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部高校科研实验室管理体制改革探究

2022-02-10施焕军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2期
关键词:中西部仪器设备实验室

施焕军

(西藏大学科研处 西藏拉萨 850000)

引言

科研实验室是高等学校科研和科技开发工作的重要基地,其建设和管理状况是学校办学水平、科研实力和科技开发能力的主要标志之一[1],对于提高高校特别是中西部高校的科技开发能力、科研实力以及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能力等都有着重要的支撑作用。因此,认真加强科研实验室建设,实行科学化、规范化管理,使科研实验室工作更好地为科研和科技开发等中心任务服务,是各级各类高等学校一项非常重要的基础性工作[2]。

一、中西部高校科研实验室管理体制改革的意义

科研实验室管理体制是指高校各级科研实验室的领导体制、隶属关系及管理方式。科研实验室管理体制是否合理,将直接关系到科研实验室能否充分发挥其人力、物力、财力,更好地为教学和科研服务[3]。

(一)有助于实现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科研实验作为科研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面临着改革,原有科研实验室管理体制,己不适应科学技术发展和高校改革的要求,严重阻碍了科研实验室的发展,影响了科研质量和科研水平的提高[4]。从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和科技的发展情况来看,现代化社会科技的快速发展使得各学科相互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但是传统的科研实验室管理模式却属于分类管理模式,其对于加强学科之间的联系、优化资源的配置以及提高资源和信息的利用率和共享率等存在严重的不良影响,因此必须要求能够实现科研实验室管理体制的改革,以新的管理方法来提高科研实验室的利用率。此外,传统的科研实验室采用的管理模式在结构的调整以及规模和效益的协调方面也还存在较多的不足,也必须要求能够进行相应的体制改革。

(二)有助于实现全面教育

现代社会的发展对我国中西部高校科研实验室的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不仅仅是为了满足科研实验的需要,还要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基地,要求能够面向全体学生开放实验室,积极吸纳学生参与科研活动,将学生培养成为高素质、复合型和实用型人才。向学生全面开放科研实验室,有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实践能力、探究能力以及问题解决能力等,有助于培养更多社会实用型人才,实现学生将来的长远发展。这对于中西部及早摆脱教育落后的现状尤为重要,也将为国家中西部建设培养输送更多合格人才。

总之,中西部高校科研实验室的管理体制和管理水平,直接关系到中西部高校的管理体系建设,也将直接影响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科研管理水平。因此,实验室管理体制改革势在必行[5]。

二、中西部高校科研实验室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

自国家实行“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通过实施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以“填平补齐”为原则,重点加强实验室等基础办学措施和信息化建设,使中西部高校建设整体水平得到了快速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但由于各种制约因素的存在,发展速度仍受到了一些影响。其中,中西部高校的管理体制和科研实力与东部高校仍存在着明显差距,造成科研实验室的管理和建设水平仍显不足。

(一)机制体制尚不健全

目前,中西部高校普遍存在缺乏相应的管理机制体制问题,缺乏对科研实验室的统筹协同机制和管理体系。有的高校缺乏统领全局的领导机构或者领导小组,若干个职能部门职责不清晰,出现交叉重叠甚至混乱,一旦出现问题就会推诿扯皮,甚至有些高校思想还不够解放,裹足不前,机制体制落后,无法实现对科研实验室的统一领导和有效管理。

同时,在管理方式上存在一定行政干预。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中西部高校管理体制做出了一系列重大调整。实验室管理的行政干预度同过去相比已经降低了许多,但是由于长期以来形成的钳制性管理模式。在中西部高校内部形成了众多干涉性过大的因素,甚至于在一些关键问题中也被行政干预[6]。如有的科研实验室在建设初期,缺乏充分严格的论证和系统的规划,没有把握好实验室建设目标、层次体系、发展规模、预期效果,而仅仅是为了学校某一学科的验收或者申报评优匆忙上马、填补空白,从而出现实验室建设的“大而全”“面面俱到”等不良现象,结果造成所建成的实验室缺少“主题”和“灵魂”[7],底蕴先天不足。这样就不能适应瞬息万变的商业社会的发展要求,容易被社会所淘汰。

(二)日常管理制度尚待建设完善

在科研实验室日常管理方面,中西部高校存在管理制度缺乏或已过时、管理方式稍显落后等问题,不能及时跟上时代的步伐。包括危化品处置等管理制度还处于空白,甚至缺乏相应安全管理制度和应急预案等,在日常管理和应急管理工作中无法可依,无章可循,造成管理混乱,留下安全隐患。

