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跨学科角度推进教学

2022-02-10江苏苏州市学士中心小学

小学科学 2022年22期
关键词:跨学科角度学科

◇卫 巍(江苏:苏州市学士中心小学)

科学课是小学阶段的基础课程,具有综合性与实践性特点。它引导学生亲近自然,用科学的眼光看待世间万物,使学生能从整体上认识世界,理解科学与社会生活的关系,从而形成基本的科学素养。因此,科学课对学生的终身发展具有关键作用。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如何综合地实施科学教学已经成为关键课题。2022年新课程标准指出:“科学课程应当设立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加强学科间相互关联,带动课程综合化实施。”小学科学课堂应当从跨学科融合的角度着手,开启有效的科学实践教学,以推动学生科学素养的有效发展。

一、小学科学跨学科融合教学的价值

“科技兴国”。未来的社会发展依赖科学与技术,小学生是未来改造社会、发展社会的主力军,由此,他们科学能力的培养就显得格外重要。小学科学课虽然只是科学启蒙,但也融合了科学知识、科学技能和科学方法,是提高学生科学综合素养的根本。而科学本身就具有极强的综合性,与多个学科都有密切的联系,因此,在小学科学课堂开展跨学科融合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首先,跨学科融合教学有利于增进学习趣味。小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往往对科学现象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但是如果教师按照传统方法,只从科学角度来讲解,就很难帮助学生全面了解科学奥秘,也会使科学知识晦涩难懂。而跨学科融合教学则给了学生更多的体验契机,让他们从不同角度探索和审视科学现象,增加学习趣味。

其次,跨学科融合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是建立在多元化体验基础上的,对于小学生来说,只有积累不同角度的知识,体验不同角度的探索,他们的思维才能被有效激活,从而实现创新的可能。而跨学科融合教学正是将多个不同角度、不同领域的内容整合在一起,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更多领域的知识,有效激活他们的创新力,发展创新思维。

最后,跨学科融合教学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科学素养是学生应当具备的关键素养,在跨学科融合教学中,学生不仅能多方面地获取知识,还能接触不同学科、不同领域的知识技能,能全面提升他们的综合素养,使他们掌握综合的科学技能和方法,从而实现综合提升。

二、小学科学课堂的跨学科融合教学策略

小学科学课本身涉及生命科学、物质科学、地球与宇宙科学、技术与工程等多个领域,具有跨学科特点。教师应当正视科学课的特点,尝试探索有效的跨学科融合教学策略,以多样的跨学科方式,推进学生综合技能的提升,实现他们的全面发展。

(一)从概念着手,跨学科融合,促进学生多元认知

概念是科学学习的基础,是学生了解科学领域的窗口。在小学科学中,涉及众多领域的科学概念,如,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宇宙科学等领域。每个领域都包含十分重要的学科核心概念,只有将这些概念相关联、相整合,才能真正帮助学生打好跨学科融合的基础,促进他们多元认知的发展。因此教师要从概念着手,在教学活动中梳理不同领域的概念,并将其有效地与教学活动整合在一起,以推动学生科学知识体系的全面建构,夯实跨学科基础。

以教科版五年级上册《风的作用》教学为例,该课介绍了风对地形的作用,风不仅能打磨沙石,还能吹跑尘土,甚至把树连根拔起。在对风的作用的研究中,学生会学到很多不同科学领域的核心概念。比如,物质的结构与性质:空气的流动形成风;物质的变化与反应:风的力量把大块岩石破碎后形成细小的沙、土并搬运到很远的地方,只留下大大小小的砾石,形成戈壁滩;等等。教师可以将相关的概念进行整合,引导学生更好地发展跨学科认知。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研讨活动,以课本的模拟实验为根据,引导学生探讨“岩石发生了怎样的改变?”“风对地球表面的岩石、地貌有影响,对地球的生命有影响吗?”等。依据这些问题,学生可以从不同的概念出发,从生命科学角度了解风的作用,从物质科学角度了解风对物质的影响等。这样的跨学科概念学习能让学生更全面地认识科学现象,形成对科学现象的客观认知,从而提升科学思维。

