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小学生课后阅读研究
——基于昆明市小学生课后阅读的实践调查
2022-02-08陈涛
陈 涛
(云南民族大学,云南 昆明 650504)
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其核心内容是“提升学校育人水平,持续规范校外培训,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以下简称“双减”)。在中央文件颁布后,全国各地陆续出台落实“双减”政策的实施办法。例如云南省于2021年9月颁布《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实施意见》,对“双减”政策实施后的校园课后阅读活动做进一步要求与部署。笔者调研云南省昆明市3 所小学在“双减”政策实施后的课后阅读活动,窥斑见豹讨论“双减”政策背景下,小学义务教育阶段课后阅读活动开展过程中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1 “双减”政策对课后阅读的具体安排
1.1 国家层面
《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对“双减”的学生阅读活动开展有两处具体表述:一是在全文第二部分“全面压减作业总量和时长,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中提出“科学利用课余时间,学校和家长要引导学生放学回家后完成剩余书面作业……开展阅读和文艺活动”;二是在全文第三部分“提升学校课后服务水平,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中提到“提高课后服务质量。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普、文体、艺术、劳动、阅读、兴趣小组及社团活动。”
1.2 地方层面
云南省在“双减”实施意见中对课后阅读有两处具体表述:一是在全文第二部分“重点任务”第一节“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中提到“家长要履行家庭教育责任……引导(学生)从事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开展文体、阅读等活动”;二是在全文第二部分第三节“提升课后服务质量”中提到“学校要制定课后服务方案,利用学校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普、文体、艺术、劳动、阅读、兴趣小组及社团活动。”
此外,云南省政府还出台《云南省“双减”实施意见政策问答》,详细阐述《实施意见》中的具体措施,涉及阅读的有两处,主旨是将阅读视为培养学生课后良好学习习惯的主要手段,并作为学校开展课后托管服务的主要内容。
1.3 评价
纵观中央、地方对“双减”政策的表述,可发现我国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课业负担过重问题高度重视,纲举目张,从制度遵循、实现路径等方面作了具体要求[1],全国各地教育主管部门在国家“双减”政策出台后,自学校开学之际,结合自身实际,出台地方版的“双减”措施,贯彻落实国家“双减”政策。其中,关于开展阅读活动部分的表述一脉相承,体现了阅读已成为“双减”背景下课后家庭教育与学校托管服务的重要抓手。
2 调研简介
笔者选取昆明市五华区两所小学、呈贡区一所小学作为“双减”政策在地方实施后的课后阅读观测点。其中省级重点公办小学一所(文中简称A小学),普通公办小学一所(文中简称B小学),公助民办小学一所(云南某省属高校附属小学,私立,文中简称C小学)。
调查手段为向教师、家长发放问卷,并随机采访在校门口接送学生的家长及入校学生。共发放问卷600 份、收回问卷568 份,随机采访学生家长、学生96人,并通过家长、教师渠道获取学校贯彻落实“双减”政策的校方书面文本,包括具体实施办法、与家长签署的课后托管服务协议书、家长会文件等。
3 “双减”实施后的课后阅读现状
