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秦皇岛打造海洋研学旅游目的地路径研究*

2022-02-09中共秦皇岛市委党校姚兰张宇

区域治理 2022年43期
关键词:秦皇岛帆船研学

中共秦皇岛市委党校 姚兰,张宇

一、秦皇岛打造海洋研学旅游目的地的前景展望

研学旅游是“教育+旅游”的结合体,以中小学生为主体对象,以旅行生活为载体,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为教学目的,依托旅游吸引物等社会资源,进行体验式教育和研究性学习的一种教育旅游活动。

从国家导向看,政策红利持续向好。自2013年《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年)》首次提出“逐步推行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设想以来,研学游逐渐走入公众视野,并伴随政策红利释放出较大的市场潜力。从设想到实施,从试点到推广,从中央到地方,研学游以国家和地方政策性文件颁布为发展契机,既延续和发展了中国古代“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教育理念,又提升至全面提高中小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国家战略高度。国家级政策密集出台,地方相关主管部门积极跟进,相关产业扶植政策、规范标准等文件陆续出台,研学旅游产业的发展步入了快车道。特别是2021年7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双减”政策进一步激发中小学研学旅游需求的有效释放,推动研学游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国务院《关于印发“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的通知》强调“国家在完成规定教育教学任务的前提下,各地区可结合实际开展研学实践教育活动”的同时,特别提到了“提高海洋文化旅游开发水平”“完善邮轮游艇旅游、低空旅游等发展政策,推进海洋旅游、山地旅游、温泉旅游、避暑旅游、内河游轮旅游等业态产品发展。”海洋+研学成为秦皇岛用好用足各项政策红利,充分发挥自身资源禀赋优势,拓展旅游产品主题,推动秦皇岛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机遇。

从发展定位看,“向海图强”精准清晰。近年来,河北省委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从建设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的发展大局高度,着眼秦皇岛发展方位和城市功能,进一步明确了“秦皇岛要积极打造国际一流旅游城市”的城市定位。省委书记倪岳峰在秦皇岛调研时强调,“要加快秦皇岛港转型发展,树立国际视野,坚持一流标准,大力发展海上客运、邮轮、游艇、滨海休闲度假等新兴业态,培育城市经济发展新亮点。”《河北省旅游业“十四五”发展规划》明确提出构建“一体、两翼、六带、多区”的旅游布局,其中“渤海滨海旅游带”以河北省三个沿海城市秦皇岛、唐山、沧州为重点,以大力发展帆船、帆板、海钓等海上运动休闲项目为重点业态,力求实现滨海旅游向内地延展、向海洋进取、向海岛深入的目标。《河北省海洋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强调促进现代海洋服务业创新发展。因此,深耕海洋资源,做足海洋文章成为秦皇岛建设一流国际旅游城市,打造区域性海洋研学旅游目的地的必然选择。

从旅游业发展数据看,研学游再创新高。旅游业的发展始终走在人民需求的渐变线上。十年来,伴随着人民群众休闲度假需求的快速增长,亲子游、康养游、研学游等不同主题的玩法吸引着旅行者探索新的旅游目的地。携程网《2022暑期旅游市场趋势报告》显示:休闲亲子游、研学旅游体验正成为暑期定制游的主力,而且增速迅猛。小猪民宿报告也显示,带有研学功能的民宿产品同比2020年增长超450%,搜索量同比增长超3倍。暑期恰恰是秦皇岛旅游接待人次的高峰期。在百度搜索指数同时检索“秦皇岛”“北戴河”和“山海关”,时间界定为2021年,从图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三个峰值,分别出现在5月,7至8月和10月,其中以七八月为最高。因此,发展高品质滨海研学游一方面能够有效地争夺日趋竞争激烈的暑期旅游市场,另一方面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旅游淡季的接待人次和增强消费活力。

图1 2021年秦皇岛主要旅游区检索指数(百度热搜)

从市场潜力看,目标群体庞大稳定。基于公众对高质量教育的期盼,传统教育方式已经不能完全满足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需求,体验式、沉浸式的研学旅游逐渐成为热点。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我国0岁至14岁人口约为2.53亿,占总人口的17.95%。而研学旅行的客群超过80%为3岁至16岁人群,不断增长的适龄人口也是助推研学游稳步发展的重要动力。京津冀地区研学游目标群体清晰且规模巨大,2021年京津冀地区接受义务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的人数一共1442.74万人,其中小学在校生863.29万人,初中在校生377.98万人,高中在校生201.47万人。如果有10%的学生参加研学旅行综合实践活动,每年的参与者便可达142万之多。随着研学旅行成为在校学生的“刚需”,未来3—5年内研学旅行的学校渗透率将迅速提升。除此以外,学龄前儿童、在读大学生、其他社会公众均可能成为海洋研学游的对象。据不完全估算,研学旅行市场总体规模将超千亿元。

