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机理与实证分析

2022-02-10蕾,徐

山东行政学院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高质量政策服务

黄 蕾,徐 盼

(南昌航空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南昌 330063)

公共文化服务作为我国提升公共管理水平、推动文化建设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既是政府履行义务的应有之义,更是人民群众美好文化生活的重要内容。公共文化服务的概念在2005年被初次提及,到201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的出台并实施,意味着我国已经初步建立起覆盖城乡、布局合理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体系。随着公共文化服务政策的不断出台,公共文化服务“缺不缺”“够不够”的问题总体上得到解决,但服务效能上“好不好”“精不精”的问题越来越凸显。尤其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对公共文化服务的发展质量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现有公共文化服务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公共文化服务需要的程度如何?现行政策体系是否能够真正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为实现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未来的政策需要哪些方面的改进?如何优化政策设计以期更好地实现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都是进入“十四五”时期亟待思考的问题。为此,参考已有文献,以扎根理论为工具,分析公共文化服务政策主要特征结构,在此基础上科学构建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水平指标并进行指数测算,通过实证检验分析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因素,为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政策优化和调整提供借鉴。

一、文献回顾

20世纪末,西方国家为了解决社会的发展矛盾和人民群众的生活文化需求,公共服务改革风靡一时,新的公共服务理论横空出现,新的公共文化服务机制也应运而生,与此同时,各具特色的公共文化服务政策接踵而来。由于政治体制差异以及各国迥异的公共文化模式,各国采取了各种不同的公共文化服务政策。但究竟采取哪种政策能更好地实现文化发展,各领域各执一词,这也促使相关研究逐渐丰富。

(一)公共文化服务政策的研究

国外对于文化政策的研究,主要是对其服务媒介的探索及实践的发展方面进行研究(1)魏锦鹏:《中国公共文化服务政策的演进逻辑》,内蒙古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21年。。学者 Jeanette Steemers以英国 BBC 和德国数字广播为例,分析了数字时代如何利用传媒进行公共文化服务,同时,也具体剖析与探索了文化政策存在的必要性(2)Jeanette Steemers,“Between Culture and Commerce:The Problem of Redefining Public Service Broadcasting for the Digital Age”,Convergence,Vol.5,No.3,1999,pp44-66.。国内关于公共文化服务政策领域的研究,主要由前期的内涵界定,到如今的政策源流、政策价值等方面。而公共文化服务政策落实是最近几年研究的新热点。杨梅从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的角度出发,对公共文化服务政策、体制的发展提出四种模式,即系统完善模式、城乡结合管理模式、政府主导发展模式和经济发展模式(3)杨梅:《中国地方政府公共服务标准化探索与思考》,《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12年第3期。。李少惠、王婷通过分析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政策执行,从“示范区创建”的政策制定、执行环境、参与主体素质和评估机制四个方面提出政策建议(4)李少惠、王婷:《多元主体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行动逻辑和行为策略——基于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政策执行考察》,《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18年第5期。。

(二)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研究

2021年3月,文化和旅游部等三部委联合发文,明确了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原则及主要任务。而在此之前,李桂霞、解海、祁爱武的研究就表明,新时代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路径是以文化自信为引领,标准化均等化为基础,数字化为手段,社会化为途径,法治化为保障,实现公共文化服务机会均等、内容丰富、服务先进、管理现代的高质量发展目标,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5)李桂霞、解海、祁爱武:《新时代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图书馆建设》2019第S1期。。杨乘虎、李强认为“十四五”时期公共文化服务发展面临新环境、新挑战,提出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新观念和新路径,重点关注推进公共文化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均等化、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建设等重大问题(6)杨乘虎、李强:《“十四五”时期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新观念与新路径》,《图书馆论坛》2021年第2期。。杨晓泉提出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需要从品质化发展、高效能发展、智能化发展、精准化供给、共建共治共享和可持续发展等六个方面着力推进(7)杨晓泉:《“十四五”时期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思考:破解老问题,应对新挑战》,《图书馆论坛》2021年第2期。。《关于推进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及《“十四五”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规划》出台后,各领域的学者开始了新一轮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进一步加快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提升文化获得感、幸福感等方面。