(3)所有收集的网络与访谈资料均转换成文本,对其进行详细阅读、提炼与分析,最终分类和归纳为4个方面:管理体制变革、行业规范推进、产品创新与产业融合,并且从这4个方面进行对比与探讨。

(三)实验人员队伍建设尚待加强

中西部高校科研实验室普遍存在实验人员队伍岗位设置随意、待遇普遍较低的问题。在中西部高校内的二级教学科研单位中,为节约岗位,大多未设置实验中心这一内设机构,即使聘用了实验人员,但待遇普遍低于教职员工的平均水平,未能真正体现出实验人员的劳动价值,且在职称评审中实验系列人员面临绝对劣势,甚至未设置实验系列的评聘,致使实验人员缺乏岗位认同感和获得感,队伍极其不稳定,无法实现科研实验室的有效管理。

(四)科研方向分散,融合不够

目前,中西部高校部分科研实验室存在因人而设现象。实验室相对独立,各管一摊,团队建设和梯队培养还不够重视,单打独斗现象比较普遍,缺乏协同和交叉,造成研究方向分散,研究力量不足,缺乏新意和前沿性;学科之间交叉融合不够、协同创新不足,人才资源、学术资源、财政资源缺乏深度共享与有效联动机制;不利于在建设高水平国家级科研平台、开展特色深度研究、产出顶尖标志性成果等方面凝聚强大合力,彰显比较优势,形成核心竞争力。

(五)科研仪器设备管理不规范

由于不同团队的项目研究协作力度不强,中西部高校实验室购买科研仪器设备往往只是根据项目本身的需求进行购置,其他因素很少顾及。各项目之间虽然需求各不相同,但也存在研究内容有所交叉,而在仪器设备使用方面往往无法共享、重复购置的现象。造成此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一是购置前论证不够充分,在购置仪器设备前,由于未能多方征询意见,论证过程不够规范、不够充分,致使在已有该种大型仪器设备的情况下重复购置;二是存在突击使用专项经费购置设备问题,有些项目组为完成花钱任务,突击购置高价值仪器设备,造成资金使用不当;三是购置条件缺乏,往往购置后发现技术人员缺乏、场地条件不具备等情况,使设备无专人使用、无场地放置,造成闲置浪费、使用率低下;四是缺乏共享机制,由于经费管理、技术壁垒等原因,项目组之间相互保持独立状态,由项目经费购置的大型仪器设备往往被视为项目组私有资产保管在自己手上,别的项目组有使用需求时也只能再自行购买,造成重复购置、资源浪费。

三、科研实验室管理体制改革的对策建议

(一)指导思想

良好的科研实验室管理体制可以充分调动广大教师、实验技术人员对实验室建设和科研实验的积极性,充分发挥设备效益,增强对学生智能、科学作风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进一步提高科研实验质量和科研水平,建立充满活力、高效率和高效益的新体制,更好更快地实现中西部学校高质量内涵式发展的战略目标[8]。

(二)基本思路

中西部高校科研实验室管理体制的改革应坚持“六个有利于”的原则:①有利于科研质量和科学研究水平的提高;②有利于科研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使用,提高投资效益;③有利于建立结构合理的实验技术人员梯队,调动实验室人员的工作积极性;④有利于学科交叉融合,促进学科建设和发展;⑤有利于科研实验室科学化、规范化管理,提高科研实验室管理水平;⑥有利于科研实验室建设和管理,适应市场经济要求,因地制宜,办出特色[9]。

(三)具体对策建议

1.落实校院两级管理体制

2.健全学校层面的领导体系建设

中西部高校应成立统一管理科研或实验室的工作委员会,组长由校长担任,副组长由分管科研校长担任,成员由校党委(校长)办公室、组织人事部门、研究生教学管理部门、科研管理部门、教务管理部门、后勤管理部门主要负责人及部分教学科研单位负责人组成。明确科研工作领导小组在实验室管理方面的工作职责,应包括:在学校党委统一领导下,负责贯彻落实高校科研工作方针政策,抓好学校科研工作顶层设计、总体布局、制度建设、统筹协调、精准施策,拓展科研渠道、搭建科研实验室、优化科研环境;负责科研实验室谋划布局、统筹建设和运行保障措施的审定。同时,明确科研管理部门代表学校行使科研实验室的管理权限。

