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格式塔美学在图书馆展览形式设计中的应用
——以“中华传统文化典籍陈列”为例

2022-02-08解天龙

图书馆研究 2022年1期
关键词:展板展厅美学

解天龙

(国家图书馆展览部,北京 100081)

1 引言

图书馆展览形式设计是对图书馆展览中各类视觉元素进行合理规划,并按照一定形式进行组织的活动。经过科学合理设计的展览形式能将展览的历史文化信息以一种更具视觉美学的形态呈现给观众,帮助观众更好地了解展览内容和展览主旨,提升美学修养。

国家图书馆十分重视展览形式设计工作,积极探索提升展览形式设计水平的方法技术和指导原则,为观众带来更好的美学享受。在“中华传统文化典籍陈列”的形式设计阶段,国家图书馆相关设计人员以对陈列文案的理解为基础,参考借鉴格式塔美学,提升了本次陈列的视觉效果。

2 图书馆展览形式设计存在的问题和分析

图书馆展览形式包含空间、色彩、图形、形状、光线等视觉元素,这些视觉元素具有各自独特的设计理念和原则,但在展览呈现效果上往往相互影响,共同决定展览美学。图书馆展览形式设计是相关设计人员将自身对各类视觉元素的设想表达出来的过程,具有一定的主观性,会因相关设计人员审美观念和设计水平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并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

2.1 视觉元素的设计风格紊乱

图书馆展览内容可以分为若干个具有不同主旨的部分,但在整体上统一于一个共同的主题。展览各部分的视觉元素在大小、方向等细节上可以保持差别,在艺术风格上则应保持一致,以此来构成统一的艺术体,产生完整有序的和谐之美。

但某些图书馆展览视觉元素的设计风格缺乏联系性和延续性,甚至存在冲突。展览形式的不同组成部分在空间布局、展览色彩、展板图形、展具形状、展厅照明等方面所存在的差异割裂了展览作为一个整体所应有的外在形态关联。

之所以出现这一问题,主要是因为相关设计人员缺乏统筹全局的设计意识。图书馆展览包含多个局部空间和多类视觉元素,但某些图书馆在展览设计过程中着眼于局部空间内视觉元素或单类视觉元素之间的设计,忽视了单类视觉元素在整体空间中的搭配效果或不同视觉元素之间的协调,没有统筹考虑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导致展览形式成了视觉元素的简单堆砌,缺乏足够的组织性和规律性,影响展览的整体美感和艺术风格。

2.2 视觉元素的艺术张力匮乏

图书馆展览各类视觉元素通过精心的布局和设计,能够产生强有力的艺术张力,给观众以美的享受。但当前图书馆展览形式往往视觉效果平淡,视觉元素的设计和搭配缺乏创新性和冲击力,表现出展厅空间规划单调、色彩搭配乏味、图形布局无序、展具形状怪异、照明环境杂乱等问题。

这些问题的产生在于图书馆展览的形式设计过程缺乏科学合理的设计原则。大部分展览形式设计人员参加工作之前经过系统的学习和培训,在设计技术方面具有扎实的基础,但面对图书馆展览这一对形式设计要求不断变化的对象,却由于缺乏合理详细的设计原则作理论指导,在设计过程中面对具体问题时,往往力不从心,导致最终的展览形式效果不能给观众焕然一新的视觉享受。

2.3 展览形式与内容格调冲突

图书馆展览形式和展览内容相辅相成,共同决定展览的信息传播和视觉呈现效果。但一些图书馆展览的形式设计基调与展览主题不协调,比如展览主题偏向庄严肃穆,而展览形式却活泼灵动。展览内容与展览形式在风格上相互矛盾,既影响展览美学,又影响观众对展览内容的了解。

图书馆展览形式与内容格调的冲突主要是相关设计人员没有充分认识到两者的关系,在开展设计之前,未能对展览内容进行仔细阅读和详细分析,没有领会展览内容的文字风格,也没有对展览内容适用于何种形式进行研究,导致各类视觉元素的风格与展览内容基调不和谐。