二、秦皇岛打造海洋研学旅游目的地的现实基础

第一,优质海岸线——向海而行的最大资源禀赋。秦皇岛最大的地缘优势就是拥有162.7公里的“黄金海岸线”。这片海不仅拥有“沙软潮平、滩缓浪柔”的自然之美,而且拥有“东亚避暑地之冠”“秦皇岛外打鱼船”的文化底蕴。早在2017年,秦皇岛就被确定为全国第二批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城市。2021年9月,秦皇岛加入中国海岸城市休闲旅游联盟,入选中国海岸休闲城市宜居宜游竞争力TOP10和2021年文旅高质量发展城市。2022年1月24日,秦皇岛湾北戴河段荣膺生态环境部“2021美丽海湾优秀案例”。2022年根据河北省文化厅在北京游客市场开展的调查,北戴河欢乐湾和集发农业梦想王国在“旅游新业态产品(潮流畅玩家)”中排第一位和第三位;阿那亚民宿和远洋蔚蓝海岸在“休闲度假类旅游产品(康养微度假)”中排第一位和第七位;鸽子窝公园在“自然景观类旅游产品(自然深呼吸)”中排第四位;北戴河和阿那亚在“北京游客河北体验最好的10个景区”中排第一位和第四位。从调查结果看,秦皇岛旅游吸引力和竞争力的核心优势依然是海洋。因此,做足“海”文章、释放“海”活力、挖掘“海”潜力是打造海洋研学旅游目的地的核心资源支撑。

表1 2021年京津冀基础教育在校生统计表(万人)

第二,项目带动——向海而行的产业基础。近年来,秦皇岛以建设国际一流旅游城市为统领,深入推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不断构筑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新优势,文化软实力、旅游吸引力和城市影响力持续提升。2019年全年接待游客数达7262.33万人次,旅游收入最高达1013.97亿元,旅游业已成为全市名副其实的战略性支柱产业。新澳海底世界、圣蓝海洋公园、西港国际航海中心、渔田小镇等滨海旅游项目为海洋研学游奠定了良好的产业基础。近年来,秦皇岛围绕帆船项目持续发力。目前,全市共有市级帆船协会1家,航海俱乐部9家,北京航海中心等青少年航海培训机构,主要开展风筝板、帆板、小型多体船、稳向板型小帆船培训。2022年3月,中国帆船帆板运动协会北方总部基地落户秦皇岛。国家帆船帆板集训、全国性帆船锦标赛、帆船夏令营等特色项目一一落地。项目+赛事+体育+研学是打造海洋研学旅游目的地的产业支撑。

图2 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和营地分布图

第三,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向海而行的现实载体。自2016年以来,全国各地各级研学旅行基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在总量上为研学旅游产业发展奠定了基础。截至十三五末,全国已遴选了622个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营地,开发了6397门研学实践课程和7351条精品线路。从空间分布看,华北地区在整个研学基地版图中所占份额排名第二,仅次于华东地区。从秦皇岛的情况看,2022年8月,我市秦皇岛西港实践教学基地成功入选全国首批“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2022年5月,我市八条旅游线路入选全省青年研学旅游线路,其中五条线路涉及滨海主题。全国青少年北戴河活动营地、河北柳江盆地地质遗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是首批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秦皇岛港口博物馆、秦皇岛市山海关区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等成为河北省中小学研学实践教育基地。

第四,深耕本地市场——向海而行的经验积累。向海图强,政策先行,秦皇岛市已出台了《秦皇岛市加快沿海地区开发建设的实施方案》《海上运动项目发展“十四五”规划》《秦皇岛市“十四五”体育发展规划》等政策措施,为海上运动休闲产业发展保驾护航。近年来,依托研学基地、重要赛事以及技能培训,秦皇岛市在推动海洋研学游方面迈出了坚实的步伐,为更高质量发展海洋研学游提供了实践积累。以帆船培训为例,依托“帆船季”活动,秦皇岛市已连续五年实施了中小学生帆船运动“万人培训”计划,全市40多所学校参与其中,累计4万多名学生体验航海。该活动在丰富本市青少年课余生活之余,吸引了大量来自全国各地的小帆船爱好者,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数据显示,2020年“秦皇岛帆船季”项目活动期间,参与项目的游客、市民达2万人次,直接带来经济收益近亿元。

