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经典声乐作品《兰花花》
2022-02-09陈垚
■陈垚
《兰花花》是一首民族声乐作品中非常经典的曲目,曲风有鲜明的陕北音乐风格,歌词段落分明叙事性极强,是一首非常难得的民族声乐作品。该首作品是由刘燕平演唱,周家洛采集和再创造而成,并由党音之改编,众多艺术家和歌手均演唱过这首作品,国家歌剧院由该曲改编的歌剧、中央芭蕾舞团改编的舞剧均成为经典的大型剧目作品。该曲也多次在电视剧和电影作品中作为插曲和主题曲出现。
想要唱好这样一首经典又风格鲜明的歌曲,我们首先要深入了解这首歌的创作背景和表达的故事内容。本曲根据真实事件改编,描述了一位封建社会时期不愿屈服于悲惨命运的女性──兰花花的故事。“兰花花”1919年生,本名姬延玲,延安南川临镇人。镇上的山沟里,生长着很多马兰草,开出淡蓝色的小花。姬延玲长得水灵周正惹人怜爱,像马兰草开出的小花一样美丽,大家便叫她“兰花花”。红军打下南川临镇时,年轻的兰花花与一位红军战士产生情愫。而没过多久红军战士便要离开去往山西,两人只得暂别。哪知战士走后,兰花花在父母的逼迫下嫁给了任小喜。任小喜吃喝嫖赌、抢劫杀人最后被处决。第二年,兰花花又被强迫嫁进石家。在石家受尽折磨,于1942 年正月病死。战士回来后,得知兰花花被迫嫁人直至病亡,悲痛欲绝,后编创出歌曲《兰花花》,这首歌曲很快在当地传唱开来。后经收集整理和改编,迅速传遍了陕甘宁地区乃至全国,自此,这首反封建歌曲成为陕北民歌中的典范,也是流传最广的经典作品之一。此曲采用信天游的曲调、叙事的手法、分节歌的形式,具有很强的抒情叙事性,通过歌曲把一段往事带入到我们眼前,在表现故事内容的同时,能够塑造起一个生动的、敢爱敢恨的兰花花形象。
这里我们要了解一下信天游的由来。陕北地区的地貌特征导致当地人民常常站在高坡、沟底远距离大声喊话交谈,形成了把声音拉长的喊话方式,当地的歌唱方式便是基于这种喊话而逐渐形成了的音韵和旋律,这种特殊的生活习惯对于信天游风格的形成具有特殊的意义,造就了信天游风格悠扬高亢的曲调,粗犷奔放的旋律,自由的节奏和口语化的歌词,非常有地方特色,展示了陕北地区与生俱来的自然景观、社会风貌和人民日常生活中的精神世界。所以我们在演唱这类作品的时候,要注意学习当地说话、喊话的方式,才能把这类作品演绎得更加生动和贴切。歌词通俗易懂,用地方语言来描述生动的故事情节,还擅长运用比兴手法也是信天游的一大特点。《兰花花》开头的歌词中,则是运用此种手法,歌词中用“高粱最高”“青线线、蓝线线”来比喻兰花花的美好。这种既浪漫又写实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我们演唱的时候,更要做到情绪饱满,声音高亢,把比兴手法的句子唱得真诚美好。
根据曲调的变化和歌词,我们把本曲分成八个小段。演绎好这首作品要从几个方面分析。第一、二段:“青线线儿(的那个)蓝线线儿,蓝格英英儿(的)彩,生下一个兰花花儿,实实的爱死人儿。五谷里(的那个)田苗子儿,数上高粱高,一十三省的女儿(呦),数上(那个)兰花花儿好。”这两段运用相同的旋律、歌词采用比兴的手法,描述了女主人翁“兰花花”的惹人怜爱与美好。首先是开始以高亢的旋律起句,曲调用四度大跳作为开始,还有句中的四度甩腔,让我们看出四度的跨度是当地民歌风格的一种惯用模式。“生下一个兰花花”的第一个“花”字,旋律上采用了上波音,这也是此种风格歌曲的旋律特点。句尾的“爱死个人”的“个”字和“兰花花儿好”的“花”字,近年来歌者们把它处理成高亢的下滑音,更凸显陕北音乐特点。第三、四段:“正月里(那个)说媒,二月里订,三月里交大钱,四月里迎。三班子(那个)吹来,两班子打,撇下我的情哥哥,抬进了周家。”旋律从高兴转变成悲伤,速度变慢,一字一句地唱出悲痛情绪,描绘了兰花花被迫出嫁的情景,从侧面反映出时代背景下的封建社会的陋习。