3 格式塔美学及其在图书馆展览形式设计中的应用分析

格式塔是心理学领域的一种概念,指人类对外界客体和事件的知觉的最终结果。其基础理论是视知觉[1]。心理学家在研究中发现,人类的视觉活动不是简单地将观看到的事物原封不动地传递给大脑,而会对事物的色彩、形状等信息进行选择、简化、组合、抽象、分离[2]。心理学家将这种现象解释为视觉具有思维的能力,即视知觉。心理学领域的学者从格式塔的内涵出发,研究了艺术创作活动中的美学构建规律,创建了格式塔美学。

3.1 格式塔美学在图书馆展览形式设计中应用的可行性与价值

图书馆展览形式因展览主题、内容体量、展厅空间等因素的不同而具有不同的要求,某些美学理论从审美客体的角度讨论美学构建,而忽视了审美主体的美学需求,当面对图书馆展览形式设计这一复杂性、多样性的美学创作活动时,指导价值往往较低。相比这些美学理论,格式塔美学从心理学视角出发,研究了艺术创作中审美主体的视觉心理规律,分析了审美主体对客体信息的组织整合过程,能够有效地捕捉观众审美心理,其价值与图书馆展览形式设计的需求相匹配。格式塔美学对观众审美心理的精准剖析,正是图书馆展览形式所需要的根本指导;格式塔美学对观众审美心理高度重视的观念,与图书馆展览形式“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不谋而合,两者具有紧密的关联性和高度的契合性。因此,格式塔美学在图书馆展览形式设计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3.1.1 满足观众审美需求

图书馆展览形式设计作为一种追求美感、服务观众的创造性艺术,重要目的是满足观众的审美需求。格式塔美学研究了观众的视觉活动心理,解释了视知觉规律,为分析观众审美观念提供了重要依据。在图书馆展览中引入格式塔美学,有助于相关设计人员更好地了解观众的审美心理,设计出更加符合观众审美需求的图书馆展览。

3.1.2 指导展览形式设计

格式塔美学在承认个体审美存在多样性和差异性的基础上,揭示了不同主体审美经验中的“初始结构”[3],形成了内容丰富的理论和方法,如接近原则、相似原则、连续原则等,能够增强相关设计人员对展览的宏观把控和策划能力,也为他们设计各类视觉元素提供了指导,培养他们符合格式塔美学的、更加系统科学的设计思维能力。

3.1.3 促进展览内容传播

通过运用格式塔美学对图书馆展览形式进行设计,能够为观众带来视觉上的享受,激发观众持续观赏和深入了解展览的积极性,帮助观众集中注意力阅读展板文案、展品说明等内容,更好地了解历史知识、感悟文化魅力,提升自身的综合文化素质和美学修养,提高图书馆展览蕴含的历史文化知识的传播效率和传播质量。

3.2 格式塔美学对图书馆展览形式与内容关系的处理特点

整体论是格式塔美学的重要内容,认为事物的形式关系是有组织的整体。格式塔美学在处理图书馆展览内容和展览形式的关系时,表现出鲜明的整体性特征,认为两者互为基础。展览各类视觉元素的设计需要与相关部分的内容相适应,满足展览信息的传播需要。缺乏充实完善的展览内容,展览形式将成为失去实质意义的视觉元素堆砌。展览形式关乎观众对展览的第一印象,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观众对展览内容的兴趣和观看时间。缺乏典雅美观的展览形式,展览内容将成为毫无美感的文字图片排列。

格式塔美学在强调事物整体性的同时,也表现出局部性的处理特点,重视事物各个部分所拥有的独立性,认为各个部分围绕某一核心目的形成各自的特色,且这一特色往往为该部分所独有。根据这一观点,图书馆展览内容和展览形式具有各自的独特属性,是两个互不相同的、具有一定独立性的局部。前者注重文字的简练性、通俗性、知识性,配图的丰富性、辅助性、美观性,以及文字与配图的关联性。后者主要包括展览的空间规划、色彩搭配、配图处理、形状设计、照明调节等内容,注重视觉元素的美观性和各视觉元素之间的和谐性。两者各自所具有的特征,决定了图书馆展览的自身特色,也丰富了图书馆展览的整体风格。

4 基于格式塔美学的图书馆展览形式设计原则

格式塔美学完善的理论体系为相关人员设计图书馆展览各类视觉元素提供了依据,尤其是它强调部分统一于整体之中、整体建构在部分之上的辩证理念,为确定图书馆展览的整体风格和设计各类视觉元素提供了重要原则。

