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肺原发性腺泡细胞癌的病理诊断

2022-02-07王晓明

健康之家 2022年20期
关键词:肺腺癌

王晓明

摘要:目的 报道1例肺原发性腺泡细胞癌的临床病理诊断,查阅相关文献,总结其临床表现、组织学特征并鉴别相关疾病。方法 收集1例本院就诊的肺支气管腺原发性腺泡细胞癌病例的临床资料;病理组织学观察;查阅相关文献并进行相关疾病的病理鉴别。结果 本例肺肿瘤性病变为肺原发性肿瘤,患者于外院影像学检查时发现并就治于本院,术中要求快速冰冻病理诊断以判断病变性质,并要求术后确切诊断。术后经免疫组化证实本例为肺原发性腺泡细胞癌。结论 肺原发性腺泡细胞癌为肺原发性肿瘤中的罕见肿瘤,国内外鲜有报道,本报道在总结相关病理诊断经验的同时,充实相关肿瘤的临床病理诊断数据,以期同道指正。

关键词:腺泡细胞癌;肺腺癌;细支气管肺泡细胞癌;恶性间皮瘤

肺癌在我国乃至全球都是常见的肺部恶性肿瘤,其中腺癌更是常见的肺癌类型之一,且腺癌的发生率目前已超过鳞状细胞而居于首位。随着诊疗技术的不断进步,一些罕见的类型也在不断被识别。本例报道1例罕见的肺原发性腺癌-腺泡细胞癌,由于此型腺癌在肺内鲜有发生,国内外的文献中更是鲜有报道,故本文在总结相关临床病理诊断经验的同时,充实相关肿瘤性疾病的病理诊断数据,以期在相关诊断领域中获益。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患者,女,53岁,已婚,有HIV及梅毒病史,无其他肿瘤病史。患者因咳嗽、咳痰、痰中带血6个月,影像学检查发现肺肿物1个月而就治于本院。入院前1个月先后在多家外院就诊,外院胸部CT检查均提示右肺上叶占位性病变,考虑肺癌周围型。经患者同意行胸腔镜肺肿物切除。术中未见胸腔粘连与积液,病变位于右肺上叶,大小约4.0 cm×5.5 cm,质硬,胸膜皱缩明显,故拟行相关肺叶切除并要求术中快速冰冻病理诊断以判断病变性质。

1.2 术中冰冻快速病理检材

大体检查,送检右肺上叶,体积16 cm×9 cm×4.5 cm,支气管断端直径1.5 cm,肺叶脏胸膜大部分光滑,距离支气管断端1.5 cm局灶胸膜下触及质硬区,体积5.5 cm×4.4 cm×3 cm,质硬区胸膜表面未见特殊。质硬区切面呈灰黄实性,局灶灰红似坏死,其余肺组织切面灰红质软(见图1)。支气管旁查到灰黑结节3枚(淋巴结)。于距脏胸膜最近处灰黄实性区及灰黄与灰红交界处检材,行快速冰冻切片,HE染色,显微镜下观察。

1.3 术后慢病理检材

自支气管断端依次剪开各级支气管,支气管黏膜尚光滑,未见肿物。于支气管断端、血管断端、肿物带周围肺、支气管旁淋巴结、相对正常肺等部位行标准化取材,拟行常规石蜡切片、HE染色及二步法EnVision免疫组化染色,显微镜下观察。

1.4 抗体

CK、Vimeintin、TTF-1、NapsinA、CK7、FVIII、CD31、CD34、P40、CK5/6、P63、CgA、Syn、CD56、MelanA、S100、Ki67等,均为上海基因公司产品。

2结果

2.1 快速冰冻病理诊断

镜下,质硬区呈高度细胞化伴坏死,细胞胞浆嗜酸呈弥漫片状且异型显著,同时可见细胞间可见大量小血管。科室内会诊后,报告:恶性肿瘤伴坏死,考虑腺癌(实体型),不除外神经内分泌肿瘤及低分化鳞状细胞癌等,等慢病理及免疫组化进一步确诊(见图2)。

2.2 慢病理诊断

2.2.1 HE染色

镜下,肿瘤高度细胞化,胞浆嗜酸,肿瘤细胞明显异型并呈弥漫片状分布(见图3A),部分细胞呈胖梭形,核分裂像显著,肿瘤细胞间血管丰富,局灶区域似呈肿瘤细胞自血管壁发出样(见图3B),未见明显黏液。肿瘤似有推挤性边界,挤压周围肺组织(见图3C),同时累及脏胸膜。在推挤性界的周围可见较多的小支气管,小支气管黏膜光滑,未见肿瘤细胞,管壁内局灶可见透明软骨,但未见支气管腺体(见图3D)。初步诊断为肺腺癌实体型,不除外低分化鳞癌、恶性间皮瘤、肺神经内分泌癌、恶性黑色素瘤、细支气管肺泡细胞癌、NUT癌;由于局灶区域似呈肿瘤细胞自血管壁发出样,亦不能除外恶性血管周上皮细胞样肿瘤;同时患者有HIV病史,亦不能除外卡波西血管肉瘤,故拟行相关免疫组化标记以鉴别诊断。

2.2.2 免疫组化染色

选取肿瘤带周围肺组织切片行相关组化染色(见图4)。结果:CK(+)、Vimeintin(-)、TTF-1(-)、NapsinA(-)、CK7(+)、FVIII(血管内皮细胞+)、CD31(血管内皮细胞+)、CD34(血管内皮细胞+)、P40(-)、CK5/6(-)、P63(+)、CgA(个别+)、Syn(-)、CD56(-)、MelanA(-)、S100(-)、Ki67(70%+)。CK及CK7标记下,可见局灶肿瘤细胞排列成腺泡样。

