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媒介融合视域下民族文化的选题策划思考

2022-02-08林雪娜

新闻传播 2022年13期
关键词:选题策划媒介

林雪娜

(广西日报 南宁 530015)

民族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的精神纽带,是推动民族进步发展的智慧动力。广西作为全国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自治区,也是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民族文化底蕴深厚、丰富多彩。随着信息科技的高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随之改变,传播环境呈现新的格局,传播渠道日益多元,民族文化的传播也随之发生变化。在媒介融合背景下,传媒领域深入挖掘地方民族文化,与时俱进策划民族文化选题,多元呈现民族文化特色,对赓续文化之脉、守住民族之魂、提升文化自信具有深远意义。

一、体认民族文化的时代价值和选题特点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凝聚力、生命力、创造力的重要源泉。在媒介融合背景下,深入挖掘广西民族文化具有彰显八桂特色、顺应时代发展等价值体现。民族文化只有与时俱进融入新媒体潮流的生产体系,才能再次进入当代大众文化消费生活中,获得新的生命力。

(一)体认八桂民族文化的时代价值

1.彰显地方特色性

广西拥有12 个世居民族,有着得天独厚的民族文化资源,也给传媒选题策划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在多元民族文化的格局下,使选题策划具有多样性和独特性等特点。新中国成立70 多年来,独具壮乡魅力的文化在一代代人的传承、创新中彰显着强盛的生命力与创造力。其涵盖民间民俗、民族节庆、民族工艺等,涉及文艺作品、文化遗产、文化产业等,民族文化空前繁荣发展。特色民族文化如刘三姐歌谣文化声名远扬,“壮族三月三”成为文旅消费大品牌,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等。广西各民族更是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成为全国民族团结的典范。随着现代化进程和多元文化共生,文化的趋同化愈加明显,民族文化的特色性尤为珍贵,宝贵的民族文化资源需要在新发展理念中进一步挖掘和提升,给民族精神之脉注入生生不息的生命力。

2.把准当下时代性

当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广西作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率先提出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加快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离不开各民族人民的文化自觉,离不开民族文化智慧动力的加持。对一个地方而言,各民族文化关系的和谐发展关乎民族团结、文化发展与社会稳定。站在当下时代背景与大格局之下,需要重新认识民族文化对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基石作用、促进作用。运用现代科技发展,使民族文化的价值能够顺应当下人们的精神需求,发挥民族文化民心相通、和谐发展的能量。通过新媒体技术的创新传播,创造性传承与保护优秀民族文化,激发各民族人民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了解,增强各民族人民的文化自信心,促进民族团结和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二)融媒体民族文化选题专题特点

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人们所依赖的信息传播渠道日益多元,传播方式也随之改变。近年来,广西主流媒体将视角投入民族文化领域,运用新媒体技术打开创新传播民族文化的新模式,这两年不断加强选题策划,一些融媒体专题呈现特色亮点。

1.电视节目凸显民族性

由广西卫视团队打造的原创文化类电视栏目《民族文化》,旨在展示民族之美、塑造民族之魂等,通过电视化、故事化手段全方位弘扬优秀民族文化。据“中国视听大数据”发布显示,截至2022年4月,该栏目已播出10期,全国范围内每期平均忠实度67.691%、收视率0.116%,每期完整观看节目的观众均占半数。该选题将镜头对准弘扬、传承民族文化的追梦人,以喜闻乐见的艺术形态讲述各族人民对生活与家园的真诚热爱,展现文化自信与新时代精神风貌。在各种文娱节目泛滥的今天,此类追求品质、传递正能量的民族文化类节目,吸引了不少观众关注与好评。

2.网络专题紧扣时效性

让民族文化“壮”起来、精神文明“美”起来,广西云数字媒体集团推出“爱上非遗‘桂’在传承”融媒体专题。通过线上线下,多层次、全方位传播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推进非遗保护与传承。该选题紧扣时效度,通过技术赋能,以“深度报道+精美海报+短视频”的形式,打造“线上全媒体、线下多项目”的综合传播模式,涉及40多个非遗项目实现了内容产品的多介质推送、多元化传播,使“广西云”成为国内年度常态化深度报道非遗技艺、传播非遗项目数量之多、跨时之长、形式之丰富的主流媒体之一,吸引更多人了解非遗、爱上非遗。

