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民夜校转型升级对策研究
2022-02-09高志涛
高志涛
摘 要:农民夜校是党在农村的重要阵地。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农民夜校面临着从技能讲授、政策宣讲等基础功能向服务乡村振兴转型升级的客观要求。新时代,农民夜校需要强化夜校政治属性,发挥育人功能,着眼培养现代农民,重构夜校授课内容。同时,需要挖掘夜校协商功能,强化组织领导,推进乡村治理,持续推进夜校健康发展,服务乡村振兴。
关键词:乡村振兴;农民夜校;转型升级
农民夜校是党在农村教育群众的重要阵地,是宣传党的政策、普及致富技能、传播文明新风、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平台,也是新时代推进乡村“五大振兴”,激发农民智慧,增强农民动力的重要举措。笔者结合驻村、扶贫和实地调研,就乡村振兴背景下如何推动夜校转型升级,提升夜校服务乡村能力进行研究和阐述。
一、农民夜校开展情况
农民夜校是利用夜晚或者农闲时间对农民进行非正规化的教育形式,是党在各个历史时期启迪思想、发动群众、动员群众、引领群众的重要工作方法,是被历史和实践证明做好群众工作行之有效的途径,在农村具有独特地位和特殊作用。
(一)传播党的理论
农民夜校以政治学习和政治动员为重点,突出宣传、学习党和国家政策和党的最新理论,提高农民的政治觉悟,拓展农民的理论视野,更新农民思想,是党在农村有效的理论宣讲阵地。
(二)宣传党的政策
宣讲国家有关政策,帮助农民更好地开展生产生活,维护自身利益是夜校教育的重要功能。特别是脱贫攻坚时期,农民夜校根据脱贫攻坚需要把培养脱贫攻坚的“明白人”作为重要任务,授课内容与激发群众脱贫内生动力、帮助村民理解掌握扶贫政策、传授脱贫技能相结合,起到了思想上启迪动员、政策上讲明说透的特殊作用,为贫困地区农民脱贫致富增强信心,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传授脱贫致富技能
学文化、学技能是夜校的基本功能。近年来,各地夜校把农民需要的农业生产技术,市场和个人发展需要的专业知识引入到夜校授课中,加强对农民的技能培训,提升农民适应现代化、城市化、市场化需求的技能,培养了一批懂技术懂经营懂市场的能工巧匠,为推进脱贫攻坚、农民增收致富作出了重要贡献。
(四)讲授法律知识
农民夜校把开展普法学习教育与提高农民法治意识相结合,贴近农民生产生活实际开展涉及交通法规、食品安全、民事案件、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国土利用及管理、法律援助和司法服务等方面的法律法规教育,提高了农民懂法学法用法意识。
二、当前农民夜校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政治站位不高
调查中发现有的农民夜校功利思想太重,弱化了夜校首要责任,把夜校办成了技术学校,讲授脱贫致富技能的多,宣传党的理论知识的少,忽略了夜校的政治属性。
(二)思想认识还不到位
有的村对农民夜校作用认识还不到位,简单地认为就是组织群众学习。对农民夜校在增强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保障意识形态安全、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和群众基础方面的重要作用认识不够。
(三)定位功能不清
有的村把夜校办成了村民大会、村情通报会,上课的是村支书,听课的是村民,通报的是村里大情小事;有的村把夜校当箩筐什么都往里装,有用無用的都在夜校课堂上讲,冲淡了夜校的“育人”功能。
(四)学用结合不强
有的夜校讲授内容和实际需求“两张皮”,在课程的选设上,既没有对群众进行深入的需求调查,在课后也没有征求群众的反馈意见,上级需要群众了解的、农民群众关心的,特别是与乡村振兴相关的内容较少,导致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
(五)教学理念和手段较为滞后
有的夜校授课内容陈旧,形式单一,引不起农民听课兴趣;有的夜校固定在会议室、教室里,讲理论多,实践少,造成农民“一学就会,一干就废”。
分析以上问题,有的是顶层统筹规划不够,有的是客观条件限制,但归根到底是思想认识还不到位,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学习理解不到位,没有把理论转化为实际问题的思想指南。
三、农民夜校转型升级的措施
(一)坚持政治属性
