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若水”校园文化构建学生“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的实践对策探究

2022-02-10夏金云

考试周刊 2022年48期
关键词:北江校园文化法治

夏金云

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法治兴则国兴,法治强则国强。中华民族是重视道德、崇尚修德的民族,历来强调“道德当身,故不以物惑”。道德与法治课程几经演变,始终坚持道德教育要以学生的真实生活为基础,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直面问题、分析问题,从而解决问题。最新出台的《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版)》(以下简称《标准》)明确指出:要坚持学科逻辑与生活逻辑相统一,在解决真实问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必备的品格和关键能力。道德与法治课程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治观念、健全人格、责任意识。

教育部在《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通知》中指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对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努力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一定位决定了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与属性。

佛山市三水区西南街道北江小学(图1)位于珠江重要支流——北江之滨,与水相依、以水为师,“水”是重要的文化物象和意象,也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学校开发出“亲水”的知识读本、“乐水”的人文读本、“师水”的德育读本等校本资源,让学生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了解水文化,了解水的特点,懂得与水有关的人文,学习水的品质,让水文化形象化和具体化,由此科学系统地构建“若水教育”校园文化,结合时事政治与传统节日开展系列活动,形成了跨学科的四大校园文化节日。这样,学校统筹部署,以道德与法治为主阵地,以学科大融合的若水校园文化建设的推进实施,全面提升学生“道德与法治”的核心素养。

图1 全国规范化家长学校实践基地——北江小学

一、 若水之活,道德与法治教材与时俱进,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

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中的政治认同,是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具备的思想前提,让学生具备热爱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情感,主要表现在政治方向、价值取向和家国情怀。其中,革命传统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是立德树人的重要载体,是构建学生政治认同文化自信的重要来源。

以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中国有了共产党》一课为例,教材由三个话题构成:“开天辟地的大事”,让学生感受革命烈士宁死不屈的斗争精神和五四青年的爱国情怀;“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引导学生感知以毛主席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总结经验教训,开创了符合本国国情的革命道路;“红军不怕远征难”,再现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传承革命精神。在教学本课时,教师可结合若水校园文化的研学课程展开教学。北江小学的“革命历史”研学活动,活动地点包括邓培故居、广州起义纪念馆等。学生通过参观革命纪念馆,演绎革命故事(图2),体会红色事迹,感受革命先辈在抵御外来入侵时表现出来的不屈不挠、顽强抗争的精神,从而赓续革命传统,传承红色基因。

图2 《淼城英雄——邓培颂》获佛山市第七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特等奖

再如在教学一年级下册《我爱我家》、二年级上册《我们生活的地方》、五年级上册《我们神圣的国土》等内容的时候,北江小学的若水校园文化建设扎根厚重的本土人文底蕴,设计与学生身心发展相适应的“城市探索”研学活动,研学项目包含寻觅印象佛山、聆听家乡故事等。引领学生从爱家庭到爱家乡,进而升华到爱祖国,铸就学生的家国情怀,激励学生争做新时代好少年,帮助学生构建正确、稳固的政治认同这一核心素养。

每一代人都有不同的成长足迹,其产生政治认同的路径也各具差异。教材的编写往往无法兼顾正在发生的有德育功能的时政新闻。北江小学的若水校园文化建设,若水之活,融入与时俱进的时代篇章,敏锐关注有德育价值的时事热点新闻,让学生形成正确、稳固的政治认同。如引领学生关注疫情之下我国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采取精准防控、动态清零政策,通过与世界发达国家防控政策的对比体会我国的科学性与先进性,尤其是惠及每一位普通百姓的全民免费注射新冠疫苗、大规模核酸检测等举措。指引学生通过收集资料、交流分享,制作抗疫手抄报、抗疫英雄故事征文或故事讲演比赛等活动,切实感知在严峻复杂的疫情与国际形势之下,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使命与担当,由此树立学生作为中国人的身份认同与政治认同。

二、 若水之善,道德与法治回归现实生活,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

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中的道德修养,是立身成人之本。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主要表现为个人品德、家庭美德、社会公德等。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指出,要引导学生将道德规范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而教学若局限于教材,难免落入空洞说教,难以达成目标。如何避免空洞的说教呢?杜威曾经说过:“脱离了学生自己的生活世界,即使学习内容也来自‘生活’,但是由于这种生活不是学生自己真正观察、感受、体验的生活。对学生而言,只能是一些符号、事件。”小学阶段学生年龄较小,对外界的好奇心与探索欲是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重要基础。北江小学结合学生心智成长特点与实践活动参与兴趣,积极开展研学教育,深入结合课本教材内容,通过研学实践活动,不断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

