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愉悦 自主探索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探析
2022-02-10马春龙
■文/马春龙
新课标的教学理念,就是要在教学中为学生创造和谐的课堂气氛,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强化学生的探索意识。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过去的数学教学存在一些缺陷和不足,导致教学效率一直不高。因此,教师要研究有效的教学方法,增强调节课堂气氛的能力,创造自由自主的探究空间,实现对学生能力、个性、自主意识的培养,进而从根本上推动小学数学教学的发展。
一、数学教学中存在的缺陷与不足
(一)没有给学生充足的空间
素质教育一再强调,要在教学中给学生更多的空间,发挥学生的能力,挖掘学生的潜能。但是在具体的数学教学中,由于教学内容太满,没有给学生充足的空间,课堂上学生的自主性完全发挥不出来。久而久之,学生的自信心被抑制,使他们养成被动学习的习惯,导致数学学习效率得不到提升。事实证明,在课堂上给学生适当的空间,不但有利于学生消化课堂内容,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性,使他们在课堂上通过自己的方式,来思考和梳理知识内容,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为之后的学习打好基础。
(二)剥夺了学生课堂上的自主性
学生主体性的提升,有利于学生创造性、灵活性的培养。但是在具体的数学教学中,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性被教师无意识地剥夺了,学生无形中就成了收纳知识的容器,陷入被动学习的 局面。
一方面,学生在听讲的过程中,对教师讲解的内容提出一些问题时,由于教师表达不完整,学生也不敢或不想接着追问,导致学生的思想得不到及时的表达。时间一久,不但打击了学生的自主性,还会使学生变得不爱动脑思考,在学习中变得麻木、被动,缺少灵活性与创新性。
另一方面,教师一般对于课后练习都是统一设计练习题或者问题,不考虑针对性,也不顾及学生的个性化,从而难以更好地发挥学生的自主性,甚至长期压抑,最终导致学生自主性的消失,在学习中变得没有主见、缺少主动性。无疑,教师在无形中剥夺了学生自主性,使学生在学习中缺乏自主、自觉的意识,严重影响教与学的效率。
(三)教学氛围缺少活跃性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许多数学课堂满是应试、升学的压力,学生在课堂上和自己、和同学、和时间竞争,课堂缺少活跃性,影响学生学习的灵活性和主动性,学习效果自然不理想。初中生才十三四岁,他们身上孩子的天性还非常明显,在数学这样有难度、比较枯燥的课堂上,教师如果不考虑学生学习的心理需求,不仅不利于学生更好地获取课堂知识,影响其学习效率,还会对学生的成长、性格塑造造成一定的影响,同时也难以改变数学课堂教学低效化的现状。教师还要通过一些新颖、个性化的教学手段,营造宽松的气氛,激活学生热情,让学生身上的每个数学细胞动起来、活起来,这样才能真正发挥他们的学习优势和潜能,获得理想的课堂教学效率,推动数学教学的发展。
(四)不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在数学教学中,部分教师把精力与关注点用在知识的传授、对一些案例的讲解、基础知识的积累上,不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的,主体的学习能力被忽视,得不到培养,说明教学没有触及根本,没有找准抓力,教学效率自然难以提升。
比如,在“特殊平行四边形”的教学中,教师习惯性把重点放在对矩形概念与性质的强化上,还教学生如何理解平行四边形与矩形的区别、联系,结合相关的练习,引导学生运用矩形的概念、性质,以及与四边形的区别和联系,解决有关问题等。而对能力方面,如让学生渗透运动联系、理解从量变到质变的知识发展过程、灵活运用矩形的性质、实现解决问题的目的等,这些较难的、培养学生思考与运用能力的内容,教师几乎都是在练习中一笔带过。这种教学,即使学生记住了课堂的知识点,他们也没有灵活运用的能力,极大地降低了学习效率,也弱化了课堂教学的效果。
二、数学教学要遵循的原则
(一)目标性原则
在数学教学中,有些教师没有计划,目标性不强,或者只把教学目标盯在知识内容上,忽视了学科的教育作用。教育教学,育在前学在后。教师在教学中要认识到学科的教育价值,在制定课堂教学目标时,把育人目标与教学目标结合起来, 让它们相互作用,才能实现学科教学的真正价值,升华数学教学的意义。
比如,在给“认识时间”制定课堂教学目标时,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要让学生记住关于时间的一些概念,并理解;第二,要让学生掌握时、分、秒之间的换算方法;第三,要让学生结合“认识时间”的课堂知识内容,学会在生活中、学习中合理安排时间、运用时间;第四,通过实例让学生知道一分钟能干多少事情,从而让学生认识到时间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美好品质,强化学生守时的美德。这样设计知识与德育相结合的目标,可以增强数学课堂教学的厚度与质感,使教学更有情感,内容更加丰富,既能达成教学目标,还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过程中的温度,强化学生的 体验感。
(二)科学性原则
