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视觉艺术疗愈中疗愈因子的分析

2022-02-11张子昂彭明霏李奕璇四川音乐学院成都美术学院

艺术品鉴 2022年35期
关键词:小红书视觉艺术人群

张子昂 彭明霏 李奕璇(四川音乐学院成都美术学院)

文章从艺术治疗的起源出发,概述了艺术治疗、视觉治愈,分析了中国视觉艺术疗愈的现状,找出关于视觉艺术疗愈的一些不足。并分析出视觉艺术疗愈的视觉表现形式中具有疗愈性的因子。最后总结出应以个体与群体存在着情感的转化与共性为重点,在设计中更加关注负面心理状况的人群,从而更好的实现疗愈大众人群的目的。

一、从艺术治疗到视觉治愈

(一)艺术治疗的起源及发展

谈到艺术治疗需要从西方国家开始溯源,美国的心理医生玛格丽特·南姆伯格(Margaret Naumburg)于20世纪初期就创立了一间特殊的沃尔登(Walden)学校,之所以称它为一间特殊院校,因为它可以被称作绘画艺术疗法诞生的地方。她于20 世纪30 年代则明确地提出了“艺术治疗”这一概念。她将无意识绘画创作融入于心理疾病的治疗当中,积极引导患者通过艺术绘画创作的方式来达到无意识联想,并借此来治疗患者。20 世纪60 年代,美国组建了艺术治疗协会(American Art Therapy),艺术治疗开始作为一种心理疾病治疗的有效方式被人们和社会所认可。艺术治疗协会对艺术治疗的定义是:“艺术治疗是一种心理治疗形式,主要针对受到精神伤害或有心理困难的患者。艺术治疗专业横跨艺术和心理学专业。其作品的呈现形式多以视觉艺术形式为主,主要表现为插画、装置、交互媒体、舞蹈、戏剧等。”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追求不断地提升,艺术治疗不再是简单的心理健康职业,艺术治疗被赋予了现代新的意义。它不仅仅是利用绘画艺术创作过程来治疗一个人的心理疾病,解决人们具体的负面心理状况。而更多的是一种在认知层面与意识深度上的扩展,以此来达到恢复身体层面与精神层面的平衡与愉悦,从而获得个体的成长与疗愈。

(二)什么是视觉治愈

传统的艺术治疗往往需要艺术治疗师的参与,通过分析创伤者的绘画内容、绘制媒介、使用材质与颜色来判断心理问题,并对此提出相应的治疗方案。但在当前的社会背景属性之下,身处社会隔离状态的人们如何更好的利用视觉艺术来疗愈自身呢?这是当前时代下视觉设计师面临的挑战。陈正达老师则提出了“视觉治愈”这一概念。视觉治愈是“通过视觉设计的手段,融合心理学、符号学、社会学等相关知识,以解决社会问题为目标的一种设计的策略与方法。运用立体多维度的思考、灵活多变的创意训练、多模态的跨界设计实践,在现代社会环境中进化出一种有关怀、有疗愈的设计。”视觉治愈在中国被提出是希望通过人们自身的感受去发现、改善和解决社会中消极的问题,以自我的创造力去寻找问题的解决条件和方式,面对真实的社会问题,在磨砺和启发中不停地追寻视觉设计的本源,逐渐体现视觉设计能带给人们的善意和疗愈性。

(三)中国的视觉艺术疗愈

中国对于视觉艺术疗愈的设计目前在空间设计、景观设计、装置交互设计中有一些应用,但更多的是以“物”的角度出发进行研究设计,从“人”的心理情感角度出发阐释视觉艺术疗愈较少。其在视觉传达设计领域的研究也较少,而视觉是人类五感中最重要的感官,视觉体验可以更好的带给人们感受。中国的设计界虽已开始关注艺术治疗、视觉疗愈,并逐渐发展起来。但视觉设计则是艺术治疗、视觉艺术疗愈较为重要且被忽视的部分,其重要性在当前的社会属性下是显而易见的。

二、视觉艺术疗愈中的疗愈因子

(一)自然与人物因子疗愈的可能性

20 世纪80 年代,美国生物学家爱德华·威尔逊提出的“亲生物性”中表明:“人群在时间推移的演变过程中已然形成了对特定景物亲近的能力,而这种特定的自然景观则能帮助人们远离危害。”而在郑朝发表的文章《沉浸式艺术疗愈的设计策略》一文中则明确地提到了“自然景色能够提供给人群一些正面的情感反馈,以此来缓解人群的心理创伤。”自然景观中存在的如青葱的森林、静谧的流水、无垠的花海等等这些自然因子于人群而言是更容易放松且可以乐于其中的。因此当人们因负面的心理情感困扰时,关注这些自然因子便可以快速的获得正向的情感体验。从而更好的缓解负面心理状态。除此之外人物因子对人群是否具有疗愈性?当代中国艺术家AKA Uncle 的系列插画“自我和影子的故事”(如图1、图2、图3)很好的表达了这一点。画面从生活中的种种让人们感到焦虑的事情出发,以人物与影子的对话为表现形式,在生活的无奈中找到自己,认清自己,释怀自己最后再爱自己。他的作品则很好的诠释了如何用人物因子来进行负面情绪的疗愈。

图1 AKA Uncle作品《谢谢你的小太阳》(图片来源:小红书)

图2 AKA Uncle作品《谢谢你,记住这一刻就好》(图片来源:小红书)

图3 AKA Uncle作品《我没事》(图片来源:小红书)

