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五态人格的发展及应用研究*
2022-02-09郄亚男吴小勇
郄亚男,吴小勇
(贵州中医药大学人文与管理学院,贵州 贵阳 550025)
人格是个体在先天生物遗传的基础上,通过后天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相对稳定而独特的心理行为模式[1]。中医学五态人格以阴阳理论为基础,依据阴阳含量不同将人分为五型。中医学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体内充满阴阳的对立统一,阴阳互根互助,促使人体机能保持平衡。阴阳五脏是人体的功能系统,而人格是功能调控系统,是心理参照模式[2],人的一切心理活动都是在此基础上进行的。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了人格思想的体现,即“五态人”和“五行人”,但没有发展成系统的医学理论体系,后世研究也相对零散。直至1988年,薛崇成和杨秋莉基于《内经》编制了五态性格测验,此是最具特色的人格理论,既是对中国传统医学的传承,又反映了本土文化特色,目前五态人格的研究主要聚焦于科研、大学生教育与医学领域,尤其在临床医学方面,揭示了人格差异的特定倾向性,从中医人格心理学视角为疾病研究提供了参考。本研究总结梳理了自《黄帝内经》中提出的“五态人”到当代学者薛、杨制定的五态人格测验的发展历程及其在临床中的运用,以期能够为我国中医心理学的发展添砖加瓦。
1 中医学五态人格的起源
对于人格的研究早在千年前的《黄帝内经》中就有系统的描述,虽然没有明确提出人格一词,但蕴含在中医古籍中的人格思想是极为丰富的,这些为中医心理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1 《黄帝内经》中的五态人格
《黄帝内经》中有许多关于人格特征的记载,其中《灵枢·论勇》描述了勇敢与胆怯的性格特点,《灵枢·寿天刚柔》对刚强和柔弱的性格特征进行论述。《灵枢·通天》和《灵枢·阴阳二十五人》两篇对人格特质进行了系统的描述,基于个体特性、体质等将人划分为“五态人”和“五行人”。《通天》篇依据个体阴阳的含量划分为太阳之人、少阳之人、阴阳和平之人、太阴之人、少阴之人,《灵枢·阴阳二十五人》从五行的角度划分为金形之人、木形之人、水形之人、火形之人、土形之人,并从音、容、面、貌、形、四肢等个体特质以及体质,以及经络、季节各个方面对“五行人”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在中医诊治中也极其注重个体的性格特点和体质差异,正如《通天》篇所讲的“古之善用针艾者,视人五态乃治之”,明确表达了个体特征在疾病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由上可知,早在《黄帝内经》中古代医家就对五态人的生理特性、人格特质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并以其独特的方法指导着临床实践。
1.2 五态人格与各家学说的关系
阴阳五行学说是中医学理论中不可或缺的内容,同时还贯穿了整个中国古代哲学的发展历程。三国时期魏国人刘劭基于阴阳五行学说推理出木-弘毅、金-勇敢、火-文理、土-贞固、水-通微5种性格特质。阴阳变化规律下五态人格与《易经》圆运动的阴阳观、五行观也是相通的。两者阴阳划分皆取类比象于自然界的阴阳属性,阴阳此消彼长的盛衰变化,是一个永恒运动着的圆[3]。与中医五态人格同源异流的韩医四象医学[4]以经典儒家理学及中国古代医学典籍为基础,从太极、阴阳、四象出发,撇弃五行、六气、天干、地支等学说,以“天、人、性、命”为整体观,以“四维之四象”结构,以辨象论治为主要特征,结合当地文化创立了一套相对独立的体质医学理论,其也是对中医学的一种补充。
1.3 五态人格在现代的发展