(三)公共文化服务政策与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

新时代新要求,服务型政府需要更好地行使公共文化服务职能,而政策是政府公共文化服务职责履行的保障。王鹤云提出,要从公共财政政策、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政策、社会力量参与鼓励政策、资源配置政策、需求反馈机制、政策绩效评估机制等内容完善公共文化服务政策体系,提升公共文化服务层次,构建服务型政府(8)王鹤云:《我国公共文化服务政策研究》,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学位论文,2014年。。汪圣、刘旭青的研究表明,政府部门更多依赖环境型政策工具,较少提供需求型政策,因此想要促进公共文化服务进一步发展,政府部门要优化环境型政策工具,调整供给型政策工具,提升需求型政策工具(9)汪圣、刘旭青:《政策工具视角下我国公共文化服务政策研究》,《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8年第2期。。方永恒、李今今认为,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政策是提升我国公共文化服务质量的法制保障(10)方永恒、李今今:《我国地方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政策:历程、困境与创新》,《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 1期。。彭秋平提出,要通过政策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更有效地体现其社会效益,更进一步保障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11)彭秋平:《基于政策文本分析的我国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路径研究》,《图书馆学研究》2020年第6期。。

基于以上分析,研究者从不同视角对我国公共文化服务政策进行了探讨和分析。但很少回答我国现行政策体系是否能推动公共文化服务的高质量发展?为实现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未来的政策需要哪些方面的改进?这些问题的分析将有助于更好地理解现行政策文本的内容以及政策执行的效果,为新时代更好地推动我国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提供政策制定的理论借鉴。

二、研究假设

随着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提出,中央及地方出台的公共文化服务政策数量不断增多、内容日趋丰富。本研究通过北大法宝政策数据库以及政府网站,收集、选择并筛选了2010—2019年1226份国家及地方公共文化服务政策,构建了政策数据库。通过政策量化研究工具的比较分析,认为扎根理论适合文本分析,是对政策结构特征和政策预期相互关系进行定量化、系统化分析的有力工具。为此,利用扎根理论对收集的政策进行关键词的分类与提取,通过对搜集的公共文化服务政策的三级编码形成编码库,为后续的研究构建完整的数据资料。

扎根理论是通过对文本展开深入分析研究进而寻出文本核心要义的方法。文本研究的过程就是对文本内容进行编码的过程,经过此过程,本研究得出了59个概念、4个主范畴及11个副范畴(见表1),并进行深度剖析再梳理,将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作为其唯一核心范畴,且居于中心位置,不仅能够很容易与其他类属发生关联,而且能够最大程度地统领其他概念和范畴,具有“提纲挈领”的作用。将公共文化服务政策分为公共文化服务需求、公共文化服务人才、公共文化服务创新及公共文化服务财政四个特征维度,不同维度的政策结构在公共文化服务政策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

表1 主轴编码分析结果

公共政策需求是推动市场发展、满足人民群众需求,调动各种社会力量的重要手段。政府以制定公共文化服务政策为手段,通过供给侧来规范、加强公共文化配套设施、文化活动、文化惠民工程、文化产品及供给等。公共文化服务政策的推动本身离不开人民群众的支持,因此,在公共文化服务政策执行过程中,要树立服务意识,真正为人民群众的需求服务,这样既可以吸引人民群众自觉主动地参与到文化活动中来,还可以切实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整体质量。而目前公共文化服务政策对欠发达地区群众和弱势群体的关注较少,非均等化现象仍然存在,所以,宏观层面的政策主体将仍以全体人民为主,提升人民群众的参与度和获得感。由此提出以下假设:

