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纸电同步”趋势下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探究

2022-02-08李斯

图书馆研究 2022年1期
关键词:电子图书编目纸质

李斯

(陆军军医大学图书馆,重庆 400038)

与纸质图书相比,电子图书具备保存简单、存储空间小、检索与使用便捷、人工维护成本低等多方面优势,因而成为高校图书馆资源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近些年,电子图书资源的建设与利用成为图书馆行业的一个热议话题,不少高校图书馆对于电子图书的经费投入已大大超越了纸质图书。在这一背景下,“纸电同步”成为高校图书馆藏书建设的主流趋势,它既能够丰富文献载体的类型、满足师生传统化或数字化阅读的需求,又可缓解因纸质馆藏过多而造成的“爆架”现象。“纸电同步”为高校图书馆发展带来机遇的同时也使其面临着诸多困境,尤其是在文献采访及文献编目方面的问题亟待解决,需要高校图书馆结合实际工作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探索行之有效的应对策略。

1 “纸电同步”的内涵

图书“纸电同步”是出版市场日趋成熟及读者阅读喜好发生转变的产物。在数字图书馆建设背景下,“纸电同步”能最大化地发挥纸质阅读与电子阅读的优势,丰富读者的阅读渠道,拓宽阅读范围。近几年,高校图书馆纸质资源借阅量持续走低,销售市场上纸质图书的销量也在不断下降,然而不少年轻读者仍旧倾向于选择纸质图书,因为纸质图书更容易让人静下心来专心阅读。因此,在图书数字化发展趋势之下,纸质图书与电子图书并存将是一种长期现象[1]。对高校图书馆来说,“纸电同步”便在最大程度上促进纸质图书和电子图书两者同步发展,这已成为现阶段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基础背景,高校图书馆也需要力争提升“纸电同步”图书在馆藏中的比率,以内容为核心,以读者为主体,推动纸质图书、电子图书的融合发展。

2 高校图书馆“纸电同步”路径建设文献资源的困境

2.1 图书采访“纸电同步”面临的问题

2.1.1 缺乏统一的采访平台

高校图书馆纸质资源的补充需要通过图书供应商来实现,而对电子图书的采购则必须取得相关版权授权以后,电子图书方能被纳入高校图书馆信息化系统之中。具体的采购工作必须经由馆配商的采购平台进行,而每家供应商都有自己的平台,各平台间的界面、操作方式、响应速度等差别较大,对于采访馆员而言不仅耗时耗力,还易造成图书信息平台中的资源不匹配现象。此外,高校图书馆每年的图书采购主要采用政府招标形式,随着中标商的更改,其采购平台也要相应改变,加大了文献资源建设难度,馆员需要重新进行新的采购操作。如湖北三新与北京人天这两个几乎包揽全国大部分高校图书馆图书销售的馆配商,分别使用了“田田网”和“畅想之星”电子图书采购平台,馆员想要选购纸电一体图书时,需在两个平台间频繁切换,工作量加大,也不利于师生的荐购[2]。

2.1.2 采购书目查重不便利

近些年,国内不少高校图书馆的文献资源经费呈现下降趋势,因此,采购图书时对已有馆藏书目进行查重尤为重要。然而,纵观当下的馆配供应商,不论是湖北三新的“田田网”或北京人天的“畅想之星”,都不能像传统的采购系统一样以集成化形式直接勾选书单与馆藏书目进行比对查重,而必须依据供应商的数量进行对比,在对应的采购平台选订好图书后,再导入图书馆管理系统查重,给高校图书馆采访人员增加了工作负担。

2.1.3 “纸电同步”图书出版率较低

当前,国内市场上“纸电同步”图书的出版率不高,且作品多以娱乐休闲类读物为主,文学、学术研究类主题图书所占比例非常有限。以笔者所在图书馆2020年借阅率前十的馆藏统计,《平凡的世界》《白夜行》《天黑以后》《蛙》《人间失格》《福尔摩斯探案集》《四世同堂》《月亮与六便士》《麦田里的守望者》《生死疲劳》等10部作品中,只有4种有电子图书,且这些电子图书的出版时间要晚于纸质图书的出版时间,这就造成热门馆藏无法满足多数读者的借阅需求。同时,电子图书的缺乏迫使高校图书馆继续采购复本,这就加剧了馆舍空间的局限性,也难以解决部分资源无法满足借阅需求的问题。此外,还存在学术性电子图书比例低的问题,馆藏无法全面保障学校的教学、科研及学科建设需求,使得高校图书馆持续面临文献资源建设不力的困境[3]。

2.2 图书编目“纸电同步”面临的问题

2.2.1 缺乏统一的编目标准

受技术限制、资金短缺及传统编目思维的影响,绝大多数高校图书馆对“纸电同步”馆藏的编目仍聚焦于纸质图书上,而对同种图书的电子版本不做编目。当下,国内仅有清华、北大、上海交大等少数资金较为雄厚、技术力量较强的院校图书馆从事电子图书的编目,但因国内尚无电子资源编目标准,各馆在进行电子图书编目加工时也是“各自为政”。编目标准不相同,造成MARC 数据中的信息多样化。此外,电子图书平台供应渠道众多,表现形式与服务功能差异巨大,缺乏统一规范。尽管管理部门已意识到症结所在,并于2015 年后相继制定了《电子书内容标准体系表》《电子书内容术语》《电子图书质量检测方法》《电子书内容版权保护通用规范》《电子书内容平台服务基本功能》等行业标准,但部分标准遭到了行业人士质疑,一些要求在已有的电子图书产品中无法实现,标准制定时也未考虑过图书馆机构的功能诉求,不能成为图书馆编目工作的指导文件[4]70。

