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教育要素融合的高校院系“三全育人”路径探索
2022-02-10杜静张慧冯涛
杜静 张慧 冯涛
摘 要:探索院系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路径是高校开展工作的重要内容。牢牢把握“立德树人”这个根本任务,文章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为指导,以育人模式创新为关键,以学生全面发展为中心,以十大育人体系为架构,以教育要素融合为路径,以优质资源聚集为保障,以人才培养质量为落脚点,以“三全育人导师团”建设为依托,构建院系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为完善高校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落实机制和育人体系提供借鉴。
关键词:教育要素;院系;三全育人;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22)01-0088-03
黨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战略高度,提出高校要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以下简称“三全育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中国高等教育必须回答的根本性问题,这要求高校积极挖掘不同领域中的育人因素、整合各方育人力量、探索不同实践载体的育人方式,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科学路径。近年来,各高校围绕“三全育人”开展了一系列的探讨和实践,取得了丰富成果。院系是高校育人的主体,“三全育人”的理念、思路和举措最终要通过院系落实。但是对于院系在深入推进构建“三全育人”大格局中的角色、地位,以及院系开展“三全育人”的建设框架、重点难点、评价标准和实施路径等若干关键问题的认识仍有待进一步厘清。基于对以上问题的思考和认识,西安工程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党建为引领,以学生学习发展为中心,以十大育人体系为架构,以教育要素融合为路径,依托“三全育人导师团”建设,整合优化资源配置,构建了旨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院系“三全育人”实践路径。
一、院系推进“三全育人”的若干关键问题探析
教育工作的开展离不开教育要素的组合,教育三要素中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之间的有序组合对于教育功能的充分发挥有着重要影响。“三全育人”工作的开展就是结合新时代理念要求,积极挖掘优质教育要素,聚集优质教育要素,探索培养时代新人的路径。2019年中央工作会议再次明确提出,“新时代抓发展,必须更加突出发展理念,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三全育人”不是原有育人资源的简单叠加,而是围绕学生成长发展全部资源的系统性、整体性、前瞻性的体系重塑。院系开展“三全育人”实践工作,要把新发展理念贯彻到“三全育人”全过程,把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果作为检验“三全育人”工作成效的标准。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高等教育要“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如何牢牢把握育人方向是院系推进“三全育人”的又一关键问题。因此,党建工作在学院“三全育人”中居于引领地位,决定了育人政治方向,回答了为谁培养人的问题。有效发挥党建引领作用,要加强教工和学生党支部建设,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创新党支部活动的内容和形式,破解党建活动和学生成长发展需要“两张皮”的难题,提高党建活动对学生的引领性和吸引力;不断提升党员先进性,发挥党员示范引领作用;加强对教材、教学、讲座、报告和活动的监督,守牢意识形态阵地。
教育部《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 全面提高人才培育质量的意见》提出要“围绕学生忙起来、教师强起来、管理严起来、效果实起来,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教师是“三全育人”的关键,优质育人资源不足是制约“三全育人”深入推进的难点。院系围绕高等教育的教育要素,通过多要素的融合交叉,破解育人优质资源供给不足的难题;围绕学生成长和发展,结合院系在学校育人格局中的角色和位置,通过各教育要素的融合来进一步带动本硕融合、科教融合、产教融合,持续聚集校内外优质育人资源,支持和服务学生多样化发展,使学生“忙”起来,“忙”得有意义,“忙”得有收获。
二、基于要素融合的高校院系“三全育人”实践路径
(一)高校院系“三全育人”建设思路
2018年9月,西安工程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党委成为教育部首批“全国高校党建双创”标杆院系单位。学院党委认真对标《新时代高校党建“双创”工作重点任务指南(院〈系〉党组织)》各项目标任务,总结出了当前学院育人实践中存在的认识不统一、工作不聚焦、资源不聚集、规划不系统、效果不明显等问题。学院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有关教育系列重要论述、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和学校第二次党代会精神,深入分析和查找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商讨解决问题的对策办法,构建党建育人工作合力。经过广泛探讨,学院党政领导班子确定了“三全育人”工作的整体思路:牢牢把握“立德树人”这个根本任务,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为指导,以党建为引领,以育人模式创新为关键,以学生全面发展为中心,以十大育人体系为架构,以教育要素融合为路径,以优质资源聚集为保障,以人才培养质量为落脚点,以“三全育人导师团”建设为依托,构建院系“三全育人”大格局,通过结构性改革努力增强学生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二)高校院系“三全育人”路径建设实践