H1:公共文化服务需求对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具有导向作用。

政策执行的本质就是对资源进行打乱重组,公共文化服务政策执行亦是如此,在此过程中需要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等资源保障,推动资源优化配置,提高执行效率。目前存在的问题是在政策执行的过程中,缺乏专业指导和系统的评估与监督体系,且政策可操作性不强。制度实践只有契合各类行动主体的特质,才能免于流于形式、华而不实(12)颜玉凡:《城市社区公共文化服务的多元主体互动机制:制度理想与现实图景——基于对N市JY区的考察》,《南京社会科学》2017年第10期。。在这一视角下,政策的各类行动主体是会影响政策运行效果的。因此,不少学者提出,要通过政校结合来搭建公共文化服务平台,发挥院校文化资源优势,结合人才培训,促进高素质文化人才的交流互动。由此提出以下假设:

H2:公共文化服务人才是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必备资源。

公共文化服务创新的关键是科学技术。想要自主创新、自力更生,就需要政策支持。通过合理合法的政策激励和保障,使得创新成为常态化思维,使得各个领域都具有高强度的竞争优势。高福安等(13)高福安、任锦鸾、张鑫:《基于服务科学的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创新模式研究》,《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1年第10期。在服务科学的理论基础上,将服务创新理念引入到公共文化服务领域,进而创建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创新模型,强调政策、技术、资金、人才是公共文化服务创新的重要构成要素。不难看出,科学技术与公共文化服务的有效连接,可以丰富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方式,如公共数字图书馆、掌上阅读等,从而更好地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效能,加快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基于此,公共文化服务政策要更加侧重科学技术与公共文化服务的结合,促进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发展。由此提出以下假设:

H3:公共文化服务创新对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具有推动性作用。

为保证公共文化服务在整个运作与后期工作中资金的充足,投入保障机制的建立是关键因素。良好的经济环境无论是在文化政策执行方面还是后续发展方面都是非常重要的。但是财政又是非常容易出问题的一环,无论是资金不到位还是税收、债务纠纷,都有可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公共文化服务财政政策就起到重要的保障作用。通过前期的预算、后期的监督,使得财政合理分配,有效保障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有学者提出,增加地方政府对公共文化服务投入比重是健全其财政政策的关键,同时要做好利用政府采购与财政补贴扶持企业参与公共服务建设。同时,还要加强税收优惠政策实施力度,由此提出以下假设:

H4:公共文化服务财政是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有力保障。

三、研究设计

(一)数据选取与测算

1.数据来源。本文数据主要是政策文本,本文所用政策文本数据来源于北大法宝、各省(市、自治区)人民政府网、财政厅、文化和旅游厅、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官方网站。以2010年为起点,搜索2020年之前的政策文本,并手工剔除了工作通知、名单等缺乏关键词或与公共文化服务相关性低的政策文本,最终得到2010—2019年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1226份公共文化服务政策文本数据(考虑到西藏自治区数据获取较难,故剔除暂不考虑)。同时,为了测量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水平,所用数据均来自国泰安数据库、中经统计数据库、wind数据库、各省(市、自治区)统计年鉴和《中国统计年鉴》《中国文物统计年鉴》《中国城市统计年鉴》等。

2.模型与变量测算。本研究采用面板数据进行分析,由于在对数据的异方差检验中拒绝了原假设,说明数据存在截面异方差问题,故采用广义最小二乘法GLS模型进行回归,在随机效应和固定效应的选择上,根据豪斯曼检验p值为0.000的结果,在回归方程中引入省市和年份的哑变量实现固定效应回归,并在模型中核心解释变量一次项的基础上加入其平方项,便于显示投入数量变化引起的非线性变化,在具体回归时将以(1)为基础进行研究。

HPCijt=β0+β1policyjt-1+β2Xit+δt+Yt+εijt(1)

其中,HPC代表区域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水平这一被解释变量,具体为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指数。policy为核心解释变量,包括公共文化服务四个指标。考虑到公共文化服务政策效果可能存在时滞,本文对上述变量进行滞后处理。X为模型中的相应控制变量,此外,还对标准误(ε)进行了城市层面的聚类处理,并控制了城市固定效应和时间固定效应。

