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风雨同舟四十载,携手并肩创未来
——写在《心电与循环》创刊四十周年

2022-02-10王建安

心电与循环 2022年6期
关键词:电学心电浙江省

王建安

1982年9月,“医坛又见一花红”。我国第一本心电学专业期刊《心电学杂志》(《心电与循环》杂志前身)经中共浙江省委宣传部批准在杭州创刊。杂志由中华医学会浙江分会(现为浙江省医学会)主办,浙江医科大学(现为浙江大学医学院)积极协助,历经40年,与祖国改革开放以来飞速发展的医学事业一起蓬勃进取,现已成为浙江省乃至全国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优秀学术期刊。这本杂志凝聚着我的老师,首任主编,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下称浙大二院)赵昜教授几乎晚年全部的心血,汇集了历届编委会专家的精心爱护与培育,积聚了浙江省乃至全国心电学及心脑血管病学专家同道的关心、关注和支持。我代表杂志社,向关心和帮助我们的朋友们表示感谢!感谢编委的辛勤耕耘和全情投入,感谢审稿专家的无私奉献和全力支持,感谢广大作者、读者的爱护和关注。我还要缅怀就在前两年离开我们的我的老师赵昜教授,第三任主编鲁端教授,执行副主编吴祥教授,感谢三位老教授为杂志作出的巨大贡献,也向所有已故的老专家们致敬。是他们一代又一代薪火相传,将我们这本杂志办成了医坛一棵郁葱繁盛的大树。

1 创业艰辛,依靠热爱,更依靠持久奉献

我1983年大学毕业回到杭州,入职浙大二院工作,成为心内科住院医师。凭着年轻人对新鲜事物的天然热情,每天完成繁忙的培训和工作之后,我想尽一切办法学习心电图知识。80年代前期,心内科还是大内科下面的亚专科,检查手段远不如今天这样先进和细致,心电图作为舶来品,是当时最重要的辅助检查。也是那个时候,我熟悉了赵昜主任和他主办的《心电学杂志》,这是我在心电学学习路上最重要的启蒙读物。我一面好奇张望着神奇的心电学世界,一面也为年逾花甲的赵昜教授忘我地醉心于心电学研究的精神触动。因此1985年,我在考浙江医科大学心血管内科硕士研究生时,下决心要跟从赵昜老师学习。赵老师给我印象最深刻、影响至为深远就是他的心电情结。这让赵老师在花甲之年创立“四合一的心电学学科体制”(1982年创办我国第一本心电学学术期刊——《心电学杂志》,1986年组建我国第一个心电学学术团体——中华医学会浙江分会心电学分会,1988年开设我国第一个高等教育心电学专业——杭州中华心电图专修学校,90年代初期我国有关心电学的研究所及临床相关科室纷纷建立,心电生理的研究日益普及深入)。从杂志到学术团体,从专修学校到雨后春笋般推向全国,我们的杂志起到的触发和引领作用不可小视。

在杂志社创立的时候,浙江省卫生厅、浙江医科大学和全国各地的专家们都给予了主办单位即浙江省医学会和杂志编辑部大力的支持和帮助。时任浙江省卫生厅厅长的陈过同志在创刊号发表《几点希望》:一、希望本刊以普及为宗旨,以提高为目标,寓提高于普及之中;二、希望本刊深深地扎根于读者之中,与广大读者息息相通,不断刷新刊物内容,以切合读者的需要;三、希望本刊能促进我省心血管临床工作者与心电学研究工作者的团结协作,为办好杂志,壮大专业队伍而努力。第一届编辑委员会的顾问陶清教授倡议全国的心电学工作者在心电学的临床和科研方面发挥主观能动性,埋头苦干、深入研究,不但要研究现在各方面正在研究的课题,更要创新地去探索别人没有做过的工作,将临床心得和科研成就发表在我们自己的杂志上。

回顾创业的艰辛,不能忘记的名字有太多。浙江、上海、北京、江苏、新疆等各地的大内科、心内科、心电学、电生理、生物医学工程等等拥有各个专长的专家学者欣然出任杂志的编委,默默奉献了很多。他们几乎不计报酬地为杂志学术把关,在编辑部的组织下经常汇聚一堂,为杂志发展出谋划策,为编辑部组约稿件、选取合适作者作积极推荐并帮忙联络。正是这样一批又一批的一流专家奠定了我们杂志的起点,成为一代又一代浙江省乃至全国心电学工作者的入门启蒙读物,陪伴他们逐渐成长为临床科研资深专家。

2 守业不易,决心转型,但始终不忘初心

90年代以来,随着心脑血管病专业介入性研究的快速发展,心电图在心脑血管方面诊治领域的地位受到了极大的挑战。不仅如此,互联网的兴起,整个纸媒环境的生存发展也岌岌可危。为了更好适应心脑血管学科的发展趋势,满足广大读者和作者的知识更新需要,提供更为宽泛、交叉性的知识平台。浙江省医学会和编辑部广泛征求编委会及众多关心我刊成长的专家、作者和读者意见的基础上,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2012年杂志正式更名为《心电与循环》。更名后的杂志将继续保留原有的心电学特色,将报道范围扩展到全部循环系统疾病,致力于传播心脑血管专业知识。