4.1 展览空间连续性和间断性的统一

图书馆展览空间设计通过对展览所在区域空间形态的合理规划,直观地为观众带来一种视觉冲击力。格式塔美学将空间归为实际有效的力的产物[4],认为空间力直接影响观众对空间美学的感知,而这种空间力的平衡需要空间连续性与间断性的统一。

一场图书馆展览作为一个拥有共同主题、内容循序渐进的集合体,需要与其他展览在空间上形成明显区分,并在一个相对独立的空间中对连续的展览内容进行连续的空间排列。否则,展览的空间艺术张力容易出现断裂,给观众以一种整体视角来理解各单元内容带来困难。一般而言,在图书馆建筑建设施工完毕后,每个展厅便形成了相对固定和封闭的空间,这为实现展览空间连续性提供了便利。相关设计人员可以对展厅空间进行合理规划,使展览内容的连续性与展厅空间的连续性相匹配,形成内在有序、循序渐进的空间力。对于展览内容较少而展厅空间较大的情况,可以利用直墙、曲墙、折墙等在展厅合适的位置处对多余空间进行遮挡,使展览内容需求的空间与展厅实际利用空间相匹配,避免连续性的展览内容在空间排列上出现较大断裂。对于展览内容较多而展厅空间较小的情况,则可以将展览空间拓展至展厅外围的墙壁、通道,甚至可以扩展至其他展厅,并对展览内容进行合理的划分和安排,使各部分展览内容所在空间以展览主题为核心紧密联系起来,形成连续稳定的空间力。

如果图书馆展览空间排列得过于紧密,会使展览空间力趋向紧迫,给观众视觉造成负担,产生压迫感。因此,图书馆需要利用间断性来缓解观众的视觉压力和空间力,提升展览空间的艺术氛围。根据格式塔美学中的闭合法则,展览空间中局部的间断、开放并不会影响观众以整体视角去审视展览内容,反而会在观众心理上产生一种使之闭合的心理趋势——完形压强[5],这为相关设计人员规划展览空间结构、设计展线布局提供了重要参考。在不破坏图书馆展览空间整体视觉结构的基础上,通过适当打破原有空间的连续性,在局部空间中加入与展览主题相关的其他空间元素,改变常规的空间排列等措施,可以使若干个开放的局部空间统一于闭合的整体空间,各单元空间之间既有隔断,又保持连贯,从而丰富展览空间层次,同时满足展览信息的传播需要,为观众理解展览主旨提供便利。

“中华传统文化典籍陈列”以经史子集为主线,分为4 个主题单元,另有1 个“《四库全书》”独立单元。国家图书馆相关设计人员根据这一结构,将展厅分为内圈、外圈两大空间,整体上呈南北对称形态。这一空间结构能够较好满足陈列内容的需求,但风格有些平淡生硬。为了改变这一缺陷,相关设计人员特意在中厅东西两端分别布置了一面圆弧形墙体和一个呈不规则曲形的展览装置,分别作为沉浸式投影的环幕墙和文津阁《四库全书》中4册具有代表性古籍的陈列区,还在中厅南北两端中心处放置2 个栅格状拱形门作为外圈空间与内圈空间的连接,协调陈列空间的连续性和间断性。整体上看,本次陈列所在展厅的外圈区域介绍主题单元,该部分内容在空间上保持连续紧密,内圈区域介绍独立单元,该部分内容在空间上呈间断排列,整个陈列的空间力保持和谐稳定。

4.2 展览色彩相似性和差异性的统一

色彩是人类视觉最为敏感的形式,也是图书馆展览中最具潜力的视觉元素。格式塔美学强调艺术作品中颜色既要在局部上相互区分,又要在统一整体中配合起来,以使整个作品呈现出和谐而丰富的视觉效果。在图书馆展览中,色彩设计工作主要集中在展板、展具方面,相关设计人员需要实现不同展板之间、不同展具之间、展板与展具之间整体色彩和局部色彩的和谐美观。

相似原则是格式塔美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图书馆展览色彩设计的重要依据。在图书馆展览中,具有同一属性的展览要素应采用相同或相近颜色,这里的属性是指展览结构、层级关系、展具类别等,即同一展览展板的文字背景色、同一单元展板的底色、同一类型的展具颜色、同一层级的文字颜色等应保持相似或一致。色彩相似性能够帮助观众观看展览时,在潜意识里思考近似颜色所在的展览内容、展品等的共有特性及关联性,将其归为同一单元或同一领域,并以一种整体视角来观看、分析这一单元或领域中的各个部分,暂时抛开不属于这一单元或领域的内容,以便更加深刻地领会各个单元、各个领域的思想主旨。在选择颜色时,相关设计人员应综合考虑展览内容、层级关系,尤其是该颜色应用在所适用的展板、展具时展览的整体视觉效果。

