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自有答案
——论“小系列”题材电视剧的教育启示
2022-02-10段海娟山西传媒学院山西晋中030619
⊙段海娟[山西传媒学院,山西 晋中 030619]
一、说不尽的青春“往事”
近些年来,有关于教育题材的电视剧逐渐增多。回溯教育题材电视剧的发展,1985年的《寻找回来的世界》可以说是我国校园题材电视剧的鼻祖,稍后出现的《师魂》和《绿荫》也以校园生活为主要表现对象。这些作品在反映当时的教育体制和校园等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探索,指出了一些现实问题并试图寻找解决方案,隐含着一种反思精神。
进入20世纪90年代,电视荧幕上的教育题材电视剧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如《十六岁的花季》《十七岁不哭》《花季雨季》《校园先锋》等作品,这一时期此种内容题材的电视剧将视角聚焦于学生这一主体,将青少年这一群体独特的内心世界放置于学校、家庭、社会等更加开阔的背景中加以解读和展现,友情、亲情、师生情是主要表现内容。进入21世纪,随着经济发展和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同时受日、韩等舶来时尚潮流的影响,青少年的成长和生活也受到了深刻的影响,由此,反映在电视剧的创作上就体现出价值和审美取向上的变化。《十八岁的天空》是这一时期最具代表性的剧作。这部作品既保留了校园教育题材,又借鉴融合了日、韩青春校园影视剧的浪漫风格,师生人物群像更加生动、丰富,整体风格轻松愉悦,更加贴近新一代年轻观众的审美倾向。这一时期的校园教育题材最为明显的一个倾向是积极反映青少年的情感生活,尤其是关于早恋的描写比重越来越大,恋爱生活逐渐成为电视剧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当时火爆一时的电视剧《家有儿女》作为情景剧进入大众视野,关注少年的内心世界,在形式上进行了创新。
当下,由于社会环境、社会结构和教育制度的不断调整,反映在校园教育题材电视剧的创作中表现为剧情从校园转向家庭,故事叙事主要围绕着几个家庭中的伦理关系和代际矛盾展开,家长的戏份比例有了大幅度提升,青少年在家庭生活空间中的戏份加重,孩子与父母之间的互动更多,家长的人物设定和性格特征也更加鲜明和具有代表性。这一时期的校园教育题材电视剧,相较于之前同类型的电视剧在社会上产生的影响可以说更加深刻和广泛,紧贴时代脉搏,在创作中融入了教育培训、二胎等社会话题,引起热议。有学者认为,到此时,校园教育题材电视剧逐渐转变为群像剧。电视剧《少年派》《带着爸爸去留学》,尤其是《小欢喜》《小别离》《小舍得》等电视剧的热播,在社会上引起广泛热议,取得了较高的收视率和关注度。《小别离》《小欢喜》《小舍得》三部剧都是将重点放在了教育领域,《小别离》聚焦中考、《小欢喜》关注的则是高考、《小舍得》讲述的是“小升初”的故事。电视剧围绕不同的家庭展开讲述,身份不同、背景不同的父母因为孩子而相识,除了反映孩子的升学教育问题,还深入反映了每个家庭之间的内部矛盾。
教育题材作为现实主义题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的教育题材电视剧中,人物角色经历了从刻板到活泼、从脸谱化到立体化的转变。现如今的教育题材电视剧融合了家庭伦理电视剧中常见的矛盾如家庭重组、中年失业,还保留了青春校园题材中的许多冲突如升学压力和成长烦恼,多种模式的混合扩大了收视群体的基数。本文聚焦于“小系列”教育题材电视剧,探讨当下教育题材电视剧叙事模式的创新与变化,以及对当下家庭教育的启示意义。
二、成长在于“舍得”间
电视剧《小舍得》作为近来热播的家庭教育题材电视剧,在社会上引起广泛热评。该剧聚焦“小升初”这一阶段,以秉持“顺其自然”教育理念的南俐和坚信“爱拼才会赢”的田雨岚两姐妹各自的家庭教育为主线,映射出万千家庭的喜怒哀乐。