2.2.2 无法完整呈现载体形式

如何维护856字段URL 的有效性是高校图书馆面临的现实问题,现阶段对“纸电同步”图书编目的两种方法均有一定的缺陷:将纸质图书与电子图书分开编目形成两条记录,不能消除技术隔阂,在检索时无法在一条记录中同时显示同一作品的不同载体;在纸质图书编目信息上增加856链接字段,将纸质图书、电子图书合并做一条记录的编目,在检索界面仍然难以体现结果是否为“纸电同步”馆藏。编目标准的不统一使得“纸电同步”图书的馆藏信息不能完整展示,而不熟悉OPAC系统或电子图书平台的读者,也就不明白系统显示内容的含义。在实际的使用中,图书馆OPAC检索界面往往无法对“纸电同步”图书全部信息进行处理,这也就意味着读者在使用该系统进行检索时,无法判断其是否存在不同载体形式[4]73。他们很难想到可以通过链接查询、获取与纸质图书同种的电子版,“纸电同步”图书的利用价值大打折扣。

3 “纸电同步”趋势下高校图书馆优化文献资源建设的策略

3.1 打造统一的“纸电同步”联合采访平台

高校图书馆的图书采访工作主要是在馆配商的采购平台进行,然而每年中标商不同,各供应商都有着自己的采购平台,平台间兼容性较低,即使是同一供应商,其纸质图书与电子图书的选订都需在不同平台分开进行,导致“纸电同步”采访流程极其复杂。随着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向纸电一体化的趋势发展,实现不同平台间电子图书资源的有效整合,全力打造统一的联合采购平台是解决采访工作难题的关键,也是采访人员的迫切需求。在搭建平台时,应重点考虑其功能的齐全性及多方适用性,供应商、出版社、图书馆均可以注册并登录使用平台,由供应商和出版社提供详细的“纸电同步”书目,图书馆根据文献资源建设需要进行选购,同时平台还应包含数据统计、版权管理、流通管理、物流查询、后台设置等功能。平台本身的打造需要供应商及图书馆等机构的合力参与,在严格把控馆配商资源质量的前提下结合高校图书馆未来的发展方向、具体目标等实施平台开发工作,明确各方权责并在后续使用过程中不断完善操作界面及功能细节。目前,部分图书馆人已提出建立一体化采访平台的观点,如:张云丽建议由中国图书馆学会、国家图书馆等牵头,“985工程”院校共同研发设计中文图书采访平台[5];袁芳基于联合采访理论阐述,提出由CALIS 牵头建立中文图书纸电一体化联合采访平台,并对平台的架构及具体功能进行了设计[6]。打造界面友好、功能齐全、操作便捷的一体化采购平台是“纸电同步”趋势下高校图书馆优化文献资源建设的重要途径,有助于真正解决好“纸电同步”图书的生产、销售及使用。

3.2 丰富“纸电同步”文献种类

随着电子图书版权逐渐受到重视和关注,国内图书出版市场上“纸电同步”图书种类日渐增多,其与出版商、图书馆及图书消费者间基于需求的利益关联也在不断加深。对于出版商及图书公司而言,“纸电同步”意味着丰厚的利润,这一点已经得到了市场的验证。如最早涉猎这一领域的读客图书有限公司,早在2016 年其电子图书销售收入已达数千万元级别。鉴于此,供应商都在积极转变“纸电同步”思维,持续提升图书“纸电同步”的比例,相关的运作流程也愈发成熟,然而当前仍无法满足高校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建设需求,大量的热门借阅资源缺乏电子版供读者使用。高校图书馆是图书市场的主要消费者,出版社及图书公司在市场需求量调查时,不仅要在馆配商中进行,还须深入高校图书馆,对所需的“纸电同步”图书的品种、数量等进行具体的了解,获取可靠的评估信息,精准出版高校图书馆所需要的读物;高校图书馆则应主动与具备“纸电同步”出版能力的出版社、图书公司合作,扩大进货渠道,在对本馆文献资源进行整合匹配的基础上结合历年借阅数据,第一时间补充对应的电子图书,避免盲目采购,有效丰富“纸电同步”文献种类,最大程度保障师生的传统或数字阅读需求。