如“文明守纪、爱护公物、保护环境”是儿童社会公德的具体表现。为此,教材做了系统编排: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我和大自然》,通过描述风儿、花儿草儿、动物去了解大自然和我们生活的亲密关系;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我们在公共场所》,帮助学生养成公共场所需要的文明行为习惯;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我们的公共生活》,让儿童学会爱护公共设施,在社会做一个好公民。北江小学若水校园文化针对这一主题设计了“自然生态教育”研学活动(图3),活动地点就是本土自然景点,如侨鑫生态园、云东海湿地公园等。学校组织学生进入生态种植园参观感受现代农业与花卉种植技术;来到动物科普园,体会科技养殖的发展;还可以带领学生到达气象科普站,学习利用科技掌握气象观测的基本方法,以自然生态为途径,让学生在喂兔子、捞金鱼、赶鸭子等活动中,释放天性,了解科普知识,建立爱护动植物、保护自然的观念意识,在与自然不断亲近的实践活动中,提高自身品德行为建设。“文明守纪、爱护公物、保护环境”等道德修养也如春风化雨润物无痕般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认知,外化为学生的自觉言行。

图3 北江小学“自然生态教育”研学活动

再如为了培养学生“尊敬长辈、勤劳节俭、邻里互助”等道德修养,北江小学的若水校园文化会以每年的妇女节、母亲节、父亲节、重阳节等节日为契机,引领学生去与长辈进行对话,了解他们在过去物资匮乏的年代所遇到的层层困难,以及他们面对困难的时候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与艰苦奋斗的行动,感悟行动背后的品格和毅力,从而对长辈产生更深层次的敬仰。这样的教学,打破了教材时空的局限,避免了空洞的说教。在回归道德与法治课堂时,学生对长辈的尊敬之情油然而生,也在潜移默化之中将从长辈身上学到的美德内化为自己的道德修养。

三、 若水之正,道德与法治链接校园常规,培养学生的法治观念

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中的法治观念,是学生行为的指引。学生需要通过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习,树立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权利义务相统一的理念,使遵法、学法、守法、用法成为学生的共同追求和自觉行为。

法治观念这一核心素养对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是相对较为生疏的。为此,部编版教材做了精心编排,在六年级上册分别从“生活与法”“公民与法”“国家与法”“社会与法”四个领域编写教材。其中第一单元《我们的守护者》有两课,分别是《感受生活中的法律》和《宪法是基本法》,让学生明白纪律、道德、法律都在规范我们的行为。与纪律、道德不同的是,法律由国家制定和颁布,具有一定的强制力和权威性。所有社会成员都要遵守法律,依法行使自己的权利、履行自己的义务。在此基础上,北江小学的若水德育校本课程则以“校长讲水文化”“与法制副校长对话”“我是小法官”“模拟小法庭”“法制小剧场”等生动活泼的形式,定期开展活动。这样的教学形式,让学生置于一种类似游戏的轻松氛围中,更能与他们的生活积累发生链接。这种链接也许是学生曾经经历过的,也许是他们将要经历的。学生会调动他们所有的经验,主动参与、亲身体验、主动探究到这场游戏当中。在这样真实的投入中,学生能真正地去感受、理解、共情,并做出法律判断、法律选择,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较为完备的法治观念(图4)。

图4 《林则徐颂》获佛山市中小学安全法治主题文艺表演项目二等奖

为了夯实学生心中的法治观念,北江小学的若水校园文化还设置了评价机制,架设道德与法治教材与学生生活的桥梁,通过各项检查评比具体指引学生在队列、上课、就餐、午休等各方面的行为规范,根据学生表现颁发各类小水滴奖章、七彩水滴班。日检查,周评比,月小结,学期末,学校还会按照年级评出上善水精灵、广博水精灵、灵动水精灵、坚韧水精灵,总数合计最多的学生可获得该学期的最高荣誉——“精彩水精灵”称号,一学期进步尤为明显的学生可获得“进步水精灵”奖。经过一学期的累计与综合评价,评选出“精彩班级”,全班同学将有幸与学校吉祥物“贝贝”“江江”合影(图5)。这样的评价机制塑造学生的行为,培养遵章守纪的良好行为习惯,提升学生心中的法治观念。

图5 “精彩班级”与学校吉祥物“贝贝”“江江”合影

四、 若水之灵,道德与法治激活生命潜能,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

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中的健全人格,是学生身心健康的体现,是指学生具备正确的自我认知、积极的思想品质和健康的生活态度,具体表现在学生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友爱互助等方面。

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与建设者,实现立德树人的教学培养目标。以培养学生“自尊自信”的核心素养为例,道德与法治教材的编排层次清晰,螺旋推进:

所属学段单元主题包含板块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快乐学习1 学习伴我成长2 我学习,我快乐3 做学习的主人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我和我的同伴1 我是独特的2 不一样的你我他3 我很诚实4 同学相伴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同伴与交往1 我们的好朋友2 说话要算数3 当冲突发生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面对成长中的新问题1 自主选择课余生活2 学会沟通交流3 主动拒绝烟酒与毒品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完善自我 健康成长1 学会尊重2 学会宽容3 学会反思