在学院“三全育人”建设思路的指引下,依托“三全育人导师团”,将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进行有机融合,着力从党建育人、课程育人、科研育人、资助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和企业育人七个方面开展工作,探索高校院系“三全育人”路径。
1.党建育人。党建工作在学院“三全育人”中居于引领地位,决定了育人政治方向,回答了为谁培养人的问题。学院依托“全国高校党建双创”标杆院系建设,发挥党建工作在“三全育人”中的引领作用,坚持育人政治方向,开展“党建+育人”和“党建+文化”探索和实践。学院在办公区打造党建文化墙,弘扬党建新风尚,让党建文化时时入人心;各教研室积极开展“立德树人标杆导师”创建活动,吸引广大教师踊跃参与,调动教师育人积极性;教职工组织学生联合企业党组织开展主题教育、劳动精神教育等党建活动,实现校内外资源共享协同育人;学生党支部制定了《机电工程学院学生党员先进性提升方案》,将学生党建和学生学业环节相结合,破解党建活动和学生发展脱节难题,增强学生党建活动的吸引力和学生党员的获得感。
2.课程育人。课程育人是高校人才培养的主要渠道。课程育人的关键是教育者中的教师。高校教师承担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傳播真理的历史使命,肩负着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时代重任,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教师是“三全育人”中重要的主导力量,教师的师德师风、育德意识和育德能力决定了育人成效。学院依托全国党建“双创”标杆院系项目,通过讲座、座谈交流、讲课技能比赛等活动,培育教师德育意识,提升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授课能力和课程育人能力。同时,学院秉持开放原则,组织教职工赴清华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高校调研基层党建工作、课程思政建设、“三全育人”模式等,邀请全国辅导员年度人物、陕西省课程思政标兵、全国青年教师授课比赛获奖教师等莅临学院开展交流,开拓教师育人思路,提升教师教书育人能力,增强课程育人实效。
3.科研育人。首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科研价值观。学院联系校期刊中心多次组织校外期刊主编,面向学生开展科技论文写作指导、学术规范和学术道德教育,构建健康学术氛围;多次组织学生参加诺贝尔奖获得者学术报告会,培育学生刻苦钻研、诚实有信的科研态度。其次,多面引导,提高学生专业认知水平。学院面向本科生举办了“学科前沿技术论坛”和“机械工程学科前沿交叉论坛”,邀请长江学者、外籍专家、世界一流大学学者等专家学者为学生介绍学科发展前沿动态,提升学生专业认知水平,增强了学生学科交叉意识,扩大了学生国际视野。最后,主动出击,提升学生科研能力。2019年发布的《教育部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升人才质量的意见》指出,推动科研反哺教学,强化科研育人功能,学院根据此意见,举办本科生科研实践训练项目,本科生根据导师提供的项目进行学习。
4.帮扶与培养结合。2017年12月,中共教育部党组印发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将资助育人纳入“十大育人体系”,提出要把“扶困”与“扶智”、“扶困”与“扶志”结合起来,着力培养受助学生自立自强、诚实守信、知恩感恩、勇于担当的良好品质。学院通过院系领导对点帮扶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从学业和心理方面全程关注,及时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问题;通过挖掘校内勤工助学工作岗位,从单纯的经济资助转向资助与培养相结合的模式,提高经济困难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学生自立自强、艰苦奋斗精神;通过校友励志讲座、毕业生感恩教育活动、诚信征文等活动培养学生反哺社会意识。
5.实践育人。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基本途径,知行合一是学生成长成才的基本规律。学院从弘扬中国传统美德和优秀文化视角出发,综合自身专业特色,从校内和校外两方面挖掘实践机会,举办参与书香工程、学雷锋、志愿与社会实践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得到引导和启发,学会自主地解决问题,从而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这就形成了以问题为导向和实践为导向的育人格局。
