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夯实产业之基 助推全面乡村振兴

2022-02-09林素琴

农村农业农民·B版 2022年1期
关键词:振兴乡村产业

林素琴

摘 要:产业兴则乡村兴。产业振兴作为“五大振兴”之首,在全面乡村振兴进程中发挥着基础和引领作用,是打开乡村振兴大门的“敲门砖”和“金钥匙”。本文从坚持规划引领、招贤揽才、培育龙头企业、延长产业链、強化品牌意识方面为产业振兴建言献策。

关键词:乡村;产业;振兴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产业兴旺,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产业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基础和关键,是打开乡村振兴大门的“敲门砖”和“金钥匙”。没有产业兴旺,乡村振兴就是“空中楼阁”;没有产业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就是一纸空谈。因此,全面实现乡村振兴,必须把产业振兴放在首要位置。

一、坚持规划引领,统筹产业发展,为乡村产业振兴“添魅力”

做好乡村振兴,必须做到因地施策、科学规划、重点打造、统筹发展。

(一)规划引领,全县一盘棋

每个县规划打造几个特色鲜明、重点突出的产业带。立足村镇所处的产业带,准确定位,科学施策。必须在全县一盘棋的基础上,依照“一镇一特”“一村一品”进行规划,发展产业。

(二)分区打造,产业出特色

分区打造、划片经营是乡村振兴的可选之策。分区打造的前提是因地制宜,立足实际,“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旅则旅”。农田较多的片区,宜发展现代农业和特色种植业及农产品加工业,建设“农业体验园区”“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农业生产生活博物馆” “趣味农庄”等;自然环境好、有山有水的片区宜发展康养产业和文旅产业。

(三)规模适度,高质量发展

当前,产业低小散状态已不能适应乡村产业发展的需要。产业集约化经营、规模化种植养殖势在必行。规模经营的前提是土地集中。必须依据相关法律法规政策,选准产业、规模经营,向土地、资源、科技、信息、加工、人才、创意、流通等要效益,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发展高质量农业,壮大乡村产业,促进乡村产业步入快车道。

二、发挥组织作用,多方招贤揽才,为乡村产业振兴“增智力”

乡村振兴,既靠产业支撑,又需要人才推动。必须充分发挥组织作用,在选才、引才、聚才、留才、育才上下功夫,补足人才短板。

(一)选好“领头雁”,实施“头雁工程”

“村子富不富,群众看干部。”“村子强不强,要看‘领头羊’。”乡村发展的潜力和后劲在于“领头雁”和“当家人”,必须选好配强,实施“头雁工程”。把村支部书记连续任职20年以上作为“头雁工程”的基本目标,建立健全监督和爱护、保护、帮助、教育、提升“头雁工程”的制度保障。

(二)招贤揽才,念好“引才经”

根据乡村资源特点,公开招聘乡村规划师,全方位参与乡村振兴项目规划和实施,陪伴见证乡村振兴全过程;打通市民下乡渠道,不断释放“新乡贤”潜能;与高校农业、农技、农机专家团队加强联系,提供试验田,将其研究成果落地生根;引进高层次人才、“三支一扶”人才下乡支农,就业创业,以“人才回归”“人才创业”“人才带动”为基点,引才聚才,为乡村振兴“补气”“造血”。

(三)激活本土人才,培育“职业农民”

农民是乡村振兴的直接参与者和成果享用者。建立农民讲堂,不定期组织农民学政策、学法规、教知识、教文化,促其开阔视野、转变观念、激活热情;开创农技课堂,实施现场教学,传技术、传方法、传工艺,将他们培育成有技术、懂经营、善管理的“职业农民”,为乡村产业振兴提供智力支持。

三、培育龙头企业,增强示范带动,为乡村产业振兴“强动力”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龙头企业“离农业最近、联农民最紧”,是引领乡村产业兴旺的生力军。

(一)引导龙头企业高站位谋划

龙头企业是按照规模化、集约化、组织化方式引导农民、帮扶农民、提升农民的骨干力量。必须选准项目、科学论证,在发展理念、产业链发展、利益融合上做好大文章,抓住农产品加工业这个农村产业发展的“牛鼻子”,积极培育“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补齐农村产业链的短板弱项,带动农民就业增收。

(二)鼓励龙头企业科技创新

科技创新是龙头企业生存的灵魂和持续发展的动力。要推动政策落地,以机制创新激活市场、要素和主体,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增强示范带动能力。

