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源县工业园区高质量发展的启示
2022-02-11付天财
付天财
党的十八大以来,富源县倾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品牌,凝聚合力招商引资,工业园区建设发展取得重大突破,市场主体大幅增长,为推动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截至2021年,入驻园区规模以上企业共46户,工业总产值达183.88亿元,上缴税收达7.06亿元,吸纳劳动力就业13,073人。富源工业园区先后被评选为云南省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长江经济带发展负面清单合规园区。
一、主要做法
(一)三性要求“抓筑巢”,夯实园区发展基础
第一,“前瞻性”规划园区。科学规划是推动园区高质量发展的前提。富源县在深入分析国家产业政策和当地产业基础、资源禀赋、发展条件、发展优势的基础上,2010年4月,委托云南开发规划设计院编制了《富源工业园区总体规划》,2011年6月,通过省工信部门审批。党的十八大以来,按照新时代产业发展要求进行了多轮修编,制定了园区大气污染排放削减方案及地下水资源保护措施,开展了安全、环境等10个专项评估。“十四五”期间,富源县提出建设“中国西南地区最大的汽车摩托车零部件产业园”的宏伟目标。
第二,“超前性”建设基础。富源县充分认识到,土地资源紧缺、经济开发与生态保护矛盾突出是基本县情,在山坡地上建设虽然更困难,但只要科学规划、敢闯敢干,一步到位、适度超前布局建设基础设施,从长远看,利用山坡地建设工业园区反而是有利的。为此,富源县创新融资手段,拓宽融资渠道,千方百计筹集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保障园区“五通一平”建设的顺利进行。
第三,“全面性”保障要素。保障用地要素,以科学的空间要素布局节约企业成本,对新招商下游铝加工制造企业,空间布局上靠近泽鑫铝业公司,实现铝液短距离运输,便于直接铸造加工。全力以赴保障工业园区用地,动态储备不少于1000亩的可用土地,随时可以满足企业用地需求,有效破解项目用地难。保障资金要素,积极争取金融部门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优惠政策,千方百计加大与上级部门、金融机构、企业沟通对接力度,帮助企业用好信贷产品,切实解决企业融资难问题。保障人才要素,与曲靖职业技术学院等职业院校签订技能人才培育协议,构建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支持高层次人才通过担任顾问、项目合作、短期挂职等方式来工业园区工作。
(二)三支队伍“去找凤”,掀起招商引资热潮
第一,党政领导“带头找”。切实把招商引资作为“一把手”工程抓到位,重要客商“一把手”亲自接待、亲自陪同、亲自洽谈、亲自拜访。2015年以来,富源县主要领导带领招商工作组到沿海发达地区开展招商活动100余次,引入具有一定实力的龙头企业落户富源工业园区。富源县明确每位副县长都“负责分管联系部门的招商引资工作”,招商引资“一岗双责”制度落到了实处,把行业招商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抓紧抓实。
第二,热心客商“帮助找”。富源县聘请一批企业客商为政府“招商顾问”,具体工作方式多样,如召开座谈会、专题会,邀请入驻客商为招商引资出谋划策;邀请入驻客商“现身说法”“邀商引客”;鼓励支持入园企业增资扩股、提档升级,力求在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形成倍增效应。开展“富源企业家投资在富源”活动,鼓励和引导他们以各种方式组团回乡考察访问、洽谈对接,推动形成项目回归、资金回流、人才回乡、共建富源的良好局面,进而达成“引来一户、带动一串、发展一群”的招商引资集群发展效应。
第三,招商小队“流动找”。中共富源县委选派具备专业知识的干部组成招商专班,年初通过互联网、商会协会、落地企业、中介机构等资源,梳理出行业龙头企业名单,逐一分析每个企业的基本情况及扩产、转移动向,建立目标企业库。春节后,积极主动上门拜访目标企业,对有意向扩产及转移的企业,积极邀请赴富源实地考察,全程跟踪已掌握的项目线索信息,全力配合企业做好项目选址、项目洽谈及协议起草等工作,协助做好已签约项目前期工作。
(三)三类专班“当保姆”,优化提升营商环境
第一,审批服务专班“全代办”。成立项目审批代办专班,专班成员认真帮助企业准备各种审批材料,主动对接项目负责人,详细了解企业项目建设计划和进度,以项目预审情况为依据,制定详细的审批清单,指导项目业主收集清单所需要的材料并及时上报。建立以项目审批服务代办专班为运行中心轴,企业直接对接审批代办服务专班,审批代办服务专班跑部门、部门又服务于企业和代办服务专班的闭环式协同联动运行机制,确保服务的无缝对接、高效运转,变企业“最多跑1次”为“1次都不跑”。2020年以来,共代办项目42个,代办事项308个。