3.报纸副刊注入融合性

关注民族特色文化,融入新媒体技术让其“跃然纸上”。广西日报《花山》版活用广西较有代表性的山歌文化,把准其具有活态性、时代性等特点亮点,将这一特色文化符号形成一个专题品牌,融入新媒体技术呈现,将视频的灵活性与图文并茂的版面相结合,让副刊版面更具视听化与可读性。在“壮族三月三”时期,跨连版《唱支山歌给党听民族团结心连心》联动县级融媒体中心,精心拍摄了广西12 个世居民族山歌手本民族山歌文化视频,精美版面配以扫描二维码领略各民族山歌风采,让人在视听中感受山歌魅力、汲取奋进力量,吸引广大山歌爱好者关注。

二、当前媒介融合下民族文化选题存在的短板

媒介融合是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产物。在媒介融合时代背景下,新闻传播发生了巨大变化,媒介传播主体向多元化转变、新闻信息采编方式发生变化、媒介传播内容重心发生变化。2022年2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第4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32 亿,较2020年12月增长4296万,互联网普及率达73.0%。

传播民族文化需要处理好互联网迅猛发展、新媒体技术日新月异、多元文化价值观碰撞带来的难题,处理好信息高速发展时代民族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关系,以新传播格局不断增强人们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这在媒介融合视域下,民族文化选题策划至关重要,然而当前依然存在以传统思维策划选题的短板。

(一)文化内涵挖掘不够深入

八桂民族文化源远流长、绚丽多彩,文化积淀深厚而丰富。面对丰厚的民族文化资源,传媒领域在民族文化的选题策划中,虽然有个别较为出彩的选题专题,然而整体对民族文化的选题策划处于较为随机动态、庞杂零散的状态。目前对民族文化的选题挖掘还显得不够深入,层次尚浅,缺乏较为深层次的挖掘和提炼。其一,广度欠缺。诸如侧重壮族文化,瑶、苗、侗等少数民族在历史长河中创造的丰厚文化在选题策划中深入挖掘不多。其二,深度欠缺。缺乏从民族历史背景纵深去挖掘文化内涵,从时代发展前景与贴切当下生活需求去挖掘文化价值,从文化特色去挖掘文化的魅力等。诸如对特色民族文化的挖掘依然存在传统思维模式,缺乏以发展眼光深入挖掘深层次内涵,对民族文化的价值、精髓、特色等挖掘的深度仍有待提升。

(二)选题策划较为传统单一

在媒介融合视域下,选题策划思维不是简单的传统媒体思维移植,而是全新的互联网思维视角。从目前传媒领域对八桂民族文化的选题策划来看,较多停留在常规宣传报道范畴,处于较为四平八稳、平铺直叙的选题策划状态,内容、载体、形式等较为单一,选题容易流于司空见惯的表现形式,缺乏眼前一亮的选题视角,对读者产生不了足够的吸引力。诸如“壮族三月三”这一节庆大品牌的选题策划,依然存在“大而全”的选题现象,缺乏精彩的融媒体选题专题。“刘三姐”这一特色文化品牌,依然处于动态宣传报道范畴,缺乏“出圈”的融媒体选题产品。左江花山岩画等文化遗产的选题策划,多为“静态”选题宣传状态等。对民族文化的选题无论从栏题、内容、视角等,依然缺乏媒介融合视域的创新性、多元化、独特性的诠释与表达。

(三)融媒产品创新创意不足

新媒体的出现不仅是媒介手段、传播手段的变更,更是审美意识、传播技术和受众群体的根本性迭代。面对多元化的新媒体技术和人们现代化生活需求,目前民族文化选题依然存在融媒产品较为传统、产品特色不鲜明、缺乏创意表达等短板。虽然对各种民族文化题材传播有不同选题呈现,但融媒体产品依然存在大同小异、缺乏新意的特点。在融媒体技术方面,多为常见的新媒体传播元素,较为高新深融、多元创意、喜闻乐见的产品并不多见。从题材选择上,老旧民族题材所占比例偏高,缺乏与现代化潮流有效接轨。从传播渠道上,载体较为单一,缺乏足够的用户体验和双向互动。从产品效果上看,缺乏令人意想不到的创新选题视角,难以吸引受众的好奇心和参与度。

三、媒介融合视域下选题策划的创新路径

伴随着媒介融合的不断深入推进,选题策划需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才能适应新时代传媒变革与社会需求。2022年5月,中国记协发布《中国新闻事业发展报告》。报告显示,2020年至2021年,中国新闻事业全媒体化、平台化趋势日益显著,全方位增速发展,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规模增长放缓并继续致力深度融合与数字化转型。媒体平台技术、数字化传输技术、高新视频技术、人工智能、5G等新技术驱动媒体变革与创新发展。

