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理解“真评价”推进“真科学”

2022-02-10郑思齐江苏南京市栖霞区龙潭中心小学江畔人家校区

小学科学 2022年22期
关键词:科学评价课堂

◇郑思齐(江苏:南京市栖霞区龙潭中心小学江畔人家校区)

评价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导向、诊断、调控和矫正等功能。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各学科教师均愈发关注教学中的评价,小学科学教师也不例外。

教学评价,是指依据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及结果进行价值判断并为教学决策服务的活动,是对教学活动现实的或潜在的价值做出判断的过程。本文所谈及小学科学教育中的“真评价”,是“真正的教学评价”的简称。笔者将其界定为:依据课程标准和科学大概念设定清晰的、可操作的、可评价的教学目标,采用恰当的方式,对教学过程中教师“教”和学生“学”的行为和结果进行多方评价,并指向教师教学水平和学生科学素养提升的教学活动。“真科学”就是在科学教学中求真。

一、评价内容的选择需更加多维

美国测量学专家格朗兰德提出了五条原则,即明确评什么、评价工具的选择要与评价属性或被评的成就相一致、全面的评价需要各种评价工具、要清醒地认识运用评价工具的局限性、评价是达成目标的手段而不是目的本身。《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也规定,评价内容要涵盖科学素养的各方面内容,既要考查学生对科学概念与事实的理解,又要评价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科学探究的方法和能力、科学的行为与习惯等方面的变化与进步。因此,教学评价内容的选择很重要。下文将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方面展开讨论。

(一)对教学效果的评价

教师的教学效果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将会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教师可以从科学性、参与度、交往度、效益度这4个维度来进行评价。具体而言,科学性,是指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使用、教学语言的表达等方面,要具有科学性,不能给学生传达错误的信息。例如,以往都是七大洲四大洋,但是目前发现并在学术界得到广泛认可,在南极洲外围是南大洋,它有3800多万平方公里。教师如果自身知识储备没有更新,很可能会让学生形成错误认知。参与度包含课堂上学生参与教学活动时的学习态度、参与程度和思维深度三个方面。在小学科学的课堂上,并不是热闹的教学氛围就代表学生参与程度高,而是需要关注学生的思维处于何种水平。交往度则主要是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往互动氛围和程度。在小学科学课堂中,生生之间的交流愈发被重视,很多教师都在努力通过一些教学策略促进生生之间交流的发生。效益度则表示教师教学目标的达成程度。这里的教学目标,不仅仅指科学概念的建构,更多的是关注学生科学思维的提升、探究能力的锻炼和态度责任的培养情况。若教师经常从这4个维度进行教学评价和反思,相信其教学能力和水平必将稳步提升,课堂教学也将在“真评价”的落实中迈向“真科学”。

(二)对学习结果的评价

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既包含科学概念,也需要涉及探究实践的全过程。倘若离开了科学思维和探究实践的过程,学生的科学概念便无法建构;倘若离开了态度责任的培养,科学概念于学生而言,只是一种信息,无法转化为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倘若离开了科学概念和探究实践过程,科学思维和态度责任便没有了载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能够对其进行追踪评价,则更能体现评价的时空一致性及其育人功能。因此,做好“真评价”,才可能实现“真科学”。

二、评价方式的选择需更加多样

评价具有导向功能,倘若学生仅接受一种方式的评价,那学生在制订学习目标和能力提升方面也就局限于某一方面;倘若学生有机会接受来自各方面、各种方式的反馈,学生便能更加全面地了解和发展自己。

(一)笔测评价和表现性评价相结合

传统的结构性纸笔测试可以很好地评价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掌握情况,而表现性评价则能更好地评价学生科学概念的建构程度、科学思维的培养、探究实践能力的提升、态度责任的树立等方面教学目标的达成度。这两种评价方式并不冲突。例如,教师可以选择以选择、判断、填空等题型组成的纸笔测试的形式进行期末总评,也可在常态化教学过程中采用观察记录、实验操作、交流汇报等方式,对学生的科学学习进行表现性评价。

(二)常规评价和活动展示性评价相结合

常规评价,指教师常采用的评价方式,比如,课堂上及时反馈的语言表达和目光、手势、动作等非语言表达,个人积分,小组积分等,课后的作业批改、知识测试等。而活动展示性评价,则是指在各种科学活动中对学生进行评价,例如,鼓励学生多多参加模型比赛、科技小制作、小发明等科技比赛,让学生在不同的活动中获得不同的体验,收获不同的感受,从而丰富自己的认知,感受自身鲜活的生命力。

三、评价主体的选择需更加多元

传统模式下科学教育中的评价者是教师,学生仅作为被评价者。而在新课程改革下的科学教育中,学生在教学中居于主体地位,教师居于主导地位。这种角色的转变,意味着教师需要充分发挥自身参与者、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的功能,即教师、学生、家长、社会都可以成为评价者。学生既可以接受来自他人的评价,也可以对自己的学习行为和结果进行自我评价。与此同时,教师的教学行为和效果也需要接受来自学生、家长、社会及自我的评价。这样多主体的评价可以营造一种平等的、真诚的、浓厚的评价氛围,在师生互相评价的过程中,思维得以碰撞和交流,既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又促进了“真科学”的发生。

