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数据环境下图书馆管理思维与管理创新

2022-02-07安玉洁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22年7期
关键词:图书图书馆信息

□安玉洁

一、大数据环境的定义和特征

国外对于大数据的研究发展更早一些,一些国外学者深入分析了数据,认为数据对于很多领域都发挥着关键作用,并且对于人们的生产生活也具有很大的影响。从这之后,各行各业的人士都开始对数据进行了研究,并提出各种各样的定义。这些定义中都存在一个共同点,就是“大”字,基本含义代表了多样化的特点,又表示了众多不同的量化价值意义。因此,IDC对于大数据的特征进行了总结,认为大数据具有大容量、大流量、多种类、高价值和处理速度快等特征。从这些特征可以看出大数据中蕴含的一些理念,一是大数据背景下业务特征在于深入挖掘数据信息中隐含的价值,能够给各企业的变革带来新动力,科技成果可以对企业发展发挥积极作用;二是数据多元多样化,体量庞大,加强了数据间的联系性;三是大数据以数据流的形式飞速地进行传播和推广,具有时效性、高准确性;四是现在衍生了很多处理众多大数据的产业。基于大数据的这些特征,其IT架构很可能也会发生变化,也会对应用数据较多的环节产生非常严重的影响。然而图书馆在价值取向以及数据方面和大数据分析较为类似,因此,大数据环境下,图书馆的工作管理必然会受到影响。

二、大数据环境下图书馆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在大数据技术的冲击下,传统图书馆的发展迎来了巨大的挑战。第一,因为数据信息的不确定性,当进行信息检索时很有可能无法在第一时间及时地获取准确结果,大数据信息技术也不例外,专业技术的高要求其实会给读者制造一定的阅读困难和阻碍,因此,专业人员针对个人的阅读需求进行检索然后再反馈给读者,这是一项工作量很大的工程。第二,因为涉及到网络大数据,图书馆里的数据安全和隐私问题就尤为重要。大数据环境带来了庞大的数据资源系统,而数据信息的开放会使得数据安全和产权保护等方面迎来巨大的挑战,如何处理好数据信息安全以及隐私信息属于工作的重中之重,这就要求图书馆在进行数据化管理发展的同时也要制定满足需求并且安全规范的模式和操作流程,保证图书馆的信息和权益安全。第三,处在大数据环境背景下,读者可以通过多种渠道去获取信息和资源,但数据多而杂乱,往往无法在较少的时间内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大大降低了检索信息的效率。其主要原因就是读者对于图书馆的数据信息采集技术理解和掌握不到位,所以就需要专业工作人员对读者进行相应的技术培训和针对性指导,使读者熟练掌握相关的方法以便能够高效地获取自己需要的信息资源。但在现实情况下,图书馆对于读者的技术培训工作量任务庞大且艰巨。图书馆所面临的未来发展挑战越来越深入,如何在大数据背景下,对图书馆的管理模式以及发展改革进行预测和规划,是现在图书馆应当重点研究的现实问题。

三、大数据环境下的图书馆管理思维模式

通常情况下,传统图书馆的服务方式主要在于依靠馆内丰富多样的图书、报刊、杂志等,毋庸置疑,这些数量巨大的纸质图书会给图书馆的便捷化管理增加了难度。因此,大数据的问世和应用能够把纸质图书数字化,然后通过网络数据的存储、传输、处理等功能完成提供服务、数据管理等繁多工作,很大程度地提高了图书馆的管理效率,进而为传统图书馆在解决管理难题上提供了方向思考。除此之外,大数据技术可以对数据信息进行实时检索、更新、分析、处理等,对于图书馆的长效管理具有积极作用。

从图书馆的服务方面来说,大数据图书馆的资源数据信息数字化能够充分满足人们的需求,并且可以记忆处理读者的搜索记录,根据读者的阅读需求,高效地推送各种相关的前沿知识和图书,给读者提供全面性和个性化的服务;从管理方面来说,传统管理模式下的图书引进、图书管理、库存盘点等一系列工作都需要手工记录、制表做账,工作效率较低、出错率也较高,而大数据技术的引入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难题,所有的资源数据都可以实现数字化并且便于查询处理,大大提高了管理工作的效率和处理的准确性;另外,在管理读者的工作方面,也可以充分发挥大数据技术的作用,在大数据技术的指导下,图书馆不需要安排专职人员对图书的借阅数据进行登记和处理,可以开通读者自助借阅通道,利用电子信息管理记录等方式代替人工,高效地完成这些工作,不仅可以节约人力成本,而且能够大大提高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从图书馆的数据资源角度分析,纸质媒介一般不便于保存,更不利于长时间的储存,具有各方面的安全风险,而数字化记录可以有效保障资源的完整性和丰富性,从而解决安全风险,避免珍贵资料的损坏和遗失。

