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扬剧主胡的韵味和伴奏门道
2022-02-09卞坤
■卞坤
我自幼在父母的严格要求下学习二胡。2005 年我有幸考取南京艺术学院音乐学院,在校期间师从钱志和先生,让我对二胡这门最具中国代表性的民族乐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2009年我从南京艺术学院毕业后,考取了江苏省演艺集团扬剧团,从此成为了一名真正意义上的专业演奏员。之后,我有幸拜著名胡琴演奏家卢小杰先生为师,开始从中国的民族器乐演奏向中国的戏曲音乐演奏转化。在此期间,我从《二泉映月》开始,在《梳妆台》《满江》《大陆板》等扬剧众多的曲牌体的演奏中,深入地学习实践和技法。有了卢小杰大师的精心培养和打造,经过几年的学习、思考和艺术实践,2021 年我终于有幸获得了“江苏省文艺大奖·第十届戏剧奖器乐个人铜奖”。这个奖项的获得既让我充满自信,同时也让我更加热爱戏曲音乐,尤其是扬剧众多种曲牌音乐的优雅旋律。我在不断地向卢小杰恩师请教的基础上,开始认真思考扬剧主胡的音乐源头、音乐呈现,以及扬剧主胡与流派声腔、韵味的关系。借此,我谈两点粗浅的认识:
一、寻找扬剧音乐的源头与韵味
卢小杰老师总是要求我们,作为扬剧乐队中的灵魂乐器——二胡的演奏员,不仅要熟悉乐队、乐谱、剧目、演员、导演对全剧的艺术要求,更要熟悉并了解扬剧这个江苏的重要地方剧种的发展历史,以及扬剧音乐构成的源头和发展轨迹。
查阅了相关资料得知:扬剧原名“维扬文戏”,又叫“扬州戏”,在扬州地区、镇江、南京和上海等地流行。它是从扬州花鼓戏和苏北香火戏(即童子戏)发展起来的。扬州花鼓戏有两个脚色,分别为小丑和小旦。演出时先由全体演员“下满场”,即一种集体歌舞,然后由小丑和小旦对歌对舞,称为“打对子”或“踩双”。这种花鼓戏从清代乾隆年间就形成了。它在民间不断地发展,又吸收了徽班和其他剧种的剧目,可以演40 多个情节简单的剧目,如《探亲家》《种大麦》《借妻》《僧尼下山》《荡湖船》《王樵楼磨豆腐》等。有意思的是,《探亲家》《种大麦》的剧名,最终也成为了扬剧的曲牌名而流传至今。资料显示,1919 年,扬州花鼓戏到杭州演出,第二年又到上海演出,改名为“维扬文戏”,轰动了上海游乐场。在此期间,它把维扬小曲中的一些唱本,如《小尼姑下山》《王瞎子算命》等改编上演,又对音乐进行了丰富,加入了维扬小曲中的一些曲牌。这时的维扬文戏达到了鼎盛,并有了第一批女演员,如筱兰珍、筱招娣、陈桂珍等,女演员的出现,使它的影响进一步扩大。苏北香火戏分内坛和外坛两种。内坛多演神话故事,如《目连救母》《秦始皇赶山塞海》等,外坛多演民间传说和历史故事。在1920 年左右,也就是扬州花鼓戏到上海演出的时候,它也到了上海。它在上海新民剧院首次演出,改名为“维扬大班”。据说,维扬大班在民间也有不小的影响。它用锣鼓伴奏,而维扬文戏则用丝弦伴奏,所以观众把维扬大班叫做“大开口”,而把维扬文戏叫做“小开口”。通过学习,了解到扬剧的这段发展史,便也知道了我们目前在舞台上常用的“大开口”和“小开口”的曲牌,原来是由两个不同源头,即“扬州香火戏”和“扬州(苏北)花鼓戏”的音乐而演变流传至今的。两个同是来自于扬州的地方小戏,在上海这个大都市进行演出,用的方言都是扬州话,所以后来它们之间就开始相互吸收与融合,维扬文戏增加了武场锣鼓,而维扬大班也改用了丝弦伴奏。1935年,维扬文戏和维扬大班终于正式合并,称为“维扬戏”,也就是今天的扬剧。
在学习和研究中我了解到:扬剧的音乐非常丰富,属于联曲体。它的音乐主要有三个来源,一是花鼓戏的音乐,二是童子戏的音乐,三是扬州清曲。扬州清曲改编的扬剧曲牌,旋律非常优美动听,不仅观众喜欢,就是我们扬剧乐队的演奏员,每当演绎这些曲牌的时候,也是如痴如醉。听卢小杰老师说,扬州清曲是从元代的“小唱”起源的,是一种在江淮一带流传很广的清唱艺术。来自扬州花鼓戏中的曲调有【种大麦】【磨豆腐】【探亲调】【跌怀调】等。这些都是来自早期的小戏剧目中,风格很是生动活泼。来自童子戏的音乐有【七字句】【十字句】【快板】【渔调】【斩龙】【斗法】【船调】等,风格粗犷有力。来自扬州清曲的有【满江红】【叠落】【梳妆台】【剪剪花】【哭小郎】【银纽丝】【补缸】【快板】【数板】和取自杭州武林班的【大陆板】等。扬剧的伴奏乐器主要是二胡、琵琶、三弦、扬琴、笛子、唢呐等。武场乐器基本上延袭京剧。