伴随“双减”政策在2021 年9 月新学期正式实施,在为期近一个月的调查中,笔者发现“双减”政策正以行政命令式的刚性要求层层传导到基层学校,文中调研的学校都能对上级“双减”政策积极响应,并出台包括课后托管阅读服务在内的各种措施,回应“双减”政策落地,出现令人可喜的变化,学生课后阅读活动相较政策出台前更加丰富。
3.1 学生周阅读时长增加
3.1.1 托管服务增加阅读时间
按照云南省“双减”实施办法,学校要在当天学时结束后,根据家长需求开展课后托管服务。从实际报名参加的人数看,调研中的3所小学多数班级学生全员参加,少数班级仅有个别同学因居住地离学校过远,担心放学堵车而放弃托管服务。在人员几乎不变的情况下,以班级为单位进行课后托管服务已成常态。A、B、C 3 所小学均按班级进行托管服务,其中课后集体阅读成为每周托管服务的重点项目,学生每周阅读时间随之上升。A小学每周固定课后托管内容,将阅读活动作为每周必有项目,按年级、班级由语文老师指导学生进行阅读。一、二年级与三、四年级每周两次,两小时;五、六年级每周1 次,一小时。B 小学将学生自主阅读纳入托管范畴,除每周1次一小时全年级覆盖的阅读指导课程外,还在每天留出半小时,在教师监督下允许学生自习,绝大多数学生(特别是一、二年级学生因不允许留书面作业)将阅读童话书、故事书作为自习的主要内容。C小学采用课后阅读辅导形式,各年级每周平均两次,每次40 分钟。由此可见,阅读活动已充分渗透到校园课后托管服务,3 所小学学生平均每周至少可增加1 小时到1个半小时左右的校园课后阅读时间。
3.1.2 家庭阅读时间增加
为贯彻国家“双减”政策以及教育部2021 年4月下发的《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的通知》要求,昆明市小学生课业负担显著减轻,一、二年级无书面作业,小学其他年级每天书面作业不超过一个小时,已经成为学校对授课教师的强制要求。对语文教师而言,如何在书面作业减少甚至不能布置的情况下,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能力成为教学难点。课后布置阅读作业,第二天检查学生对于阅读内容的掌握情况,成为小学语文教师的一致选择。这也直接导致了昆明市小学生课后家庭阅读时长的增加。阅读作业目前分两种,一种为有针对性复习、预习语文课本中的拓展部分内容,通过阅读课文背景知识、作者其他作品等形式加深学生对作者、原文的理解并增加词汇量;另一种为指定一种或几种少年儿童读物要求学生以周或月为单位,完成阅读任务,并在课堂中以复述或给同学讲故事等形式检验学生阅读成果。从问询学生、家长可知,学生在“双减”政策后,周家庭阅读时间较以前至少增加半小时以上,学生家庭阅读时间得到保障。
3.2 学生阅读形式、内容多样化
一是各学校利用课后托管服务为学生创造良好阅读条件,培育学生阅读兴趣。例如,A 小学开展每周带一本自己最喜爱读物进校园活动,可在进行托管服务时自主阅读,也可和班级同学交换阅读。B小学采用征求学生意见形式,利用班费购买时下热门图书更新班级图书角,统一采买但同年级各班种类不重复,尝试开展班级之间图书角的交流,每月互换班级图书角所有图书,达到图书资源共享目的。C 小学利用其大学附属小学的优势,因地制宜与同属昆明市呈贡区的大学图书馆交流,共享高校电子资源(以超星电子图书为主),使学生阅读形式从纸本阅读过渡到电子阅读,并获赠高校图书馆百科类杂志、爱国主义书籍以及部分手持阅读器,无论阅读方式还是内容都更加多元。
二是课后阅读内容不仅仅拘泥于语文教材的延伸阅读,而是种类宽泛、形式多样。A 小学各年级有年级必读课外读物计划,交由学生在家完成。如2021 年秋季学期二年级学生必读图书为《一只想飞的猫》《小狗的木房子》《孤独的小螃蟹》等5部童话作品,带有导向性阅读意味。B小学罗列官方或非官方少年儿童书目如教育部“小学必读书目”、《中国小学生基础阅读书目》等,在做基础整理工作后,以班级微信群、家长会等形式告知家长,规定学期阅读总量,由家长、学生自主选择图书,进行家庭阅读。C小学除向家长推荐中文课外读物外,还倡导有余力的学生阅读英文少儿读物,低幼年级以英文绘本为主,中高年级过渡到阅读连环画式的英文课外书或收听英语少儿有声读物。
4 “双减”后学生、家长对课后阅读活动反馈
4.1 正向反馈