(一)自我评价

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需要学会自我评价。自我评价发生在自我反思的过程中,是自我提升的基础。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在常态课的长期教学中,教会学生如何进行真实的评价和不带批评的反馈,旨在规范自己的学习行为,提升自身的科学素养。同时,教师也要让自己养成及时撰写教后记的习惯,通过反思、评价自己的教学行为推动自身积极主动地丰富教育理论、提升教学技能。通过此种方式对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行为进行评价,师生共同在自我反思和评价中对自己的情况形成清晰的认知,从而明确努力的方向。

(二)生生互评

可以采用组内互评和组间互评的方式进行生生互评。在组内互评中,通常可以采用组员间接龙的方式,对探究方案设计、课堂学习行为、课后作业等方面进行评价。例如,在六年级《铁定生锈》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在学生进行自主的实验方案设计后组内接龙评价,学生在评价别人的同时,自身也获得了学习。在全班汇报、小组展示交流时,可以采用组间互评的方式。这样既可以帮助学生明确活动目标,又能让学生自我管理,认真倾听。无论哪种方式,在评价之前都需要让学生明确评价标准和具体的操作方法。这样,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便增加了实现的可能性。

(三)师生互评

因为学生知识水平、评价能力等方面的局限性,所以师生互评还是小学科学课堂中主要的评价方式。由于学生具有向师性,教师的评价对学生而言更具公信力、启发性和鼓舞性。由于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一堂课教学效果的好坏学生更有发言权,学生评价教师也会激发其学习积极性。例如,当一个学生收到自己在观察方面做得好的评价时,会更愿意发挥这个特长去对待生活中的事物。当然,这一切需要以良好的师生关系为前提和基础。

四、评价功能的选择需更加明确

前面提到,评价具有导向、诊断、调控和矫正等功能。“真评价”要求教师能够辨别自己教学评价的行为具有哪种功能,做到“知其所以然”,从而在科学教学中综合、灵活地使用评价的各种功能。例如,教师可以通过提醒式的评价语言和组间互评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倾听习惯,倾听是评价的前提和基础;教师可以通过延伸式评价语引导学生进行联想和由浅入深思考,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教师可以通过点拨式评价语循循善诱,促进学生自主思维能力的提升;教师可以通过点评式的评价语对学生的错误观念和行为进行矫正。这一切评价的基础都是:实事求是。

五、评价标准的制定需更加清晰

清晰的评价标准是“真评价”发生的起点。小学科学课堂中的教学评价可以从两个维度进行,一是指向调节课堂秩序,二是指向教学目标的达成。因此在制定评价标准时要更具针对性。

(一)指向课堂秩序的评价

小学生活泼好动,对科学具有天然的兴趣,对科学课也极具热情。而课堂纪律是课堂教学的前提,既要保证课堂纪律,也要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因此,教师可以从活动秩序、举手发言、参与程度这三个方面和学生一起商定师生都可以接受的评价标准,从而让学生对日后课堂学习行为进行自我约束和教师管理。

(二)指向教学目标的评价

科学课上,我们需要关注教学目标的实施过程,即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评价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并不是为了考核学生进而给学生分层,而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促进课堂“真科学”教学的进行。因此,制定清晰、适合、合理评价标准格外重要。在学习进阶理论和加德纳多元智力理论的指引下,评价标准的制定也需要具有层次性。评价标准要基于课标、大概念和学生概念水平,不仅需要考虑认知能力、实验操作能力、思维能力等方面的年级差异,还需要考虑个体差异,让评价标准有机会在科学课堂中真正发挥作用。

六、评价行为的实施需更加恰当

课堂上教师的评价行为,包括及时的评价性语言,也包括表情、动作等评价性动作。践行“真评价”,教师的评价行为需要从两方面着手。

(一)语言表达简洁得体

教学评价的语言需要富有感情,更需要真诚准确、简单得体。重要的不是教师的一句“很好”“你真棒”“你真聪明”,而是能够让学生知道自己哪里说得好、哪里做得棒、哪里体现聪明。这才是具有导向和激励功能的评价,才能够让学生重视自己的表达和教师的评价。一堂课中,教师使用表扬、激励式评价的频率也要注意,亦需要适时指出学生的错误结论,给予学生思考的时间,从而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与此同时,课堂中滞后评价和不评价的现象也常有发生。无论什么原因,都意味着教师需要逐步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

(二)动作表达真实形象

身体语言也可以成为教师的评价工具。当学生思考时,教师可以用期待的目光安静地看向每个学生;当学生回答错误时,教师可以用和蔼的目光鼓励他继续思考;当学生回答正确时,教师可以会心一笑,也可以竖起大拇指……教师通过这些身体语言,可以在课堂中营造一种真诚、平等的互动氛围,让学生能够感受到教师的尊重和期待,从而激起学生的探索欲和学习动力,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投入科学学习,从而获得科学素养的提升。

综上所述,“真评价”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教师如果想践行“真科学”教学,必然离不开“真评价”的支持,而深入理解“真评价”的内核则成为推动“真科学”发生的现实基础。因此,笔者认为,身为一线科学教师,可以通过自主学习、专题培训等方式加强自身理解,为日后运用“真评价”践行“真科学”做好充分准备。

猜你喜欢

科学评价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科学拔牙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