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民用建筑坍塌事故救援的“七个第一时间”

2022-02-08丁谢镔

城市与减灾 2022年6期
关键词:救援消防力量

丁谢镔

引言

近年来,国内建(构)筑物坍塌事故屡有发生,建筑坍塌事故往往在瞬间突然发生,人员逃生的时间极短,在场人员在未防备的情况下甚至来不及作出任何逃生反应,或采取任何防御措施,就被埋压在建筑的废墟中,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巨大财产损失。改革转隶后,消防救援队伍作为应急救援主力军、国家队,主要承担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应对处置各类灾害事故的职责,开展民用建筑坍塌事故救援研究,对于不断提高队伍应急救援能力,减少人民群众生命财产损失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通过分析民用建筑坍塌事故的成因,以及事故救援的特点、难点,结合我总队指挥处置的2016年三明泰宁“5·8”泥石流灾害事故、2018年莆田涵江“5·4”在建厂房坍塌事故、2019年福州仓山“2·16”自建民房坍塌事故、2020年泉州鲤城“3·7”自建民房坍塌事故等战例体会,初步总结消防救援队伍在民用建筑坍塌事故救援中应把握的“七个第一时间”,以期为规范此类事故应急处置,提高队伍救援实战能力提供参考(图1)。

图1 泉州“3·7”欣佳酒店坍塌事故救援现场处置(一)

民用建筑坍塌事故的成因

(一) 自然灾害

地震、台风、山体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易导致民用建筑整体或局部发生坍塌甚至掩埋,造成建筑内人员被困、伤亡。2008年的“5·12”汶川地震造成650多万间房屋倒塌,2300多万间房屋损坏,部分城镇被夷为平地;2016年的福建三明泰宁“5·8”泥石流灾害造成1座4层办公楼、5处工棚被埋压,导致35人遇难、1人失踪、14人受伤。

(二) 人为因素

主要在于建筑设计环节和施工环节,建筑在设计时未符合标准,安全性不足,即使没有强烈的外力冲击建筑也可能发生部分或者整体倒塌;建筑在施工阶段,因为施工方的某些利益问题,使用劣质建材、偷工减料、以次充好,未达到建筑的设计规范,使得建筑的质量极差。例如2018年的莆田涵江“5·4”在建厂房因施工不当发生坍塌,造成18人被埋压,其中5人遇难;2019年的福州仓山“2·16”一自建民房因违规加盖导致建筑超荷载坍塌,17人被埋压,其中3人遇难;2020年的泉州鲤城“3·7”一自建民房因违规加层、改变使用性质导致建筑超荷载而失稳坍塌,71人被埋压,其中29人遇难。

(三) 其他诱因

此外,建筑内长时间燃烧、爆炸等也是导致建筑物坍塌的重要诱因。此种情况下的民用建筑坍塌事故处置情况更为复杂。譬如,2019年“3·21”江苏响水一化工厂,因硝化废料积热自燃并引发爆炸事故,导致建筑严重受损的面积约为14平方千米,造成78人遇难。

民用建筑坍塌事故救援的特点及难点

(一)坍塌困人突发,信息核实困难

受建筑结构、建筑质量、承重负荷、自然条件、火灾等因素影响,建筑坍塌事故随时可能发生,且事故前兆很不明显,导致事故现场无现成、准确的人员名单、坍塌前位置等信息供到场救援力量使用;即使是宾馆酒店、医院、养老院、出租房等需登记入住的民用建筑场所,也常因人口频繁往来流动、外客临时到访、事发时部分人员自行逃出等因素,导致被困者信息不精确,给前期摸排核实工作带来较大困难。

(二)废墟情况复杂,现场施救困难

民用建筑坍塌后,往往堆积形成大面积、大体量废墟,整体形状不规则且具有一定规模坡度;废墟内部梁、柱、钢筋、水泥板等各类建筑构件相互牵拉、层层叠压,大量家具、杂物、砖石犬牙交错;被困人员所处的埋压位置、深度不一。在搜救过程中,周围环境嘈杂,干扰源多,对搜救犬及搜救设备工作造成干扰,难以快速锁定被困人员位置。以上因素均给探测搜寻定位、开辟救援通道等行动带来较大困难。