3.落实以院(部)管科研实验室为主的管理体系

落实以院(部)管科研实验室为主进行管理的基本思路,是充分发挥院(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将目前由系或教研室管辖的小实验室按“大学科”“宽口径”进行集中整合,直属院(部)领导;院(部)设立内设机构—实验中心,将实验人员集中统筹,根据科研实验室的特点和任务合理分工,并制定合理的配套政策和管理制度,保证实验技术人员应有利益,形成以校管科研实验室为主导、院(部)管科研实验室为主体、实验中心管理为辅助的三级管理体系[11]。

4.建立健全科研实验室管理制度

要提高中西部高校科研实验室工作水平和效率,确保科研实验质量的不断提高,必须要有较为完善的管理规章制度,使科研和管理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12]。中西部高校可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较为科学系统的管理制度,如科研实验室管理办法、大型科研仪器设备管理办法、安全管理规定等制度,并汇编成册,规范科研实验室的申报、建设全过程,助力科研实验室建设和发展[13]。

(1)建立科研实验室管理办法

在科研实验室管理办法中,应明确科研实验室的建设目标及任务:整合科研资源,凝练科研方向,汇聚科研队伍,为学校学科建设和科研发展提供支撑;坚持问题和需求导向,积极争取各类科研项目和经费;产出优秀科研成果,培养科研领军人才;组织开展学术交流活动,营造良好学术氛围;紧密结合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推动科研成果转移转化。科研实验室负责人应是在编在岗人员,一般应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或博士学位,具有一定的社会影响力、科研组织能力和科研资源整合能力,主持过国家级课题等条件。研究队伍应相对稳定,具有一定的学术优势和科研积累,同时鼓励研究机构跨学科、跨专业、跨学院组建。规范审批流程,科研实验室的设立应先后经学校科研管理部门审核、校学术委员会讨论通过后,报分管副校长审批。同时,建立定期考核制度,按照年度或定期组织考核评估。

(2)建立大型科研仪器设备购置论证和共享机制

一是完善科研设备购置论证程序,避免重复购置。对于较高价值(10-40万)科研仪器设备购置,经学院教授委员会或学术委员会进行论证,学校科研管理部门、资产管理部门审核后,方可进行招标采购;对于高价值(40-100万)科研仪器设备购置,需经三个不同学科的教授提议,并由三个不同学科的若干名教授参与论证,由资产管理部门主持论证后进行招标采购;购置价值100万元及以上科研仪器设备的,由资产管理部门组织跨学院的论证会,由分管资产设备的副校长主持论证,通过后方可进行招标采购。论证时,须考虑采购单位的仪器设备辅助条件、技术力量、预计使用效率和经济效益等。二是建立高价值仪器设备共享制度。目前,东部诸多高校已建立了大型仪器设备的共享机制,极大地提高了大型仪器设备的使用率,减少了资产浪费。因此,中西部高校可尝试建设本校的“综合分析测试中心”等公共平台建设,要求相关学院、大型仪器设备购置人认真落实学校要求,对所有可以共享的仪器设备进行自查和清理并登记造册,将可以共享的大型仪器设备全部集中调整到分析测试中心实验室,归类布局规范管理,形成一个可以全校范围内共享的公共实验平台,并聘请专门从事大型仪器设备管理、运维的相关专业技术人员统一管理和维护。

(3)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

科研实验室是高校开展科研实验的重要场所。科研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是校园综合治理和平安校园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中西部高校应根据国家有关部委要求,建立分级管理责任体系,构建学校、各教学单位、系(所)、实验室四级联动的安全管理责任体系;建立完善安全管理制度,落实安全定期检查制度、安全风险评估制度、危险源全周期管理制度;加强生物安全、辐射安全、实验废弃物安全、仪器设备安全、水电安全、安全设施、内务及应急制度等;狠抓安全教育宣传培训,开展安全教育,加强知识能力培训,积极探索将安全教育有关课程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同时,还应建设安全应急预案,并根据预案适时组织宣传教育和应急演练。各二级教学科研单位应按照“制度上墙、责任信息牌上墙”“标识到位、台账到位、落实到位”“书记院长亲自抓、分管领导亲自抓检查、分管领导亲自抓整改落实”的要求,因地制宜制定本单位的相关办法和实施方案。

