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思想与新时代的答卷

2022-02-09江西省赣州市第三中学沈海华

中学政史地 2022年36期
关键词:考验逻辑危险

●江西省赣州市第三中学 沈海华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立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回答重大时代课题、时代之问而产生的新思想。新时代产生新思想,我们要探寻新思想产生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新思想引领新时代,我们要学习新思想的“十个明确”和历史地位。高中思想政治必修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四课第三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通过议题式教学培养高中生的政治学科核心素养,认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发扬科学精神,探寻新思想怎么来、是什么、为什么等。这样,学生既能内化于心地“输入”,也能外化于行地“输出”,学习并贯彻、落实新思想。

一、新思想产生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

首先,大家思考讨论:世界怎么了?中国应该怎么办?

议题一:拿破仑说过,中国是一头沉睡的狮子,当这头睡狮醒来时,世界都会为之发抖。你怎么看?

回答时代之问的科学理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创立的国际背景是当今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教师可以播放“党史微课”系列的《如何理解“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小视频。这样,既能拓宽学生视野,也能学习“四史”,促进深度学习。

其次,播放中国GDP攀升的视频。看到小红线向上攀,我们的自豪感油然而生,都想为它的继续攀升贡献自己的力量。我国经济发展到今天,从中可以看到新思想产生的背景是当代中国正处于近代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要经受“四大考验”、克服“四种危险”。中国共产党清醒地认识到党面临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执政考验;面临改革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的考验,已经不在“摸着石头过河”的浅水区;面临新时代的市场经济考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外部环境考验的“四大考验”。党面临和平年代的精神懈怠危险,不能精神上缺钙;面临国际竞争的能力不足的危险,不能陷于能力恐慌而又不做改进;面临脱离群众的危险,要始终坚持群众路线;面临消极腐败危险的“四种危险”,要跳出治乱兴衰“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历史周期律。从中可以看到新思想产生的背景之一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性锻造中坚定走在时代前列。

历史和实践证明社会主义没有辜负中国,中国也没有辜负社会主义。能救中国的只有也只能是社会主义、能发展中国的无疑只有也只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只有也只能是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也正是《社会主义没有辜负中国》向世界宣告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为科学社会主义做出了贡献,证明了中国没有辜负社会主义,这也正是《中国没有辜负社会主义》向世界宣告的。从中可以看到新思想产生的背景是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强大生机活力。

二、新思想的核心内容和历史地位

议题二:出卷——给我们出的新时代重大时代课题是“什么样的”和“怎样”,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怎样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什么样的、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什么样的、怎样建设。

议题三:答卷——新思想。《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两个结合”,坚持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深刻总结并充分运用党成立以来的历史经验,从实际出发,守正创新,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出“十个明确”等。新思想的历史地位十分重要、历史意义十分重大,立足中国看新思想——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立足世界看新思想——是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立足时代看新思想——是我们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立足中国化看新思想——是在前两次飞跃的基础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

议学延伸:时代新人的答卷。1935年,南开大学张伯苓老校长发出振聋发聩的“爱国三问”:你是中国人吗?你爱中国吗?你愿意中国好吗?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这既是历史之问,也是时代之问、未来之问。我们就要把这个事情做好。”新时代,你如何答好“爱国三问”?

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要贯彻落实新思想,有爱国情、强国志和报国行,在新的赶考路上答好自己的答卷,继续考出好成绩,把“小我”融入“大我”,发出“强国有我”的时代强音。

猜你喜欢

考验逻辑危险
刑事印证证明准确达成的逻辑反思
逻辑
创新的逻辑
眼力大考验
眼力大考验
喝水也会有危险
女人买买买的神逻辑
拥挤的危险(三)
考验
话“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