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助力普校教师 从混合走向融合
2022-02-10朱红
朱红
《残疾人教育条例》、教育部《关于加强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阶段随班就读工作的指导意见》均提出促进普特教育融合的要求。近年来,普通中小学校的特殊儿童比例逐年增加,与普通儿童混合在同一空间,但要真正做到融合还有一定的差距,需要区域多渠道、多层面助力普校教师,为其“打伞、减负、守底、赋能”,激发普校教师的内生需求,改善融合教育质量,提升特殊儿童的学校适应性。
普校教师面对融合教育通常存在以下困惑:①缺乏融合教育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因学生障碍类别繁杂,能力水平参差不齐,而普校教师了解特殊教育专业知识和方法的途径有限,也缺少与特殊儿童交往的生活经验,常感觉力不从心。②普通学校的规章制度、教学秩序、学习要求以及师生交往等环境因素特点,对特殊儿童的学校适应能力有较高要求,大部分特殊儿童会出现适应不良情况,需要特殊照顾。但学校班额较大,教师缺少足够的时间和精力。③特殊儿童的行为问题,给其他同学和家长带来困扰,给学校的常规管理带来安全隐患,让教师感觉安全责任压力大,有畏难情绪。
特殊儿童进入普校随班就读的初衷就是适应普通孩子的社会生活,其学校适应状态直接影响着他们学习和生活的质量和水平,更影响着他们的成长和发育,关系着他们的身心健康。只有普校教师开展融合教育的意识和能力都有所提高,才能真正让特殊学生从“混合”走向“融合”。
一、完善区域融合教育工作支持系统,为普校教师“打伞”
1. 行政搭台,专业支持
自2016年起,珠海市香洲区教育局陆续引进特殊教育专业毕业的资源教师进入普通中小学。2018年12月成立区特殊教育中心教研组,配备了一名特教教研员,统筹布局,带领资源教师合理规划,踏实执行相关工作部署,创造性地开展全区随班就读教师的培训工作。配备10名资源教师,专职于普通学校随班就读工作,立足自身学校,同时辐射片区学校,为有特殊教育需求的学生及其家长、教师给予专业支持,有效促进区域“普特共融”。伴随着区特殊教育指导中心、区特殊教育专家委员会、区级特殊教育发展联席制度等一系列专业机构与制度建设的逐步引领参与,普校教师们有了方向,有了专业支撑。
2. 下拨经费,经济支持
《广东省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7—2020年)》中提出:对随班就读、送教上门学生,按每生每年不低于6000元的标准拨付经费。公用经费省、市、县分担比例和拨付方式与现行普通学校相同。自2016年起,香洲区对在幼儿园就读的残疾幼儿和6周岁以下自闭症儿童给予相应补贴,并对香洲区户籍随班就读的残疾儿童发放一次性补助。经费支持与家校自筹相结合,可为有需要的学生提供“影子老师”,或为个别化课程采购辅具和教玩具。同时,还为全区资源教师下发了特殊教育教师津贴。
3. 筹建资源教室,环境支持
资源教室是在普通学校建立的集课程、教材、专业图书以及学具、教具、康复器材和辅助技术于一体的专用教室,是普通学校融合教育顺利施行的专业资源保障。目前已为有五名以上残疾学生的学校建设了资源教室,每年订阅特殊教育相关教材和学生活动材料,特殊教育和心理学科资源共享,切实满足特殊学生的潜能开发及缺陷补偿的教育需要。特殊儿童可以在资源教室里上小组课和个训课,为提升其学校适应性提供环境支持。
二、构建三级联动工作机制,为普校教师“减负”
特殊学生在组建三级联动实践共同体,加强“香洲区特教指导中心——香洲片区巡回指导资源教师——普通中小学校资源团队”的三级力量整合与增值。
1. 建立区域融合教育联动机制,让教师不再孤军奋战
普通教师无法解决特殊学生的问题时,可以上报学校德育主管领导,同时联系片区巡回指导资源教师。资源教师入校为学生建立档案,了解特殊学生具体情况,指导班级教师调整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实施支持策略。片区资源教师无法解决时,则上报特殊教育指导中心,由其成员共同开展个案个别化教育研讨活动。在随班就读工作的推进过程中,香洲区特殊教育教研组制定了《香洲區特殊教育教研组分片巡回指导安排表》,明确每所学校的巡回指导教师,以订单式巡回指导提供服务。
2. 明确学校工作流程,让教师不再茫然