从1917年11月毛泽东以学会友举办第一所工人夜校到新中国成立后各历史阶段,夜校始终承担着党教育群众、发动群众、凝聚群众的重要任务。夜校的政治属性决定了农民夜校的首要职能是服务党在农村的各项工作。这就要求农民夜校在办校过程中,必须强化对农民夜校的政治定位和政治属性的认识理解,发挥夜校的政治功能,以政治学习和政治动员为重点,突出宣传、学习党和国家政策,提高农民的政治觉悟,让党的声音在群众耳边回响,让党的指引在群众心中扎根。[1]
(二)明确办学目标
农民夜校的办学目标要与乡村振兴的目标有效衔接,依据乡村振兴战略的需要而制定。乡村振兴最终要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实现乡村的全面振兴,实现农业、农村的现代化,这里就隐含着农民的现代化。因此,农民夜校的目标就是培养现代化的农民,即现代农民的培育和塑造,他们既具备农业现代化的专业能力,也具有现代公民的权利意识、治理思维和公共精神。[2]
(三)发挥夜校的文化功能
乡村要振兴,文化必振兴。近年来,乡村文化发生重大变化和重构,现代的和传统的、熟悉的和陌生的等乡村文化要素迅速变化重塑。面对外界快速变化变迁对农民精神世界的冲击,农民夜校要坚决扛起乡村文化振兴的大旗,发挥好农村文化知识传播主渠道作用,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武装引导农民主动适应时代要求,坚决摒弃乡村传统文化中的糟粕部分,深入挖掘乡村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因子和精华部分,推动乡村优秀传统文化在现代化发展中传承与创新并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乡村文化,进而以乡风文明推动乡村振兴。[3][4]
(四)重构夜校授课内容
农民夜校要高度重视政策宣传解读工作,把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共同富裕、城乡一体化建设和“两山”理念等相关政策宣传讲解到位,让农民充分感受到党和国家对“三农”工作的重视。要主动转变思维、转变视角,把农民感兴趣的网络电商、直播带货和农旅结合等方面的知识引进课堂,帮助农民开拓视野,打开思路,创造乡村新的产业增长点。
(五)拓展夜校在乡村治理中的协商功能
农民夜校必须服务于基层农村治理的需要。要开好“民主自治课”,把“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众人商量”这一民主自治思想贯穿于乡村治理全过程,以夜校为载体找寻最大公约数,画好同心圆,推动村民自治体系建设;开好“依法治村课”,以乡村善治为目标,以夜校为基础推进法律援助进校、法律顾问进校,进一步增强群众法治意识、提升学法用法能力水平,为农村矛盾纠纷化解、公共服务开展和公益事业建设发挥协商协调等作用;上好“文明新风课”,教育群众主动对标现代生活方式,摒除陈规陋习,立家训家规、传家风家教,倡文明树新风,更好引导农村居民崇德向善,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德治新模式。
(六)发挥好党组织统筹牵引作用
党的领导是办好农民夜校的关键。各级党组织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加强对农民夜校的思想认识,在乡村振兴的大局中谋划推进夜校建设。要从做“知识型农民”的目标出发,鼓励农民参加夜校教育,树立人人爱学、终身学习的思想。要发挥考核的“指挥棒”作用,制定规范监督考核的系列规章制度,压实办学主体责任,充分调动村一级党组织、驻村工作队办校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明确责任分工,加强指导监督考核,推动夜校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徐春莲.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民夜校的功能与提升研究——以汤阴县农民夜校为例[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0,19(24).
[2]莫丽娟.从传统农民到现代农民:教育的角色转变[J].职业技术教育,2015,30: 26~30.
[3]顾海燕.乡村文化振兴的内生动力与外在激活力 —日常生活方式的文化治理视角.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37(01).
[4]范建华,秦会朵.关于鄉村文化振兴的若干思考.思想战线,2019,4(45).
(作者系新疆农业大学讲师,主要研究方向:教育管理、思想政治教育和“三农”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