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模式促排痰护理对小儿肺炎患儿呼吸功能及排痰量的影响

2022-02-10张谢风

全科护理 2022年2期
关键词:背心气囊穴位

张谢风

小儿肺炎是婴幼儿中的常见呼吸系统疾病,流行病学资料显示,我国每年因肺炎死亡的儿童高达90万例,小儿肺炎成为低龄儿童死亡的首位原因[1-2]。小儿肺炎主病因为病原体感染,因小儿群体呼吸系统与免疫系统功能尚未完善,病原菌入侵后易诱发肺部炎症,出现发热、咳嗽、肺部湿啰音及呼吸困难等症状[3-4]。临床治疗小儿肺炎以对症治疗、抗感染治疗为主,即根据小儿肺炎患儿感染病原菌类型、症状表现确定干预措施,但因小儿黏膜血管丰富、纤毛运动能力差,难以实现对痰液的有效清除,导致病情恢复缓慢。小儿肺炎患儿常见物理排痰技术包括胸背部叩击排痰法、体表定位振动排痰法、高频胸壁振荡排痰法3类,其中胸背部叩击排痰法操作简单、成本低,但排痰效果受叩击路径、叩击力度等因素影响,体表定位振动排痰法在临床中应用较为广泛,且效果优于胸背部叩击排痰法,但属于局部作用;相较之下,高频胸壁振荡排痰法更具优势,但现有文献缺乏对其应用效果的全面分析[5-6]。本研究在小儿肺炎患儿中应用多模式促排痰护理,包括气囊背心促排痰、穴位中频刺激排痰,探讨其对呼吸功能及排痰量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9年6月—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110例小儿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符合小儿肺炎临床诊断标准,且经影像学、细菌学检查确诊;患儿年龄≤12岁;经临床治疗病情稳定;非复发患儿;无其他呼吸系统疾病;能实现正常认知沟通;患儿家长已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对研究所涉护理措施不耐受者;合并有其他肺部疾病;合并有重要脏器功能异常;促排痰护理禁忌证者;存在免疫系统、循环系统疾病;因病情恶化或其他原因退出研究。将病人按基础资料具有匹配性原则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男39例,女16例;年龄(9.34±1.55)岁;病程(10.23±3.52)d;疾病类型:支原体肺炎15例,病毒性肺炎20例,细菌性肺炎20例。观察组男40例,女15例;年龄(9.65±1.50)岁;病程(10.40±3.46)d;疾病类型:支原体肺炎16例,病毒性肺炎21例,细菌性肺炎18例。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疾病类型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1.2.1 对照组 采取常规护理。①病情监测:护理人员密切监测患儿生命体征指标及肺功能状况,每日按时测量患儿体温,观察、记录患儿咳嗽、排痰情况,定期测定肺部湿啰音,据此判断患儿病情,及时汇报至医生并遵医嘱用药。②健康教育:护理人员下发小儿肺炎患儿健康教育手册,指导患儿家属阅读手册,了解小儿肺炎疾病知识、治疗方法、并发症、临床护理等,说明临床照护内容及注意事项,教育时间30 min。③背部腧穴弹拨排痰:选取患儿的肺俞、膈俞、脾俞、肾俞、膈关5个穴位,以拇指指端插入肌间隙,并主动施力,横行拨动肌纤维,弹拨循行部位,先经肺俞、膈俞、脾俞、肾俞下行至患儿腰部,而后自肩胛内侧向下至附分,经肩胛沿着背中线旁3寸向下,经膈关穴至志室穴,护理人员根据患儿感受反馈调节弹拨力度,以局部出现明显的温热感为准,弹拨频率为每分钟60次,每穴位弹拨3 min,间隔4 h 1次,连续干预3 d[7-8]。

1.2.2 观察组 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多模式促排痰护理,具体如下。

1.2.2.1 气囊背心促排痰 研究选用RKPT-200D型气囊背心排痰仪于每日餐前或餐后1 h对小儿肺炎患儿实施促排痰,该仪器组成包括空气脉冲主机、气囊背心、气流管路,护理人员根据小儿肺炎患儿体形选择合适大小的气囊背心,通常以中小号为主,协助患儿穿好气囊背心,并连接导气管、背心进气孔、主机排气孔,连接完成后调节仪器治疗参数;设置治疗频率为4 Hz,根据患儿耐受表现调节治疗强度,一般适宜治疗强度为2,每天早晚各1次,每次10~20 min,每个疗程7 d。