建立工作流程,让普校教师有规可循,缩短特殊儿童的适应过程。第一步:由随班就读教师收集随班就读学生的基本情况,并按要求进行初步评估。第二步:由资源教师、巡回指导教师、随班就读教师、家长等相关人员召开个案综合分析会,分析诊断随班就读学生的发展水平和特殊教育需要。第三步:各校在综合分析研判会的基础上,制订出针对随班就读学生的教育目标及实现目标的具体措施。第四步:学校根据情况,由资源教师、心理教师或随班就读班主任实施个别化教育课程,如人际沟通、注意力训练、感统训练等。
三、建立档案,家校医合作,为普校教师“守底”
1.“码”书“码”信,一人一案
为随时掌握全区随班就读学生的情况,我区建立了“香洲区特殊儿童学校适应性档案系统”,对随班就读学生进行动态化管理。班主任输入学生信息及表现,资源教师收集、整理巡回指导片区信息,特殊教育指导中心管理全区随班就读学生档案信息,做到特殊学生一人一档、一人一案,关注每一位特殊学生的成长动态。每位教师在接手新的班级时,会第一时间得到特殊学生的行为模式、优势、禁忌、能力水平、家庭状况、父母期望、医院诊断等信息,有效帮助教师做好评估、安置、转衔等工作。
2.“群”策“群”力,家校医合作
“香洲区融合教育支持群”为帮助随班就读学生家长提高融合意识,家校携手共同育人而建。家长可在此咨询片区资源教师,了解特殊需要学生相关知识、家庭教育相关理论,促进提高特殊学生在校适应性;家长还可以预约片区资源教师进校观察了解孩子的在校状况,与学校教师共同制定个别化教育目标,增强家长参与感和责任感。频繁出现情绪难以自控、自伤、伤人现象的特殊儿童,则由特殊教育指导中心与相关医院心理科医生沟通,寻求家校医合作。
四、开展各类培训活动,为普校教师“赋能”
1. 分层次开展普校教师融合教育理论培训
师资队伍建设是提高随班就读工作开展有效性的关键因素,我们通过分层次教师培训,提高教师队伍融合教育专业化水平。第一梯队是区特殊教育中心组成员,由教研员和专职资源教师组成。第二梯队是校级融合教育骨干,由学校的德育副校长、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和275名非特殊教育专业的持证上岗的随班就读教师组成。第三梯队是校级融合教育团队,由各校德育管理干部和随班就读教师组成。
每年,区特殊教育指导中心会组织各层次专业培训:中心组每周一次,以提高理论储备和积累个案经验为目标;校级融合教育骨干每学期一次,以提升相关人员统筹各方资源,构建学校个别化教育体系和课程的能力为目标;校级融合教育团队每年一次,以提升其融合教育理念以及创造接纳与理解的环境为目标。
2. 项目驱动,提升普校教师融合教育实践能力
举办融合教育故事分享会,“融合有爱·教育无碍”。在线征集融合教育故事视频,选出特等奖获得者于“世界自闭症日”做现场分享。老师用心讲述融合教育中的温暖故事,随班就读学生穿插精彩表演,带领大家走进融合教育的世界。分享会不仅加强了校际沟通,传递了温情故事,还对接纳包容的良好氛围做了真诚的呼唤。香洲区广生小学教师许丽那说:“融合教育是平等而双向的,它用教育的手段,教会一个人和一群人,或一群人和另一群人在一起时彼此接纳、相学相长、相互扶持、共生共存。”
编制《融合教育教师支持》手册,“手中有书·心中有底”。区特殊教育指导中心组织编制手册,面向全区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发放,全面普及融合教育对象的特征及融合教育策略。概括地介绍了其定义、特质、班级管理策略、教学策略及相关资源,其中包括视力障碍、听力障碍、沟通障碍、肢体障碍、智力障碍、情绪与行为障碍、自闭症、阿斯伯格综合征、多重障碍、学习障碍、资赋优异。手册还汇集了融合教育的有关文件及常見问题解答,已经成为一线教师进行融合教育的案头工具书。
五、初步成效
融合教育理念深入人心,方法策略逐步丰富。通过资源手册、各层次培训,及区特殊教育指导中心的宣讲,融合教育理念不断深入人心,学校管理者和随班就读教师们心态已普遍转为安心接纳、真心关爱、悉心教导。通过案例分析、故事宣讲,教师们也逐渐掌握了更多的方法和策略。
已形成区域融合教育的工作机制。确立了特殊儿童进普校后的七步骤:随班就读教师搜集资料;特殊儿童个案分析会;建立档案;确立学期目标;制定IEP;实施个性化教育课程;资源教师(巡回指导教师)定期评估调整,有效提高学生适应性。必要时还有专业医生的支持和帮助,普校老师工作起来有帮手,更有价值感。
普校特殊儿童的学校适应水平不断提升。通过三年努力,随班就读学生逐年递增,很多家长愿意将孩子送到普校接受教育,他们得到多方支持和帮助,适应性逐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