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学业评价的底层逻辑
——基于《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
2022-02-09朱敬东
朱敬东
艺术教育作为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宗旨在于弘扬真善美,塑造美好心灵。2022年4月,《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颁布,全面阐述了艺术教育以形象的力量与美的境界促进人的审美和人文素养的提升,体现了我国基础教育艺术课程理论与实践的新发展、新突破。艺术教育发展过程中,教育评价始终处于重要地位。《课程标准》中的评价,主要针对学生的学业评价,即对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学习结果进行测量和评估。对学生在学校课程上取得的学业成绩进行评价,需要收集学生的学业成绩信息,为教师的教学提供参考,进而引导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
一、立德树人:回答“为什么评”
《课程标准》指出:“坚持素养导向。围绕核心素养内涵、课程总目标和学段目标,依据课程的内容要求、学业要求和学业质量标准,进行全面、综合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掌握艺术知识、技能的情况,更要重视对价值观、必备品格、关键能力的考查。”立德树人旨在培养完整的人、身心健康的人、和谐发展的人。因此,正确的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都必须成为美术学业评价的重点,且三者不能割裂开。
1.培育正确价值观的必然保证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围绕“践行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了新思路、新理念。因此,在评价中融入对学生价值观的考查,既符合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教育目标,也能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在一定意义上,个人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受社会背景影响。也就是说,现实环境催生不同的个体价值观。这要求教师在美术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
2.养成必备品格的必定之举
《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将发展核心素养置于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基础地位。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旨在使学生获得能够适应终身发展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因此,对学生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进行评价,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之举。学生品格的培养与形成源于其生活、学习的方方面面。一个人的德行只有成了习惯,才算是形成品格,而在某种情境下为了达成某种目的的特意表现并不能算作其品格。基于这样的认识,健全的人格、高尚的道德、美好的情感等必备品格的培育,是艺术课程的重要目标,是对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具体实施,也是引领学生成长为具有美德之人的必然保证。
3.形成关键能力的必由之路
知识是学生关键能力生成的基础。学生在学习客观知识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学科关键能力。学科知识在学习中具体表现为知识理解、知识迁移、知识创新三种形态,这三种形态分别对应学科关键能力的三级水平。对关键能力进行评价,需要将知识的理解、迁移、创新在真实情境中进行运用,呈现知识转化为能力的过程。学生一旦掌握了关键能力,就会对其今后的学习、生活产生深远的影响。
二、以美育人:落实“评什么”
《课程标准》指出:“评价涉及学习态度、过程表现、学业成就等多方面,贯穿艺术学习的全过程和艺术教学的各个环节。”以美育人是决定美术学业评价内容的关键,其中,学习态度、学习过程、学业成就三方面密切关联,相互影响。
1.注重对学习态度的评价
学习态度指的是学习者在学校学习活动中对所涉及对象的一种心理倾向,包括认知水平、行为倾向和情感体验三个方面。美术学科注重从情感体验的维度进行评价,以帮助学生获得审美认知与情感升华。在美术学习中,学习态度的评价包括对美术学科的正确认识,对艺术美、自然美、生活美、社会美的感知与理解,对自我作为学习者的态度、对与他人的合作态度,以及对美术学习的兴趣等。
2.注重对学习过程的评价
过程性评价是一种渗透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评价方式,强调在学习过程中建构学生的学习活动价值。具体来说,过程性评价包括这样一些内容:从内部或外部的情境中发现美术问题,并针对问题寻找解决策略;有积极的美术学科学习与思考能力,能独立完成美术创作,具有美术鉴赏思维;有合作交流的意识与能力,愿意与同学交流自己的想法、观点,语言表达清晰、流畅。
3.注重对学业成就的评价
学业成就指的是通过测验和评价,衡量学生个体取得的学习结果。《课程标准》对美术学科的学习任务均提出明确的质量要求,并为学生的学业水平提供了评价标准,为课堂教学的开展明确了依据,更为学生的美术学习确立了目标。
三、“教—学—评”一致性:掌握“怎么评”
《课程标准》指出:“坚持以评促学。倡导评价促进学习的理念,关注学生真实发生的进步,捕捉、欣赏、尊重学生有创意的、独特的表现,并予以鼓励,不断加深学生的艺术体验,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艺术潜能,合理运用评价结果改进学习,发展自己的艺术特长。”以评促学,更强调“教—学—评”的一致性。
1.融于学习过程
以评促学能够支持与改善学生的学习,通过评价赋权,使师生在互动中共同担负评价责任,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学会自控和反思。以评促学贯穿于学生美术学习之中,打破了传统评价的束缚,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2.强调表现性评价
表现性评价是一种建立在学生美术学习基础上,并根据其行为表现判断其能力或者情感态度等的评价范式。具体说来,学生通过完成表现性任务,将美术探究能力可视化。在此基础上,教师根据一定的评价标准对学生的艺术表现能力进行评价。表现性评价注重情境的创设,强调在真实情境中激发学生的灵感,以考查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历程进行写实记录,丰富评价内容;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思考、梳理、应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表现性评价与学生的学习同步,与教学过程融为一体。
3.关注个性发展
学业评价主要包含三个环节:课堂评价、作业评价、期末评价。课堂评价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强调教师在学生观察、合作、讨论、展示中要进行有效调控与合理研判,全面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在此基础上,通过研制课堂评价表确定主题细化目标,在自评、互评、教师评价中促进学生学习态度和美术学习阶段目标的达成。作业评价旨在让不同的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经验对知识进行不同方式的理解和迁移,完成知识结构与思维方式的构建。因此,作业设计应注重素养立意,体现开放性、情境性、整合性。期末评价是对学生整个学期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性评价,既强调结果又关注过程,注重将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统一。在期末评价的内容方面,要坚持在统一性原则的基础上关注个性,为学生的自主全面发展提供尽可能多的路径。
美术学业评价应充分体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精神,贯彻《课程标准》理念须着眼于评价的诊断、激励与改善功能。合于育人、基于标准、融于过程、源于情境,运用评价结果可以优化课程方案,改进美术课堂教学,进而发展学生艺术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