(三) 风险隐患叠加,安全保障困难

因坍塌形式的多样性、无规则性,使得废墟通常同时存在完全与不完全坍塌部分。不完全坍塌部分及其周边的柱、梁、墙、板等承重构件虽未被完全破坏,但一般已失去原有稳定性,存在二次倒塌风险。一时未探明的燃气管道破裂、高压电路漏电,以及医院、涉化工及危险化学品生产或储存等其他特殊场所可能存在的病毒、放射源及易燃气、液体等各类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极易造成对救援人员及被困者的二次伤害。

(四) 多方力量到场,指挥协调困难

到场救援的力量除消防救援队伍外,还有公安、交通、医院等部门以及供电、供气、民间救援力量等单位到场协同救助。涉及的救援工具除了工程机械,还有通信、照明、检测、搜救犬、破拆和支撑等装备,可谓人员装备多、种类杂。到场部门单位、救援队伍各有组织、各自为战,发挥作用参差不齐,难以在短时间内迅速形成有力、高效的指挥体系和密切、互补的施救合力;加之拥入大量新闻记者、围观群众,极易导致救援前期的现场秩序管控不够及时、有效。

(五) 民众高度关注,舆情引导困难

重大灾害事故,特别是有众多被困人员的民用建筑坍塌事故一旦发生,常引发社会广泛关注。现场图片、视频通过微博、微信和网络直播平台等各类媒体迅速传播,容易成为全民焦点,现场救援人员的一举一动受到全体网民密切关注。事发初期因遇险人数、事故原因等相关信息通常一时无法准确核实,以致各类“盲人摸象” “断章取义”式的传闻、爆料、小道消息纷纷,主流舆论引导若稍有滞后或不当,极易形成负面舆情事件。

民用建筑坍塌事故救援应把握“七个第一时间”

(一) 第一时间提请启动应急联动机制

接到民用建筑坍塌事故警情后,消防救援队伍应第一时间向属地政府报告,提请政府立即启动突发事件处置应急联动机制,按预案动作迅速到场,成立事故处置现场总指挥部,以便统一协调指挥、科学有效决策。在救援第一线,应成立以消防救援力量为主、其他救援力量为辅的现场指挥部,明确职责分工,在总指挥部领导下拟定和组织实施救援方案;相关部门在最短时间内按职责落实责任,充分发挥应急机制的有效性,提高救灾效率。在泉州“3·7”自建民房坍塌事故处置中,省、市两级政府同步响应,调集公安、住建、卫健、电力、通信和武警部队等相关力量到场协同救援,为后续的失联人员摸排、现场断水断电、防疫防护、院前急救、通信网络保障等工作有序有效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图2)。

图2 泉州“3·7”欣佳酒店坍塌事故救援现场处置(二)

(二) 第一时间调集充足、有效的一线救援力量

“零打碎敲”式的力量调派历来是执行救援行动的大忌。对此类建筑坍塌事故救援,在事发接警后的第一时间应一次性调集充足、有效的一线救援力量,做到响应快、决策快、增援快、协同快。消防救援队伍方面,除辖区消防救援站力量外,应视灾情严重程度一次性、成建制、模块化增调所在市以及省内其他消防救援支队的重、轻型救援专业队,携带生命探测类仪器、搜救犬和破拆、顶撑、起重、洗消等各类型特种救援装备机动驰援;通知灭火救援专家组、建筑结构专家成员到场增援。应急联动力量方面,除调集交通、治安、医疗、电力、住建等联动单位力量及行业专家到场外,必须根据灾情特点重点调派配有气动凿岩机(风炮)、角磨机、气焊等实用的特种破拆工具及吊车、铲车、挖掘机、推土机、拆除机等管用的大型工程机械和专业建筑施工技术人员、特种车驾驶员等技能娴熟的操作人员到场集结待命,协同处置。在福州“2·16”自建民房坍塌事故处置中,同步调集福州、厦门、泉州、莆田地震救援编队共260余名指战员前往处置,福州支队首批救援力量20分钟抵达到场实施救援,厦门、泉州、莆田增援力量30分钟内集结完毕并出动;调派大型工程机械车辆、通信抢修车及特种车驾驶员、气焊等地方技术人员提前到场集结待命,集中优势力量,打持久战、攻坚战(图3)。

