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程供水系统抗洪排涝实战运用浅谈
2022-02-08李元
李元
前言
2018年11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为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授旗并致训词,赋予消防救援队伍“全灾种、大应急”的目标任务。改制转隶后,防汛抗洪职能移交应急管理部,对标新职能新定位,如何在防汛防台、抗洪排涝中对标国家队、打造主力军、展现新作为,成为消防救援队伍改制转隶后亟须攻关的一项课题。
近年来,山东、江西、安徽、河南等多个省市接连发生洪涝灾害,应急管理部跨区域调派抗洪抢险专业队伍投入救援,彰显了“主力军”“国家队”的硬实力(图1),在抗洪排涝过程中,远程供水系统的作用愈发凸显,尤其是在山东寿光、河南郑州等地城市内涝严重,居民生命财产受严重威胁的情况下,远程供水系统凭借输水流量大、铺设距离长等显著优势成为抗洪排涝的“利器”。自改制转隶以来,消防救援队伍虽然针对远程供水系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测试,但大多停留在大流量、长距离供水进行灭火救援这一方面,对其在排涝救灾方面发挥的作用缺乏梳理。本文结合上海总队援豫增援行动,就远程供水系统在抗洪排涝中的实战应用进行交流探讨。
图1 跨区域增援现场
远程供水系统的简介及功能优势
远程供水系统是指每分钟平均供水量大于等于10000 升且供水距离大于等于1 千米的车载系统,一般由泵浦消防车和水带敷设消防车组成,部分远程供水系统还配备了载有大型水带护桥木的器材保障车。远程供水系统可以广泛应用于大型A、B类火灾火场扑救,用以保证大流量、长距离的水源供给,同时,在城市发生干旱、洪涝、地震、水源污染等重大自然灾害和安全事故时,也能起到城市应急供水和防洪排涝的作用。
以参加2021年援豫增援行动的青浦支队远程供水系统为例(苏州捷达消防车辆装备有限公司生产的“捷创”远程供水系统),共配备了1辆泵浦消防车、2辆水带敷设消防车、1辆水带护桥器材消防车。该系统采用DN400 大口径水带单干线水平供水时,泵浦消防车增压泵能以400 L/s的大流量经过二次增压车增压后输送到距泵浦消防车6000 米以外的火灾现场,终端供水压力大于1.2 MPa,最长连续工作时间可达168小时。该系统具备大型灭火作战、城市应急供水及排涝救援等功能,具有流量大、输水距离远、操作便捷、高效省力等技术优势,应用范围十分广泛。在抗洪抢险救援过程中,远程供水系统具备快速排涝功能,能够将矿井、地铁、地下隧道等地下空间以超大流量快速排水,在城市遭遇洪水、特大暴雨袭击时,可以发挥重要作用。
远程供水系统在排涝救灾中的实战应用
远程供水系统自引进投用以来,在大型火灾扑救现场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结合近些年洪涝频发的灾情实际,消防救援队伍也注重发挥其流量大、距离远、布置快等优势,探索总结远程供水系统在抗洪排涝中的实战应用。
(一)2013年10月浙江宁波洪涝灾害
2013年10月,受台风“菲特”影响,宁波全市平均面雨量达200毫米,导致11个县248.25万人受灾,倒损房屋2.7万间,直接经济损失333.62亿元。浙江总队调集远程供水系统、大功率排涝车辆等排涝装备器材开展排涝救援。截至10月8日,累计排除险情178起,营救人员327人,转移疏散被困群众6145人,排水排涝40余万立方米,清理废弃物25吨,疏通管道900米,清理户外广告870处,紧急排除险情14处。
(二)2018年8月山东寿光洪涝灾害