(二)被解释变量

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指数(HPC)。根据2021年3月文化和旅游部等三部委联合发布的《关于推进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分为公共文化服务的品质发展、融合发展、开放发展和均衡发展,为此将品质发展、融合发展、开放发展和均衡发展四个维度作为一级指标,根据《意见》里对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的解释,确立二级指标和相对应的三级指标(如表2)。

表2 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

根据上述指标,采用熵值法计算公共文化高质量发展指数,选取n个省和m个指标,则Xij为第i个样本省市的j项指标数值(i=1,2,…n;j=1,2,…m),首先对所有数值进行归一化处理,随后计算第j项指标下第i个样本占有该指标的权重,最后计算熵值和样本的综合得分(如表3)。

表3 全国30个省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指数

表3显示了全国30个省份的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指数,可见2010—2019年中国30个省份的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指数上升趋势并不明显,但全国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指数均值从2010年的2.98到2019年的3.56,整体上仍是上升状态。与此同时,各省份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指数存在差异,2019年超过全国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均值3.56的省份共有10个,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指数排名前5位的省份分别为浙江、山东、江苏、广东和四川。由此表明,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正在朝着高质量方向发展,但发展层次并不统一且差距较大。

(三)核心解释变量

根据扎根理论的结果,总结出公共文化服务政策的四个核心特征:公共文化服务需求(PCD)、公共文化服务人才(PCT)、公共文化服务创新(PCI)和公共文化服务财政(PCF),由此确定相应的解释变量指标如下:公共文化服务需求(PCD)参考傅才武对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评估中指标的选取(14)傅才武:《当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与传统文化事业体系的转型》,《江汉论坛》2012年第1期。,用公共文化机构数来代替。公共文化服务人才(PCT)选取公共文化机构从业人员中专业技术人才数来衡量。公共文化服务创新(PCI)受到申静与李沁芯关于提升创新价值的路径启示,科技性公共文化活动、智能型公共文化产品、文化与科技的融合(15)申静、李沁芯:《公共文化服务促进创新文化发展作用探究》,《图书馆杂志》2018年第9期。都是提升创新的有效路径,因此选取文化艺术科技科研机构数来量化公共文化服务创新指标。公共文化服务财政(PCF)参照傅才武对公共文化服务财政投入指标的处理方法(16)傅才武:《当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与传统文化事业体系的转型》,《江汉论坛》2012年第1期。,采取人均文化事业费来代替。

(四)控制变量

考虑到行业生产成本可能会受到劳动力价格的影响,所以将地区工资水平(wage)作为控制变量放入回归模型,方便控制地区劳动力成本对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此外地区人力资本(stu)以地区总人口中普通高校在校生人数占比来量化。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这就需要政府合理配置教育资源,让更多的人享受到高质量的教育,通过教育体系的不断完善提高教育水平和文化素质,由此推测人力资本更高的地区具有更大的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潜力,越能激发相关文化产业发展;另外,考虑到较高的人力资本可以为地区产业创新发展注入动力,所以用地区人口中普通高校在校生人数占比这一指标。随着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公共预算及政策出台数量都可能会影响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水平,因此,将各个省份的人均地区生产总值(gdp)、城市化率(ur)、产业结构(stru)、公共预算(bgt)和政策数量(num)也加入控制变量来进行分析。

四、实证分析

在进行模型估计前,对变量进行多重共线性检验,发现所有变量的VIF值均小于10,表明数据不存在严重共线性。随后运用stata对所有变量放入回归模型进行回归分析,对应结果在表4中给出。

表4 基本回归结果

表4展示了基本回归结果,从左至右分别是提前一期、当期的公共文化服务政策及分项政策对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公共文化服务需求、服务人才、服务创新和服务财政均在长期内对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具有明显正向推动作用,尤其是公共文化服务需求对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的发展影响明显。

模型(3)(4)表明,公共文化服务需求对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正向影响。提前一期需求系数为0.794,而当期的系数为1.016,明显呈上升趋势。而通过公共文化服务政策的实施,公共文化服务需求得以体现,从而推动了公共文化服务精准供给。公共政策需求是推动市场发展调动各种社会力量的重要手段。更确切地说,公共文化服务主体通过对需求掌握,来调控公共文化服务政策,从而实现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由此假设H1得以验证。

