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线条的表达与疗愈功能的实现
——以西方抽象绘画为例

2022-02-11刘琦缘华北理工大学

艺术品鉴 2022年35期
关键词:蒙德里安康定斯基艺术创作

刘琦缘(华北理工大学)

一、相关概念的界定

20 世纪初,社会的动荡及工业技术的迅猛发展改变了社会结构,西方精神世界出现了普遍性的焦虑、孤独、疏离的状况,加上启蒙主义以来哲学中重视人性,尊崇个性的“主体论”得到更大张扬,艺术创作获得更大自由,诸多因素使西方艺术在这一时期总体上走向抽象。正如沃林格所说:“抽象冲动源于对不确定和无边界世界的迷惘、不安和寻求永恒世界的慰藉和灵魂的安息。”

抽象绘画大致经历了两个阶段,一是未脱净物象痕迹的“具象抽象”,如立体主义、未来主义、早期表现主义。二是彻底摆脱了自然形式和物象,完全的“非具象抽象”,如荷兰风格派、构成主义、抽象表现主义等。抽象绘画力图摆脱自14—16 世纪欧洲思想文化运动以来的古典范式,追求艺术的抽象性、表现性和象征性,以夸张、变形、大胆的线条与色彩表达主体的主观感受。弗洛伊德曾认为“创作是人精神本能的需要,绘画以及具有创造性的自由表现,能够将潜意识里所压抑的情感宣泄出来,并在创作活动中获得精神上的满足”。

线条是造型艺术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形式要素之一。它不仅可以表现事物的轮廓,也是人类在自然中抽象出来的一种认识与表达自己对世界的感受与了解的形式。艺术疗愈(Art therapy)意指借助绘画、书法、雕塑、设计、舞蹈、音乐等艺术活动,辅助治疗心理障碍的方法之一。20 世纪40 年代,艺术疗愈(或艺术治疗)作为一门专业出现。美国艺术治疗协会(AATA)曾将艺术治疗定义为:“艺术治疗是在专业关系中,面对疾病、创伤和生活挑战而寻求自我成长的对艺术所进行的治疗性运用。”

二、线条的表达与疗愈功能实现机制及理论基础

线条作为绘画表达与沟通的载体,在艺术疗愈中发挥着重要功能。其基本原理和机制在于艺术具有情感宣泄、移情投射、审美教育功能。艺术创作与接受可使创作主体与接受者产生超验体验,在非语言的世界中引发对某种情感体验或者生活经历的联想,并融入艺术审美意境当中,深化、升华生活体验,激发生活热情。同时,艺术创作与接受还需要付诸大量的体力劳动,也可释放压力,改善焦虑,以达到自我心理调节的目的。

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左右脑分工理论及心理投射理论为艺术疗愈提供了理论支撑。左右脑分工理论认为左脑与右脑的功能并不对称,左脑主要负责处理逻辑、文字信息,强调理性和逻辑性,通常被称为“理性脑”;右脑负责形象记忆,具有直觉性、无序性,也称为“感性脑”。研究发现,右半脑的功能的损伤会触发人体情绪机能的变化,而同样被右半脑控制的艺术创作活动则能影响和治疗个体的情绪机能障碍。

图1 《构成》 康定斯基(图片来源:百度图库)

艺术疗愈的另一个理论支撑是投射理论。该理论认为,艺术疗愈的另一个理论支撑是投射理论。该理论认为艺术疗愈是一种自我保护方式,可以起到舒缓身心和增强心理免疫力的作用。因此,进行艺术创作的活动能够作为一种心理投射的途径表达自我的潜意识。

三、西方抽象绘画中线条的表达与疗愈功能的实现

抽象绘画蕴含了艺术家丰富的想象及独特的审美感受力和创造力。在抽象绘画中,线条不再只是构成作品的媒介,还承载了创作主体的精神情感和思想内涵。线条的运动成为艺术家自我理解、改善情绪和自我成长的疗愈方式。阿兰·德波顿认为艺术可以看作是一种治疗手段,可以指导、告诫和抚慰艺术欣赏者,使他们成为更好的自己。

(一)西方抽象绘画中情感的宣泄与痛苦的记忆

挪威艺术家爱德华·蒙克(Edvard Munch,1863—1944 年)的作品通常描绘疾病和灾难等主题,他常采用夸张变形的艺术手法,充分运用了线条的表现力和色彩的张力,展现了当时社会的状态和人们的心态,并寄托了内心强烈的个人情感。艺术创作为蒙克的生活带来了意义,虽历经各种生活的不幸却能充满激情地活过一生。他曾说:“我不画看到的,我只画看到了的。”二者的区别在于,后者是经过主观化处理后的视觉形象。在作品《呐喊》中,他采用夸张变形的艺术手法,充分运用了线条的表现力,寄托内心强烈的个人情感。艺术创作为蒙克的生活带来了意义,虽历经各种生活的不幸却能充满激情地活过一生。