科学性原则是任何学科教学中都要遵循的,因为它不但能保证教学效率,还能挖掘课堂教学的最大潜力,让教与学得到很好的结合,收获更多知识与经验,优化教学的过程,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教与学的负担。数学学科的特点是比较抽象、深奥,学生学习起来本身就有一定的难度,教师为了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提升教学效率,更要结合科学性的教学原则,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地施教,使每个学生都有所收获,让每个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得到成长。第一,了解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采用分层教学的方法,满足不同学生对知识的需求;第二,内容设计要难易适中,不能太难,但也不能让学生觉得太简单,因而产生马虎大意的心理;第三,要采用问题式教学、运用多媒体、巧妙地提问、设置有趣的问题等,启发学生思维,使学生的数学思维得到培养,进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提高学习 成绩。事实证明,教师只要在教学中了解学生,尊重科学性原则,科学施教,无论是教师的教学质量,还是学生的学习效率,都会有质的提升,从而促进数学教学的发展。
(三)自主性原则
新课标的素质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自主性,要让学生在主动、自觉、自主的学习过程中,从心理上放下学习的负担。有些学生学习有压力,不是他们学习能力不够、学习成绩不好,而是由于自我管理能力不足,自律性差,总是被家长与教师催着学习,在学习中处于被动状态,进而就产生了心理压力,学习中缺少快乐体验。所以,教师教学中要遵循素质教育的自主性原则,要在教学过程中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激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努力培养他们在学习中的自主性。实践证明,无论是在课上还是课下,当学生有了较强的自主性,他们就会有明确的学习目标。他们明确地知道自己要什么、缺少什么,并有针对性、有目的地获取、探索,积极地查漏补缺,不断提升自己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与成绩,并在学习的过程中形成自我成长的能力。
三、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运用多媒体诠释内容,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信息时代教师会根据教学需要,在教学中采用多媒体辅助手段,降低知识的理解难度,优化教学过程,高效完成教学任务。同时多媒体集文、声、图、色、像于一体的呈现方式,还能为学生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增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体验感。
比如,教师在进行“圆的有关性质”教学时,利用多媒体给学生呈现圆,让学生直观、清晰地看到不同角度的圆,再加上教师的讲解,既能让学生快速理解并掌握圆的相关知识,还能活跃课堂气氛,使教学能从视角、听觉、感知等多方面,激活学生获取知识的动力,强化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
(二)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创造空间,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教师要想实现教学的有效性,带领学生获取知识、探索知识,一定要注重给学生创造空间,激发学生学习的情绪与智慧,让学生身心、智慧融入课堂学习中,保证学习效率。所以,教师要给学生质疑解难的空间,发挥学生自主性。初中生的智慧、思维正处于成长中,他们好奇心重,思维活跃,在生活中、学习中喜欢带着问题来探索生活世界与知识海洋。教师要充分利用初中生的特点,在教学中给学生留空间,让学生提出各种问题,并以此为契机,引导学生深入探索数学知识。
比如,在教学“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时,学生如果提出了“有哪些有效判断三角形全等的方法”,教师不能置之不理,而是要用合作的态度,与学生一起研究、探索,把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总结出来。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的自主性、探究性,也有利于拉近师生关系,发挥学生的能动性。
(三)关注学生的差异性,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教师要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在教学中注意有针对性地因材施教,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比如,有的学生学习态度端正,用功刻苦,成绩却中上,他们缺少的是反应能力和对难题的解决能力,针对这类学生,教师既要鼓励他们这种学习态度,也要注意开发他们的思路,激发他们的学习活力;有的学生课堂反应敏捷,思维活跃,但是他们在学习时性子太急、浮躁、容易犯粗心大意的毛病等,针对这类学生,教师在教学中要肯定他们的优点,并培养他们细心、耐心的学习态度,从而保证学生全面发展,发挥学生个性,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总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其自主性是在学习过程中发挥作用的关键因素。因此,教师要在教学中采用一些必要手段来激发学生学习的活力,使学生的内动力、自主性得到培养,从而激起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为课堂有效教学打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