作为教育题材电视剧,《小舍得》所要探讨的教育问题是放置于整个社会教育大环境之中的。“内卷”是当下的一个流行语,喻指当社会资源无法满足所有人的需求时,人们唯有通过“被自愿”的激烈竞争来获取资源。《小舍得》剧中所表现的“教育内卷”主要表现为家长为了给孩子争夺名校翰林中学的入学名额而想尽一切办法,想通过送孩子去课外辅导班补课、参与奥数竞赛、班干部竞选等方式来给孩子增加竞争力。在繁重的学习任务以及父母沉重的期望双重压力下,欢欢、子悠的心理健康出现了很大的问题。宋佳饰演的南俐一家虽然一开始是比较宽松的学习氛围,但是在田雨岚“鸡娃”式的教育理念和周围人的影响下,也加入了接近疯狂的竞争中,南俐的这一转变,反映出整个社会普遍性的教育问题。
随着剧情的深入发展,当两个家庭均深陷于情感困境之中时,导演利用疫情这一节点适时地安排了转折,当生活按下暂停键,人们开始审视自己的生活,意识到家人和爱的重要性,贯穿全剧的升学焦虑最终通过摇号升学来解决,此时,所有的问题都为亲情和爱让路,剧集最后在欢乐祥和的大团圆中终结了。这似乎可以看作是对现实境况的一种妥协。
那么,在这一场充满纠葛、情绪撕裂的内卷之中人们到底舍去了什么,又得到了什么呢?不论是虎妈田雨岚,还是佛系的南俪,她们的初衷都是想给孩子最好的东西。只是过犹不及,事与愿违。快乐与学习,似乎并不是一个非此即彼的选择。适度的压力可以激发孩子的挑战欲,获得成就感,但过多的压力,就会压垮孩子的人生。家长和教育者所能做的,就是根据孩子自身的特点和生长规律,因材施教,适时调整。教育可以是标准化的,但成长是个性化的,如何取舍是很难把握的,家长必须给孩子甚至给自己的思想做减法,一舍一得,既是人生常态,更是人生智慧。
总之,《小舍得》用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反映了在教育问题上一部分中国家庭的焦虑现状,设立了多组对立的元素来表达不同的教育理念,如风帆中学、雅德中学以“综合素质培养,给孩子一个欢乐的童年”为教学理念,而翰林中学以及择数培训学校则是“非理性竞争 唯成绩论”;再如“天使教育家”张雪儿与教育理念偏狭的钟益这对恋人最终分道扬镳,导演试图通过这种对立来引导观众思考。
三、“离别”是为了更好的“团圆”
电视剧《小别离》作为另一部“小系列”教育题材电视剧,聚焦当下年龄较小的初中留学生,“小别离”即是指小孩的别离,这可以说是其在教育题材影视作品中的全新卖点。《小别离》将三组不同社会阶层的家庭在留学潮流中的选择放在一起,描绘了他们平凡而闪光的生活。学渣、学霸、学人三个身处中考期的少年,富豪、中产、平民三个不同层次的家庭,电视剧所要讲述的故事取材于现实社会生活,又涉及青春期、子女教育、中年危机、空巢老人等一系列社会问题,带给观众强烈的冲击力。在教育话题这个大的框架之中,《小别离》精准地把握住主流话题,创新题材,捕捉到全民生活的真实感以及社会话题的厚重感,可以说是“开启了亲子题材2.0时代”。
《小别离》中的几个孩子方朵朵、张小宇、金琴琴虽然家境都十分优渥,但是都有自己的烦恼,可以说是“成长中的维特”。方朵朵的父母都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中产阶层,黄磊饰演的爸爸是一个眼科医生,海清饰演的妈妈是一家公司的高管,他们给予了方朵朵全部的爱。按理说,方朵朵的生活应该是充满自由与阳光的。但是初三之后,方朵朵在巨大的升学压力和父母过高的期盼下变得焦虑而迷茫。她喜欢文学创作,却不知道和父母如何沟通,于是想要出国另外寻找一条适合自己的道路。从方朵朵一家的情况来看,即便是这样开明、开放的家庭,仍然存在着比较复杂的亲子关系。青春期的孩子都有追求自由、摆脱束缚的天性,方朵朵喜欢写小说,在妈妈的眼里,尤其是在中考大关,这无疑是一种玩物丧志,于是产生了各种对抗和不断的冲突。在经历了出国留学的经历之后,方朵朵对自己有了新的认知,重新认识父母对自己的爱,而父母也重新审视了自己对孩子的爱是否正确。最后,剧集在各种矛盾都平息之后,孩子和父母达成和解,方朵朵如愿走在了文学创作的道路上,父母也收获了一个令人骄傲的女儿。
