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环境责任、绿色金融与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

2022-02-08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22年9期
关键词:商业银行责任金融

光 琳

(江苏财会职业学院 财金系,江苏 连云港 222061)

商业银行作为资源配置的重要金融机构,虽然需要盈利,但也应主动承担起社会责任,特别是环境责任,因为其资金的流向与环境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如果忽视环境因素而进行不当贷款和投资,只会加剧企业恶化环境的行为。商业银行要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履行社会环境责任是责无旁贷的义务。已有研究表明,商业银行是否关注环境责任,将影响着经济的运行环境,进而影响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发展绿色金融,是商业银行履行环境责任的有效途径。

随着“双碳”目标的进一步明确,绿色金融进入了高速发展的时期。2021年,中国人民银行发布《银行业金融机构绿色金融评价方案》,对银行业金融机构绿色金融业务开展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其评价结果将纳入央行金融机构评级等中国人民银行政策和审慎管理工具。从制度层面上来看,商业银行发展绿色金融业务是必然趋势。

1 环境责任与商业银行的可持续发展

任何企业在其发展过程中,都需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企业的社会责任强调对经济、社会以及环境的贡献,随着人们对生态环境问题越来越重视,环境责任在整个企业社会责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关于企业履行环境责任对企业带来的影响,王德发等通过实证分析了环境责任与企业价值的共存关系,研究表明履行环境责任与企业的短期内部价值呈负相关关系,而与企业的长期外部价值呈正相关关系[1]。

商业银行是特殊的企业,对于商业银行的环境责任,国内学者也做了一些研究,并取得了一些成果。刘锡良等在经济增长理论框架下,通过实证探讨了金融机构的环境责任问题。他们认为发展绿色金融、合理承担环境责任是支持经济增长质量提升的重要手段[2]。赵悦认为,现行监管体制存在着缺陷,以法律的手段明确商业银行的环境责任可以改变商业银行可持续金融政策实施不力的现状[3]。早在2009年,中国银行业协会便发布了《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企业社会责任指引》,从环境责任方面要求金融机构要支持国家产业和环保政策,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因此对于商业银行来说,要想促进其长远发展,其环境责任必须得到足够的重视。

商业银行的环境责任包含3个方面:①作为企业其本身在日常经营活动中节能环保的直接责任;②在各种环保活动中的绿色公益责任;③作为金融企业为其他企业提供资金或投资而可能影响环境的间接责任,本文所研究的环境责任主要指的是后者。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是在工业化导致环境污染的背景下提出的,目的是希望发展经济的同时不能牺牲环境。银行的可持续发展源于可持续金融的概念,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没有金融业的可持续发展,就没有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商业银行的可持续发展是指商业银行在发展过程中要考虑到各方面协调发展,处理好风险与收益、发展质量与速度、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盈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商业银行在整个金融机构体系中处于主体地位,是其他企业发展重要的资金来源,因此,商业银行的信贷政策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环境所受到的影响程度。环境问题会给商业银行带来许多不利的影响,从信贷风险的角度来看,企业如因环境违法被强制关闭,可能会影响其还款能力,进而使得银行风险敞口增大,造成商业银行的信贷损失。同时,由于造成企业污染环境的资金大多来源于银行,社会公众自然会对为其提供资金的银行产生负面情绪,进而为商业银行带来极大的声誉风险,严重影响其可持续发展。要获得更多的市场和资源,达到股东利益和社会利益共赢,商业银行必须积极地履行好环境责任,这是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可见,环境责任和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二者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一方面,履行环境责任是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另一方面,商业银行履行环境责任和可持续发展目标一致,银行履行了环境责任,为经济社会做出了贡献,自然促进了金融业的可持续性,实现银行和社会的共赢。