从收取的调查表获悉,学生、家长对“双减”政策实施后学校增设的托管阅读活动普遍支持。90%的学生认为相较政策实施前,自己周阅读时间增加;85%的同学认为学校采取的互借、电子书阅读等措施拓宽自己获取图书渠道;有75%的同学对目前每周阅读时长、内容满意。从家长视角观察,87%的家长注意到孩子较“双减”政策出台前,在家阅读活动时间增加;有95%的家长表示收到学校要求家长配合搞好家庭阅读或亲子阅读的通知;有76%的家长表示已经按照班主任要求购买本学期必读书籍,有近一半的家长表示平时在家会监督孩子以提高家庭阅读质量。
4.2 负面反馈
虽然,“双减”政策已经落地,“阅读”作业成为替代书面作业的普遍做法,但部分家长对其效果仍持观望态度。首先,小升初的竞争压力依然存在,昆明部分重点私立初中看重学生小学阶段的综合测评成绩与全区、全市统考成绩,部分家长认为课业负担减轻可能致使孩子学习成绩退步,存有焦虑情绪,进而对学生课后阅读活动带有明显抵触情绪。其次,少部分家长已经主动为学生报名周一至周五的课外辅导班,客观使学生家庭阅读时间减少。再次,家长对学生阅读有不同理解,个别家长将课外读物视为“闲书”,只要求孩子阅读老师指定的提高语文写作能力的读物,与家庭阅读初衷南辕北辙。最后,部分家长反馈,学生浏览学校要求阅读书目图书浅尝辄止,翻阅一遍就不再阅读,部分购买图书不知如何处理,有浪费资源之嫌。
从与3所小学学生面对面交流可知,学生对阅读活动普遍支持但认为仍有不足之处。一是学生认为课后托管阅读形式应更加丰富,教师导读不足,自习式的阅读使不少好动学生阅读兴趣降低。二是反映阅读内容仍有局限性,小朋友普遍喜爱的动漫类书籍被家长、老师自动屏蔽,不能阅读到真正喜爱的书籍正成为制约学生阅读兴趣养成的障碍。三是部分学校推荐图书价格偏贵,昆明市内各大图书馆相关资源有限,工薪阶层家长购买这些书籍有经济上的顾虑,往往只买推荐书目上的一种或几种,导致学生家庭阅读资源有限。四是部分语文教师将家庭阅读完全布置成阅读古诗、古文、预习课文作业,并要家长签字确认掌握效果,实际上学生驻家并未体验到阅读的乐趣,甚至部分高年级学生已经对这种“功利性”阅读反感强烈,对阅读逐渐失去兴趣。五是阅读方法、技巧有待提高,有学生反映未能在学校规定时间内完成阅读任务或对阅读内容主旨掌握不足。
5 “双减”政策下昆明小学课后阅读评价
通过对“双减”政策后昆明3 所小学实地考察调研发现,各小学课后阅读活动至少从形式上已经成为学校托管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家长对阅读逐渐重视,学生周阅读时长、内容得以有效保障,受到学生、家长的普遍支持与欢迎。但其中反映的将阅读活动“异化”、家长配合度低,学生缺乏阅读技能、阅读形式单一、部分学生出现“厌读”情绪等现象值得教育部门、学界关注。如何将国家为学生、家长减负政策落实到位,通过包括阅读在内的各种文体活动丰富学生课余生活,把学生从繁重的课业负担中解脱出来,提高学生综合素养,任重道远[2]。要在国家宏观政策把控之下,评估微观策略对“双减”政策的贯彻落实,其中学校、家长、社会的责任与担当是重中之重。
虽然,昆明市已明文限制小学各年级考试次数,低幼年级甚至只有期末考试,但各学校对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手段仍以考试、测验为主,只是将考试变为诸如“第三单元练习”等名称规避政策风险,在期中、期末考试周或单元检测前随意改变托管阅读时长,甚至将阅读活动替换为语、数、外课业练习现象时有发生,这反映出学校、教师、家长对“小升初”客观升学压力与“双减”政策后课后托管服务的性质、内容之间的关系仍持不同理解,导致课后阅读只是托管服务的外延形式之一,重视程度有待进一步提高。
毋庸讳言,“双减”政策的出台缓解了家长下午接送学生放学回家、校外辅导的压力,但学校、教师承担的责任与义务陡然上升引发关注。调研中部分教师反馈,在上午七点进校进行教学工作的前提下,下午五点半课后活动结束后才能离校,自己的家庭、孩子无法兼顾,长此以往难以为继,尽管学校给予一定的“工作补贴”,但大家均采取“轮流”“摊派”等方式,被动完成此项工作,工作积极性不高,存在一人值守几个班甚至一人监管一个年级现象。仅就阅读托管服务而言存在阅读活动“上位”,但学生阅读质量难以保证的现象。