应试之下,尽管国家陆续推出了“双减”等举措,应对多年应试教育遗留的历史问题。但用“分数”一把尺子衡量学生的错误评价体制仍严重影响学生的“自尊自信”素养的形成。

对此,北江小学若水校园文化依托跨学科的四大节日展开活动:“水之善科技环保节”“水之博文化节”“水之灵艺术节”“水之韧体育节”。每一个校园节日之下又会设很多的专场活动,歌舞、朗诵、话剧、辩论、书法、美术、体育、劳作、科技,琳琅满目。老师在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设计上,巧妙结合学校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给学生积极创造展示学习成果的平台。每一个展示的舞台,涌现出一批闪闪发光的学生;每一个活动的举行,就可以收获一批找到自信的学生。其中,北江小学的语言艺术节目《水滴欢歌》在佛山市展演中获得一等奖(图6),其中的主角之一小王,还曾经是一个让班主任与科任老师都头疼的熊孩子。世界本没有“废柴”,只有放错了地方的“宝藏”。每一个孩子,都需要找到绽放自我的机会。践行若水校园文化“精彩每一个”的校训,就是让学生拥有健康的身体、阳光的心态、自信的表现、健全的人格。

图6 语言艺术节目《水滴欢歌》在佛山市展演中获得一等奖

五、 若水之韧,道德与法治构建自我认知,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

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中的责任意识,指具备承担责任的认知、态度和情感,并能转化为实际行动,主要表现为主人翁意识、担当精神、有序参与等,这是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内在要求。

当代的少年儿童成长环境史无前例的复杂,第一代独生子女进入养育子女的家庭生命周期,他们在直面职业压力的同时还需应对二胎、三胎政策带来的冲击,为当代家庭教育提出了极大的挑战。《小学生责任感现状调查研究》的结果显示,学生普遍存在以自我为中心、责任意识淡薄、抗压抗挫折能力较差等问题。对此,道德与法治每册教材均会引导学生逐层深入学习,如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我们的学校》,旨在培养学生热爱学校的情感,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主人翁精神。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与班级共成长》让儿童知道自己是集体的一员,关心集体,参加集体活动,维护集体荣誉,对自己承担的任务负责。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我们是班级的主人》帮助学生树立集体责任感,人人为班级贡献自己的力量。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爱护地球 共同责任》让学生明白可持续发展是当代社会实现与自然协调发展的根本途径,树立保护环境责任意识,参与力所能及的环保行动;懂得科学应对自然灾害,体会人们不屈不挠、团结互助的抗灾精神。

这样的课内学习归根结底都是一种间接学习,缺乏真实的生活基础与切身的问题情境。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指出,学校要注意培养孩子必备的劳动能力,培育劳动精神、劳动习惯和品质。为此,北江小学若水校园文化开发了劳动教育读本与学生劳动自理小册子(图7),促进了学生劳动观念的树立,劳动习惯的养成,劳动能力的提升(图8)。以劳促德、以劳育人,让劳动教育成为培养学生责任与担当的孵化机。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为学生提供劳动实践,帮助学生增长劳动技能,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不断磨炼的过程中,认识到劳动的崇高价值,感悟美好生活只能通过辛勤劳动才能获得,以此建立积极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念,促进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

图7 北江小学学生劳动自理小册子

图8 一年级学生第一周和第十周劳动教育评价对比图

另外,北江小学的“水之韧体育节”,先引领学生学习若水之韧,倡导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同步健康发展,是学生的责任意识转化为实际行动的最好表现,也是道德与法治教材学习不可替代的重要学习途径。老师的言传身教、潜移默化让学生学会讲文明懂礼仪,比赛的规则制定让所有学生明规则讲规矩,集体项目的竞赛需要队员们互帮互助、同心协力,比赛前的训练需要有屡败屡战的耐挫能力。学生经过“水之韧体育节”的田径运动会、冬季长跑、广播操、网球操等大型全员参与的体育活动,磨炼了意志品质,身体和心理也得到相应的发展与进步,而且增强了他们内在素质,他们会更加遵守学校规章制度,每个孩子都能够拥有一个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态,同时也能培养学生吃苦耐劳、顽强拼搏、敢于挑战困难、战胜困难、勇攀高峰、刻苦努力的精神;能使他们养成诚实守信、团结友爱、乐于助人、乐于奉献等良好品德,进而形成良好的责任意识和行为习惯。

六、 结语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课程教材要发挥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作用。道德与法治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融合跨学科协同教育的若水校园文化建设,能及时丰富和充实教学内容,实现隐性课程与显性课程相配合,可以更扎实地构建学生道德与法治的核心素养。教师在构建时还应注意,核心素养的五个方面不是相互割裂的,而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核心素养的构建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通过课程学习一点一点习得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师唯有将核心素养的构建回归真实的生活情境,聚焦真实的问题,贯穿课程学习的全过程,学生才能真正地将道德与法治的核心素养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猜你喜欢

北江校园文化法治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北江,向前
奔腾北江
泥娃娃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