不沉浸在中国戏曲音乐的海洋中,怎知中国戏曲音乐的博大精深?在对戏曲音乐的学习和研究中,我真正感受到,戏曲音乐不仅是戏曲中赖以表达思想、情感、展开情节的主要手段,而且它也是区别各剧种、形成不同风格的重要因素,整个扬剧的戏曲演变史,或者说整个中国的戏曲发展历史,首先也是一部戏曲声腔的演变史。
二、寻找扬剧主胡与流派唱腔的演绎关系
著名胡琴演奏家卢小杰先生,既是我的恩师,更是我崇拜的偶像。由他参与编曲并亲自演奏的《韵之魂》,是我百听不厌的经典作品。他将中国若干个地方曲种的主要唱腔旋律,演绎得出神入化,有滋有味。这一方面,展现了卢小杰先生高超的演奏水平,另一方面,也表明了卢小杰先生对于中国戏曲的声腔韵味,研究和掌握得非常透彻。
卢小杰老师经常教导我们,作为一个地方剧种的乐队主胡,虽然是伴奏的角色,但在整个的声腔系统中,却是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就拿扬剧来说,曲牌虽然很多,但常用的曲牌往往不超过10个,最常用的曲牌,比如【梳妆台】,几乎是每个戏、每个演员,甚至不分男女,首选的主要曲牌。【梳妆台】原为清曲,吸收进扬剧并成为常用曲调后,经数代演员的演唱,已形成了一个【梳妆台】家族。它们虽出于同一曲调,但演员们根据剧情的变化和剧中人物性格的需要,特别是根据每个人的嗓音特点,给予恰当的应用,形成了诸多的流派韵味,各呈异彩。由于【梳妆台】曲牌的影响力太大,在一百多年间扬剧的发展进程中,扬剧界各流派的演员,以及他们的传承者,都对【梳妆台】曲牌情有独钟。不管是什么剧目,传统剧也好,新编历史剧也好,现代戏也好,演员在台上表现剧情和人物时,主胡将【梳妆台】的过门一起,观众都能知道,演员演唱的将是什么流派。因此,作为主胡,首先要研究演员是唱什么流派的?是男演员还是女演员?剧情是什么情节?是悲是喜?也就是说,不同的流派,不同的演员,不同的剧情,【梳妆台】的旋律演绎,是会产生不同的情绪和感情、韵味、调性以及节奏的对应色彩的。高派【梳妆台】,为著名扬剧表演艺术家高秀英所创。其唱腔特点是高亢激昂、铿锵有力、掷地有声。高派传承人,表演艺术家朱余兰演唱的经典剧目《百岁挂帅·寿堂惊变》中的【梳妆台】,可谓是现今能见到的最早的高派【梳妆台】了。之后的梅花奖得主,高派传人徐秀芳在《王昭君》《党的女儿》等剧目中,也是很好地发扬光大了高派【梳妆台】的韵味,至今都受到观众热捧。华派【梳妆台】,为扬剧著名表演艺术家华素琴所创。华派【梳妆台】的特点是委婉柔和、徐缓抒情、旋律优美流畅。华派传承人李明英在《罗帕记·回娘家》中的【梳妆台】便是绝美的经典唱段。金派【梳妆台】,为扬剧著名表演艺术家金运贵所创。金派唱腔低回婉转,很少三度以上的旋律跳进,音域不宽,且多同音反复,用大量的字句堆在一起,尤如串串珍珠,熠熠生辉。扬剧表演艺术家姚恭林先生是杰出的金派传承人,由他演唱的《珍珠塔·三年前》,可谓风靡扬剧界,经典永流传。【梳妆台】还有蒋(剑峰)派、周(小培)派、石(玉芳)派、李(开敏)派等。
对于扬剧不同流派的【梳妆台】,作为主胡伴奏,技法和变化不胜枚举,各有各的伴奏门道。著名的胡琴演奏家卢小杰先生,在为这些不同的流派艺术家伴奏时,有着极为丰富的实践经验,加上他高超的演奏技巧和音乐造诣上的极高灵气,特别是对扬剧曲牌【梳妆台】的过门处理,往往是即兴式的现场发挥和精彩表现,常常让观众们鼓掌喝彩。这些舞台经验和艺术财富,都是我们这些年轻的演奏员们终身学习和受益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