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子信息及网络视听环境中儿童认知的思考

2022-02-08祝思艺

新闻传播 2022年13期
关键词:动画片成人儿童

祝思艺

(南京师范大学 江苏 210023)

一、电子信息及网络视听环境对儿童的影响

(一)电子信息环境对儿童的影响

尼尔·波兹曼早早地在《童年的消逝》这本书中就提出了“我们的电子信息环境正在让儿童‘消逝’,也可以表述为我们的电子信息环境正在使成年消逝”的观点,他认为是电视侵蚀了童年与成年的分界线[1]。对于这个观点,他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论证。

第一,在电视时代,儿童可以轻易地了解电视播出的内容,而这比他们认识和接触世界的其他途径都更加容易接受。其实就是理解电视的形式不需要任何训练[2]。电视向人们提供了一个相当原始而又不可抗拒的选择,因为它可以取代印刷文字的线性和序列逻辑特征,所以往往使文字教育的严谨显得没有意义[3]。而在这之前在有了印刷术的时候,未成年人必须通过学习识字,进入印刷排版的世界,才能成为成人,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必须接受教育[4]。并且电子媒介完全不可能保留任何秘密,打开了儿童通往成人道路上的大门,并且在儿童没有任何准备的情况下会让他们知道并模仿到成人世界里拥有的暴力因素且不懂得羞耻,而不是一如他们之前所认知的成人是理性的,世界是井然有序的和未来是充满希望的[5]。如果没有“识字文化”,没有“教育”的观念,没有“羞耻”的观念,没有这些学习的过程,就会像中世纪一样童年不会存在。

第二,“电视观众”只需要凭借感受而不需要思考与想象等磨炼智慧的脑力活动。也就是无论对头脑还是行为,电视都没有复杂的要求[6]。因为看图片不需要任何启蒙教育,看电视不仅不需要任何技能,而且也不开发任何技能,这就失去了教育的功能[7]。就算观点处于对立面的洛克和卢梭在面对“教育”这个问题时,也毫不怀疑教育对儿童未来的作用。洛克寄希望于教育带来一本丰富、多样和翔实的书;卢梭则希望教育带来一朵健康的花朵[8]。

第三,电视平均了观众的年龄,适龄的电视节目并没有出来。即电视不能分离观众[9]。儿童和成人在想法上同样有日益融合的趋势,这一点可以从他们对娱乐节目的欣赏趣味上看出来[10]。同样的娱乐儿童的节目如今也同样在娱乐成人。当举止礼仪概念失落时,语言、服装、趣味、饮食习惯等等越来越趋于相同时,扎根于社会等级观念的礼仪实践和礼仪的利益也相应下降了。成人已经失去了大部分的权威和光环,从而儿童与成人之间的分界线就变得模糊了[11]。

我们由此可以看出,在电视视听环境下,电子信息环境已经影响到了儿童,并且对儿童的认知产生了深远影响。其实放眼现在,在网络视听环境下,这种现象的发生愈演愈烈。

(二)网络视听环境下对儿童的影响

如果说在电视视听环境下,影响儿童的是其绚烂的动画画面,是其多方位环绕的音响效果,才能够牢牢吸引住儿童的目光,那么在网络视听的环境下,更加多元化的视频类型的选择,更加便利的操作,会不会对儿童的影响更大呢?

在操作更加方便的互联网上,除了更加方便儿童搜索他们感兴趣的动画片之外,能够引起他们兴趣的还有随时随地就冒出来的页面小游戏,也有到处在做广告的视频软件,这些都大大加速了儿童对社会规则的认知。

笔者仍然记得在小的时候,那时还没有互联网的加持,也不能够自己选择节目,只能够在电视机前定点等待着。充斥笔者童年的是《小鲤鱼历险记》里英勇无畏的小鲤鱼;是《神兵小将》里男主问天为了保护妈妈而奋不顾身的身影;也是《虹猫蓝兔》里虹猫和蓝兔仗剑走天涯的英勇事迹.不得不说,那时的动画片真的给笔者构造了一个“童话世界”,也足够有独特的魅力让笔者去相信那些斑斓的魔法与灵力是真实存在的,而那些义薄云天的豪情与友情也是可以拥有的。但如果问,看这些动画片,它们教会了什么? 能从中得到像在学校里读书一样的教育吗?能够看懂“今天的太阳,今天的马,今天的花楸树,使我健康,富足,拥有一生”是不能够学到的的确确的“硬”知识的,如果永远活在书中所构建的童话中,那是长不大的。但是其中构建着的是儿童对社会规则的认知,儿童会认为世界永远是美好的,人们终究还是善良的,正义也是终究会战胜邪恶的。

但现在有了互联网的多样化选择,儿童对待社会的态度其实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

笔者有一个小13 岁的弟弟,所以才会觉得网络视听环境对儿童认知社会规则的影响深远。虽然网络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择,弟弟能够在家长的监督下选择一些可以得到快乐与知识的动画片进行观看,随时随地的联网投屏观看也大大缩短了查找的时间。但随之接踵而来的是互联网上冒出的游戏小广告,是无数穿插在动画片中的不良元素。除去传统的动画片之外,现在出现形式越来越多的还有互动式联网动画片。这类动画片会打着能够增加儿童科学知识的噱头,对一些生活中的常识进行互动。比如教孩子认识蝴蝶的时候,模拟出自然环境,让孩子通过触屏的方式去捕捉蝴蝶。原本是加强记忆的好方法,但是其游戏过程太过于冗长,原本30 分钟的视频,其中讲解自然知识的部分竟然只有短短10 分钟,其余都是在利用孩子的好奇心理,利用其画面的绚丽多彩,让儿童喜欢上。弟弟曾经非常迷恋此类动画互动视频,如果说这样快餐式的教育方式教会了他什么,我想其效果应该是微乎其微的,不如带他去真正的大自然里走走,去感受晚风的清香,去亲自感受在夕阳下纷飞的动人画面,而不是傻傻地停留在电脑或手机跟前,让自己的视力急剧下降。