图3 福州“2·16”民房坍塌事故救援现场处置

(三) 第一时间询情掌握现场情况

消防救援力量到场后,第一时间应掌握的现场情况主要包括人员被困信息及可能存在的次生灾害风险。以下为上述多起重大救援行动中所采用的主要做法总结。

1.掌握人员被困信息

定位被困人员位置是建筑坍塌事故救援的重中之重,而有效掌握人员被困情况是开展搜寻、精准定位的前提。(1)询问重点人员。将建筑业主、提前逃离或救出生还的建筑内部人员、事发当日进出过坍塌建筑的人员、目击群众等作为重点询问对象,消防救援队伍应派干部会同治安部门,通过询问、调取人口管理系统记录等方式,逐一获取、核对该对象在建筑坍塌前所处的位置、其所掌握的建筑内其他人员信息等并实时回传,以便消防前沿指挥部结合现场情况迅速分析被困人员埋压方位。(2)作图标绘比对。到场后应迅速调取建筑平面图,掌握事发建筑的层数、面积、高度、使用性质、平面布局等;同步汇总上述知情人和相关部门提供的资料信息,绘制建筑坍塌前人员位置图、坍塌后人员预判分布图,比对“三张图”研判被困者可能位置,实时标注更新,指导现场搜救作业;对无法直接确认位置的人员,需综合多个生还者提供的信息,反复印证。(3)技术手段定位。目前地震救援搜救定位技术主要包括人工搜寻、仪器搜寻以及犬搜寻等几种定位方案,通过对搜救定位技术的科学高效应用,充分适应不同场景下地震救援工作的相关要求,在通过搜救定位技术初步确定位置后,需要做好必要的确认,并做好相应的心理安抚工作,提升救援工作的成功率。

2.侦察次生灾害风险

针对民用坍塌建筑现场各类风险隐患叠加的特点,消防救援力量到场后应同步实施检测侦察,着重探明以下内容,必要时可做出标记:(1)建筑结构稳定性方面。除外部可见的不完全坍塌部分,废墟内部是否存在隐性的不完全坍塌结构;废墟及周边建筑承重构件稳定性的破坏程度;高空是否有残留构件坠落等安全隐患。(2)物质有毒有害性方面。除常规应探明的燃气管道是否破裂泄漏、高压电路是否断电等情况外,还应第一时间重点查明建筑内是否储存具有易燃、易爆、有毒、放射等理化性质的危险物质。特别对于医院、防疫观察隔离点等特殊场所,还应进一步明确是否存在病毒库、传染性疾病病患等,查清数量、位置等信息。

(四) 第一时间采取安全防护措施

对上述可能出现的现场安全风险隐患,消防救援队伍应将人防与技防相结合,突出科技手段应用,第一时间予以防范化解。

1.加固失稳构件

为防止因废墟局部及周边建(构)筑物构件二次坍塌、高空悬垂构件掉落等导致的伤人事故发生,消防救援力量在深入现场作业前,需要不间断对建筑构件的稳定性进行评估,发现不稳定结构,需要评估可能产生的后果,采取临时加固、重型吊车吊升牵引、推倒、清理移除等方式,进行处理应对。在深入内部救援前,均要严格按规程对救援通道四周构件实施捆绑加固、顶撑防护。

2.消除危险物源

对于救援现场可能造成次生灾害事故的各项危险物源,消防救援队伍应根据实战情况第一时间有效消除。常见的有协助供气、供电、供水部门切断坍塌建筑的气、电、水供应;存在可燃气体泄漏的,应使用开花或喷雾水枪驱散;存在有毒、有害、放射性物质及病毒储存罐等危险物品的,应配合相关专业人员实施转移,彻底消除危险源。

3. 落实防护措施

消防救援一线力量应通过部署安全监测哨位、设定紧急撤离路线、明确示警信号发布、布置激光测位仪多点监测、高位及陡峭位置作业安全绳牵引保护等措施,最大限度确保救援行动安全。在复合灾情叠加情况下,例如救援现场遇有大风、暴雨、雷电、疫情等,除做好抢险救援常规个人防护外,还应根据实战需要进一步加强风刮坠落、雨水倒灌、引雷避雷、卫生防疫等针对性防护。在一线救援力量以外,还应备有应急分队,确保出现二次灾情导致救援人员被埋压等意外情况时能够及时、有效应对。

