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课后作业设计的误区及解决策略

2022-02-08谭满娜

辽宁教育·管理版 2022年1期
关键词:作业设计解决策略误区

摘要:“双减”要求全面压减作业总量和时长,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我们要以课程标准为依据,确立以学生为本的基本理念和面向全体、重视学以致用的作业评价观,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人格得到尊重,情感得到体验;要研究小学数学学科作业设计存在的困难,尝试如何设计既能“提质”又能“减负”的作业。此外,还需改变教师的作业评价观念。

关键词:“双减”;作业设计;误区;解决策略

“双减”要求全面压减作业总量和时长,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这对学校和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提高教书育人水平,强化教学管理,创新教学模式,精简作业量,实行差异化、个性化教学。

“作业”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教师给学生布置的功课。”设计作业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消化和巩固所学的知识,形成相应的技能,进而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发展智力。在布置作业时,可以把教学内容和现实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引导学生在理论与实际操作中学习,通过实际生活来激发学习文化知识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际操作能力。要使学生通过感受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对各类知识感兴趣,进而喜欢做作业。因此,在“双减”的背景下,我们更要以新课程标准精神为依据,确立以生为本的基本理念和面向全体、重视学以致用的作业评价观,使他们的个性得到张扬,人格得到尊重,情感得到体验。若想达到“减负”的目的,就要研究小学数学学科作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要尝试如何设计作业既能“提质”又能“减负”,此外,教师还应转变作业评价的观念。

一、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存在的问题

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主要包括课堂教学和课后作业两个重要组成部分。课堂教学方面,当前按照《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要求,大多数教师在课堂上能够努力为学生搭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平台,以学生为主体设计课堂教学活动。在教学中,我们努力使学生经历完整的知识发现、形成、应用和发展的学习过程,努力使学生经历完整的自我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我们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发展个性。在课后作业设计方面,有时我们不难看到,有很多教师仍停留在传统的作业观念下,设计的作业仍以机械练习为主,缺乏与课堂教学理念的一致性。参照“双减”的要求,很多教师在作业设计时仍存在一些问题。

(一)将配套练习册作为主要课后作业

当然,我们先要肯定使用配套练习册的优点。一些配套练习册习题的编排契合课堂需求和学生发展,使学生对于一些基础性知识的掌握更加牢固,对某些必备技能的运用更加熟练。但是,如果我们过度依赖练习册,将其作为每日的课后數学作业,那么它就“解放”了教师,束缚了学生。如果学生的心中将数学作业与练习册划上等号,这样的作业无论是从形式上还是内容上,都会显得枯燥、乏味、单一、机械,会使他们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毫无兴趣可言。

(二)将完成作业作为课堂环节之一

在“双减”的大背景下,为了全面压减家庭作业总量,降低作业难度,一些教师无奈选择在课堂上预留一些时间,组织学生完成作业中的基础性练习部分,并替代了必要的课堂练习。一些教师将课堂教学目标变成了“让学生学会作业中的知识”,作业里有哪些知识点,课堂上就讲哪些知识点,以确保学生能快速、准确、顺利地完成作业。如果长此以往地做下去,无疑违背了课程标准的要求,使课后作业成为“应付要求”的“作戏”,使课堂教学效率降低,得不偿失。

(三)将作业内容、形式和完成时间统一化

在“双减”的大背景下,一些学校要求同一年级要布置统一的作业,其中作业形式、作业内容、作业时间都要求全年级统一。同时,要求按照学习能力中等的学生完成作业的速度来预估全体学生完成作业的时间,得到“大约20分钟可以完成两页作业”的完成时间标准,并以此作为统一的时间标准来设计作业,达到“小学三至六年级书面作业平均完成时间不超过60分钟”的要求。但是,教师和家长同样面临着学困生可能一个小时还写不完,学业负担重的难题;也面临着学优生可能10分钟就写完,“吃不饱”的问题。统一的作业量、作业形式、作业内容,不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因此,教师设计出让学生喜欢的“精”而“少”的作业,让学困生吃好、学优生吃饱,成为“双减”背景下学校、教师、家长的共同期待。

二、走出小学数学作业设计误区的策略

作业设计在国内外教学论的研究中一直都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也有很多可借鉴的成果。在作业形式、作业设计、作业评价方面,我们积累了大量的研究经验:作业形式——对学习能力不同、性格存在差异的学生需要布置不同的作业,如开放型作业、应用型作业、阅读型作业、实践型作业、趣味型作业、课堂延伸型作业、跨学科整合型作业、自主型作业、口答型作业、总结型作业等;作业设计——作业要具有多样性、适切性、开放性、层次性和实践性。作业评价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注意评价语言的人文性、激励性等。