2018年8月山东寿光遭遇百年一遇洪灾,降水量高达254.7毫米,导致15个镇街50.6万人受灾,房屋受灾将近5000间。参战消防指战员利用60套远程供水系统、100余台工程机械以及2万余件(套)潜水泵、浮艇泵、机动泵、冲锋舟艇等应急救援器材,在58个积水较为严重的村庄全力投入排涝救灾。截至9月6日,消防救援队伍共营救群众204人,搜救失联人员2名;清理淤泥6.52万立方米,清理废弃物4300余吨,清理道路1400余公里;帮助2899户受灾群众清理房屋,清理厂房、学校、菜市场52处。
(三)2020年9月吉林洪涝灾害
2020年9月,吉林省受台风“海神”影响,大部分区域普遍出现大到暴雨。按照应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统一部署,山东总队组成5支抗洪抢险排涝分队跨区域增援吉林。9个支队、86辆消防车(包括4套远程供水系统)、390名指战员分成5支抗洪排涝队伍,分赴延边、白山、吉林、通化4个重点地区开展排涝作业,在7个排涝清淤点,共部署11辆大功率排涝车、4套远程供水系统。截至9月9日19时,共清淤排障600立方米,排水排涝12万吨。
远程供水系统在援豫排涝过程中的运用总结
2021年7月,河南多地普降暴雨,多处房屋被淹、交通瘫痪、群众被困。应急管理部第一时间启动消防救援队伍跨区域增援预案,7月22日晚,接应急管理部和消防救援局命令,上海总队立即调派77名指战员、25辆消防车星夜驰援河南。总队跨区域增援力量连续奋战10多个日夜,圆满完成援豫增援行动(图2)。截至8月2日22时45分,累计参加抗洪抢险行动23起,出动人员431人次、救援车辆122台次,排水排涝45.78万立方米,2套远程供水系统在排涝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时间 地点 排水量7月23日22时 安阳钢铁股份有限公司下属冷轧薄板生产企业主场车间 2万余吨7月24日16时 安阳市龙安区铁西路阳光国际城小区地下车库 12.17万余吨7月24日18时 安阳市北环路107国道地下道 2.74万余吨7月25日18时 京九铁路(大碾屯)地下道 0.43万余吨7月26日19时 安阳市文峰区宝莲寺镇方特主题公园 0.93万余吨7月28日20时 卫辉市卫辉南路近实验小学路段14.83万立方米7月29日22时 卫辉市比干大道北段近健康路 11.38万立方米8月2日9时 翡翠城地下车库 1.3万余吨
图2 援豫排涝期间铺设远程供水系统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在援豫排涝过程中,远程供水系统主要应用的场所包括开阔水域、大型车间、低洼地段、地下车库、地下道及其他地下库室等,现就不同区域运用远程供水系统进行排涝工作的实际总结如下。
一是开阔地面排涝。针对开阔路面水域,要以在最短时间内恢复交通、保证救援车辆和医疗救护车通行为目标。第一时间确定吸水泵施放在路面的最低位置,科学设置“一主一备”两个作战班组,确保“人员轮换、设备不停”,要对水带进行固定,防止其摆动,并利用水带出水后起到隔离作用,确保能尽快隔离出通行车道,开辟运输“生命线”交通要道。
二是地下车库排涝。针对地下车库便于抽排、便于施放、直通地下等特点,可以采取“就地住宿”的方式保证24小时不间断作业,长时间、高强度的作业要求指挥员第一时间确定人员轮换和定时清除垃圾的方案,并安排专人在出水口观察水流量,要求驾驶员实时监控消防车辆的各项参数,并在加油间隙进行检修。同时,吸水泵的油料也由原来到加油站机器添加改成运送油料到现场人工加油的方式,以保证设备长时间运行正常(图3)。
图3 利用远程供水系统进行地下车库排涝作业
三是地下狭小空间排涝。这里所说的地下库室主要是指排涝作业面小、排水设备不易展开的小型的地下空间,现场指挥应仔细勘察,详细了解积水深度、地下环境、风险隐患,确定水泵管线铺设路线和排水口方位。指战员要克服地下建筑结构复杂等不利因素,尽快确定吸水泵、吸水水带铺设路线,采用人工抬泵、接力施放水带、定时清淤、及时消杀等措施,确保作战行动安全、高效。