除了肤浅的网络动画片已经不能够带来良好的指导作用之外,在孩子们的眼中,他们甚至都会认为互联网说的都是真理,认为网上说的一切都是真的。更多孩子出现了早熟的状态。那就是早熟。早熟分为心理上与生理上,也就是儿童在他的这个年龄出现了本不该出现的特征。虽然不能把这种特征的出现都怪罪于网络传播,因为在电子传媒之前,印刷中的文字和图片也可能会导致不好的影响。但是毋庸置疑,现在的儿童比以往任何时代的儿童都更“见多识广”,当他们被成人的信息所包围的时候,也距离他们被逐出儿童乐园不远了。所以,即使笔者的童年也拥有电视动画的陪伴,但更多的是来自老家农村自然风光的养育。所以,笔者也希望当下儿童懂得更多的是来自真实的感受,而不是张口闭口都是连成人都没弄清楚意思的专有名词。诚然,读书是很重要的,但是以后有书读,有互联网相伴的日子数不胜数,但童年却仅仅只有这一短短的时期而已,所以珍惜童年,享受自己的儿童乐园,才是在这个年龄里应该做的事。

二、短视频崛起对儿童的影响

随着短视频平台的崛起,互联网不光于儿童的思想和认知发生影响,也出现很多“消费”儿童的现象。

随着网红行业的发展和网络的迅速传播,一些家长也纷纷加入“云养娃”的行列,想让自己的孩子跻身于“儿童网红”之列。如今,打开抖音、快手等短视频App,我们能看到不少儿童的身影,而出于多种原因,越来越多儿童被父母推到镜头前,小小年纪便当上了“网红”。他们有的通过自己努力拼搏的过程,让同辈获得一个正向的坐标;但是,也有一些"儿童网红"传递出不少负能量。而且,“被曝光”本身,也有可能给儿童带来诸如隐私泄露、危害人身安全等隐患及威胁[12]。这其实就是对儿童的一种消费,这种消费也许会博人眼球,但是孩子们穿着奇装异服,做着一些奇怪的事情,不利于其成长,也会带来更多的非议。

但短视频崛起给儿童带来的影响也许并没有像我们想象中的那么糟。抖音拥有粉丝数高达350.5 万的账号:刘泓彬,共获赞5641.2万,以一口流利的如皋话吸引了众多粉丝。刘泓彬小朋友虽然只是幼儿园中班左右,但是他具有很强的表现力与感染力,所以拍摄出的视频没有一点点“剧本”感,拥有的更多的是真实感与搞笑感。视频中大多记录的是小朋友在家里吃饭的场景,并且分享自己在幼儿园里的生活,其气氛和画面都其乐融融。这样给人的感觉就不是消费,而是在分享日常,也符合了抖音短视频平台一开始的初衷:记录美好生活。

在科技发展极速迅猛的现在,国漫也在渐渐地崛起,画质、音质等硬件标准都在不停地提高,播放的平台与软件也变得更多,提供给人们的选择也越来越多。但是对于儿童来说,仍然缺少一些真正以儿童视角来阐释的故事,大多数儿童动画或者儿童的短视频传播都仍然是以成人的角度来描绘,所以按照的仍然是成人的思维与思想,所展现的仍然是成人的世界观,也就是缺乏“儿童本位意识”。想要让孩子真真正正地了解世界,更应该去让他们接触自然,去领悟真谛,去建立真正属于他们的社会认知。在这一过程中,就需要实践来实现教育的意义。正如只有当教育不把学习者看作受出生和既定使命决定的人,而是看作具有不确定的可塑性的人时,当教育不把教育行动简化为达成任意目标的手段,而是在教育行动中承认儿童不确定的可塑性,并把儿童阶段构建成一种生命发展的缓冲期时,教育才能促进个人对社会关系的兴趣,增强个人对人与人之间、分化的社会子系统之间相互影响的适应性。这就是教育在网络社会中,也是对儿童的重要意义。就算网络视听环境导致了童年的消逝,使童年与成年之间的界限模糊,我们能做的就是继续好好地教育下一代。既然我们无法改变世界发展的趋势,大数据的时代已经到来,但我们能做的就是把我们仍然有的并且已经传承了很多年的“教育”继续下去,毕竟,就算是到了一个新的时代,我们也不能“忘本”,得留其精华吧。

结语

在网络视听环境下儿童认知的社会规则,是有可能会被社会主流趋势所影响的。因为儿童的好奇心与模仿心,在大数据时代下对儿童的教育显得有些力不从心。但是我们仍然会想办法去改变这一过程。■

猜你喜欢

动画片成人儿童
动画片是怎样播放的
推荐一部动画片
看,动画片开演啦!
——介绍一部你喜欢的动画片
成人不自在
推荐一部动画片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Un rite de passage
成人正畸治疗新进展
成人:道德教育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