20世纪80年代以后,《黄帝内经》中蕴含的人格思想被众多业内学者所关注和认同,继而掀起了一股研究浪潮。1988年,薛崇成、杨秋莉制定了“五态性格测验”,2008年又对其进行了修订并正式更名为“五态人格测验表”,同时制定了全国常模。杨秋莉等[5]根据《灵枢》中对人格内容的描述,本其精神,并结合后世医家的注解和现实情况,最终修订成如今的五态人格特征:太阳之人以好胜进取,冲动性为核心特征;少阳之人以开朗随和,易变为核心特征;太阴之人以悲观多疑,忧虑为核心特征;少阴之人以冷静节制,谨慎稳健为核心特征;阴阳平和之人以从容端庄,不形于色为核心特征。此分别代表了对事物反映的强度、灵活性、趋近性、持久性和平衡性。该测验得到了学术界的认同,被用于测量各类群体的人格特征,对疾病诊治及心理健康等意义重大。之后,王昊等[6]对五态人格测验进行了简化,并测试了其信效度,进一步扩大了该测验的应用领域。五态人格测验是对《黄帝内经》的传承和弘扬,填补了中国本土人格理论的空缺,并积极推动了中医心理学在当代社会的发展。
2 中医学五态人格与国外人格的对比
众多研究表明,五态人格测验和国外人格量表测试结果既存在共通之处又有一定的差异。古希腊学者希波克拉底提出多血质、胆汁质、黑胆质、黏液质的四液学说。有研究发现,希氏分型与五态人格具有对应关系:多血质-少阳型,胆汁质-太阳型,黑胆质-太阴型,黏液质-少阴型。巴甫洛夫依据神经的兴奋和抑制反应划分了4种不同的类型,即兴奋型、灵活型、惰性型和抑制型。这种分型与希氏分型有对等性,也与中医的五态分型有明显的对应关系[5]。五态人“内阴外阳”思想与艾森克人格理论(EPQ)的内外倾向也有相似之处。内外倾与太阳、少阳呈正相关,神经质与太阴呈正相关,精神质与太阳、少阳呈正相关[7]。王爱平等[8]用五态人格测验和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问卷(16PF)对大学生群体进行了对比测量,发现两者存在显著对应关系。王宗华等[9]研究了中医专业研究生明尼苏达多项人格(MMPI)和五态人格特点及其相关性,结果表明,每个维度均与相应的疾病存在相关性,如太阳人格维度与男女子气、轻躁狂存在正相关关系,与抑郁、癔病、精神病态、社会内向型,存在负相关关系。将患者人格分型与所患疾病相结合,对于疾病的诊治具有一定意义。
中医学五态人格测验吸收了西方心理学科学理论与研究方法的合理内核,又从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医理论的思想与实际出发进行了深度结合与研究,展现了东方整体思维与西方心理学分析思维的碰撞,是中医学与现代心理学结合的产物,本质上符合中国人人格特质,适用于中国文化背景下的人格测验。
3 中医学五态人格的相关研究及应用
五态人格量表根植于中国文化背景,与西方量表相比,具有独特性、本土性和实用性。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不同年龄、职业群体的人格特征研究,以及临床中身心健康、体质、某些疾病的人格分析,可以有效指导临床辨证和治疗。
3.1 五态人格的研究人群
五态人格的研究人群十分广泛,包括大学生群体、更年期女性、戒毒人员、飞行员、中医科教人员、汶川地震受灾群众等。李莉等[10]研究了山西某大学本科护理人群的人格与自我概念对手机成瘾的影响,结果显示,太阴人格倾向越高,手机使用越容易成瘾。任滨海等[11]以华南地区大学生群体为被试对象,测试了人格特征与颜色偏好的关系,结果显示,男性偏爱白色,女性偏爱黄色。考虑这是由社会文化所赋予的性别角色差异而导致,即:白色象征包容,正如传统文化对男性的描述,为人谦逊、坦荡、海纳百川;而黄色在传统文化中代表高贵、端庄、典雅,符合女性特质。结果还显示,蓝色与太阳人格呈负相关。蓝色象征平静稳重,不易冲动;红色代表热情奔放,体现了高灵活性。这符合颜色偏好与人格特质存在一致性。还有一些研究以大学生群体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其与孤独感、自尊、自我效能感[12]、体质与心理健康[13]、自杀风险[14]、社会适应[15]之间的关系,均发现存在特定的人格倾向性。一项对350名更年期女性的调查发现:每种人格类型都与更年期症状关系紧密;太阴人格对更年期女性影响最大,与各个症状均有联系,而少阴人格对更年期症状影响不明显[16]。王霞等[17]发现:在成都某戒毒所中,少阳人格是戒毒人员的高倾向人格特征。少阳之人好社交,性格活泼易变,有较强自尊心、好面子,可能会为了所谓的面子吸毒。戒毒组太阴维度得分高。太阴之人常表现出孤独、疑心重、偏执,通过吸毒来获取快感从而抑制内心的空虚抑郁。 总的来说,目前研究人群主要集中于大学生,或者其他特殊代表性群体,其人格特征具有共同特征。人格具有稳定性和倾向性,未来可考虑应用于各类人群以考察其普适性。