(二)从实验着手,跨学科操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实验是科学学习的重要环节,研究科学现象、科学思想都需要实验来推动。因此实验贯穿科学教学的全过程。而在实验中学生往往会遇到很多问题,涉及很多学科领域。即使是实验的思路、方法等都有可能与其他学科相关,教师不可能将科学知识与其他学科相分离。教师还应当重视实验环节,从实验角度着手,引导学生跨学科开展实验操作,运用多学科知识共同解决实验操作的问题,有效充实实验过程,让学生的科学实验更加饱满、有趣,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以五年级上册《心脏和血液》教学为例,心脏、血管、血液构成了人体的血液循环系统,在人体机能的运转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课探索心跳的意义,让学生通过模拟心脏跳动和血液流动的实验来认识心脏、血管的功能,感受真实的生命现象。这个模拟实验看似较为单一,但实际涉及多个学科。教师可以整合不同学科的知识,引导学生依据多学科知识进行实验操作,以激活实验的多元性,提升学习趣味。例如,教师可让学生结合生物角度的人体结构知识,从物理角度出发,自主选择类似心脏和血管的工具,如,测量血压的气囊球、软管,然后确定用某种液体代替血液,在实验中观察心脏跳动的过程以及血液在血管中流动的状态。同时还可以让学生立足化学角度,寻找心脏跳动后,血液运输的物质与相应的反应,了解氧气输送的经过等。通过跨学科的实验操作,学生很好地将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紧密关联,在科学实验中更积极地探索科学知识。

(三)从项目着手,跨学科探究,教会学生掌握方法

探究是科学学习的主要手段,是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科学技能的不二途径。对于五六年级学生来说,科学探究往往有较强的综合性和挑战性,一般是以完整的项目呈现探究任务,因此,项目学习也是重要的科学教学环节。在实施项目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必须积极引导学生跨学科探究,不能局限于科学这一门学科,应当发散思维,拓宽视野,从多个学科、多个领域开启探究活动,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使他们更全面地掌握科学探究方法,习得科学研究技能。

以六年级下册《制作校园生物分布图》教学为例,该课引导学生了解校园中的不同生物种类以及它们生存的环境,知晓生物间的相互影响,并能用实际行动来保护环境。这一课涉及很多学习内容,既有探索类的也有理论类的,还有分析类的。因此教师可以整合探究过程,设置跨学科探究项目,以推动学生综合探究能力的发展。例如,在“制作校园生物分布图”的项目活动中,教师要求学生既能规范地画出生物分布的具体地理位置,对动植物的种类和数量进行统计,对它们的生长环境进行总结,还要发现动植物生存的问题,并提出保护建议等。在这样的项目中,学生在绘制地理位置时,需要学习地理学方面的知识,掌握正确的标注位置的方法,还要运用数学知识对生物数量进行统计和分析,同时从生物学角度观察并总结生物维持生存的环境需求等。整个探究活动充分体现了跨学科的性质,使学生在项目中综合地提升科学技能。

(四)从实践着手,跨学科实施,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科学源于生活,科学学习最终也应当服务于生活,因此科学是以实践为最终目标的。小学科学虽然是学生科学的启蒙课,但也极其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只有在实际运用科学知识的过程中,才有可能掌握科学的多元化内涵,才能真正实现创新与突破。因此教师要从实践着手,尝试组织跨学科的融合性实践活动,让学生真正自主地参与到实践探索中去,从而不断地提升创新思维与能力,在实践中灵活地应用各领域知识,发展综合性的科学技能。

以六年级下册《厨房里的物质与变化》教学为例。厨房是生活中最常见的区域,也是生活中能接触到物质变化最多的地方。在厨房中,每天都发生着不同的物质变化,有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等等。教师可以此为主题,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活动,挖掘生活中物质变化的过程和原因,体验不同物质变化的过程等。例如,鼓励学生在生活中感受蛋白质的变性过程,可以用加热或者添加化学试剂的方式,来实现这一目标。同时还可以鼓励学生品尝不同食材的口感,然后观察这些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如,水结成冰、豆腐发霉、大米煮熟、铁锅生锈,等等。在实践过程中,学生可以接触更多的物理学科、化学学科内容,发现物质的变化以及基本的自然现象,促进他们进行新的尝试,探索更多的物质特点,最终推动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发展。

三、结语

跨学科融合不仅是科学自身的特点,也是科学教学的关键目标。在跨学科形式下,科学课不仅能为学生提供多元的知识体验,更能引导他们运用多元技能开展真实的科学实践,有效增强他们的科学实践能力。因此,教师应当从科学课整体角度出发,尝试跨学科概念教学、跨学科情境教学、跨学科项目教学、跨学科实践教学,让学生在不断的探索与实践中,领悟科学的综合价值和意义,掌握科学的探究方法和技能,有效打破桎梏,培养综合的科学素养,提升科学教学效率。

猜你喜欢

跨学科角度学科
【学科新书导览】
跨学科教学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神奇的角度
初中历史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的实践与思考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应用型高校推进跨学科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索
一个涉及角度和的几何不等式链的改进
角度不同
人啊
“超学科”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