差异性是构成视觉美学层次性的关键,能够体现出强烈的视觉冲击效果[6],也是图书馆展览色彩设计工作中的难点。图书馆展览中色彩的差异性是指不同属性的展览要素应采用不同的色彩,即不同单元展板的底色、底色与图文内容的背景色、不同类型的展具颜色等应选取各不相同的色彩。具体来说,在展板的底色和展具的颜色发生变化时,观众会自觉意识到正在观看的内容与之前观看的内容在层级结构上发生了递进,从而以一种发生了微妙改变的新视角来审视新内容。背景色与底色的差异——通常是前者的颜色应比后者的颜色更能吸引观众的目光——能引导观众将视觉焦点放在图文内容上,也能使整个展板在色彩层次的对比中,带来视觉上的稳重感。但图书馆展览中色彩之间的差异性搭配比较复杂,在符合展览主题和观众审美的基础上,相关设计人员既可以参考借鉴典籍或古画中的相关颜色搭配,也可以应用对比色、互补色。相关设计人员需要对展板、展具等外观颜色的色相、明度、纯度、混合模式等进行科学合理的调整,在相似中有差异、差异中有相似的色彩搭配中直观而高效地表现追求的展览艺术风格,使观众对展览形成良好的第一印象,激发起观众主动探索展览的积极性。

“中华传统文化典籍陈列”在色彩选用上参考借鉴《四库全书》封面特等绫绢的颜色和选色用意,4 个主题单元展板的底色依次选用橘红色、天蓝色、灰褐色、翠绿色,并将相应展品的书影经渐变式处理后融入底层作为装饰,增强视觉美感和文化内涵。各个单元展板图文内容的背景色均为比底色更加瞩目的黄白色,将观众视觉资源吸引到图文内容上,在色彩的相似性和差异性中提升陈列视觉美学,满足陈列内容的传播需要。

4.3 展板图形具象性和意象性的统一

图形不仅能缓解图书馆展板上密集文字区域对视觉造成的紧迫感,使展览更加美观生动,也能补充与展览主题相关的知识背景,支撑展览主题。意象思维是格式塔美学的重要内容,强调最理想的图形艺术不是对现实形态忠实的、逼真的再现,而是超越和解构现实的意象美学。在图书馆展览中,图形的现实形态是指图形的大小、对比度、饱和度、与背景的层级关系等具体表现,意象美学是指图形的历史文化、艺术张力等抽象表现。利用有限的形象体现无限的意象,实现展板图形现实形态和意象美学的统一,是图书馆展览图形设计工作的原则。

具象性是图形设计的基础,经过科学合理设计的图形,能向观众呈现一种直观的美感。图书馆展览中图形外观形态的设计不能局限于图形本身,而应该将其当作整个展览形式设计的一部分,结合展厅照明、展板内容、文字多少、字体字号等因素,从整体视角进行审视,以观众能够看清图形所要表现的内容为基准,对图形的大小、对比度、饱和度等进行处理。当展板图形的各项现实形态内容之间,或现实形态与展览文字内容之间存在冲突时,应综合考量各因素,对图形或文字内容进行必要的取舍或调整。

图底原理是格式塔美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图形具象性设计的重要指导。在图书馆展览中,图底关系包括图形与图形背景、图文与图文背景之间的关系,从而构成两个或三个的图底层级。和谐的图底关系是图与底在大小、色彩、质地、位置等形态上的全面协调,相关设计人员需要将图与底视为一个整体,进行综合布局和处理,从而增强画面层次感和视觉冲击力。

图书馆展览形式设计除了关注图形的外观形态外,还应该关注图形的内在意象,向观众呈现一种抽象的、朦胧的美感。异构同质是格式塔美学中关于图形意象性设计的重要理论,指外在形态不同的图形,具有同样的组织结构和艺术表现力。它要求相关设计人员对图书馆展览中所有的图形进行整体审视,使图形的历史文化、艺术张力与展览主题所讲述的文化意蕴和谐一致,准确而快速地传达图形所要表现的本质内容,从而将图书馆展览中不同外观形态的图形有机串联起来,统一到展览主题上,引起观众心理上的共鸣。