改革总是会带来新的挑战与机遇。更名前期,杂志的影响因子和排名遭遇了一定程度的下滑,但近年来已稳步回升。此外,更名10年来,来稿量增加了一倍多,每期页码从64页到现在的100页。论著栏目的文章从2012年前每期仅有5或6篇到如今的11篇左右,AR论文数从45%提升至65%以上。基金论文比从25%提升至55%,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都取得了显著进展。

伴随着编辑部编辑力量的充实,杂志微信公众号和官网先后开通,选题更加丰富多元,出版流程更加规范和高效,出版质量更加优质。2019年为献礼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我和编辑部策划了“心血管国际前沿和中国经验重点综述”,刊载了来自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北京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和浙大二院的高水平专家分别从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冠脉的旋磨治疗、冠心病的二级预防、心力衰竭的药物进展、持续性房颤的消融策略和瓣膜病治疗进展等方面对心血管病学热点话题的全面系统综述。编辑部近年策划的重点稿件还有2019年鲁端教授《浙江省无创心电学的发展》,微信阅读量1 300余次;叶炀等《希浦系统起搏生理性心脏同步化治疗》、李华俊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和血压管理》、党梦秋等《<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中国专家共识(2020更新版)>解读》等等,这些都是充分结合热点和学科实际等精心策划刊出而广受好评并持续被关注和下载引用的论文。近年来刊出的优秀论文还有曹俊雄等《冠状动脉造影经鼻烟壶区动脉和经桡动脉穿刺途径的对比研究》、徐文博等《针刺内关、心俞穴对心肌梗死大鼠模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及心肌组织结构的影响》、林佳选等《射频导管消融治疗的特发性室性心律失常心电图特征分析》等等。

3 凝心聚智,积厚鼎新,携手并肩创未来

40年来,杂志的成长也见证了浙江省心血管事业的蓬勃发展。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心血管事业无论是在技术创新、科学研究、人才培育还是慢病防治等,可以说是百花齐放、春色满园,在国内外同行中的声誉与影响达历史新高,如我所在的浙大二院心血管学科在国内主流学科排行榜中基本稳居全国前五,成功入选首批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心脏瓣膜疾病介入治疗技术与产品研发领跑全球,这也是浙江省心血管病学事业发展的缩影。感受时代的脉搏,乘着发展的东风,土生土长的《心电与循环》肩负责任更大,使命更重,也更光荣。在心血管病学如火如荼飞速发展的21世纪,《心电与循环》理应抓住学科发展和期刊发展相融合的时代机遇,为杂志更好未来作出应有贡献。

四十载惊涛拍岸,九万里风鹏正举。展望未来,我们要从以下三方面作出更大努力。

第一,更加紧密依靠主办单位浙江省医学会,汇聚专科分会更多专家更多支持。浙江省医学会历经90年华诞,已有蓬勃发展的专科分会100个,其中与《心电与循环》发展密切相关的有心血管病学分会、心电生理与起搏分会、介入心血管病学分会、心外科学分会、神经病学分会等,我们要更加紧密汲取这些一流专家的聪明才智,利用好专家的专长和资源,为杂志的现在和未来争取最大支持。

第二,更加紧密团结《心电与循环》编委会专家力量。编委会对杂志的发展不言而喻。对于学术期刊来说,稿件质量就是期刊的生命力。高水平的稿件能带来较高的下载量和被引率,影响因子和被引频次也自然随之升高。学术期刊的地位和影响力提升后,自然就能吸引更多的优质稿件,形成良性循环。我们要维护好期刊和编委会之间的良好关系,创新编委会工作方法,更好地调动编委会专家工作积极性。

第三,更加扎根于广大读者和作者中,汇聚更多智慧和力量。无论时代如何更迭,做读者喜爱、读者需要的内容传达者是衡量我们期刊工作者是否成功的唯一尺度。带领读者领略更加广阔和丰富的心脏病学世界是我们的永恒追求。细心、耐心是编辑必需素质,敏锐、冷静,宽基础精专业,善于学习,全身心投入我们热爱的工作也是要牢牢把握和持久追求的。同时融媒体时代我们的编辑既要坚持应有的精神与操守,又要及时适应新时代的发展变化,真正做到与时俱进,编读相长。

党的二十大报告重申了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在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各项工作中,科技期刊使命光荣。学术期刊要传递一种学术态度,有科学的方法,有专业领域的纵深探讨,兼具人文性。在这个基础上,吸引、凝聚一批志同道合的人。我们要牢记使命,加强科技创新以更好助推中国式现代化。在这个充满变革和开放精神的时代,继续怀着已走过千山万水,但仍需跋山涉水的精神,耕耘好这片来之不易的医坛一花红,守护好这棵凝结着无数心电人、心血管人心血的大树,为迎接更大的挑战做好准备,为更好的未来积聚力量。

猜你喜欢

电学心电浙江省
《初心》
心电向量图诊断高血压病左心室异常的临床应用
对一个电学故障题的思考
心电医联体建设需求分析及意义
立足高考 领悟自招(二)——自主招生怎么考电学和磁学
基于非接触式电极的心电监测系统
浙江省第一测绘院
穿戴式心电:发展历程、核心技术与未来挑战
2018年浙江省高中数学竞赛
2017年浙江省高中数学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