选题策划体现内容生产力,也给民族文化传播带来生命力。在媒介融合视域下,民族文化要实现新传播与新发展,需要创新思维模式,充分利用新媒体、新媒介从新视角、新技术激活新动能,在选题策划上不断探索新路径。

(一)加强选题策划顶层设计

选题策划就像一个中枢神经。好的选题策划能给内容生产带来质的飞跃,缺乏思想策划的选题终究乏善可陈。选题策划属于一个系统工程,尤其是在媒介深融的背景下,选题策划应该突破单一的、零散的无章法式选题策划,提升为具有竞争力的选题策划格局。

面对少数民族地区丰厚的文化资源,需要加强选题策划的顶层设计。在媒介融合的新形势下,深耕、盘活优质文化资源,对分散、零碎或现存、潜藏的资源进行全面深入梳理、整合、提炼,深入挖掘其文化内涵、现代价值,站在国际视野、时代格局的高度重新审视民族文化具有的发展前景与社会需求,突破地域局限、传统思维,以移动互联网思维发掘策划出适应时代发展潮流的有价值的选题。

这就需要其一,具有一定r 前瞻性策划。不是对老旧与现存文化资源进行复述与再现,而是把视线拉长、把价值挖深,不断赋予民族文化新生命与新魅力。其二,具有敏锐的洞察力。需要把准社会发展大趋势,关注社会热点,关切现代生活需求,慧眼识珠提炼出特色。其三,具有体系化的运作。如构建资源库、搭建融合传播矩阵,生成有通用性的民族文化内容生产平台,形成“一个内容多元创意、一种产品多种形态、一次产出多次增值”的传播效应,不断开发满足用户需求的新的民族文化产品。

(二)提升选题策划创新表达

在选题策划中,创新是核心要素,也是选题与时俱进的价值所在。选题策划的创新不仅是内容的创新,也是视角、载体、产品等的创新,创新的方式多种多样。在选题策划之初就要把准选题的特色和价值,选题的创新点就是产品的闪光点。在选题策划中善于求新求变,才能使选题具有市场竞争力和受众吸引力。

创新需要选题具有独创性。民族文化涵盖面广、内涵丰富,要突破传统选题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的样式,善于挖掘、捕捉、提炼具有特色的民族文化符号、元素和亮点,使选题具备时代特色、民族特色、传播特色等。创新需要技术具有灵活性。将媒介深融理念贯穿始终,以移动互联网思维审视选题,跟进新技术、新理念、新方法等,满足不同选题的适配度和避免单一化。创新需要视角具有新颖性。对于一些常见的民族文化选题,避免落入“大而全”的宣传形式里,不必面面俱到、以量取胜,而是独辟蹊径,取其精华,以敏锐视角、独到见解、新颖样式策划具有时代风潮的选题。创新需要产品具有丰富性。善于开发出符合现代人审美的产品,将丰富的选题通过融媒体多元化生成,使民族文化融入现代人生活,满足不同受众个性化、多样化的需求。

(三)打造民族文化选题品牌

面对媒介深融和多元文化碰撞,品牌建设就是核心竞争力。品牌,是一种公信力,意味着品质保证和受众信赖,具有一定影响力、吸引力、辐射力。民族文化选题的影响力和持续性需要通过品牌构建加以扩展。

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大背景下,民族文化选题需要树立精品理念、打造品牌IP。诸如河南卫视“中国节日”系列节目探索出品牌传播和营销策略路径。作为八桂一大节庆品牌的“壮族三月三”,在选题策划上需要借鉴类似成功范例,从节庆品牌转化为选题策划品牌,凭借独到的见解、新颖的切入点,深入挖掘文化内涵,提炼特色和亮点,从创新的思维视角去策划吸引受众广泛参与的品牌IP。针对壮乡最具知名度的刘三姐文化品牌,需要注入新理念、融入新媒介,整合梳理刘三姐文化资源,选取最具特色亮点的元素,打造全新融媒体形式、充满现代感的品牌IP,让特色文化品牌历久弥新。对于左江花山岩画文化遗产,需要关注遗产背后的精神与内涵,以及前景与路径的深层次思考,利用“虚拟现实”体验、沉浸式场景等,让受众通过创意选题对文化遗产有全新的认识。通过创新理念的选题策划,渗透时代价值,贴近人民生活,让历史文化“活”起来,特色文化“亮”起来,民族文化“强”起来。■

猜你喜欢

选题策划媒介
本刊特别策划
本刊特别策划
本刊特别策划
本刊诚征“独唱团”选题
媒介论争,孰是孰非
谈诗词的选题
本刊诚征“独唱团”选题
本刊诚征“独唱团”选题
书,最优雅的媒介
欢迎订阅创新的媒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