模型(5)(6)表明,当期的公共文化服务人才对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正向影响。提前一期的公共文化服务人才对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并无关系,但公共文化服务领域的人才却是一直存在的,随着政策的实施,人才得以有效利用,人才队伍结构、人才环境等得到相应的改善,公共文化服务人才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必备资源,有效地推动了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公共文化服务建设需要真正热爱文化工作的文化人才来担当,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最根本的就是要建设一支文化精英队伍。由此假设H2得以验证。

模型(7)(8)表明,公共文化服务创新对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呈现显著正向影响。提前一期的公共文化服务创新并不显著,而当前期则是在0.05水平下显著,一定程度上表明了公共文化服务创新推动了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公共文化服务的创新体现在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建设,随着大数据、数字平台的普及,数字文化逐渐成为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主力军。由此假设H3得以验证。

模型(9)(10)表明,公共文化服务财政对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呈显著正向影响。提前一期的公共文化服务财政系数为0.188,在0.05水平上显著;当期的系数为0.164,在0.05水平上显著,由此可以得出,公共文化服务财政有效保障了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财政手段是政府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可以有效地进行资源重组配置。通过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财政投入,促进公共文化服务资源调配,实现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由此假设H4得以验证。

伴随着公共文化服务政策的出台、执行、评估等,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水平得到显著提升。公共文化服务需求是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前提,对需求的了解就是对我国公共文化服务发展方向的剖析;公共文化服务人才决定了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水平的高低,能够充分利用人才资源发展我国公共文化服务;公共文化服务财政保证了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资金供给,能够在资金和政策方面支持和促进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其中,从回归结果的各个解释变量参数估计值来看,公共文化服务需求的系数为1.016,文化服务人才的系数是0.378,文化服务财政的系数是0.164,而公共文化服务创新的系数为0.087。变量参数估计值大小反映了各解释变量变化率对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水平变化率的影响程度。观察数据可知,上述四个政策因素对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影响程度的排序是:公共文化服务需求、公共文化服务人才、公共文化服务财政和公共文化服务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政策作为文化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使命(17)赵军义:《民族地区公共文化服务政策评估——政策工具与政策注意力视角》,《广西社会科学》2020年第9期。。公共文化服务政策作为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和保障,只有通过政策的真正落地,充分提高公共文化效能,才能切实提高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水平。同时,根据inter变量可知,中央出台的政策对于公共文化服务需求并无显著影响,而对于公共文化服务人才、财政和创新存在显著正向关系。其中,根据显著性可明显看出,在国家未出台政策之前,公共文化服务需求、人才、财政及创新对其高质量发展并无显著影响,而在中央出台政策后,除了需求无影响外,公共文化服务人才、财政和创新均对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存在显著影响。可见,国家层面政策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

控制变量方面,人均GDP与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水平并无显著影响。这可能是因为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并不能决定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水平,这也就意味着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水平并不一定高。地区工资水平(wage)与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存在显著负向影响,即工资水平高的地区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水平可能会受到抑制,这可能是因为高工资水平会增加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人力成本。地区人力资本(stu)对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关系并不明显,可见目前我国人力资本与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适配度尚且不够,有待进一步完善。城镇化率(ur)对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并不显著,其原因是快速城镇化与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不匹配。产业结构(stru)对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并无显著影响,说明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对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并不大,或者说效果不明显。公共预算(bgt)对于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存在显著关系,但是呈现出下降趋势,可见关于公共文化服务的预算后劲不足。政策数量(num)对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一直处于显著状态,由此表明仅从数量上看,政策的出台是有利于其高质量发展的。另外,公共文化服务的产出滞后性也可能影响结果。