在坚持异构同质的前提下,相关设计人员应根据图形在展板中的位置、邻近的文字内容等,对各个图形开展针对性设计,向观众呈现图形的意象美学。一般而言,图书馆展板图形包括配图和纹饰两部分,不同主题展览需要选取与内容相适应的图形,并对重要图形部分进行重点呈现和介绍,突出图形的文化内涵和艺术张力。例如:历史主题展览的配图以古代绘画为主,纹样以中华传统纹饰为主;红色主题展览配图以历史照片为主,纹样以红旗、天安门、长城等的艺术形象为主。

“中华传统文化典籍陈列”在纹饰方面借鉴我国古籍“四周双边”、鱼尾等版式内容,各单元图文内容的背景四周装饰两条线框;一级标题处的装饰借鉴我国传统花卉纹样,标题文字位于呈矩形的花卉纹区域和相应色块之间,呈竖排排列;二级标题上方设计有鱼尾,下方为较小的矩形色块,呈竖排排列;三级标题呈横排排列,位于矩形方框中。展板配图以我国古代的人物画和风景画为主,以古籍书影为辅,主要介绍与展板内容相关的历史背景,均添加文字说明,介绍古画的创作年代、作者、收藏地或古籍的年代、版本、编纂者等内容。经过多次设计和修改,本次陈列的图形充满中华传统美学意蕴,既满足了陈列内容的传播需要,又满足了观众的审美需求。

4.4 展具形状矫平性和增锐性的统一

图书馆展览中展具形状因不涉及图文内容,在观众视觉资源中占比相对较小。但由于展具形状以边界线和局部面的形式在展柜空间或展厅空间中存在,直接影响展览空间分割形态,因此对图书馆展览美学具有重要影响。

根据格式塔美学的简化律,观众在观看物体时会联系以往对同类或近似事物的视觉经验,自觉将客观物体向着简单结构的形态进行视觉处理,这一过程中视觉存在矫平和增锐[7]现象,且两者往往同时出现,以不同的比例相互作用。在矫平的影响下,观众视觉感知到的形状构图趋向简单,倾斜的线条趋向垂直或水平,形状的上下、左右结构更加对称,不适宜的细节信息被自动过滤,所需要的视觉资源减少。增锐在形状较为清晰的情况下使得形状的内在张力在视觉上更加分散,倾斜性、非对称性得到加强;而在形状较为模糊的情况下则与之相反。在图书馆展厅中,由展具边框构成的形状与周边空间能够形成明显的差异和对比,形状较为清晰。因此,在图书馆展览中增锐性大多是指前种概念。

对于大部分图书馆展具,相关设计人员希望其在观众视觉资源中的占比相对较小,从而帮助观众将较多注意力放在展板、展品等相对更加重要的内容上。但有一些展具本身承载着展览内容,对这些展具而言,相关设计人员希望观众投入较多的视觉资源。矫平和增锐理论为此提供了理论支撑和指导,通过灵活运用该理论,图书馆可以减弱或增强展具外观的艺术张力,减少或增加观众在展具上的视觉资源投入,从而达到预设目的。一般而言,位于展柜之中的展品基台、展板装饰物等展具的形状适合通过设计轴对称、中心对称等外观特征,减少展具的结构特征数目,优先选取水平线段和垂直线段作为形状边框等方式,增强矫平性视觉倾向。而展柜之外的展览景观、互动装置等展具形状适合通过增加结构特征数目,大量运用斜线、交叉点、非对称等元素特征,增强增锐性视觉倾向。值得注意的是,展具形状不是矫平性或增锐性单独起作用,而是两者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结果。

“中华传统文化典籍陈列”展品基台形状以矫平性为主,俯视图呈长方形,侧视图呈直角梯形,整体上呈轴对称形态,使观众在观看这些展具时产生矫平性的视觉倾向,从而将注意力集中在展板和展品上。多媒体互动装置的形状以增锐性为主,大量运用斜线、交叉点、非对称等元素,呈不规则多边形,使观众在较长的视觉资源投入中更好地理解这些互动装置和项目所蕴含的历史文化信息。