1.2.2.2 穴位中频刺激排痰 护理人员每日中午针对患儿实施穴位中频刺激排痰。①治疗穴位:研究所选中频刺激穴位有丰隆穴、天突、肺俞、定喘穴4个穴位。②中频刺激排痰。研究选取YK-2000B型中频刺激治疗仪,借助医用酒精对上述穴位处皮肤实施清洁,而后取规格为2.5 cm×2.5 cm双电极片分别粘贴于上述穴位处,选择治疗仪5号处方开展刺激治疗,根据患儿耐受情况调节刺激强度,治疗仪可形成震颤、抽动及收缩感,实现对穴位的持续性刺激,以缓解炎症反应,促进排痰,每次20 min,连续干预1个疗程(每个疗程7 d)[9]。

1.3 观察指标 ①呼吸功能:护理干预1周后采用用力肺活量占预估值比例(FVC%)、第1秒用力呼气量占预估值比例(FEV1%)、最大通气量占预估值比例(MVV%)、肺活量占预估值比例(VC%)4个指标评价患儿呼吸功能,通过肺功能测量仪测定上述4个指标,连续测量3 d,每天1次,取均值,指标数值越大表明患儿呼吸功能表现越好[10-11]。②排痰量:护理干预1周后采用带刻度的一次性口杯收集患儿经口排出的痰液,连续收集3 d,取3 d排痰量平均值为最终数值(mL),排痰量越大表明促排痰效果越好;采用有效排痰时间评价排痰效果,即患儿入组到能实现正常咳出痰液所耗费时间(d),有效排痰时间越短表明排痰效果越好[12-13]。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呼吸功能比较 观察组患儿呼吸功能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呼吸功能比较 单位:%

2.2 两组患儿日排痰量比较 观察组患儿日排痰量为(14.64±5.28)mL大于对照组,有效排痰时间为(2.21±1.01)d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日排痰量及有效排痰时间比较

3 讨论

临床针对小儿肺炎患儿所采取的促排痰护理措施以叩击排痰法为主,但因叩击力度、范围有限,排痰效果一般,患儿呼吸功能恢复进程缓慢[14-15]。有研究显示,以振荡排痰为代表的物理疗法在小儿肺炎患儿中有出色疗效,能促进痰液排出,缓解呼吸困难、咳嗽、气促等症状[16-17],对相关物理疗法的临床中的推广应用有促进作用。

本研究在小儿肺炎患儿中应用多模式促排痰护理,结果显示,观察组患儿呼吸功能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日排痰量高于对照组,有效排痰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针对小儿肺炎患儿实施气囊背心促排痰,通过空气脉冲主机能实现对气囊背心的充、放气,在此过程中气囊可对患儿胸壁形成有效振动刺激,对痰液松动、脱落有促进作用;同时,借助快速充放气所形成的高频振动对患儿胸壁实施干预,能促进气道壁纤毛摆动,有助于支气管、肺疱内痰液外排;此外,气囊背心覆盖了患儿肺俞穴、膈俞等穴位,通过充放气高频振动能实现对上述穴位的有效刺激,有助于调节气血运行,可促进肺部组织修复,改善患儿呼吸功能[18-19]。针对小儿肺炎患儿实施穴位中频刺激排痰,对丰隆穴、天突、肺俞、定喘穴4个穴位实施中频刺激,丰隆穴有健脾化痰利湿效用、天突穴有宣肺理气、化痰止咳功效,肺俞穴有调节肺气、改善呼吸功能、增强肺活量效用,定喘穴有增强免疫力效用,借助治疗仪对上述穴位实施中频刺激,经皮层、肌肉、组织及体液实现对穴位的有效干预,能改善机体呼吸功能,可促使呼吸道、肺泡中炎性物质排出,有助于缓解咳嗽、气促及呼吸困难等症状[9,20]。

综上所述,多模式促排痰护理在小儿肺炎患儿中的应用能促进排痰,有助于改善患儿呼吸功能。

猜你喜欢

背心气囊穴位
基于副气囊的平流层浮空器高度控制
低血压可以按摩什么穴位
影响穴位埋线减肥效应的研究进展
穴位埋线法治疗肥胖症的中西医机制研究进展
毛线背心
夏季穴位养心
吊带背心
旧背心的蜕变
高田气囊案
迷你救生充气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