五、结论与政策建议

运用扎根理论提炼出2010—2019年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公共文化服务政策的核心特征,并量化政策特征形成面板数据,结合回归模型,就公共文化服务政策对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水平影响进行的实证分析很有现实意义。研究结果表明:一是公共文化服务需求对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具有导向作用;二是公共文化服务人才是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必备资源;三是公共文化服务创新对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具有推动性作用;四是公共文化服务财政是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有力保障。基于此,对优化公共文化服务政策给出的建议也具有针对性。

(一)引导和满足公共文化服务不断升级的需求

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人们消费不断升级,对文化的需求呈现出多样化和多层化特征。文化需求作为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发展的逻辑起点,是首先需要考虑的。一是分层次提供服务。公共文化服务的目的是满足人的需求,而现实生活中不同的人对文化需求各不相同。面对多样化的文化需求,文化的表现形式也朝着多样化方向发展,因此,在政府或其他主体提供文化服务过程中,不仅包括规范文化经营单位的服务项目与行为,更要主动引导基层群众的文化导向,使其朝向主流文化,丰富其精神世界。二是建立公私分明的公共文化空间。随着过去“熟人社会”到现在的“大数据时代”,信息传播的范围速度让个人隐私越来越重要。公共文化空间则应顺应该特征,既要建立公共文化空间,实现社会交流、文化共享,也要建立私人文化空间,如私人阅览室、个人书吧等,让人们享受独处,满足文化的自我保障。

(二)继续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人才队伍建设

“人才者,求之则愈出,置之则愈匮。”公共文化服务主体是政策过程各阶段必不可少的要素,具有提纲挈领的作用。一是夯实人才环境基础,留住行业人才。目前,我国公共文化服务领域的人才队伍结构复杂、分布不均,体现为专业技术人员不足或者并没有被发现,未来应为人才提供政策保障,解决后顾之忧,创造良好的环境。如:降低人才落户条件,建立人才落户一条龙服务;解决人才住房问题,提高人才住房补贴;解决人才下一代入学问题,为其入学提供适当的便利。二是注重人才培训,通过有计划、全覆盖的训练工作,开展专题讲座、专项研修等方式帮助工作人员掌握新知识,使其成为专业人员。三是要解除各种政策的限制,实现跨地域的人才库交流,促进好的公共文化成果实现跨区域交流。

(三)鼓励公共文化服务创新

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18)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论述摘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年,第7页。。创新的关键和前提在于观念的创新,公共文化服务的创新很大程度上是创意创新。一是要创新教育。在各个层级的教育中增加创新教育,保持新知识的摄取,建立科学的思维方式,从事公共文化服务研究和实践的人才要加大将数字技术、智能技术引入公共文化服务产品开发的力度,摆脱经验和传统的束缚,开拓新产品、新业态,增加高质量的公共文化服务产品供给。二是加强文化与科技、新媒体的融合。公共文化服务创新,就要利用好科技,比如可以把文化作品科技化,制作电子书、图文并茂的视频书及立体的动漫,等等。同时,要把文化作品和新媒体结合,对文化作品进行再加工,让文化作品能够在新媒体上以新的面貌进行展示,这也是很好的文化创新。三是推进文化产品市场化。将新技术转变为生产力,加强与公共文化服务相关的新技术开发与应用,加快科技创新成果的产品化、市场化,通过政策的导向作用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产品的生产效率,更好地满足消费者对多样化、个性化文化产品的需求。

(四)加大公共文化服务财政投入力度

财政一直以来都是各地开展活动的主要经费来源,文化投入更是支撑国家长远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投资。一是继续加强多元主体的文化投入。既要政府主导,又要鼓励其他主体参与,这就要求政府要加强其协调和服务管理能力,加强公共文化服务财政支持。二是加强文化专项资金。公共文化服务资金向困难群体倾斜,向农村地区倾斜,加强专项资金保障。三是完善融资渠道。未来的公共文化服务政策可以通过地方政府购买服务或社会融资等方式拓宽融资渠道。

猜你喜欢

高质量政策服务
政策
政策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
高质量项目 高质量发展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
助企政策
政策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三部曲”促数学复习课高质量互动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