行χ2检验;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进行多因素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受试者乙肝血清标志物检测结果
从2016—2020年,随时间推移受访市区HBsAg、HBeAg阳性率整体呈现下降趋势,说明区域内乙肝防控措施积极有效,但乙肝总体水平仍相对较高,需进一步控制;同时抗HBs、抗Hbe及抗HBc阳性率显著升高,说明近年来区域内乙肝疫苗接种工作推广较好,见表1。
表1 受试者乙肝血清标志物检测结果[n(%)]
2.2 影响乙肝发生的单因素分析结果
按照是否感染HBV将所有受试者分为乙肝组(497例)和非乙肝组(6 946例),经单因素分析发现,性别、年龄、受教育年限、职业、是否有乙肝家族史、是否有乙肝患者接触史、是否接种乙肝疫苗、是否有侵入性治疗史等均会影响乙肝的发生(P<0.05),见表2。
表2 影响乙肝发生的单因素分析结果
2.3 影响乙肝发生的多因素分析结果
以各类因素作为自变量,以是否发生乙肝作为因变量,对乙肝发生的影响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15~40岁、受教育程度低、职业为餐饮工作、有乙肝家族史、有乙肝患者接触史为乙肝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接种乙肝疫苗为乙肝发生的保护因素(P<0.05),见表3。
表3 影响乙肝发生的多因素分析结果
3 讨论
乙肝主要传播途径为母婴、性接触、血液等,临床症状主要有乏力、食欲下降、腹部不适等,部分患者还会长期处于无症状染状态;随着疾病进展可能发展为肝硬化、肝癌等,严重影响患者生活,甚至威胁生命[5-7]。因此,积极预防对降低群体乙肝发生率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属于乙肝发病率相对较高的国家之一[8],如何做好乙肝防控对提升整个国家人民健康水平及幸福指数均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对本市2016—2020年乙肝流行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显示:本市2016—2020年乙肝防控效果明显,感染率呈现下降趋势,而抗体阳性率呈现上升趋势;说明近年来在政府正确的方针、政策指导下乙肝防控工作已步入正轨,且正在发挥积极作用;后续工作中应积极推行之前乙肝防控政策并依据本次研究结果对政策进行补充。
本研究对乙肝发生的影响因素进行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男性、年龄15~40岁、受教育程度低、职业为餐饮工作者/工人/无业/其他、有乙肝家族史、有乙肝患者接触史为乙肝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接种乙肝疫苗为乙肝发生的保护因素(P<0.05)。分析原因可能为:①男性存在抽烟、喝酒等行为的概率大,对机体有伤害,因此,增加各类疾病的发生风险;②男性外出聚会、就餐的概率较大,也增加了HBV接触风险[9-10]。15~40岁人群的社交活动相对较多,接触人群、环境相对较为复杂,增加了HBV接触风险[11-12]。受教育程度低的人群对疾病的危害、传播途径等了解较少,因此,疫苗接种及平时防护均不到位,更容易发生HBV感染;有乙肝家族史及和有乙肝患者接触史的人群由于与HBV接触的风险更大,因此更容易被感染[13-15];所以,平时生活中应推广施行分餐制,相互夹菜也应用公勺公筷。接种乙肝疫苗是防止乙肝感染的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保护因素[16]。因此,后续工作中应继续积极推行计划内疫苗的接种工作,做好宣传,务必做到人人接种,同时应对人群进行宣传,对于接种后无抗体或抗体呈现弱阳性的人群应积极督促其进行补种或接种加强针,提高人群整体免疫率[17-19]。
综上所述,2016—2020年本市乙肝感染率及乙肝抗体阳性率均有下降,说明本市乙肝防控措施积极有效;但15~40岁人群乙肝感染率仍相对较高,不利于人群整体健康,因此后续应针对乙肝感染高危因素及保护因素采取必要的宣传和干预措施,做好乙肝的防控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