第二,建设服务专班“现场办”。成立建设服务专班,帮助企业迅速在园区启动项目工程建设。建设服务专班一般由1名领导牵头、相关职能部门街道各派1名干部为成员,主要负责现场推动项目进度、勘查定界、用地预审、设计审查、项目备案、安全监督、材料送检等工作。所有专班机构和人员牢固树立“今天再晚也是早、明天再早也是晚”的效率意识,对入驻园区的项目提供“一对一”服务,推动项目早开工、早建成、早投产;大力推行项目工作法、一线工作法、典型引路法,让涉及项目建设的每项工作都实起来、落下去。
第三,经营服务专班“上门办”。成立经营服务专班,由园区牵头,组织与企业经营密切相关的税务、社保、电力等部门人员成立服务企业经营专班,按照“无事不扰”原则,为企业提供经营保障服务,包括协助企业落实职工参保缴费、职业技能提升、税费减免、电力市场化交易、企业用工、技改项目申报、疫情防控等工作。以企业诉求为导向,网上解决不了的,组织人员上门到企业办,惠及企业的政策落地实施、水电气网税等都在服务范围。
(四)三个要点“统大局”,完善园区体制机制
第一,构建顶层设计“高点”。县级层面高位推动,组建了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园区高质量发展领导机构,主要领导定期到工业园区研究、指导、调度工业园区发展工作,县委常委会、县政府常务会定期听取园区工作汇报,不断完善改革举措。工业园区不纳入机构限额,内设机构实行“扁平化”管理。创新用人机制,精简考核指标,强化绩效管理,让园区把更多资源和精力投入到经济发展的主战场,把想做事、会做事、能做成事的人才选拔到适合的工作岗位上来,考核上侧重招商引资、新开工项目、新投产项目、企业经营发展等少数关键指标。
第二,制定政策体系“支点”。全面清理与《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有抵触的政策,营造风清气正的营商环境。明确园区政策“一把尺”,制定了《富源县加快工业转型升级的实施意见》《关于建立“大招商”工作机制的实施意见》等符合富源特点的园区发展政策、规定,对招商成效明显的进行奖励,每年4月底前完成上年度的奖补经费兑现。编制招商和营商环境政策“一本通”,围绕优势资源、主导产业、优惠政策,精心制作园区招商引资和营商环境宣传资料,并印制优化营商环境和招商指南、优惠政策汇编、手册、项目推介PPT等,为优化营商环境和招商提供丰富的素材和资料。
第三,贯通部门协作“堵点”。按照“园区负责发展、部门提高效率、街道管理社会”的原则,构建了高效协作系统。园区主要负责经济发展工作,做好规划布局、招商引资、经济运行、推进项目等工作。县直部门主要负责推动本行业与园区发展相关的工作、建立服务园区的专门通道、用行业的资源支持和推动园区发展等工作。街道主要负责辖区的社会管理、征地拆迁、信访维稳等工作。建立三方联席会议机制,由园区牵头召开协调会,分析研判项目进度,准确把握征地拆迁、手续办理、安全生产管理等情况,确保各项工作无缝对接,高效推进。这种统一调配资源、前移决策关口的方式,实现了园区、部门、街道之间的良好协作,将“各自为战”转变为“集群攻坚”。
二、取得的成效
(一)设施“一片荒芜”变为“拎包开工”
富源县硬是让“一片荒芜”之地变成商家“拎包来就可以开工”的创业高地,共投入基础设施资金12亿多元,建成日供水4200立方米的供水系统,日处理污水3000余立方米的污水处理系统;架设输电线路76千米,建成变电站3个,被列为国家第三批增量配电网试点园区;建成主干道、支干道、运输专道70千米,提升铁路货场1个;建成年供气1044万立方米的天然气供气站及配套设施;建成移动基站63座、站点10个,架设光缆1620千米;建成公租房及人才公寓700余套。
(二)效率“按部就班”变为“便捷高效”
“放管服”改革成效明显,共调整县级行政权力事项261项,其中取消45项、合并实施153项、承接和属地化管理58项、审批改为备案2项。办事环节大幅简化,商事登记效率大幅提升,企业开办从工商注册到最后完成印章刻制实现常态化3小时办结,投资项目审批时限平均压缩30%以上,其他集中审批服务事项实现办事环节平均减少30%以上、申请材料精简51%、办理时限压缩57%。园区招商引资项目审批效率极高,一般项目做到立项0.5个工作日,选址意见书或者用地意见书3个工作日,设计方案审查10个工作日,工程规划许可证核发5个工作日,工程施工许可证核发3个工作日,规划验线10个工作日,消防验收7个工作日,竣工验收1个工作日,竣工档案验收7个工作日,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工程竣工备案2个工作日。供水服务更优,企业提出用水需求当天就可以实现开通用水;供电时限更短,低压非居民、高压单电源客户平均接电时间分别缩短至2~3、22~23个工作日。
(三)主导产业“链短初级”变为“全产业链”
实现铝产业由单一的上游原材料生产向中游、下游全产业链延伸发展。现已形成上游产业由云铝泽鑫30万吨铝水(锭)保障;中游产业由云铝泽鑫铝棒材加工支撑;下游产业由今飞轮毂制造、飞扬汽车零部件制造、格威精密机械制造等企业“消纳”上中游原材料、中间产品,生产铝精深加工产品。基于电解铝生产和铝产品加工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边角料、残次品、废旧铝,园区又以商招商促成了锦鸿30万吨再生铝资源项目建设,实现了铝产业的循环发展。不断提升铝精深加工产品、高端终端产品的比例,产品在国内销售的同时,还批量出口。
