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解析新媒体环境下图书出版编辑工作创新思路

2022-02-08

新闻传播 2022年13期
关键词:出版社图书受众

冯 晨

(国防工业出版社 北京 100048)

新媒体背景下的图书出版编辑工作立足于互联网技术,尤其是科技出版,但这给出版社编辑工作带来新的挑战与机遇。编辑人才作为图书出版编辑工作的主要开展人员,其科技出版的把握以及科技图书编辑核心素养对编辑水平具有直接影响。因此,为提高编辑工作质量,使其符合新媒体环境下的发展要求,分析图书出版编辑工作创新思路是必要的。

一、探讨图书出版编辑工作在新媒体环境下创新思路的必要性

(一)满足读者日益变化的阅读需求

图书出版在经过严谨工作流程后才可以出版,在此过程中难免出现时间差,如果工作效率相对较低,在经过出版流程后正式发行时,读者阅读诉求可能已经发生变化。因此,为更好满足读者阅读需求,提高读者需求与图书出版之间的契合度,出版社应针对出版编辑工作作出相应调整,把握新媒体发展趋势,致力于满足读者的多元化需求,依托于科技出版提高工作效率,从而实现出版社的可持续发展。

(二)顺应图书出版编辑工作发展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各行各业均处于知识经济下,所以,图书出版行业具有十分广阔的发展机遇。以往传统的出版编辑工作已经无法满足该行业的发展,创新符合图书出版行业发展的编辑工作是推动出版社全面快速发展的重要途径。尤其在受众教育水平和素养不断提升的背景下,其对有关事物和领域的认知水平不断提升,对传统图书出版编辑造成较大冲击。因此,出版社需要提升图书出版编辑业务水平,充分发挥新媒体技术和平台软件的作用,并将其与传统媒体相结合,提高其生存空间,增强自身吸引力,实现自身生存与发展的同时,提高市场地位。

(三)出版工作质量提升的重要推动力

图书出版编辑工作是出版社长远发展的重要保证,尤其是新媒体背景下的科技出版,这与传统出版编辑具有很大不同,所以,出版社需要不断优化自身出版质量,积极向科技出版转变与发展,以此扩大自身信息传播方位。以往传统媒介的图书推广受众范围小,难以为图书出版质量提供切实保障,在当前市场竞争激烈程度日益加剧的情况下,受众分流,在多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出版社图书出版工作受到较大影响。但通过结合新媒体技术及平台软件创新图书出版编辑工作,能够及时把握受众阅读需求,为选题策划工作提供有效支持,以此提升出版质量。同时,新媒体技术平台信息传播的及时性和广泛性,还能够为图书推广范围的扩大提供支持,出版社还可以借助新媒体技术勘查图书出版质量,结合与读者之间的交流互动优化出版决策。由此可见,在新媒体环境下创新图书出版编辑工作是十分必要的[1]。

二、研究图书出版编辑人才在新媒体环境下的核心素养

新媒体发展环境对图书出版编辑工作提出更多要求,尤其是数字产品的推出,编辑人才核心素养亟须提升。就目前现状来看,培养编辑人才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政治素养。无论是以往传统的发展环境还是当下的新媒体发展环境,政治素养都是出版社编辑人员必备的核心素养。在当前信息爆炸的时代下,编辑人才具有良好的政治鉴别力、敏锐性以及洞察力直接关系到图书出版编辑工作最终质量。因此,编制人员应时刻保持政治敏锐性,鉴别图书中的价值导向和地图绘制等内容,落实社会效益优先原则,从而保证出版导向正确。

第二,业务素养。不同于传统图书出版编辑工作,新媒体环境下的出版编辑工作要求编辑人员具有高水平的文字功底和数字技术等专业知识。文字功底主要体现在图书语言的严谨性和逻辑性,而数字技术则体现在编辑人员对虚拟现实VR、大数据技术、云架构技术、移动互联网、增强现实AR等技术的理解、掌握和应用。

第三,由创新意识和能力构成的创新素养。新媒体环境下的图书出版编辑工作不仅要积极学习新技术、新思维,还需要将其与传统出版方式相融合,从而做好衔接工作,满足受众日益发展的阅读需求[2]。