(五) 第一时间到场展开表、浅层被困人员搜救

按照先浅层后深层、先外围后内部、先危重后轻微、先被困后遇难的施救顺序,辖区消防救援站力量到场后,在确保自身安全的前提下迅速对表层及浅层埋压人员实施救援,转移至安全地带。同时,在专业的院前急救医疗力量尚未到场前,对抢救出的伤员应采取快速、简捷的针对性医疗措施,减轻伤痛,防止伤情恶化;对于一时无法解救但又无生命危险的幸存者,应及时为其提供饮食和药品,并设专人陪护、稳定其情绪。

(六) 第一时间到场警戒现场、封控进出口

救援力量到场后第一时间实施现场警戒的意义不言而喻,可为同步开展的救援行动顺利进行消除干扰、减少噪声,同时可有效防止发生二次灾害时伤及周边群众。笔者认为应分别从实施“面”上警戒和抓住“点”上关键两个方面抓好落实。

1. 疏散群众、管制交通,实施“面”上警戒

充分依托公安警察力量,一方面迅速疏导废墟周边整体框架受影响的建筑内部居民,以及闻讯前来围观的群众;另一方面,对事发地点附近适当距离范围内实施交通管制,严禁无关车辆及人员进入现场。

2. 划区定口、严控出入,抓住“点”上关键

将现场划分为“核心作业、器材装备、作战指挥、备勤待命、车辆停靠”等功能区域,遇有危险化学品毒害、病毒感染防疫等情况叠加的现场,还应划定洗消区。特别是严控救援现场出入口,明确救援力量的统一进口以及被困人员救出、力量轮换的出口,笔者认为这是管控现场秩序的关键。一方面,在入口处严格控制一线救援人员数量,严格控制其他人员擅自进入现场,严格把关队员个人防护及应携带的器材;另一方面,在出口处逐一统计记录被困人员救出的数量及个人信息,有效掌握轮换下来队伍的人数、操作时间;需要洗消时,可在出口把轮换至后方的人员、装备逐一洗消。

(七) 第一时间遂行保障力量

大型民用建筑坍塌事故救援行动通常是较长时间的持久战。因此第一时间调集一线救援作战力量的同时,信息通信、战勤保障、政治工作、新闻宣传等保障力量均同步遂行出动。其中,战勤保障、应急通信保障队伍除携通信保障车及常规类通信器材外,还应充分考虑现场可能为公网盲区或网络拥塞易导致公网通信不畅等特殊情况,达到现场及时选取有利位置,迅速搭建指挥部,搭设现场电台、指挥终端、卫星设备、LTE专网、MESH自组网等,通信人员合理分工协作,快速展开所携带的应急通信装备。要建立自我保障和后续保障相结合的物资保障机制,即72小时以内实施自我保障,72小时后,保障物资由各救援队所在总队后方指挥部后续投送保障,或协调应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以及灾害发生地总队进行保障。战时政工力量应携带便于政治工作开展的笔记本电脑、便携式打印机等办公用品,以及便携式投影仪、旗帜(旗杆)、扩音设备等相关工具。新闻宣传力量除应携带高清摄像机、照相机及相应办公用品外,还应第一时间联系对接主流媒体,形成统一战线。

结语

民用建筑坍塌困人事故现场情况各异,救援采取的方法手段也应因地制宜地选用。本文在分析近年来多起民用建筑坍塌事故救援做法基础上,结合工作实际,分析民用建筑坍塌的成因、事故特点,积极从不同中找共性特点和普遍规律,总结民用建筑坍塌事故中需要把握的“七个第一时间”,以期为消防救援队伍在处置民用建筑坍塌事故中做到科学、安全、高效救援提供参考。

猜你喜欢

救援消防力量
《消防界》征稿启事
紧急救援
全国消防日11月9日
3D打印大救援
漫画说消防
消防也幽默
麦唛力量 (一)
孤独的力量
救援行动
怀疑一切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