“双减”政策实施后,并不简单意味着家长对孩子全面发展监护义务的降低,某种程度上,在课业负担减轻的同时,如何合理安排孩子课后驻家时段的各项活动、充实孩子课余生活,是家长减负以后所面临的棘手问题。有部分家长采取学校减负、家庭增负的模式,下午五点半之后进行校外辅导或购买试卷进行学业巩固训练,内卷式竞争愈演愈烈。个别家长则采取“放养”式管理,忽视对课后复习、预习等必备学习环节的监管,家庭阅读仍未落实到位。可见,阅读并未真正成为昆明小学生回家之后的必备课后活动选项。
6 ”双减”政策下小学课后阅读开展举措
综上所述,昆明市小学在“双减”政策实施后针对学生阅读活动仍有潜力可挖,可从政策理解、丰富过程、重视内涵,多方协调形成合力、督导落实、评估绩效等层面做好面向小学生的课后阅读工作。
6.1 正确认识“双减”政策
根据属地管理原则,昆明市教育主管部门应以学校为单位将“双减”政策宣讲到位,保证政策不走样。一是高屋建瓴,从学生全面发展维度敦促学校重视课后托管服务质量,避免“走形式、完任务”思维,提高“双减”政策在群众中的满意度[3]。二是要有“配套”措施回应学校、教师合理关切,加大制度、经费、人员保障力度,避免出现广西桂林某学校要求家长轮流到校监督学生学习事件的发生[4]。三是引导学校实行学生托管与素养拓展相结合的模式。将阅读、音乐、体育、绘画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嵌入托管服务,提高学生、家长的认可度。
6.2 尝试教师主导以外的托管阅读服务
根据“双减”政策官方解读,校园托管服务可聘任退休教师以及具备资质的社会人士或志愿者,也可以引入第三方服务[5]。调研中,A小学曾采取命题作文的方式,在一次托管服务中邀请具有相关专业背景家长给班级学生讲解安徒生的生平事迹,引起学生广泛关注,安徒生童话作品一时成为班级热门读物。可见,仅就阅读托管服务而言,具备适时引入其他社会力量介入的条件。在进行校园阅读托管时,学校可主动尝试政策允许的此种模式,达到丰富学生阅读内容、缓解本校教师压力、拓宽社会力量进入校园渠道的“三赢”目的。首先,联合周边公共图书馆以托管为契机开展校园阅读推广活动;其次,学校可关注中国图书馆学会倡导的“阅读推广人”计划,邀请阅读推广人进校园,用他们专业方法指导学生阅读;再次,约请学生家长分享亲子阅读体验,达到与学生“共情”的目的;最后,采取审慎态度,以购买第三方服务的方式引入绘本馆讲师或聘请阅读专家给学生传授阅读知识。
6.3 发挥小学图书馆(室)引领作用
调研中所涉及的小学均建有图书室。图书室藏书均在3 万册以内,虽未达到教育部《中小学图书馆(室)规程》公布的小学生生均25册标准,但作为校园重要阅读场所与学生获取图书渠道之一,其地位、作用不可或缺。一是改变图书室作息时间与校园托管时间同步,鼓励学生在自修时间赴图书室阅读书籍;二是创新服务理念,改变昆明小学图书室普遍存在的“只阅不借”模式,引进图书管理集成系统允许图书自由流通;三是增加经费,更新文献资源,以吸引学生入室阅读。例如,订阅学生喜闻乐见的儿童期刊杂志,追踪历年来各种少年儿童阅读书目,有的放矢地购买适合小学生年龄段的儿童读物等;四是加大小学阅读室人力资源配置,实行下沉式服务。在阅览室值守式服务的同时,利用托管时间在班级进行阅读宣讲活动,使学生更好地利用学校图书资源。调研中,C小学曾对该校三年级学生集中开展了一次图书室借阅规则培训,据反馈数据,三年级学生在培训后的入室阅读率有显著提升。
6.4 营造家庭课后阅读氛围
推广学生家庭阅读是实现课后素质教育的有效路径之一。第一,学校应利用家长会、微信群将国家“双减”初衷传导到位,通过学校引导、家长配合,双方共同努力营造、活跃学生家庭阅读氛围。第二,学校应采取更为积极的措施鼓励学生利用在家时间进行阅读活动。例如,B小学对五年级学生开展21 天阅读打卡挑战活动,促成学生阅读习惯养成。活动中学生、家长积极配合,几乎全员完成打卡,成效显著。又如,A小学采取“介绍我最喜爱图书”活动,要求学生在一个月内在家阅读3 种图书,选取1 种在课堂与同学分享,以调动学生阅读兴趣。第三,学校应分龄、分学段将阅读推荐书目告知家长,督促家长改善家庭阅读条件,合理配置图书资源。第四,利用学校资源对家长进行阅读培训,敦促家长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开展家庭亲子阅读活动,以阅读为纽带改善亲子关系。第五,家长应关注学生对阅读时间、内容、方式的诉求,适时满足学生阅读意愿,形成良性循环。例如,C 小学开展“我最想读的一本书”活动,以文字形式张榜于班级墙上,同学之间可互通有无,并使家长直接了解学生阅读需求,按图索骥配置图书资源。第六,借助网络平台构建家庭藏书互借、互换制度,以提高家庭图书利用效率。