3结论

根据HE、免疫组化染色结果及临床病史资料问询,患者无其他肿瘤性病史,尤其是没有涎腺来源肿瘤病史。最终报告:分化差的癌,结合免疫标记结果支持为腺癌,考虑支气管腺原发(腺泡细胞癌),请结合影像学及临床所见,必要时外院会诊。经临床医生与患者及家属沟通,家属借阅相关切片并外院会诊,1周后,会诊结果回报:肺腺泡细胞癌,注:腺泡细胞癌,多发生于涎腺及胰腺等部位,罕见发生于肺。

4讨论

腺泡细胞癌,是涎腺来源的恶性肿瘤,组织学编码8550/3,多发生于涎腺及胰腺等部位。其主要的病理诊断要点是[1]:肿块体积较大、质地较软、边界清楚、黄色到褐色不等,可见坏死和囊性变;镜下,细胞丰富,肿瘤细胞与间质比例高,肿瘤细胞被纖细的纤维间隔带分开呈结节状,但无促纤维增生间质,可见坏死,肿瘤细胞巢周围有许多小血管;肿瘤细胞形态多样,常由多种细胞组成;免疫标记,CK7、CK20及AFP可呈阳性,CD56阴性。

本例肿瘤,无论是术前影像学及术中快速病理乃至术后慢病理,均首先考虑肺腺癌,其原因在于腺癌在我国乃至全球均呈高发趋势,且多为周围型,这于本例高度相符合。故本例也就按常规的鉴别诊断提了一组相关的免疫学标记(鳞状细胞癌、神经内分泌肿瘤及肺腺癌),结果TTF-1及NaspinA出乎意料呈阴性,这提示肿瘤为非肺泡II型上皮细胞来源;同时鳞癌三项(CK5/6、P40、P63)及神经内分泌标记(CD56、Syn、CgA)亦呈阴性,这也排除了鳞癌及恶性间皮瘤、NUT癌及神经内分泌肿瘤的可能;肿瘤内未看到确切的黏液,可排除细支气管肺泡细胞癌;是否是恶性黑色素瘤呢?患者有HIV病史,是否可能是卡波西血管肉瘤呢?是否是恶性血管周上皮细胞肿瘤呢?结果显示,相关的免疫标记均呈阴性。再次仔细观察HE染色切片,发现肿瘤虽然高度细胞化且有丰富的血管伴行,但有推挤性边界,大体切面呈灰黄色,HE染色切片中,肿瘤周边有大时小支气管,小支气管黏膜未见肿瘤细胞,管壁局灶可见透明软骨,但未见支气管腺;回顾所提的标记,阳性的标记有CKpan、CK7,在这两种标记片中,我们发现大部分的肿瘤呈弥漫性排列,但局灶仍可见腺泡样结构,对比CD34等血管内皮标记,发现腺泡样结构不是血管,这提示肿瘤有腺泡分化。查阅文献,涎腺及胰腺中有相应类型的肿瘤-腺泡细胞癌,对比相应的标记结果,两者高度吻合,那么这是腺泡细胞癌吗?相关的病理诊断书籍中并未找到相关的内容,综合查阅的文献,腺泡细胞癌可发生于肺但罕见,国内关于肺原发性腺泡细胞癌的报道较少[2~3],PubMed上也仅有20例案例报道[4],2021年SCI发表了一篇我国学者对美国SEER数据库中肺腺泡细胞癌的大综分析,文章中提到肺腺泡细胞于1972年被首次报道,SEER数据库自1975年~2016年,也仅搜集到2918例肺腺泡细胞癌患者[5]。对比相关文献,同时也再次与患者沟通,确认无其经肿瘤病史尤其是涎腺源性肿瘤病史,最后做出了“分化差的癌,考虑肺支气管腺来源(腺泡细胞)”的诊断,并建议外院会诊。会诊回报的结果,令我们振奋,会诊的结果亦同意我们的诊断,并指出此癌罕见。

综上所述,肺原发性腺泡细胞癌是一种肺内罕见的恶性肿瘤,来源于支气管腺的恶变,为该病的诊断积累了的宝贵经验,同时也充实了此疾病的临床诊断数据,期望能为相关领域的病理诊断获益。

参考文献

[1] 刘红刚,高岩.头颈部肿瘤病理学和遗传学(WHO)[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52-255.

[2] 杨朝晖,王建军,何燕,等.青年人肺原发性涎腺型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J].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15,31(3):264-267.

[3] 杨丽青,杨小东,胡秋芳,等.原发性支气管腺泡细胞癌1例报告[J].临床肺科杂志,2017,53(2):380-381.

[4] 张能冲,赵广垠,陈学瑜,等.右肺巨大腺泡细胞癌合并纵隔严重偏移一例[J].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2021(4):488-491.

[5] 孟威,叶孝乾,诸葛岚,等.原发性支气管腺泡细胞癌1例[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19,35(9):1152.

猜你喜欢

肺腺癌
肺周围型小腺癌37例薄层螺旋CT表现
培美曲塞联合铂治疗Ⅲ期和IV期肺腺癌患者的临床疗效
培美曲塞联合吉非替尼在晚期肺腺癌中应用
C—myc在肺鳞癌、腺癌中的表达及其对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
延长吉非替尼或厄洛替尼给药间隔时间治疗肺腺癌12例
姜黄素干预耐吉非替尼肺腺癌细胞上皮间质转化的影响及相关机制的研究
靶向沉默RACK1基因对肺腺癌裸鼠移植瘤生长的抑制作用
靶向沉默RACK1基因对肺腺癌裸鼠移植瘤生长的抑制作用
肺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影像学规律及转移影响因素分析
培美曲塞联合顺铂治疗中晚期肺腺癌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