“双减”政策鼓励布置分层、弹性和个性化作业,要求坚决克服机械、无效作业,杜绝重复性、惩罚性作业。因此,我们可以将多种作业类型相整合,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分层设计出满足他们个性化发展要求的作业。

(一)设计分层作业是开端

在统一作业中,所有学生都会完成相同的作业,学困生就算是基础题目全对也拿不到A等级,他们经常因为那些相对于自身水平难一些的题目出错,因而得到B、C等级。同样的作业中,学优生因为作业难度总是相对于自身水平略低而每次得到A等,但毫无成就感。这样统一的作业并不利于鼓励学困生建立自信,也不利于激发学优生完成作业的兴趣。

布置分层作业,就是在布置作业时根据学生的情况,把作业习题设置成难、中、易三个层次。在实施过程中,把作业习题难度与学生现阶段的水平对号入座。

布置分层作业之前,要在班上参照以往作业完成的实际情况和学生一起进行分析,让学生对自己做出恰当的评价:评价自己的现状,明确进步的目标,分析并明确自己处于哪一类学习阶段(A类:当前学习能力处于较低水平;B类:当前学习能力处于中等水平;C类:当前学习能力处于较高水平)。在学生自我评价之后,教师可以以《致家长一份信》的形式与家长沟通,得到家长的信任、理解与支持。

然后,学生自愿申报类型,教师加以补充更正,允许学生有一个初试的过程,并可以每月对自己申报的类别加以调整。

在作业分层实施的过程中,要根据划分出的三类不同层级,完成该能力水平层次需要完成的题目(每个层次的作业题目都要兼顾基础性和拓展性),教师要根据不同的评价标准进行赋分。如A类完成较多基础性试题和少量中等难度试题即可获得满分;C类需要完成较多难题和少量中等难度试题才能获得满分。我们设计作业的最终目的是使处于每个能力水平层次的学生在作业评价中都能得到发展、得到认同,都能体验到成就感,增加自信,激发学习兴趣,最终向上一级层次迈进。

(二)优化作业类型是基础

北京市特级教师钱守旺认为,很多数学课后作业存在着“形式单一、内容机械、重复枯燥、评价刻板、缺乏激励、被动应付”等问题。这些情况如果不能得到根本性的改变,将不利于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更不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增强和自信心的培养。在“双减”的大背景下,我们可以根据知识本身的特点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形式多样的作业。

1.趣味作业,激发兴趣

当学生说出“完成数学作业是一件幸福的事”“我回家第一件事儿就是完成数学作业”时,我相信这一定是数学教师最高兴的事情。而若想达成这样的目的就需要使数学作业充满趣味性。当我们把趣味性作为设计作业的一个原则时,就会发现数学学科中可以挖掘的趣味素材数不胜数。

低年级可以布置实践型作业。如一年级的学生学习“认识图形”时,可以让他们在家里寻找生活中的长方体、正方体、球和圆柱物品,把它们搭起来,比一比谁在家里找得全、搭得高,并以照片的形式呈现作业。学生在这样的作业中既复习巩固了这些立体图形的特征、体会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又通过实际操作体会了“球具有滚动性、不能放在物体下面”“圆柱具有侧面的滚动性、只能让圆形部分做底面”的教学重点。这样,学生在找一找、搭一搭、比一比的活动中就会兴趣盎然地完成作业。

中高年级可以布置阅读型作业。如可以让中年级学生阅读教材中设置的有趣情境,将相关例题和习题读一读。这样不仅可以了解教材中的数学信息,还可以想一想例题中讲的是什么知识,习题的侧重练习点是什么,教材编排的例题是怎样层层深入的……这样的阅读与思考,就是对知识的梳理和回顾。读教材可以是预习,也可以是复习,能够帮助学生查缺补漏、构建知识系统。

高年级学生可以布置课外数学阅读型作业。可以推荐相关数学方面的书籍让学生感受数学的有趣。这样,数学在学生面前不再是枯燥和生硬的模样,而是丰盈的、生动的、趣味横生的。

2.跨学科整合作业,体验神奇

我们经常说:“数学是一门神奇与伟大的学科”“它能与任何一门学科碰撞出火花”。数学具有的这些特质,需要教师一点一滴、潜移默化地展示给学生,而作业就是其中的重要载体之一。

数学与语文学科的碰撞。低年级可以布置调查型作业,如你知道的诗句和成语中,有哪些我们学过的数?请你写一写。学生在作业中展示的成语有:一心一意、三心两意、七上八下、千军万马、五颜六色。诗句有: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中年级可以布置创新型作业,如请你对认为不恰当的地方进行改正:

