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战略远见促进基础学科人才培养

2022-02-09熊思东

北京教育·高教版 2022年12期
关键词:基础学科基础学科

□ 文/熊思东 杨 炯

加强基础学科人才培养是“国之大者”

第一,加强基础学科人才培养是面对世界发展大势的乘势而上。当前,全球快速发展、急速变化,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不断叠加,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发展大势,人才永远都是强国之根本,科技则有助于为国家增加更多确定性。要以最确定、最稳固的根基来把握大势,以变应变、以变促变,强基铸魂、固根守本,就要求我们必须始终坚持和强化基础学科及其人才培养。

第二,加强基础学科人才培养是面对科技发展趋势的因势而谋。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推进,技术迭代之快,对人类社会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追寻技术迭代背后的科学本源,其都依靠强大的基础研究。可以说,科技发展中变化的是技术,不变的是基础研究及其发挥的基础作用。以基础研究为根本的科技创新于哪里兴起,哪里就更加需要基础研究人才。

第三,加强基础学科人才培养是面对国家发展战略的应势而动。近年来,我国科技事业发生了历史性变革,作为全球科技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参与者,我国已成为引领世界科技发展的主力军。与此同时,我国在基础研究领域仍面临诸多迫切需求,许多前沿科学问题亟待解决。要保持住领先地位,加快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就要建设一支强大的基础学科人才队伍,提高创新层次,提升原始创新能力。

第四,加强基础学科人才培养是面对教育基本规律的顺势而为。就学科发展与科技创新关系来看,基础学科、应用基础学科、应用学科和技术开发性学科这四类学科在全球知识、科学、技术三方面的创新链上呈现有机有序分布,发挥着各自不同的作用。对大学特别是综合性大学而言,基础学科强,则大学根基就强;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好,大学人才培养质量就高。

第五,加强基础学科人才培养是面对个人成长成才的聚势而强。借用中国传统哲学中的“道、法、术、器”,我们暂且可将基础学科视为“道”、应用基础学科视为“法”、应用学科视为“术”、技术开发性学科视为“器”。对个人来说,基础学科是终身学习的基础,也是持续发展的动能。通过基础学科培养,能够促进人才多潜能、多方向的成长,极大地提升个人的创新意识、素质和能力,为终身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带来无限可能。

准确把握基础学科人才培养是“行之要者”

第一,基础学科人才培养核心在“基础”。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呈现两大特质:一是对学习持续性要求高,需要学习者专注某一领域,潜心研究;二是对知识储备度和探索性要求高,需要学习者具有宽厚的知识积淀、执着的探索精神和较强的创新能力。要杜绝基础学科人才培养的泛化和专业化,加大“强基计划”、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实施力度,重构教育教学范式,真正做到厚植“基础”。

第二,基础学科人才培养重点在“学科”。基础学科有自身的发展范式,有内外和边界,它不是“显学”,不是“快学”,也不是“泛学”。基础学科建设具有要求更高、投入更大、周期更长、见效更慢等特点,要突出基础学科支撑引领作用,完善政策与保障机制,进一步优化学科生态,从学科优化等方面给予倾斜性扶持,引导优质资源向基础学科汇聚,助力基础学科勇攀高峰。

第三,基础学科人才培养根本在“人才”。加强基础学科人才培养,教师的作用尤为重要。要引导优质育人资源集聚到基础学科人才培养上,选拔和培养一批引领世界科技前沿、善于整合科研资源的“帅才型”战略科学家作为导师,让一流学者走进课堂,将科学前沿和创新训练融入教学中,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创新能力、批判性思维。

第四,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关键在“培养”。谋划基础学科人才培养,要充分尊重基础学科人才成长规律,营造宽松的育人环境和科学的评价体系。要提供个性化培养方案,为学生自主学习营造适宜的空间,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特点制定课程修读计划,创新学习方式。要加快建立人才培养长周期考核评价体系,从成长性潜力、辐射性可能、原创性工作等角度评价学生成长。

做好基础学科人才自主培养是“责之重者”

第一,要做好基础学科人才培养的顶层设计。培养基础学科人才,深刻影响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一要认清发展形势。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程中,需要更坚实、更可靠的基础学科人才,为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提供支撑。我们要确立培养基础学科人才是为国家“筑基”这一共识,要明晰基础学科人才培养“怎么看”,要明确基础学科人才培养“怎么办”。二要保持战略定力。站在更高的角度,锚定国家和社会发展远景目标,预见科技进步的未来,将基础学科人才自主培养看作面向未来、应对百年不遇大变局、国内和国际两个变局的基石性战略,在把握国家战略全局中培养基础研究人才。三要把稳培养方向。格外重视“人”的内在因素,坚持正确政治方向,把理想信念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引导人才树立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责任担当,将个人的研究与国计民生相结合,围绕国家重大战略布局、关键核心技术攻坚、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倾力钻研。

第二,要完善基础学科人才培养体系。要做好基础学科人才培养战术规划,加强、配齐体制机制保障,在选拔、培养、评价、使用、保障等方面进行体系化、链条式设计。一要做到“入口旺”。完善选拔机制,以吸引最优秀的学子立志投身基础研究为导向,对有志趣、有天赋、有潜力的学子广开门路,不断扩大基础学科专业招生规模,保持基础学科人才培养整体规模稳中有升。二要做到“培养棒”。鼓励培养单位探索基础学科人才培养体制机制改革,用价值体系“引”,用知识体系“教”,用创新体系“育”,将更多的精力和资源投入到基础学科人才培养上,为学生提供一流的学习环境和学习体验,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三要做到“出口畅”。基础学科是知识、科学、技术链中的前端,基础学科人才培养既要回答选得对、育得好的问题,也要解决留得住、用得好的问题,要设计好人才出口机制,丰富专业内涵、拓展应用领域,注重学生多元发展。四要做到“保障强”。要构建基础学科人才培养稳定投入机制,通过制定提高基础学科生均经费、增设基础学科人才培养专项资金等政策提供保障。还要完善多元投入机制,引导社会力量倾入资源,为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固本强基。

加强基础学科人才培养,既要有远见也要有预见。准确把握科技发展的趋势和方向,遵循人才成长成才规律,提高基础学科人才培养能力,就一定能培养造就国家创新发展急需的基础学科人才,赢得主动、赢得未来。

猜你喜欢

基础学科基础学科
【学科新书导览】
“不等式”基础巩固
“整式”基础巩固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防”“治”并举 筑牢基础
“超学科”来啦
关于小学科学新课程背景下引领学生合作学习的研究
借问学科哪家强?尽言洄服有良方
对中医临床基础学科属性的认识
“五抓五促”夯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