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灵活运用
2022-02-09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港中学
●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港中学 王 琪
初中阶段的学生需要学习多门学科,还要面临中考这一难关,所以,有些学生对学科知识的学习抱着“完成任务”的心态,严重缺乏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这对学生学习能力和学科素养的发展不利。因此,作为一名历史教师,应该如何才能让学生对历史学习产生兴趣,使学生轻松学、快乐学呢?笔者认为,历史故事的融入将会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教学效率得到提升。在本文,笔者将对历史故事的运用进行分析。
一、运用历史故事,创设学习情境
教师要重视课前导入环节,为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和兴趣做准备,进而提高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因此,在新课教学之前,教师可以通过渗透历史故事的方法,为学生创设合理的学习情境。这样,不但能让学生被故事所吸引,进而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还能加深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印象。例如,在教学统编历史八年级上册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时,教师可以讲述故事《张謇:一个伟大的失败的英雄》。该故事就是以甲午海战为背景,描述了当时身为朝廷官员的张謇放弃仕途转做商人的故事。这一故事不仅能够让学生了解当时的社会现状,还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有关甲午中日战争的兴趣,为下一步教学提供了支持。然后,教师再结合故事提出问题,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提取有效信息。如:日本为什么要发动甲午中日战争?战争的爆发造成了哪些后果?以此推动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学习。最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分析讲解。这样,既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又提升了教学效率。
二、借助历史故事,突破重难点
初中历史课程体系中,既包含了中国历史,还涉及了世界历史,课程内容繁杂。而初中学生又刚好处于感性思维阶段,大量的抽象的内容对于他们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因此,要想让学生对历史知识有深刻的印象,教师应当化繁为简,借助历史故事突破重难点,使抽象的内容生动化、形象化,这样才能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使学生学习起来更加轻松。例如,在教学统编历史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封建时代的欧洲》时,本单元有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基督教是如何兴起的,二是法兰克王国,三是西欧封建制度的形成,四是查理曼帝国。其中,最重要的内容就是西欧封建制度的形成。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入西欧封建社会当时非常流行的一句话“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开始教学,并为学生讲述这一句话的由来和内涵。这样,不仅能够将这一知识点与其他知识区别开来,还便于学生记忆和理解,从而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再如,在教学统编历史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时,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述与之相关的历史故事,使学生有全方位的认识,进而实现教学目标。
三、利用历史故事,提高学习效率
历史故事的类型有很多,如关于人物传记的、事件描述的,等等,但是每一个故事都有很强的叙事性,能够使学生对事件发展的细节有深入的把握。因此,教师要善于灵活运用历史故事,加深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理解,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例如,在教学统编历史九年级下册第14课《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时,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述有关奥斯维辛集中营的故事,以使学生获得切身体会,从而加深学生对法西斯专政带来的危害的认识。再如,在讲授统编历史九年级上册第21课《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第一次工业革命前人们的生活情况,以及蒸汽时代下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这样,不但能够让学生对第一次工业革命,以及人类生活发生的变化有深刻的记忆,还能让学生对该章节内容有全面的了解,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另外,教师还可以转换讲故事的方式,让学生搜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历史故事,或者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查阅相关的背景资料,并在课堂上进行分享。这样一来,不仅为学生创造了搜集资料、提取信息的机会,还给予了学生更多自主学习和参与教学活动的机会,使学生的学习形式发生了转变,进而彰显了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课堂上的运用,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历史知识的主动性,还能有效突出教学重点,给学生带来特殊的记忆,使得学生对相应的历史知识有深入的把握。因此,初中历史教师在平时应该多关注和搜集历史故事,并在历史课堂中渗透历史故事,以此提高教学效率,从而实现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