4.5 展厅照明功能性和艺术性的统一

亮度是视知觉中最基本的视觉信息[8],而展厅照明则是决定展厅亮度最重要的因素。图书馆展览的展品以善本古籍、手稿档案、碑帖甲骨等为主,这些展品对光特别敏感,紫外线、红外线会破坏纸张的纤维素,加速纸张老化,还会使有机颜料中的化学键断裂,导致颜色褪化,对展品造成永久性损害。因此,图书馆应降低照明对展品材料、颜色、质地等的影响,使其具有不损坏展品材质和结构的功能。相关设计人员在展板展品布置完成后,需要在保证观众能够看清展板展品的情况下,尽可能降低展品位置处的光照强度。

格式塔美学十分重视环境照明设计,认为光对形状、色彩、空间、平衡感等具有重塑作用,不同的展厅光照环境会引起观众对展览中各个实体外在的纯度、明度以及空间氛围的视觉感知发生变化。因此,图书馆展览除了使展厅照明符合展品保护要求外,应以艺术性的灯光设计准确地呈现出展板、展品等的外观。

图书馆展览中展柜内的采光主要依靠展柜的集成采光系统,展柜外的采光主要依靠射灯,前者可对每个展柜的灯光强度、方向进行统一调整,后者需要进行单独调整。展厅环境照明的艺术性是展柜内外的灯光互相配合的结果,需要相关设计人员综合考虑,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调整灯光角度,避免炫光。不合理的展厅照明设计会在展柜玻璃上形成眩光,不仅严重影响观众观看展览内容,还会对观众视力造成损伤。一般情况下,人眼注意视线范围是平视的上方30°到下方60°,通过在灯具上加装防眩筒、遮光罩、遮光扇叶,或调整导轨射灯的照射角度,使展柜外灯具发出的光线在展柜玻璃上所形成的折射光在大部分观众的注意视线范围之外,可有效减少或避免眩光。二是保证不同展板位置处、不同展品位置处的色温、亮度相对一致,避免出现与周边存在明显照明差异的区域,这既能提升展览的整体视觉美学,又能帮助观众减缓视觉疲劳。三是以灯光呈现内容。灯光不仅能对展板、展品等进行准确呈现,其本身也是展览内容的一部分。依靠投影射灯、投影仪等灯光设备,可以在展厅地面或墙壁上呈现出与展览主题相适应的内容,增强灯光艺术的丰富性。四是设计合适的投射阴影。投射阴影能够衬托物体的纵深效果和材料质地,提升物体的艺术美感,经过巧妙设计的阴影本身即是一种艺术形式。决定阴影外观的最重要因素是光源的大小和距离[9]。一般而言,存在投射阴影的物体主要是位于展厅中心区域的独立柜、独立墙体等,通过在物体周边放置射灯,调整射灯的距离和角度,可以在展厅地面上投射出不同形状、不同面积的阴影,从而营造出不同的视觉效果。

国家图书馆相关设计人员针对“中华传统文化典籍陈列”展板文字体量较大、大部分展品为善本等特点,对展厅照明的各项标准进行了量化设计,规定展品处的光照强度不超过50Lux,并采用显色指数大于90 的LED 灯来提升本次陈列的视觉效果。另外,在中厅独立柜的四角上方加装射灯,在独立柜的两侧投射出呈对称的“又”字形阴影。经过上述设计,本次陈列的展厅照明既能够清晰地呈现出展板、展品的外观形态,又能够营造出古典雅致、适合观赏中华典籍的艺术氛围。

5 结束语

图书馆展览形式是一个具有高度组织水平的整体,相关设计工作要在坚持以整体视角审视和统筹形式设计的基础上,遵循观众的视知觉规律,在展览空间、展览色彩、展板图形、展具形状、展厅照明等方面贯彻格式塔美学的辩证理念,在统一中保持差异,在差异上构成统一,使展览中各类视觉元素在看似对立的特征之间寻求平衡点,满足观众的审美需求。

猜你喜欢

展板展厅美学
盘中的意式美学
不断改变,不断进步 参观KEF展厅后随笔
BESPOKE ROMANCE展厅
GAB展厅
NORHOR成都展厅
外婆的美学
折腾的展板:“黄金位置”需预约
折腾的展板:“黄金位置”需预约
用旧展板制作牵引模型滑翔机
纯白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