3.2 五态人格在相关疾病中的研究
查阅文献发现,大多数五态人格与疾病关系的研究都集中于慢性疾病和精神类疾病。其中,慢性病主要涉及慢性心衰[18]、糖尿病[19]和高血压[20]等,精神类疾病主要涉及抑郁症[21]、广泛性焦虑障碍[22]、强迫症[23]等。此外,也涉及其他疾病如乳腺增生[24]、痤疮[25]、不孕症[26]等。研究显示,人格特征可能是多种精神疾病易感性的潜在指标。例如: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会表现出两极性,类似于阴阳盛衰变化——当处于躁狂相时,患者内心情绪高涨,表现出“阳”的特性;处于抑郁相时,则表现出情绪低落、郁郁寡欢的“阴”的特性。患者在躁狂发作、抑郁发作与正常状态之间反复转换,这正是阴阳消长、阴阳相互制约转化的体现[27]。因此,只有当阴阳处于一种动态平衡模式,人体的生理功能才能正常运转;一旦这种模式被打破,疾病就会接踵而至。同样,抑郁症的危险人格因素也在于阴性性格与阳性性格的不平衡性,因而在治疗上应重视振奋阳气[28]。通过上述研究发现,阴阳含量的不同会呈现出不同的人格特质,进而在代谢功能、机体状态、疾病的易感性等方面呈现出差异。换言之,不同的人格特征会表现出某种特定的患病倾向性,这对于临床疾病的诊治、转归、预后评估有重要意义。
3.3 五态人格在身心健康、体质方面的研究
五态人格是结合了生理功能和与之相对应的心理、情感、行为的综合体,即是心身合一的整体。这与现代心理学中所描述的“人格”思想十分相似,也与西医学的“生物-心理-社会”有异曲同工之妙。研究表明:个体的健康状态与中医五态人格之太阴型、阴阳和平型呈典型性相关,基于五态人格与生活方式的关系,针对其人格特征提出了不同的干预措施[29]。睡眠质量与性格也存在密切的联系,太阳性格、阴阳和平性格、太阴性格倾向性越强,睡眠质量越好[30]。五态人格与五行、五音相对应,患者通过聆听五音,可以改善负性心理状况、降低疼痛感,调节情志,从而提高其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31]。中医学强调“形神合一”,形神和谐则身心健康,形神失调则疾病由来。人以心身为本,以阴阳为基,阴阳平衡是人体保持躯体和心理健康的根本。在临床诊治中,立足于人的心身特征、因人制宜、辨证论治,体现了“视五态论治”的首要治疗原则[32];同时也有利于分辨患者自身因素与发病关系,纠正其病理状态,预防疾病的发生。
3.4 五态人格的神经生物学研究
在中医学里,阳象征着光明、积极、主动等特征,阴与之相反。个体的阴阳含量差异相当于个体神经活动兴奋与抑制的差异,这说明五态人格是有现代神经生物学基础的。叶焕文等[33]分析了大学生五态人格与心率变异的相关性,结果显示:阳性人格尤其是太阳人格的大学生平均心率变异水平较低,自主神经系统以交感神经占主导,副交感神经系统调节较弱;而阴性人格的大学生正好相反。张良[34]对五态人格维度与脑结构关系进行了研究,证实存在与人格类型对应的大脑区域,如:太阳与左侧小脑大脑灰质体积呈负相关,太阴与右半球中央前回和中央后回的大脑灰质体积呈负相关。这些结果说明人格是多个脑区共同作用的产物,是一个包含语言、感知觉等的庞大复杂的精密系统。这又在一定程度上验证了中医学中“形神合一”“身心一元”的整体观。
4 小 结
中医学注重人与自然、社会环境的辩证统一,在社会、心理、生物因素的基础上强调四时、天地、阴阳变化等因素,呈现出一个“时-空-社会-心理-生物医学”模式,《黄帝内经》中的“五态人”就是其典型代表。历经千年的发展又经过现代心理测评技术的严格检验的中医五态人格测验为我国人格心理学的研究及临床心身疾病的预防、评价提供了重要手段。虽然其诞生时间不长,但在其相关领域,尤其是在慢性病和精神类疾病的研究方面贡献了不可或缺的力量。鉴于目前其研究人群主要集中于大学生群体,因而在未来的研究中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对五态人格测验量表进行修正和完善使其适用于各类人群的人格筛查,以便更好地应用于国人的人格测量中。总而言之,五态人格测验的诞生、发展与应用极大促进了我国中医心理学和人格心理学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