(四)企业“实力弱小”变为“持续壮大”
2019—2021年,园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分别实现126.32亿元、153.41亿元、183.88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分别实现35.49亿元、47.12亿元、53.72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分别实现118.52亿元、137.41亿元、168.05亿元。工业园区企业对税收的贡献越来越大,2019—2021年,园区企业分别实现税收4.16亿元、4.61亿元、7.06亿元。2021年,工业园区税收约占全县总税收的20%。企业的创新能力逐步增强,园区企业完成的18项专利实现生产成果转化。园区企业实力逐步壮大,代表性的今飞轮毂制造有限公司2020年、2021年连续被评为“云南省非公企业100强”,云铝泽鑫有限公司多次被评为“云南制造50强”。
(五)劳动力“外出务工”变为“就地上班”
随着园区的不断发展,入驻企业的增多,富源工业园区成为吸纳本地劳动力就业的主阵地,原来以“外出务工”为主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变为“就地上班”,园区周边的许多村民过上了“出门进工厂,下班住楼房”的生活,园区产业工人队伍逐步扩大,部分农民完全转变成产业工人。园区发展有力带动了农村居民人均收入的稳步增长。调查统计,2021年,在园区就业的劳动力共13073人,月平均工资达4500元,富源县工业园区机械制造业基础加工人员年工资比曲靖市同业职工工资价位(中位)高31.5%,比云南省同业职工工资价位(中位)高13.7%。
三、主要启示
(一)坚定不移推动园区基础建设,提升“引”的平台
树立“平台有多大,园区就有多好”的理念,推动“产城融合”发展,推进工业园区与富源县城、周边社区有效衔接、互联互通、融合发展,科学规划工业园区行政服务、职工生活居住、商业服务等功能区,以更加完善的服务功能吸引企业落户。加大工业园区标准厂房建设力度,积极争取专项债券等资金,推进建设高水准、专业化、符合产业项目需求的标准厂房,促进资金技术迅速转化为生产力,降低企业投资风险,实现企业由“拎包开工”到“拎包生产”的转变。探索吸引有实力的企业参与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创新园区融资和基础设施建设合作模式。
(二)一如既往直面挑战勇于作为,激发“干”的热情
富源工业园区的发展成效,是干部敢于担当、知难而进的结果。实施“奋进新征程推动新跨越三年行动”,工业园区是主战场,必须大力倡导敢想敢干、敢闯敢试、不甘人后、奋勇争先的作风和精神,鼓励干部队伍面对挑战勇于作为,用部门工作的“小进步”,推动工业发展的“大提速”。用鲜明的考核指标,确定人人肩上的担子;用好考核结果,把实干担当与干部绩效收入挂钩,把实干担当与干部提拔使用挂钩,让实干者得实惠,有为者有位。具体工作中,上级为下级担当、组织为个人担当、干部为具体的项目担当;完善容错纠错机制,最大限度地调动干部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有效激发干部服务园区建设、推动园区高质量发展的热情与活力。
(三)持之以恒用“保姆”心态营商,服务“来”的企业
在园区建设发展中,各级政府部门用“保姆”般的周到、“店小二”般的热情,尽力为投资企业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借鉴先进发达园区“包办企业墙外事,帮办企业墙内事”的服务方式,积极拓展帮办代办内容,建立专业化的团队为企业提供专业化的有效服务,避免让企业参加与企业生产经营无关的活动,让企业专心搞创新、抓生产、找市场。以先进地区为标杆持续优化办事流程,编制服务企业任务清单,责任分解到部门领导、指标量化到科室、责任落实到个人、时限设定到日期,做到手续更简、环节更少、成本更低、效率更高。在抓好直接服务企业生产经营的同时,不断创造良好的社会和谐环境,为客商提供周到的人文关怀,以此吸引客商、影响客商、留住外商。
(四)锲而不舍加快产业集群发展,延伸“链”的长度
第一,加强招商队伍建设,让有能力的干部、最优秀的干部带着队伍出去招商;第二,把招商引资当成一项职业、一个专业,着力提升招商队伍的经济专业知识、文化修养、对外沟通能力,确保他们能把招商引资项目用准确、生动的语言推介给客商;第三,围绕园区主导产业定位、产业链现状,深入调研国内外相关产业的空间分布、商业模式、产业链主导者、上下游关联企业等内容,结合自身特色和优势、产业链短板确定招商的方向与重点,实现引进一个龙头企业,带动一批配套企业,完善一个产业链、供应链,更好发挥园区产业集群效应,不断增强园区经济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