第四,管理素养。在当前出版背景下,编辑人员需要开展全流程管理,工作内容有所增加,这与传统出版编辑工作具有很大不同。因此,编辑人员在开展相关工作时,应综合考虑发行方式以及现代化技术的应用,不断增强自身管理素养。

三、分析图书出版编辑工作在新媒体环境下的创新思路

新媒体社会的到来不仅给图书出版行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也给图书出版编辑工作提出更高要求。因此,在创新图书出版编辑工作时,应认识到新媒体环境下编辑人才培养的重要性,以此提升编辑工作整体成效与水平。具体思路如下:

(一)转变工作理念,树立并提升学习和创新意识

为实现对图书出版编辑工作的有效创新,编辑人员需要正确认识到新媒体环境对出版编辑工作带来的改变,进而树立自身学习意识与创新意识,积极转变传统发展和工作理念,不断提高自身工作与新媒体发展的契合度,逐渐构建以新媒体为基础的发展模式,充分发挥新媒体技术平台的作用,从而推动出版社长远发展。在实际工作中,编辑人才需要做到与时俱进,关注并学习新型技术手段,借助新媒体平台技术武装自己,汲取新鲜创意和构思,从而优化图书出版编辑工作质量。与此同时,把握新媒体技术特点,根据社会发展和读者阅读需求,不断增强图书选题策划的多元性和开放性,通过编辑人才素质提高从多个方面提升图书出版编辑工作整体质量。在此过程中,出版社还应提高对编辑人员信息素养培养的重视程度,使其具备互联网思维,不断融合科技出版,推动出版社向融合出版转型发展,进一步提高图书出版编辑工作成效。最后,作为一名图书编辑,在注重新媒体技术学习、运用等方面,还应该加强有关政治理论相关内容的学习,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在信息繁杂的时代下提高政治鉴别力,以此推动出版社健康发展。对于图书出版编辑工作而言,编辑人才政治理论的学习能够保证在专题策划等工作中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让出版物体现出正确的价值取向。因此,编辑人员应积极学习政治理论,参与相关学习实践活动,注意日常的积累,并全面掌握出版政策法规相关内容,关注最新要求,进而优化新媒体环境下图书出版编辑工作质量[3]。

(二)全方位培养编辑人员业务能力

新媒体环境下的图书出版编辑工作并非单纯面向新媒体,而是面临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的碰撞与融合,目前,以科技出版为重点的融合出版成为出版社主要转型发展方向,而这给出版社编辑人员的业务素养提出更高要求,所以,出版社应面向编辑人才开展全方位的业务培养与组织学习工作。具体如下:

1.不断增强出版社科技图书出版编辑的专业性。对于科技图书的专业性而言,其决定了编辑人员不断学习相关科技领域知识的重要性,所以,出版社应提供良好的交流活动,例如行业协会举办的交流活动,或是相关学术会议等,以此实现技术经验的交流。在此过程中,编辑人才也应主动与学术领域重要专家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提升交流活动的有效性,并且,编辑人才还应关注行业内的最新研究成果和相关信息,以此提升自身业务能力,实现图书出版编辑工作的创新转型发展。

2.文字功底的建设与培养。由于新媒体社会的到来,人们在新媒体平台上发表意见看法甚至发表文章的门槛降低,同时,也衍生出众多以新媒体技术为基础的发表平台,这也是导致分流的基本原因。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移动互联网和移动智能设备普及应用,人们对于信息的接收和获取愈发简单,但也愈发浮躁,往往难以沉下心来认真阅读文章或书籍。因此,在创新图书出版编辑工作时,还应依托于良好的文字功底增强出版图书的吸引力,之后利用新媒体平台信息传播的时效性,推动出版社更好发展。为此,出版社应认识到对于图书出版编辑工作而言,文字功底仍是重要基础,所以,相关编辑人员应注重日常工作中的积累,及时归纳和总结遇到的编校问题。出版社经验丰富的编辑人员应主动向年轻编辑传授经验,而年轻编辑也应利用自身对新媒体的熟练掌握,不断提高老编辑的技术水平,以此形成良性循环,实现出版社内部编辑人员整体业务水平的提高。另外,出版社也应定期提供编辑教育培训工作,落实针对化业务水平建设工作,让业务水平较低的编辑人员能够有针对性地参加提升文字能力的课程[4]。