(4)推动学科交叉融合,提升实验室科研能力

由于中西部高校科研实力还不够强,因此更应提倡跨专业、跨学科、跨学校联合攻关和多学科的团结协作,产生新的增长点,促进科研能力提升。要积极贯彻教育部新文科、新工科建设部署,促进文科与工科、理科交叉融合,工科与艺术、医学交叉融合。一是根据学校特色,通过举办系列新型交叉学科论坛等形式,促进文理交叉,使艺术类与信息学、经济管理类与信息学、政法类与信息学等交叉融合;促进医学与其他学科交叉,如医学与信息学,在医学中引入信息学;促进生态环境类与其他学科交叉等。二是围绕学校优势学科打造实验室,建设一批共性学科实验室,并推进交叉学科实验室建设。三是联合政府主管部门、企事业单位等,建立校地产学研战略合作关系,建立一批科技合作实验室,打造一批“政用产学研”示范标杆,在相关产业、行业技术或标准方面达成共建共享机制,突出科研创新能力,加强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新基建、清洁能源等领域的科技研发,进一步拓展学校科技服务空间,提升学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5)建立完善实验人员激励机制

就当前中西部高校实验室管理现状来看,管理人员数量少、待遇低、职称晋升难,要改变这种现状,必须要求中西部高校能够从人员的认识方面着手,并通过合理的制度和措施来进行现状的调整与改变。首先,高校需要从实验工作人员的福利待遇着手,制定完善的绩效考核制度和奖励制度,为工作人员提供更加优越的福利待遇条件,从而帮助激发和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其次,高校要为实验人员的职称晋升多做考虑,在职称申报时,单独设立实验系列进行评审,在申报条件设置上,可以多方面多维度进行考核,如承担实验课程、发表实验教学论文和实验管理论文、获得授权各类专利、指导大学生创新创业等方面,均可以作为相应考核指标。只有从根本上保障了实验人员的切身利益,实验人员队伍才能得以稳定,才能更好地服务于科研活动。

(6)建立完善科研实验室考核体系

为加强对中西部高校科研实验室建设,必须建立系统科学的管理考核,建立激励和约束机制,推动其高质量发展,制定科学完善的实验室、基地的考核体系,内容包括:研究水平与贡献、研究队伍建设、学科发展与人才培养、开放与运行管理等。其中,研究水平与贡献包括总体定位与研究方向、承担科研任务情况、代表性研究成果水平与学术影响等方面情况;研究队伍建设包括实验室主任与学术带头人作用、队伍结构与创新团队建设、青年骨干人才引进和培养、访问学者与博士后研究人员等方面情况;学科发展与人才培养包括推动所依托学科、交叉学科和新兴学科发展,科教融合推动教学发展、研究生与本科生培养等情况;开放交流与运行管理包括开放课题与科学传播、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实验室日常管理、内部制度和网站建设、仪器设备使用与共享、依托学院支持情况等。在考核方式上,为保证实验室建设的连续性和公平性,可采取年度总结与集中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年度总结每年年底进行,由实验室提交总结报告;集中考核每三年进行一次,按照学科门类分组进行。对于考核优秀的,在实验室运行经费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对于考核不合格的,要限期整改、合并直至摘牌处理。

(7)加强信息化建设,提高管理效率

当前,传统的管理手段已经无法满足科研实验室发展的需要,因此,中西部高校应当进一步提高科研实验室管理的效率,以期能够让科研实验室更好地为学校的科研服务。科研实验室管理要引入信息技术,分别建设科研实验室管理系统和仪器设备管理系统,通过互联网技术管理科研实验室的相关设备和资料,实现相关数据的实时共享,使科研实验室的使用主体和学校的相关管理部门能够实时查询相关科研仪器设备的使用状况,特别是大型精密仪器设备的使用情况,便于师生预约使用,进一步提高科研仪器设备的利用率,同时方便学校的综合管理,提高管理效率。此外,通过互联网技术管理,科研实验室还能够进一步促进各学院之间、各项目组之间的相互配合,实现科研仪器设备的合作共享[14],提高使用效率。

结语

科研实验室管理工作是一个复杂的体系,需要各相关职能部门、各教学科研单位和广大教职员工的积极参与、密切配合和大力支持,才能实现科研实验室的高水平管理。而科研实验室的健康发展关乎中西部学校的高质量内涵式发展,对于学校实现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职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扩大学校影响力有着重要的支撑作用。

猜你喜欢

中西部仪器设备实验室
“天宫课堂”在中西部青少年中点燃航天梦
让航天梦想在中西部地区扬帆启航
高校仪器设备维修管理工作探讨
上海航征仪器设备有限公司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原子荧光分析中应注意问题及其仪器设备维护
物流大通道中西部的崛起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