四是地势落差地段排涝。针对地处低洼地段的小区,由于其集中抽排在低洼处,距离下游方向较远,小区水倒灌等特点,应联合多方力量,利用绳索对水带进行固定,采取接力排水、低洼处挖宽作业面的方式,延长整个排水作业路线,在排涝的同时,保证道路畅通、人员出行。
发挥远程供水系统在排涝救灾实效的意见建议
(一)强化抗洪排涝专业队伍建设
立足总队水域救援专业力量,筛选配备远程供水系统的消防站组建排涝救灾队。一是择优配备排涝救灾队员,针对远程供水系统操作程序烦琐、精准度要求高、作战时间长等特点,遴选业务较好、能力较强、经验丰富及心理素质过硬的指战员组建作战班组,并实行定人、定车、定岗。二是规范远程供水系统组织指挥、日常组训和实战操法,按照指挥员、战斗员、驾驶员等岗位实行分岗施训,重点针对不同情况下设置远程供水系统、快速估算供水距离、下泵作业、快速清淤、水带铺设、水带收卷等科目进行训练,重视实战化训练和合成演练的开展,确保队伍单兵业务熟练、团队配合默契(图4)。三是完善奖惩考核机制,加大绩效考核、评优评先、立功受奖等向排涝救灾专业队员的倾斜力度,强化阶段性综合考核结果的运用,对于理论知识不过关、业务考核不达标的专业队员进行交流轮岗,切实建立起“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用人机制。
图4 远程供水系统日常测试
(二)总结城市内涝救援实战经验
对跨区域救援行动进行战评,系统总结援豫排涝救灾过程中城市内涝救援积累的实战经验。一是总结固化全勤指挥部“一部六组”专班运作模式,进一步细化城市内涝救援中的任务配置、职责分工,完善涉及跨区域作战的大型灾害现场全勤指挥部工作手册,以发挥全勤指挥部在跨区域实战中的统领、指挥、协调作用。二是总结队伍救援的实战经验,整理典型救援案例并梳理远程供水系统排涝操法,特别是针对上海等特大型城市特点,重点加强地铁排涝、地下室排涝等战术战法的总结固化,形成可借鉴、可复制的战术要点和行动指南,在队伍内部推广。三是结合抗洪、排涝作战经验,逐步建立城市内涝救援方面的骨干人才库,每年挑选骨干人才赴城市内涝多发省份(河南、河北等)及洪涝灾害多发的东部沿海地区进行交流学习,发挥其在队伍轮训、实战演练、作战指挥中的“传、帮、带”作用。
(三)优化水域救援专业装备结构
结合年度装备采购计划和实战需求,逐年优化配置水域救援的专业装备。一是适当采购大功率排涝车、电动排涝车等排涝车辆。结合排涝工作实际及跨区域增援需要,在全市范围内合理配备远程供排水系统、“龙吸水”等排吸涝大型车辆,特别是供水深度超60米的远程供排水系统,用以保证城市内部排涝抗洪及大型洪涝灾害事故的跨区域增援实效。二是按照实战需求,合理调整前突行进、舟艇编程、远程供排水、激流救助、筑堤堵漏等单元的专业装备,加大速干服、连体衣、长筒靴等单兵作战防护装备的采购力度,确保作战行动安全。三是结合水域救援专业队伍建设需要,区分内涝、激流等不同救援类型,逐类、逐车、逐人配备水域救援装备器材,确保指战员与装备、装备与灾害救援类型最大限度契合,试点配备个人防护装备器材保管箱,实现装备“被装式”“全周期”自我管理,“机动化”“模块化”遂行保障。
结语
相较于传统的大功率消防车,远程供水系统在排涝救灾应用中具有显著优势,研究好远程供水系统的性能及相关排涝战法是充分发挥远程供水系统作战效能,提升应对城市内涝灾情能力的重要途径。本文结合援豫救援实战,总结一些经验体会,为探索远程供水系统在城市排涝过程中的实战运用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从驰援寿光、援皖抗洪再到援豫排涝,跨区域的大兵团、长时间、高强度联合作战已经成为消防救援队伍应对大型自然灾害的趋势,远程供水系统在排涝救灾中的应用只是近年来在探索构建“全灾种”“大应急”体系中的一个方面,如何满足新使命和新要求,如何补齐短板、提升能力、回应期许,我们的探索之路依然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