(三)加大金融支持力度

多方面盘活资源资产,通过政策资金扶持、信贷资金支持、社会资金参与、项目资金引进、市场化运作等方式引资注资,提升、改造、培育龙头企业,促进特色产业的深度加工和开发,助力乡村产业振兴。

四、延伸产业链条,促进三产融合,为乡村产业振兴“注活力”

西方国家,农业占本国GDP的比重为1%~2%,但其农业产业链条长,与二三产业的融合度高,使占比很低的农业却能带动比重占到10%左右的产业;我国作为农业大国,要围绕“农”字做文章,延长产业链条,促进三产融合。

(一)打通上下游,保证供应链

农产品上行的源头在于农产品的品种、数量和质量。因此,要保证农产品的供应链,打造一站式农业供应链服务平台;深入整合种子、肥料、农药、金融、电商、供应链等农业各领域资源;建设高标准农田;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模式,将农业电商平台、供应链服务、供应链金融深度融合,创新农业服务体系发展模式。

(二)开发农产品,提升价值链

按照“粮头食尾”“农头工尾”要求,在农产品精深加工上下功夫。围绕延伸农业产业链、价值链,拓展农产品加工链条,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实现农产品转化增值;要把大宗农产品主产区和特色农产品优势区作为重点,招商引资,建设一批农产品加工基地;培育一批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

(三)开发新业态,延长服务链

以发展现代农业、特色种植业以及农产品加工业为主体,开发农业新业态,建设“农业体验园区”“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农业生产生活博物馆” “趣味农庄”等,打造休闲农庄服务链。利用农业农村资源,打造乡村体验游、乡村休闲游、乡村农业文化游等农业新业态。

五、强化品牌意识,发展特色产业,增强乡村产业振兴核心“竞争力”

随着村集体经济的快速发展,产业发展日渐呈现同质化。必须引起重视,提前谋划。

(一)深挖本土资源,实现错位发展

各村镇应结合自己的地理区位、基础设施、资源资产、古迹遗存、风土人情、文化特色、非物质文化遗产、历史传说和工艺传承等特点深挖细掘,做到不遗漏、不放过;全方位开阔视野,立足本地,放眼全县、全市、全省乃至全国谋发展;实地考察乡村振兴的典型成功案例,结合本村镇实际,创新发展思路,实现错位发展,达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找准乡村振兴的发展方向,为乡村产业发展把航定向。

(二)发展创意农业,突出特色优势

要从一产看到三产,结合观光农业、趣味农业、采摘农业和体验农业进行种植、管理。趣味农业可以加入迷宫图案等创新项目吸引游客;体验农业可以开辟体验场地,提供农具,采取网上认领、私人订制等方式委托种植或不定期到田间劳动。从供求两端着眼,培育、发展特色优势产业。

(三)实施品牌战略,做优做强产业

提升品牌意识,做大做强产业品牌,是产业振兴的不竭动力。绿色生态是农业的主打色,立足“一村一品”“多村一业”的发展模式,延长农林牧渔产业链条,打造特色品牌。通过招商引资,将工厂建在田园,对过剩农产品进行深加工。如把水果制成果脯、罐头、饮品,注册品牌,提升产品附加值,做大做优做强产业,提升核心竞争力。

总之,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和前提,必须率先推进。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招贤揽才,科学规划,走出一条独特的乡村产业振兴之路,让乡村成为寄托乡愁和重拾记忆的原乡,成为农民幸福生活的乐土。

参考文献:

[1]葛政涵,周中雨,冯善书.龙头企业聚焦多产业融合 助推乡村全面振兴[N].南方日报,2021-12-10(B02).

[2]蒲春雷,陈莉,董波.补齐产业发展短板 有效衔接乡村振兴 助推全面小康[J].四川农业与农机,2021(02):33-34.

(作者系中共鄢陵县委党校讲师,研究方向:党的建设)

猜你喜欢

振兴乡村产业
揭阳市麻竹笋产业发展思路研究
东北粮食物流发展研究
浅析当前乡村财务管理模式的
从供给侧改革谈东北机械工业振兴
美丽乡村要靠富民产业支撑
小学生好奇心与创新意识的潜在联系
话剧《乡村》
从产业发展看日本1920年经济危机
中菲谈“振兴”五大领域合作
MSU:东兰辛“乡村”里未来的公关小姐(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