3.3 规范“纸电同步”编目规则

图书馆书目数据是采购工作时进行查重匹配的重要依据,同时也能保证和提升读者检索馆藏的全面性及准确性,方便他们快速找到所需文献。为此,在编制书目数据时,必须保证图书信息真实的、全面的揭示。“纸电同步”馆藏能否得到有效利用,事实上同图书MARC 数据的编制情况紧密关联。“纸电同步”环境下的编目应充分考虑读者的现实需求,除题名、责任者、分类号等基础信息外,还要从文献形式角度进行系统呈现,增加读者在OPAC系统中的检索途径,这就需要一个统一的编目规则以实现上述功能。如:可以制作一条MARC记录,在纸质图书MARC数据中增加005字段,录入“纸电同步”图书代码;在200 字段中增加文献形式的子字段,同时作为检索点供读者查询,这样在OPAC 系统内便可准确发现图书所包含的载体形式;在210字段与215字段中增加电子图书出版发行内容;在856子字段中增加校外访问电子图书的链接等[7]。借助规范统一的编目规则,不同形式的图书目录标准将更加明确化,馆员可以快速识别图书类别,提高管理效率;读者也能够更全面地掌握馆藏信息,依据阅读喜好自由选择借阅方式。

3.4 设计方便快捷的一站式检索系统

为避免馆藏资源的重复建设,节省高校图书馆采访工作人员的劳动量,馆配商应制作完善、全面的“纸电同步”图书文献目录,详细进行编制并定期更新内容,其提供的采访平台应实现同图书馆OPAC 系统的高度智能化对接。馆员及读者利用OPAC 系统检索馆藏图书时应快速显示纸质图书的题名、责任者、馆藏地、分类号、借阅状态等信息,同时在明显的位置呈现图书是否已经具备了电子版,并可清晰地引导采购或荐购的合理进行,降低检索系统使用过程中的种种不便。检索系统应该致力于打造一站式的检索服务,支持读者进行资源名称、关键词、主题、时间、作者、内容、分类号等多元检索条件下查询和检索,提供跨资源库、跨实体库的资源检索和获取;检索系统可设置合理清晰的交互界面,如导航栏、提示栏,通过简化检索难度来提高页面的便利性和可操作性,同时检索系统要与图书文献目录一起对文献资源进行细化分类,以更加细粒度的资源组织方式组织和呈现文献资源;检索系统要开发读者反馈和评价接口,当读者对检索系统有改进建议和想法时,图书馆工作人员应鼓励其参与到系统的优化中来,以最便利读者使用的方式进行不断地更新和升级,以满足读者的检索和阅读需求。

3.5 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估指标

高校图书馆作为支持高校教学、科研的附属机构,其文献采购工作直接受到图书馆法规、教育部相关政策及校内有关规定的直接指导与限制。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以下简称《规程》)第一条指出:“高等学校图书馆是学校的文献信息中心,是为教学和科学研究服务的学术性机构。”第四条规定也指出:“有关图书馆工作的重大事项由校(院)长办公会研究、决定。”高校图书馆的馆长任命、经费预算等都由学校主导,以上规定均表明高校图书馆各项工作需在教育部和高校的指导和规定下进行。此外,《规程》第三十五条还明确指出,高校图书馆的文献信息资源购置费应与学校教学和科学研究的需要相适应,生均年购文献量应不低于教育部的评估指标[8]。该评估指标要求,普通本科高校图书馆生均藏书50~100册,年生均进书量3~4册,可见纸质图书的藏量与增量评估指标成为影响高校图书馆采购行为的关键,电子图书藏量标准尚未被明确纳入评估体系。薛惠娜认为,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评估指标对于电子图书资源的规定较为模糊,想要满足纸电融合出版环境下的馆藏建设需要,应构建更加科学合理的评估指标体系,顺应数字阅读的潮流趋势,减少当下已有指标对纸质图书的采购偏向影响[9]。

4 结语与展望

“纸电同步”的发展可以促使高校图书馆馆藏结构更加科学合理,提升资源共享水平。目前,国内高校图书馆基于“纸电同步”的资源建设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有诸多问题亟待解决,尤其是电子图书版权、采访操作平台及传统编目规则的限制等。如电子图书版权的界定与保护问题,应该在资源数字化进程中与资源出版商做好协商工作,对于自主数字化的资源的版权如何界定等问题作出说明,合法保护知识产权。采访操作平台的联合也是存在的难题,如何沟通各方,兼顾各方利益,使他们共同致力于文献资源建设是需要思考的,同时采访操作平台的开发和使用仍需要在实践中接受检验,需要进行不断地优化和更新,才可能成为文献资源建设的有利助手。传统编目规则的限制也是阻碍文献资源建设的问题,面临资源建设的新要求,传统编目规则的服务能力存在不足,但难以实现全面的替代,仍需进行部分改进和调整以适应新需求。这些问题有待图书馆人进一步探索应对策略,合力推动“纸电同步”文献资源建设工作进一步发展。

猜你喜欢

电子图书编目纸质
试析图书馆编目的边缘化与编目馆员的转型
国家图书馆藏四种古籍编目志疑
四川省图书馆发布2019年阅读报告
布达拉宫纸质文物修复——以佛经公文为例
图书馆电子图书需求与馆配商联盟服务转型探讨
独立书店浪漫的纸质生活
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编目工作问题探讨
新形势下高校图书馆编目工作面临的挑战和发展契机探讨
电子书是否会取代传统图书?
北大方正提供373种电子图书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