6.文化育人。文化育人的目的就是通过文化塑造力,传承红色基因,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学院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班级建设活动,创新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特色路径。学院推动班级文化建设,聚焦“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核心价值观,开展特色班级建设活动。在“三全育人导师团”组建过程中,学院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国、励志、求真、力行”四点希望和“厚德弘毅 博学笃行”校训、“崇真尚美 经纬天下”的大学精神融入导师团建设,组建了“务实求真勤勉致知导师团”“力行致远导师团”“骊北星火导师团”“励志笃行导师团”“爱国奋进新时代导师团”和“新长征路上红一团”六个导师团,为导师团建设注入了特色文化内涵和独特的精神品格。通过导师团建设引导大学生争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实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融入育人全过程,使文化传承和班级建设协调发展。
7.校企协同育人。2017年, 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 明确提出要“深化‘引企入教’改革,促进企业需求融入人才培养环节”, 解决人才供给侧和需求侧的结构性失衡等问题。学院在导师团组建过程中,注重企业文化对学生全面发展的影响,邀请部分优秀校友加入导师团,不定期开展企业文化和专业发展方面的讲座,让学生早知道、早完善;学院积极与知名企业进行科研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广、更高的实验平台,同时实现高校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使命和功能;学院不定期组织学生到部分企业参观实习,让学生尽早了解企业文化、熟悉工作环境、了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尽早消除学生与社会的隔膜, 为学生毕业后更好地走向企业、适应企业打好基础,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目标。
三、总结
经过不断地探索、实践、完善和优化,基于教育要素融合的院系“三全育人”初步取得成效。首先是形成了多支由学校领导、与学生发展直接相关的职能部门教工、马克思主义学院专任教师、工程训练中心教工、企业负责人、校友代表等组成的“三全育人导师团”。其次是形成了较强的资源聚集能力,课程思政和全环节党建的意识进一步增强。最后学生在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学科竞赛中的获奖数量和等级持续提高,越来越多毕业生获得了用人单位的青睐,学生的获得感和满意度有所提高。这些都体现了新发展理念,将“三全育人”落到了实处,取得了实效。但是要形成影响长远的“三全育人”工作格局,还需要继续完善引导机制体制的建立。
1.全员育人有缺席。目前“三全育人”导师团虽已构建,但从推进落实的层面而言,导师团成员中有专业教师、行政人员、校友等,需要继续加强与学生家庭关系的建立,让家长成为导师团导师成员,后期需要进一步完善。
2.全程育人有断链。现有的导师团工作存在思想政治孤岛现象,即辅导员和思想政治教师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工作者,思想政治教育课是德育主阵地,其他教职员工未能全部落实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的指示。这就需要从制度和培训机制体制方面进行改革,学校顶层应积极调动各部门联动合作机制,在学校管理层面形成大德育的工作格局。
3.全方位育人有缺位。全方位育人的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现有的德智体培养内容较为全面,但是美育和劳育存在缺失现象。今后应通过课上课下、校内校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全程加强学生美育和劳育教育,促进学生整体人格的健康成长,培育学生勇于奉献的劳动精神。
参考文献:
[1]习近平.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人民日报,2019-03-19.
[2]曹荣瑞.高校深化“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的关键问题和落实机制[J].思想理论教育,2020(12).
[3]傅道春.大学教育要素的重新确认与组合[J].北方論丛,1999(3).
[4]张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评论版),2016-12-09.
[5]郑未怡.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四个服务”目的的理论逻辑[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8(6).
[6]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Z].2018-01-20.
[7]苑英科.构建三大格局为主体的“三全育人”模式[J].中国高等教育,2020(10).
[8]李河水.高职院校“三全育人”中的文化育人自觉[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0(8).
[责任编辑 姜 雯]
收稿日期:2021-05-12
作者简介:杜静(1986—),女,陕西榆林人,西安工程大学机电工程学院讲师,主要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基金项目:2019年度陕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重点攻关项目“基于‘三全育人’理念的合力育人模式的构建与实践”(19BG022);陕西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课题“新时代高校学生党员发展质量保障体系构建研究”(SGH20Y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