(二)色彩与图形因子疗愈的可能性

从十九世纪开始,越来越多的科学家、艺术家开始研究色彩对人类行为的影响,因此“色彩心理学”逐渐应运而生。通过不同的颜色来发现人们的心理感知的变化,而不同的色彩对人们的影响是千变万化。以颜色带给人们感知的变化为基础进行深入探究可以很好的帮助人们通过不同色彩来解决心理或生理上的问题。色彩作为传达情绪感受的最佳视觉因子时不局限于传递信息的作用,同时更加具备对人群进行情感引导的作用。

而视觉传达中的色彩因子与图形因子更是占比极大的影响因子,在传达讯息时最先给予人群特定的认知反应。现阶段对于色彩探究更高层次的追求是对于人群心理情感的影响作用。从色彩的分类来讲,有色色彩中冷色给人一种健康、冷静、宁静的感受。暖色则给人一种温暖、活力、阳光的情绪体验;而在无色彩中,黑白两色则在情绪引导上给人们一种严肃、稳重的感觉。而不同类型的图形元素也带给人们不同的感受,如前一章节所说的自然因子与人物因子在不同程度上都可以带来相应的疗愈性。

越南插画师Sieu Tran 的作品就完美的诠释了色彩因子与图形因子疗愈的可能性。Sieu Tran 患有抑郁症,她在绘画时可以让身处寒夜中的自己获得更多的阳光。她说:“在寻找幸福的旅途中,只要记住我们每个人内心的太阳会一直闪耀。”Sieu Tran 用绘画来疏解自己的情绪,慢慢地疗愈自己。在她的作品中画面多用橙色与蓝色两种颜色(如图4、图5、图6、图7),在图形语言上则多选用一些自然植物,这样的画面充满了强烈的视觉冲击与治愈性。无论是作者还是观赏者,在看到这样的画面时内心负面的情绪或许都会得到一些疗愈。

图4 Sieu Tran作品1(图片来源:小红书)

图5 Sieu Tran作品2(图片来源:小红书)

图6 Sieu Tran作品3(图片来源:小红书)

图7 Sieu Tran作品4(图片来源:小红书)

(三)意象与具象因子疗愈的可能性

当去分析人们的视觉行为时,可以将情况分为两类:第一种人群是更多的在关注视觉图形本身,可能是一个人物,可能是一片落叶,这种视觉画面的呈现可能更加具备叙事性。而另一种人群或许更多关注的不是视觉图形本身,而是存在视觉图形身后所蕴含的深意。无论是哪一种人群,在对视觉图形画面所呈现的效果与感受都是人类大脑对于信息的感知和处理,以此人们会对自己感兴趣的图形产生记忆点,来连接着独属于每个人的情绪感受。

这里谈到的意象因子与具象因子并不是绘画中单纯的抽象风格与写实风格,而是一种在画面处理上的方式选择,可能是运用水彩质感,可能是运用大量留白手法,亦或是选择较为具象的人物、景观或动物作为画面的主体,这些种种都可以称为意象因子与具象因子。无论是选择何种表现因子,更多的都是在情感表达上的选择。例如:中国的绘画大师陈坚的水彩作品中,我们可以欣赏到奇妙的草木与山石、神秘又沉静的天空与星辰。他的画面总是可以表现出一种诗意与情绪感知相互交叠的奇妙景色。让观赏者充分的感受到一种新奇的情绪氛围,从而带给人们一些疗愈性。

而在德裔美国艺术家Wendelin Wohlgemuth 的油画作品中(图8),我们可以看到一种类似于摄影照片的艺术表现手法,但并不是通过照片的转印与拼贴完成的,而是通过各种媒介的选择来形成画面的表达。他的画面中存在着池边的景色、一朵玫瑰等,这些每一幅面都形成了意象与具象的结合。就像记忆的碎片,一些清晰又模糊的奇妙感觉吸引着观者。然而这些独属于个人的影像与情感在脑海中似乎很遥远,就像逐渐消逝的回忆。在他的绘画中完美地捕捉到的不仅仅是一幅图像,而是一种特定的情感,形成梦幻般的朦胧感觉,使人们可以感受、回忆和疗愈。

图8 Wendelin Wohlgemuth作品(图片来源:小红书)

三、结论

在中国当下这个阶段人们或许最需要的就是视觉艺术疗愈带来的心理层面的疗愈,从视觉传达设计着手的视觉艺术疗愈需要对人群产生的负面情感或心灵创伤起到一定的疗愈性。无论是传统的艺术治疗还是视觉艺术疗愈,都应该从人的角度出发,来创造能疗愈大众人群的视觉艺术。从视觉艺术疗愈的呈现形式层面来说,通过对从艺术治疗到视觉艺术疗愈的发展变化探析,归纳总结出自然与人物因子、色彩与图形因子、意象与具象因子在视觉艺术疗愈中具有一定的疗愈可能性。从视觉艺术疗愈的本质选择层面来说,应更加注重以人的角度出发,个人的情绪感知是基本,而拥有共通情感的个人却可以组合而成人群,个人如点,人群如面,点和面的相互转化让我们形成了共同的情感体验。关注个体与群体情感转化的共性,可以更好地达到疗愈人们这个群体产生的负面心理问题的目的。通过从艺术治疗到视觉艺术疗愈设计的探析,达到疗愈人们因心理问题产生的负面情绪,只有这样做才能在当前的社会属性下创作出疗愈人心的视觉艺术设计。

猜你喜欢

小红书视觉艺术人群
No.2 小红书注册“老红书”商标
不只是拼贴的视觉艺术
A Social Media Frenzy
李阳 让品茶成为视觉艺术
糖尿病早预防、早控制
手机UI界面设计中视觉艺术元素的构成
No.7小红书回应裁员:“还要招聘一栋楼”
电视综艺节目宣传中视觉艺术的创新思考
我走进人群
Seeing R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