2 绿色金融对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的作用

对于商业银行的可持续发展问题的研究由来已久,随着绿色金融理念的兴起和发展,更多的学者开始从绿色金融的角度去关注商业银行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关于绿色金融与银行的可持续发展,大量研究表明,商业银行实施绿色金融,短期内可能会影响利润的增长,但长远来看必然会对其带来正面的影响。郭文伟等通过实证研究了绿色信贷对不同类型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影响效应,指出针对不同类型商业银行应该实施更加精准的绿色信贷引导政策,构建差异化的风险分担与补偿机制[4]。高晓燕等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实证了绿色信贷规模与商业银行竞争力之间呈正相关关系[5]。

绿色金融的核心是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绿色金融是实现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手段,也是推动金融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发展绿色金融有利于商业银行的转型发展;有利于商业银行深化信贷结构,降低不良贷款比率, 调整金融资产结构,促进资产的高质量;有利于减少银行所面临的环境风险,提升风险管理能力;有利于提升品牌形象。我国商业银行数量众多,市场竞争激烈,产品和业务同质化严重,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要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进行升级和转型,这也是我国金融发展和改革的主要内容。在这一进程中,商业银行通过发展绿色金融,扩大对绿色经济领域的投资,加大对绿色金融产品的创新力度,引导更多的资金投入绿色产业,进一步发挥其服务经济社会绿色发展功能的同时,也降低了自身的经营风险,同时还能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从而促进自身健康、可持续发展。

3 商业银行的机遇和挑战

3.1 绿色金融背景下商业银行的机遇

在绿色发展理念下,整个经济社会开始绿色转型,特别是“双碳”目标提出后,绿色产业、低碳产业发展迅猛,据有关机构预计,中国实现碳中和所需的绿色低碳投资将达到百万亿规模,因此推动绿色金融发展至关重要。商业银行是这些资金的主要来源,在此过程中将面临巨大的机遇。

3.1.1 政策支持。绿色金融是国家战略,商业银行发展绿色金融,既符合国家的发展战略,又满足监管部门的要求,可以得到国家和政府的多方面政策支持。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支持发展绿色金融,逐步建立和完善绿色金融体系,并在六省九市建立了绿色金融改革试验区,推动低碳绿色经济的发展。中央银行通过再贷款、贴息、机构评价等方式全力支持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对绿色企业和项目的信贷支持,通过有效的激励约束制度,提高商业银行资源投入的“绿色导向性”。

3.1.2 推动银行转型发展。绿色经济领域将产生大量投资机会,其中低碳技术、低碳产业、碳金融等方面的投资需求巨大,另外,碳市场的加速发展,使得商业银行在丰富碳产品、抢抓碳市场方面充满机会。商业银行紧抓绿色发展机遇,大力发展绿色金融,进一步优化信贷结构,有助于确保市场地位、推动自身转型发展。

3.1.3 赢得良好声誉,实现可持续发展。商业银行积极发展绿色金融,推动低碳经济和绿色发展,有利于赢得良好的声誉,在推动经济、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的同时,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3.2 绿色金融背景下商业银行的挑战

2015年,伴随着“绿色发展”理念不断深化,绿色金融首次写进了“十三五”规划,此后的几年间,绿色金融飞速发展,“十四五”规划更是对绿色金融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持续推动绿色银行建设,大力发展绿色金融,推动投融资结构“绿色调整”,截至2020年末,21家主要银行的绿色信贷余额已达11.6万亿元,未来规模还将持续扩大。尽管前景较好,但在绿色金融发展的过程中,商业银行的气候和环境风险管理难度增加,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问题。

3.2.1 政策制度层面。①绿色界定标准不够精确和统一。尽管我国的绿色金融体系不断构建完善,也陆续出台了一些绿色项目标准,如绿色信贷标准、绿色债券项目支持目录、绿色产业目录等,但这些标准之间对绿色项目的界定并不完全一致,容易产生“漂绿”的风险,影响商业银行的投资决策。②对于银行等金融机构开展绿色金融业务,监管部门采取的措施一般都是引导性的、指引性的措施,而并非强制性的措施,一些商业银行出于成本效益考虑,积极性不高。③地区性的绿色金融政策方案尚未完全形成。在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地方政府普遍出台了许多政策,快速促进了绿色金融的发展,但其他大部分地区对如何推动绿色金融发展没有制定明确的方案,对绿色金融的税收、财政支持力度较小,优惠政策不足。