(二)西方抽象绘画中心灵的交响与凝固的精神

20 世纪初,抽象艺术理论和创作方面最有力的革新者是代表着“热抽象”的康定斯基(Wassily Kandinsky,1866)和代表着“冷抽象”的蒙德里安(Piet Cornelies Mondrian,1872—1944 年)。他们在绘画上分别受到野兽派和立体主义画风的影响。

蒙德里安用纯粹单一几何图形为绘画的基本元素,几乎只用水平线和垂直线达到画面的力学平衡。他相信和谐安宁的世界就是由水平线与垂直线构成的。康定斯基认为线条和色彩在绘画中具有自主性,可游离于视觉物象之外,且具有象征意义。他的作品中线条恣意,婉转流长,富有音乐感。画面中隐藏着大量的隐喻和象征,无序中又仿佛有章可循,富有冲击力,体现着康定斯基作画时的精神状态。

康定斯基认为音乐和绘画可以给观者带来艺术联觉。他重视“内在需要”和内在的生命力,《构成》系列作品仅有线条、色彩和形状,尽可能消除客观因素。他将造型元素与视觉、心理效应相结合,在理性中融入激情,并成功运用了沃林格的移情理论和格式塔心理学成果,完美地达成“时间的艺术”和“空间的艺术”的结合。面对作品,观者可以不需要依赖现实世界的物象就能与艺术家对话,与自己的内心世界对话。

蒙德里安认为绘画的基本元素中包括水平线和垂直线,他的作品看似在做减法,实际则最大限度提纯艺术语言。作品从一些可辨识的图像逐渐转化成纯粹抽象的表现时,便进入了他认为的最理想的艺术创作。蒙德里安说:“抽象艺术通过完全表现其客观存在的方式去探寻对本质真实的表现。”他的艺术几乎纯粹到极致,不断寻找“纯粹的存在”,并认为那些充满力量的直线和横线可以体察万物内在的平静与平衡,以一种方式反映宇宙和客观法则。他试图用艺术去揭示世间万物外形不断变化的背后隐藏着的永恒不变的实在,蒙德里安坚持用他的格子和线条表达着他眼中的世界,为人们建构一个乌托邦式的永恒的精神家园。

(三)西方抽象绘画中恣意与困顿的线之滴洒

美国抽象表现主义的先驱杰克逊·波洛克(Jackson Pollock,1912—1956 年)深受康定斯基抽象理论以及凡·高、塞尚、毕加索的影响。他完全用一种最自然的直觉去挥洒,将“情绪”交给身体,那些看似没有意义和价值但蕴含着形式美和韵律感的线条,那些飞溅的线条向外延伸、狂野交错,有强烈的不稳定感,反映出艺术家偶发状态下潜意识里的困顿纠结。波洛克企图纯粹地感受线条,而非思考如何去描绘。这个过程中渗透着艺术的疗愈效果。观众会随着线条的流动和色彩的张力,不经意间被拉进他所营造的氛围之中。

随性的线条唤醒了观者内心深处的渴望和真正的生命价值,引导观者回归最本真的自己。那些流动的线条,诉说着隐秘的内心世界,实现自我疗愈,获得情绪的疏导和释放。同时,帮助观者进行心理调节,实现自我认知与接纳。

近年来,专家学者对绘画与疗愈功能的实现机制进行了大量的理论研究和临床实践,取得了很多有益的成果。当前,现实生活给人们造成了大量心理问题,因此,探索绘画艺术语言实现艺术疗愈功能的新路径是必要的。未来,我国艺术疗愈的发展需立足本土,植根于深厚的中国传统艺术,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艺术疗愈新模式。

图2 《红黄蓝的构成》 蒙德里安(图片来源:百度图库)

图3 《思绪》 杰克逊·波洛克(图片来源:百度图库)

猜你喜欢

蒙德里安康定斯基艺术创作
一世哲布尊丹巴艺术创作考叙
《榜样》:艺术创作的一次“出圈”表达
收藏康定斯基
“艺术骑士”康定斯基
用“五点教学法”创作蒙德里安冷抽象绘画的探究
蒙德里安作品五幅[荷兰]
带蒙德里安一起回家
带蒙德里安一起回家
艺术创作全面繁荣
丰富艺术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