《小别离》整部剧集的主线是孩子为何留学、是否适合留学,其背后蕴含着更大母题:任何人都是独立的人,即便父母也要学会放手。“所谓父母之爱,就是一场得体的退出”,这恰恰是中国父母最难的一关。正如龙应台所说:“所谓父母子女一场,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街的这头,望着他逐渐消失在转弯口,而且,他用背影告诉你,不必追。”《小别离》的深旨意在于让父母认识到,对孩子最好的守护是放手别离。
四、欢喜中有焦虑,更有温情
电视剧《小欢喜》将关注点从中招考试升级为高考,在这个孩子必须要经历的人生巨大转折点面前,所有的高三学生和家长都紧绷着一根弦,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高考大战,同时成为千万学生家长的战场。剧中“海清和方圆”夫妇与天生就学习不好的孩子方一凡,在分数的一次次起起落落中,将无数家有高考生的家庭悲欢演绎得淋漓尽致。
“小欢喜”这一剧名暗藏了编剧对于人生的感叹。在高考带来的巨大压力的整体框架之中,又夹杂着中年失业、离异家庭、青少年叛逆抑郁等话题,这也是无数个家庭正在经历或者曾经经历过的难题。《小欢喜》同样聚焦于三组家庭,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坎坷,海清饰演的方一凡的妈妈因为孩子的分数上涨或者下降而或高兴或暴躁,而方一凡却只喜欢唱歌跳舞,要去参加艺考。在一次冲突中,儿子的那一句“我不是坏孩子,我只是学习不好的孩子”刺痛了妈妈的心,也刺痛了无数观众的心。小陶虹饰演的乔英子的妈妈是一个控制欲极强的人设,在亲子关系中,她掌握有绝对的话语权。乔英子生活在单亲家庭中,她在“细致入微”的爱中战战兢兢地生活着。尤其是在高考这件事情上,母女二人出现巨大分歧,她想要去另外一个城市上大学,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而妈妈只想她留在身边。在巨大压力之下,乔英子一度崩溃抑郁,尤其是她在海边崩溃地呐喊,既是一种自我宣泄,也是一种拷问。
然而,在不断的矛盾与焦虑之中,温情并未缺失。《小欢喜》中的三个家庭,虽然有宋倩这种因为高考而崩溃焦虑的家庭,但温情的治愈也有所展现,爸爸乔卫东多年来对女儿疏于管教,对乔英子的学习没那么重视,反而成为乔英子生活中的一束光亮。方一凡的爸爸方圆性格幽默开朗,他总是在妻子工作出现问题时积极鼓励安慰,在儿子渴望放松的时候,站在儿子一边。虽然三个家庭的父母都是为了高考焦虑得如坐针毡,但剧集中治愈焦虑的点却放在了孩子们纯真的友谊中。不论是父母离异、酷爱天文梦想却被父母反对的英子,还是为了叛逆而叛逆的季杨杨,或者懂事到让人心疼的磊儿,每个家庭都因为高考而焦虑奔走,每个孩子都在为自己的梦想努力,得到自己的心中所想。
就像主题曲《人生课堂》所写的那样:“我想看你飞得很高,可太重太烫的愿望,会不会困住你的翅膀,一样,我们一样在人生课堂,要跌跌撞撞闯过对抗才学会体谅。”孩子希望父母了解自己,而父母希望孩子体谅自己的良苦用心,当爱没有得到双重沟通时,爱就变成了阻力,孩子在成长的课堂,家长在生活的课堂,都必须要面对一道道难题,才能双向奔赴。
五、结语
2013年,作家鲁引弓创作了《小别离》,电视剧播出之后,收获了众多好评。之后,鲁引弓继续关注与教育相关的话题,相继创作出《小欢喜》《小舍得》等作品。“小系列”教育题材电视剧聚焦“低龄留学潮”“教育抢跑与教育生态”“教育公平”“爱的缺失与爱的教育”等教育话题,全景式地再现了中国目前的教育现状,带领焦虑的中国家长们来一次放松的“深呼吸”。虽然这几部书都是以“小”字命名,但小人物的命运契合了大时代的主旋律。这些小小的问题恰恰是千家万户关心的大命题,这样的命题也是关注未来,孩子的未来,千家万户的未来,是我们这个社会的未来。“小系列”题材电视剧除了聚焦和贴近现实外,还满含治愈暖光,是对亲子关系的领悟、对孩子成长的舍得放手,更是心底的一份温柔。这几部电视剧将时代的关切与电视剧的艺术担当交织在一起,连通了“小我”和“大家”,践行了“讲好中国故事”的艺术宗旨,担负起了文艺为人民服务,为时代高歌的艺术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