3.2.2 银行自身。①环境责任意识还不够强,缺乏绿色金融规划。特别是中小型银行,关注更多的是利润和自身利益,对于由自己提供贷款而导致企业产生的环境问题,并不能很好地认识。大多数银行并没有把绿色经营理念提升到企业的发展战略中,对绿色金融的发展缺乏规划,没有设立专门的绿色金融部门。②专业人才缺乏。绿色金融业务的专业性很强,涉及环保信息的判断、环境风险的识别、产品的定价等多方面内容,需要既懂金融、又熟悉法规、还了解环保的复合型人才。特别是针对技术层面比较复杂的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等项目,银行人员在信贷判断时,对相关环保政策,甚至对企业的相关工艺流程给环境造成的影响都需要有一定的了解,而现实情况是,大多商业银行严重缺乏这类人才,对于风险、效益等量化评估的能力欠缺,对绿色项目的风险评估以及产品服务的提供,很难做到精准有效。③绿色金融产品创新不足。从整体看,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仍以传统的信贷业务为主,绿色信贷占比较低。绿色金融产品较为单一,主要是绿色信贷和绿色债券,其他绿色金融业务规模有限,相关产品尚处在探索发展阶段,同时,目前绿色金融产品主要针对大型环保企业设计,缺乏针对中小微企业以及居民的金融服务,因此,商业银行绿色金融业务还具有很大的创新空间。④环境信息披露不规范。环境信息披露对于金融机构而言十分重要,一方面,可以促使银行类金融机构逐步完善相关风险管理流程,提升投资决策的质量水平,这对于商业银行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另一方面,监管部门对信息披露的要求越来越高,这也是顺应监管趋势、避免监管风险的需要。近年来,我国银行环境信息披露整体水平呈现上升趋势,但差距较大,股份制银行和国有银行的环境信息披露水平较高,但其他中小银行的披露意愿和水平均较低,且披露得不够规范。

4 发展绿色金融,促进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4.1 树立环境责任意识,规划绿色金融发展

商业银行在全社会的资源配置中起着特殊的作用,是经济结构转型发展的有力促进者,肩负着很大的社会责任,不仅要盈利和纳税,更要充分利用自己的资金调控能力来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商业银行要全面树立环境责任意识,从战略高度规划绿色金融的发展。发展绿色金融,商业银行必须要培养长期投资理念,全面引入ESG投资理念,增强绿色投资能力。在碳中和经济转型进程中,商业银行发挥着重要的影响,为实现“双碳”目标,要积极将低碳管理纳入投资实践,严格控制“两高一剩”的授信,引导更多资金向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方向流入。

2019年12月,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银保监会”)印发《关于推动银行业和保险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其中提到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设立绿色金融事业部、绿色分(支)行等专门机构,这表明,商业银行应该进一步完善绿色金融的组织架构和体制机制[7]。在这方面,作为国内首家赤道银行的兴业银行起到了一个很好的示范,从集团到总行再到分支行,兴业银行均设立了绿色金融专门部门。如在集团层面,设立绿色金融专项工作组,在总行设立绿色金融业务委员会和绿色金融部,部分分行也设置了绿色金融部,并将绿色金融业务的开展情况纳入对分行的年度考评中。在兴业银行的中期规划中还提到,到“十四五”末,绿色金融的融资余额计划突破2万亿元。除了像兴业银行、江苏银行、湖州银行等绿色金融发展较快的银行外,其他商业银行也要重视绿色金融,认真规划如何发展绿色金融,将绿色金融的理念贯彻到日常业务活动中,才能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4.2 加强专业人才培养,提升量化评估能力