6.5 开展学生课后阅读绩效评估
“双减”政策实施后,校园托管阅读服务如火如荼开展,但对学生阅读绩效评测各学校鲜有涉猎,存在改进空间。首先,应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简称新课标)为指南,以新课标中的阅读指标为借鉴,审视各年级学生阅读现状。例如,新课标明确了各年级学生阅读总量及背诵优秀诗文篇目(阅读总量以万字为单位,诗文以篇数为单位。如第一学段1 至2 年级阅读总量不少于5 万字;背诵诗文不少于50 篇),新课标附录中还包括了《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关于优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的建议》,实际是引导学生阅读方向、检验学生阅读水平、学习能力的参照。另外,新课标对每个学段学生阅读水平做了定性描述,可作为评估学生阅读能力的标尺。以第二学段3 至4 年级为例,此学段学生应具备的阅读理解能力被描述为“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该条目内容具体,评测可操作性强,便于衡量、评价学生阅读水平。其次,与公共图书馆合作开展学生阅读水平与能力问卷调查,重视学生个体对阅读活动的反馈,以问题为导向改进阅读托管服务。最后,按班级评估学生整体阅读状态,以定性与定量方式分析班级阅读开展情况[6],在托管阅读规定阅读时间的同时,鼓励以班级为单位差异化开展阅读活动,年终总结经验,有效推广。
6.6 社会各界助力课后阅读
社会有关阅读服务机构应利用“双减”政策红利,与学校配合,形成合力优化学生阅读环境、改善阅读条件,将阅读融入到义务教育课后托管2小时,使我国“全民阅读”战略落到实处。第一,社会阅读服务机构要主动了解学校阅读需求,根据普遍缺乏阅读辅导人才现状,采取深入基层的服务措施,将校园托管纳入工作计划。如昆明市少年儿童图书馆将每周六、日在馆内举行的“小橘灯”阅读活动,逐渐过渡到“双减”后每周二至五,下午3 点半后在图书馆周边各小学开展,受到学生、家长的好评。第二,在“双减”政策下受到冲击的教辅机构可以尝试转型,与学校合作开展课后阅读托管业务[7]。例如,调研中昆明某教辅机构联合昆明私营绘本馆,每周三将适合低、幼年级阅读的绘本、连环画定点送至小学,外派教师介绍图书背景,指导学生阅读,每次仅按借出图书种类、数量向学校收取单价2 至5 元不等的图书借阅服务费。在此模式下,学校减少托管教师调配成本,教辅机构增加收入,绘本馆引流潜在客户,达到了“多赢”效果。第三,昆明基层公共图书馆、社区图书室应针对“双减”政策实行后学生课余时间充裕的现实,改变图书馆、室准入条件与借阅规则,方便学生就近阅读。如昆明莲华街道江岸社区图书室尝试错峰开馆策略,避开上午人流较少的时段,延长下午开馆时段到晚7 点半,简化入室阅读流程,小学生仅凭家长预留电话号码即可入室阅读,极大地方便了周边小读者上门阅读。
7 总结
目前,从“双减”政策出台到各地教育部门贯彻落实还未满一年,课后阅读项目尚无成熟案例可供参考。需构建行政主管部门、学校、家庭、社会四位一体的课后阅读教育模式,确保“双减”背景下学生阅读风气整体转变。主管部门要进一步细化阅读托管服务门类,量化指标体系,供学校参照执行,采取“一校一案”形式鼓励学校开展有特色的阅读活动,营造阅读氛围;学校则需发挥主观能动性,响应学生阅读关切,创新课后托管阅读形式,使学生完成“要我读”到“我要读”的转变,促进学生阅读素养提升;学生家长则要密切配合学校布置的各项阅读任务,改善家庭阅读环境,迎合孩子正当的阅读需求,使学生体会到阅读乐趣,养成阅读习惯;社会力量应从公益视角出发,营造开放式阅读环境,从社区阅读、校园阅读推广等方面,为学生提供良好的阅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