三、秦皇岛打造海洋研学旅游目的地的方案设计

第一,加强顶层设计,在各领域、各环节突出海洋研学旅游发展新定位。海洋研学游是一个学科交叉的产物,涉及教育系统、旅游行业(或研学机构)、海洋管理部门、财政金融等部门,各部门如何参与到研学旅行中来,如何形成合力共同推动海洋研学旅游市场发展,是打造海洋研学旅游目的地必须首要解决的问题。从组织机构的角度,建议成立研学旅游工作专班,由教育、文旅部门牵头,发改委、工信、公安、财政、交通等10余个部门参与,共同负责研学旅行工作的统筹规划和管理指导。从完善政策支持的角度,建议出台全市研学旅游体系建设、研学旅游发展规划等全局性总体性制度文件,细化研学旅行营(基)地、专业服务机构、精品课程、人才队伍等重点要素的管理督导检查。

第二,以数字化为抓手,推动市级研学实践教育平台建设。党的二十大提出“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这既是基于近年来文化数字化建设快速、全面、强势发展现状而做出重大决策部署,也是顺应时代、高质量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满足人民需求的重要手段。建议积极谋划市级研学实践教育平台建设,平台能够实现研学旅行的资源整合、个性化服务和规范管理评价体系,用数字化方式为打造中国式现代化秦皇岛场景提供智慧支撑。在平台建设基础上,与世界研学旅游组织亚太总部、各地研学产业联盟、中国帆船帆板运动协会、秦旅智慧旅游云平台等网站以及全国研学实践教育平台形成交互联动,加强联盟合作。

第三,以沉浸式为亮点,打造高品质研学基地。按照做强存量和做优增量的原则实施高品质研学旅游基地打造工程。对存量本市海洋研学基地进行建筑设施、接待能力、服务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估,鼓励研学旅游基地进行文化教育设施改造升级,增强观赏、体验和参与等功能,打造多样化、沉浸式、体验式研学场景。在新的研学旅游基地建设方面,通过政策方式鼓励引导滨海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项目落地,鼓励引导打造一批文化创意、休闲度假、康体养生等主题的研学旅游综合体。实施海洋研学课程开发和提升工程,对海洋文化研学进行深度延展和再挖掘,促进研学基地精品课程研发工作。

第四,突出滨海特色,打造海洋研学旅游目的地城市品牌。依托秦皇岛山、海、沙、关、城、港、别墅、候鸟等旅游资源禀赋,统筹推动海洋特色研学旅游资源开发,争创更多国家级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和营地,不断创新产品课程和线路体系,强化京津冀研学市场推广与联盟合作,培育多业态、多元化、链条式研学旅游产业格局,增强海洋研学参与者的体验感、获得感和幸福感,打造海洋研学旅游目的地城市品牌。

第五,瞄准目标群体,以海洋资源为核心精耕细作。开展以海洋渔业为主题的劳动教育,围绕海上撒网捕捞、海上垂钓、渔业养殖、识网补网,让研学对象掌握渔业捕捞基本常识、体验劳作过程,培养吃苦耐劳和勇于挑战的精神。开展以海上交通工具为主题的海洋体验研学,围绕航海常识、船舶构造、船舶驾驶,让研学对象掌握海上安全知识、体验驾驶过程,树立海防安全意识。开发以关爱海洋生物为主题的海洋知识研学,围绕海洋生物认知保护、小小饲养员体验、海洋生物标本制作、海底宿营等活动,让研学对象走近海底世界、了解海洋生物,培养海洋生态环保意识。开展以海上竞技为主题的海洋体育研学,围绕帆船机构、航海知识、扬帆出海体验,让研学对象掌握基本帆船航海技能,培养克服困难、迎接挑战、团队合作的能力。在青少年海洋研学基础上,拓展“人生全生命周期”的研学产品,比如从幼童以观察为主的亲子研学,到中年人以体验为主的海洋研学、老年人的以观、养为主的海洋研学等。

猜你喜欢

秦皇岛帆船研学
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The Visit to Youth Science and Education Center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秦皇岛煤炭价格行情
秦皇岛煤炭价格行情
依托研学旅行 实现实践育人
2019《中华诗词》第16届秦皇岛·金秋笔会在秦皇岛举行
研学之旅
帆船
孙婷婷
环保小帆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