面对绿色金融专业人才短缺的现状,商业银行要积极“外引内培”,一方面要加强人才引进,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内部员工的专业培训。通过多种渠道,采取灵活多样的用人制度,积极主动吸引绿色金融人才,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带动银行绿色金融业务的创新和发展。要制定培训计划,全面融入环保理念、环保法律、环保政策、环境评估、环境风险等绿色金融方面的培训内容,鼓励员工不断丰富自己的金融体系知识。同时,要重视人才储备,可以选派相关员工外出进修,系统地学习绿色金融知识,特别是提升对气候和环境可能带来的投资风险量化评估的能力。在“外引内培”的同时,还应积极探索校企合作,与知名高校合作,订单培养绿色金融专门人才。

4.3 创新绿色金融业务,研发转型金融产品

产品同质化无法提高企业竞争力,商业银行也是一样,要提升竞争力,必须不断创新。单纯依靠绿色信贷,商业银行的经济效益很难提升,会影响其业务发展的商业可持续性,因此,商业银行在进一步扩大绿色信贷业务发展规模的同时,必须加强绿色金融产品创新,延伸业务范围,提高收益的同时增强风险管理能力。银保监会的《指导意见》提出除了绿色信贷外,还应积极发展绿色债券、能效信贷、绿色信贷资产证券化等这些近年来的新兴产品,稳妥开展环境权益、生态补偿抵质押融资这类有助于将环境影响外部性内部化的融资工具,依法合规设立绿色发展基金,探索碳金融、气候债券、蓝色债券、环境污染责任保险、气候保险等创新型绿色金融产品[7]。

当前,商业银行大多是针对规模较大的环保企业开展绿色信贷业务,对小规模环保企业覆盖较少。商业银行可以将绿色金融和普惠金融相结合,面向中小企业需求,加速推出绿色金融服务和创新产品,创新担保形式,为中小企业提供成本更低的融资渠道和绿色金融服务。还要将绿色金融与供应链金融、科技金融结合,运用先进技术和手段,创新推出绿色供应链金融服务和产品,获得更多优质客户,提高市场竞争优势。针对家庭和个人用户,也要积极开发有针对性、特色化的绿色金融服务和产品,比如低碳信用卡等,引导消费者进行绿色消费。

此外,发展绿色金融不是只支持那些“纯绿”的项目,有些项目目前是属于“高碳”,但是在“双碳”的政策目标下,这些项目必然会积极进行改造升级,未来可以转化为“低碳”,甚至“零碳”。在改造升级过程中需要绿色金融的大力支持,也就是所谓的“转型金融”,今后这类转型金融产品具有很大的推广空间,因此,需大力研发转型金融产品。

4.4 重视环境信息披露,完善环境风险管理

随着“双碳”目标的提出,监管部门对环境风险管理和环境信息披露越来越重视,2021年7月,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指南》(以下简称《指南》),针对商业银行、资管机构、信托公司、保险公司等不同类别的金融机构,分别给予了环境影响和环境风险测算的披露建议[8]。除了上市银行,对于其他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目前并非强制性的,但这是未来发展的趋势,事实上,许多地区特别是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已开展试行。比如,在前期试点的基础上,2021年,湖州市已经实现全域银行业环境信息披露。江西省在全国率先实现法人城商行环境信息披露全覆盖,粤港澳大湾区13家法人银行集中挂网发布了环境披露报告[9]。

无论是从政策要求还是自身发展的角度来看,商业银行必须高度重视和规范环境信息披露工作,在《指南》的引领下积极推动建立完善的环境风险管理体系,引导资源向绿色、低碳领域配置。

5 结束语

绿色金融是经济社会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支撑,也是商业银行履行环境责任的重要体现,是其可持续发展的最优路径。商业银行应该进一步意识到环境问题不但严重影响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性,还会影响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在日常经营和业务开展时要时刻履行起环境责任,通过创新和发展绿色金融业务,优化金融资源,促进节能减排,助力“双碳”目标实现的同时,也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商业银行责任金融
使命在心 责任在肩
商业银行资金管理的探索与思考
每个人都该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何方平:我与金融相伴25年
关于加强控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探讨
央企金融权力榜
民营金融权力榜
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研究
发达国家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的经验借鉴
多元金融Ⅱ个股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