四、大数据环境下图书馆管理思维与模式创新

(一)丰富收集图书报刊的渠道。大数据环境下,传统图书馆在图书采集、购入方面所采用的线下人工收集模式显然满足不了数字化发展和管理的需求。这种传统的线下模式,由于图书的预订、收集工作会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并且收集周期较长,往往还容易出错或造成损失。大数据下的图书馆应该充分利用大数据信息技术的优势,扩大改革图书收集的渠道,可以运用大数据技术分析处理各方面信息,维护与出版商、书店等之间的友好联系,或者直接与研究学院、作者等签订合作合约。合理运用网络交互技术实现网上收集图书,这样可以保证图书馆及时地引进最新版图书,提高了图书收集的效率和质量。另外,图书馆也应该对图书收集工作进行多方面的宣传,借助网络信息技术,全面迅速地在线征集图书等资料,拓展图书馆的图书收集渠道。

与此同时,大数据环境下的图书馆在采购书籍方面,更要了解当前人们的阅读爱好、需求和习惯等,做到符合社会文化发展,可以尝试增加数字读物的比重,给读者提供更加便利和丰富的阅读方式。

(二)对图书资源进行细致化管理。传统图书馆的管理工作普遍都是以人工为主,这样滞后的管理模式会给读者造成许多不便,读者很难及时、准确地搜索到自己想要获取的图书信息,这样人工的管理效率也相对较低。而大数据技术可以很好地弥补这些弊端,有大数据技术的支持,图书管理和读者服务都会变得更加效率、更加合理。第一,大数据技术可以高效地对图书进行分类、整合,将全部图书资料按照项目、类别、内容等条件,都进行编号排序管理,读者可以根据图书编号迅速地获取图书。有些读者在阅读后就随意放置图书,没有严格归位,这种情况,图书管理员也可以依靠专属的图书编码快速找到重新归位,有助于提升图书馆管理和服务的水平。第二,图书管理员也可以利用大数据技术对读者的借阅情况进行了解分析,从而总结出借阅量大的热门图书类别,并且依据数据做出更有针对性的图书管理方案,让读者可以快速找到想要的图书,有利于提高图书馆管理员的工作效率。第三,管理员在统计读者借阅数据情况的同时,也要对这些数据进行深度分析,挖掘数据代表的意义,通过数据分析找出工作的不足,并及时地作出改进,保证图书管理工作更加合理更加效率。只有把图书资源管理工作精细化、科学化,图书馆的管理工作才会更加高效。

(三)构建网络移动阅读平台。一是要构建网络资源数据库,把图书馆的全部图书数据通过大数据技术长期存储,避免纸质记录和人工管理的安全隐患。二是构建官方阅读网站、移动图书馆客户端、官方微信公众号等网络平台,提供给读者丰富的阅读模式,从而实现数据信息的高度共享,管理工作实现质的飞跃,这是传统模式达不到的效果。图书馆处理好数据信息的云存储,注重质与量的提高,能够给读者带来全新的阅读体验,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需求,随时随地地在网络平台上进行检索、借阅。使得读者摆脱了阅读时间、空间的限制,极大地优化了阅读条件,同时也便于图书馆的维护管理,大数据信息处理是未来图书馆发展的必要条件。

(四)提供给读者个性化、智能化的服务。在读者进行信息检索时,通过大数据技术的处理,可以分析出读者的独特阅读报告并在检索系统中记忆下来,便于之后相关前沿知识的推送或者下次便捷地获取信息。智能化服务,可以通过构建全面的图书馆管理系统,对数据信息从题材、内容、作者、出版社等模块进行分类管理,让读者可以根据自身条件快速地检索出想要的图书数据,然后实现全网全系统的更新存储,包括具体的阅读章节记录,阅读时间的记录等等,为每位读者建立一个阅读档案、阅读日记这样的形式便于之后的连续阅读。此外,当图书馆的数据更新时,可以通过APP、公众号、邮件等形式给读者推送消息,提升读者的阅读体验,从而完善服务管理,提升服务质量和效率。

(五)提升管理者水平、保护读者隐私。在享受着大数据带来的便利的同时,也要注重其带来的安全风险。一方面,大数据时代,所有的信息都会整合到网络上,包括图书知识版权、读者个人信息等,一定要做好保护措施,以免造成信息的泄露,给图书馆、读者带来危害。因此,要做好隐私信息的加密保护,健全信息管理制度,降低数据的安全隐患。另一方面,大数据图书馆对管理者的综合能力要求适当提高,要对管理者进行数据采集处理等专业技术以及管理文化素养的培养,以便于提供更好的服务;为维护网络平台的安全和稳定,必然要招聘专业的网络技术人才提供日常的网络维护和开发。

五、结语

处在大数据飞速发展的时代,图书馆的管理也要紧跟发展,引入大数据技术的优质特性,健全图书馆管理模式,创新管理思维。与此同时,也要注重读者的阅读体验,结合网络大数据,升级服务形式、提升服务质量,提供读者优质的阅读服务,从而保证大数据下图书馆的创新发展。

猜你喜欢

图书图书馆信息
图书推荐
欢迎来到图书借阅角
图书馆
班里有个图书角
订阅信息
展会信息
去图书馆
健康信息
健康信息(九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