3.提高对数字技术的重视,关注其发展,掌握现代化编辑手段。图书出版编辑工作重点是选题策划和内容加工,虽然不涉及较多数字技术,但也需要熟悉数字技术在出版业发展过程中的应用情况。进而能够熟练使用多媒体技术和软件处理图片并剪辑视频,满足多渠道发布图书出版等工作的需求。具体而言,在创新图书出版编辑工作时,出版社编辑人员发展方向主要是创新型和多元化,所以,编辑人才需要从三个方面掌握并落实现代化编辑手段,即文字和图形等处理方面、稿件组织方面以及编辑业务管理方面。在实际工作中,编辑人才应熟练使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以此开展信息检索、文字录入、稿件编辑、稿件校对以及排版等工作,不断提高图书出版编辑工作的信息化水平,实现信息采集与编辑加工一体化。比如,应用网络平台与作者、专家进行联系,并使用邮件进行稿件的收发和送审;使用计算机技术处理图片和文字,并构建期刊工作数据资料库;利用互联网进行文献资料检索;掌握简单的网络系统运维方法和故障排除、处理方法。通过充分利用数字技术,依托于现代化编辑手段提高信息捕捉及时性和信息传播效率,增强图书出版编辑工作的便利性和顺畅性,大幅度提升出版社图书出版编辑工作效率。

(三)定期开展调研工作

在新媒体环境下,相关信息的捕捉与获取途径增多,调研工作作为图书出版编辑创新思维和能力养成的重要基础,在该出版背景下,应增加图书编辑的调研对象,主要包括作者、图书市场、专家、受众、线下实体店以及电商平台。通过开展全面的调研工作,能够为编辑策划选题的科学合理性提供保证。

虽然新媒体技术平台和软件的发展给出版行业带来转型发展机遇,但当下部分出版物出现同质化发展趋势,使得受众审美疲劳,逐渐不再符合受众阅读需求。因此,为充分发掘满足市场需求的差异化产品,编辑人员应开展全面的调研工作,更为精准地了解受众日益变化的阅读需求、兴趣和习惯,从而保证策划选题适合数字技术,促进出版社长远发展。开展实际调研工作时,编辑人员首先应开展作者和行业专家的调研分析工作,保证策划选题的有效性和前瞻性,其次调研线下实体店和电商平台,从线下和线上两个角度掌握最新的市场发展动态,最后收集受众意见,获取其对不同出版物的反馈,以此优化图书出版编辑工作,尤其是科技出版,让出版社在转型发展过程中走好每一步。

(四)增强数字版权意识,加强经验总结

新媒体发展环境的到来给图书出版编辑工作带来多重发展优势与机遇,主要体现在出版内容更加开放、出版率更高以及出版形式选择多样等方面。但是,由于信息平台较为脆弱,极易发生信息复制、泄露等问题,因此,在创新图书出版编辑工作时,科技图书编辑应具有较强的防范意识,以此减少版权纠纷,保证图书出版的合法性,推动出版社的更好发展。具体而言,在图书出版编辑工作开展过程中,编辑人员应落实有关数字出版版权合同的签署工作,保证版权获得的规范性和合法性,为后续工作的有序展开和正当性提供保证。另外,在数据库建设营销体系时,也应注重电子协议的签订,为更好获取受众相关反馈意见,还可以给予互联网环境构建线上互动平台,实现图书传播的同时获得更多版权权限,例如微博平台、微信公众号或是抖音等短视频软件等,满足当前读者的在线阅读需求。通过平台交互的积累,能够帮助出版社构建线上图书文化传播的产业结构,并将品牌效应延伸至线上,促进全面参与线上阅读。

结语

综上所述,出版社应正确认识到新媒体环境对图书出版编辑工作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主动转变工作理念,并不断学习最新的新媒体技术,以此创新出版编辑方式。另外,出版社也应依托于多个途径开展编辑人才培养工作,将出版服务渗透在编辑出版工作中,从而推动出版社顺利转型发展,适应当前出版市场,实现长效发展。■

猜你喜欢

出版社图书受众
再论“声无哀乐”——嵇康笔下的声音与受众
我等待……
图书推荐
基于受众需求谈电视新闻编辑如何创新
欢迎来到图书借阅角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班里有个图书角
今日華人出版社有限公司
石油工业出版社
韩剧迷受众心理解读——以《来自星星的你》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