2021年9月31日 星期一 天气 晴

今天早晨我从2分米的床上爬起来,来到卫生间拿起15毫米长的牙刷,刷完了牙急急忙忙地吃完早饭去上学了。我从家出发用了2个小时的时间走了3米的路到了学校。走进教室,赶紧从书包里拿出1毫米长的钢笔和4米厚的笔记本认真做起笔记。

高年级可以布置日记型作业,如以“滴水穿石”现象为题撰写数学观察日记(字数要求200字)。

一个周末,我洗完毛巾,正拿出去晒时,发现毛巾不停地滴着水。我想,那不如我来观察一下1分钟滴多少滴水吧。我打开秒表开始计时,我一边看时间,一边数了起来:1、2、3、…… 41、 42、 43,1分钟滴了43滴水。于是我想:那么一个小时呢?1小时等于60分,60×43等于2580滴,一天呢?一个月呢?一年呢?以下的计算,因为数字太大,我只能用计算器计算起来,一天滴了2580×24=61920滴;一个月滴了61920×30=1857600滴,一年就滴了1857600×12=22291200滴。一年滴了这么多滴。长年累月,该有多少滴呀!从此,我对滴水穿石有了更深的理解。

数学与美术学科的碰撞。低年级可以布置实践型作业,如绘制数学图画“我们的校园”。可以配合学校“创建多彩校园”的活动,要求作品中的物体能反映出数量1~10。中年級可以布置操作性作业,如绘制数学图画“我的家”。要求作品中呈现的图形要使用规范制图方法绘制出垂直、平行、长方形、圆形、扇形。高年级可以布置测绘型作业,如绘制数学图画“我的家”。要求按照比例尺1∶50,绘制出“我的家”图画,其中对于地面面积、床、家用电器的大小要实地测量后按照比例尺缩小后绘制。

(三)改变作业评价观念是保障

“减负”背景下的作业评价也要求教师应改变那种只注重作业对错和学生成绩高低的评价观念,转而根据个性化作业的特点,采取积极的评价方式。个性化的作业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能力得到提升,综合素养得到提高,使他们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小主人”。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小主人”的作业展示形式可能更加灵活,也许天马行空、不着边际;也许表达方式并不那么规范;也许字迹格式并不那么工整;也许……有很多不可预测的可能。

在“双减”大背景下,这就需要教师在提高作业设计水平的同时,改变作业评价观念。这也是高效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首先,我们要认识到“双减”背景下的数学作业不再有唯一的答案,书写不再有统一的格式。数学作业中会存在很多具有学生独创性的数学问题,作业可能是生动有趣的数学图画,也可能是洋溢着童心的数学日记,其中的很多内容都显示出学生的智慧。这时,教师在评价数学作业时,就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给予鼓励性的评价。

其次,我们要认识到完成这样的数学作业,学生的热情越发高涨,他们的数学学习会越来越幸福和温暖。我们看到一篇一篇的数学日记,是学生最真实的数学认知,他们的学习方式会发生变化,学习的自信心会越来越强。教师在评价这样的数学作业时,需要及时展读和点评,对于优质的作业,还可以推荐发表。

此外,我们还可以采取多种方式让数学作业活起来,这需要我们做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要做好家校沟通工作,赢得家长的大力支持和帮助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要做好方法指导工作,怎么搜集、调查和整理,如何呈现思考过程及结果,其他同学有什么好想法,这些都需要我们给予学生必要的方法指导和互相学习的空间;要做好总结反馈工作,教师必须认真对待学生的每份作业,通过成果展示、专题讨论等形式,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针对暴露的问题与不足,要及时指出,提供改进意见。

“双减”的大背景下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实则是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设计“精”而“少”的作业是需要教师花大量的时间去琢磨并精益求精的。通过不断尝试,我认为可以采取5:3:2的作业构成比例,即十次作业中,至少五次作业是不花太多精力的基础性作业;至少三次作业是涵盖趣味作业的技能型作业;只有两次关键作业是需要花较多时间和精力去思考、布置和品评的多样化作业。这样执行起来会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去完成作业,会让教师有更多的精力去高效设计。

参考文献:

[1]毕志民.新课程背景下如何设计小学数学作业[J].辽宁教育,2015(7).

[2]潘志海.高效课堂背景下的小学数学作业分层与实施研究[J].内蒙古教育,2015(11).

(责任编辑:杨强)

作者简介:谭满娜,抚顺市教师进修学院附属小学高级教师。

猜你喜欢

作业设计解决策略误区
圆锥曲线学习中的六种误区
关于野生动物行为的5个误区
解析几何常见误区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探讨
新课标下高中化学作业设计探究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现象及解决策略
家校合作问题分析及解决策略研究
关于我国水污染治理存在问题与解决策略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