“三板子吹来,两板子打”这两句重复,旋律递进,演唱情绪递进,到第二遍“撇下我滴亲哥哥,抬进了周家”,需要加入一个明显哭腔来演唱,表现出兰花花的极度悲痛与无奈,也是全首歌曲的第一个情绪高潮。第五、六段:“兰花花下轿来,东望西找,找见周家的猴老子,你好像那一座坟。你要死来你早早的死,你早早的死,前晌你死来后晌我兰花花走。”这两段下轿到周家,旋律变得激烈。要唱得铿锵有力,咬字也要狠,像爆发出来一样,“好”字唱下滑音。“你要死来你早早的死”中的“你”唱下滑音,“前晌你死来后晌”的“后”字唱下滑音,最后一个“走”字先停顿再唱出字头,一定要唱出果断而坚决的情感,来表达兰花花此时心中的恨和反抗封建势力的决心。第七段:“手提上羊肉怀里揣上糕,拼上我的性命往哥哥家里跑。”这段兰花花出逃,旋律再次变化,节奏上变成紧拉慢唱的摇板,来表现兰花花从周家逃出奔向幸福未来的慌张又激动的情感。演唱的时候要把握好情绪和节奏间的关系,歌词要唱得坚决,“拼上我的性命”的“命”唱出重重的下滑音,把本曲情绪最激动悲愤的一段展现出来。第八段:“我见到我的情哥哥有说不完的话,咱们俩死活又长在一搭。”旋律变回和第一二段主旋律相同,用这样一个再现的旋律形式来表达兰花花逃婚成功以后的激动与见到情哥哥的无比喜悦之情。重复句生动地表现出兰花花为追求美好的爱情而勇于冲破封建礼教的决心和大无畏的反抗斗争精神。演唱的时候要把情绪展现到最强烈激动,可以用一种喜极而泣的感觉来演唱。第七八段的歌词内容,在事实上是没有发生的,兰花花自始至终也没有逃出过周家也更没有再见到她的情哥哥,所以可以理解为是兰花花的一种期盼,甚至是逃不出周家(任家、石家)的一种幻想或幻觉。在演唱的时候,更要体会这种情绪,把它把握到位。
为了体现陕北民歌独有的味道,除了节奏变化、下滑音等特点,还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口音。歌曲中“青线线蓝线线”的“线”、“五谷里田苗子”的“子”、“兰花花”的“花”都要唱成儿化音“线儿”“子儿”“花儿”“生下一个兰花花的”的“生下”,按陕北这一带的方言要唱平舌音,读“sengha”“爱”要唱“ngai”,“实实”要唱“sisi”,“人”字唱成后鼻音“reng”“我”唱成“nge”。诸如此类,歌词运用方言演唱,会极大地增加地方韵味,使人感到亲切,更好地展现歌曲的魅力。
本曲应该采用的发声方式也值得我们注意。它不同于以往普通的民歌的演唱方法,也不能完全采用当前流行的民族唱法发声方式,而是要把民族唱法与原生态唱法结合起来的方式,来演唱这首歌曲。发声方式加入陕北地方方言的,位置更加靠前,口腔发声更多的体现,寻找一种原生态喊话而又非常通透的唱法。这是演唱这首歌曲的难点所在,也是想唱好这首作品的关键。本曲还有一个特殊的演唱方式“哭腔”。在第三四段,歌词旋律慢了一倍,整段以哭诉的感觉演唱。“正月里那个说媒”开始使用哭腔,直到“撇下我的情哥哥,撇下我的情哥哥”,哭腔一声,接着唱“抬进了周家”。这样的特殊演唱方式表现女主人翁兰花花的无助与痛苦,也是本曲最为特别点睛的一处,我们要把握好演唱歌曲与哭腔情绪的结合,需要深刻体会歌曲意义和女主人翁的内心活动才能较好地表达与诠释。
综上所述,《兰花花》用非常强的叙事方式,通过几段歌词清晰地讲述了这个封建社会背景下普通女性的可悲可怜,又体现了兰花花坚韧不屈的性格,同时也反映了兰花花追求爱情、争取自由的决心。我们透过歌曲看到了那段满目疮痍的历史。这首歌曲人物刻画到位、矛盾强烈、故事清晰,是一首非常优秀的具有故事性的音乐作品。我们演唱该类经典作品时,需要详细了解作品的背景和所要表达的故事内容,从多方面学习除了基本发声方式以外的情感把握,让歌者在诠释音乐作品的同时,用声音塑造人物、用技巧表达情感、用音乐讲述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