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西迁精神”对大学生担当精神的培养

2022-02-07陈洁楠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22年7期
关键词:西迁大德西安交通大学

□陈洁楠

基于西北工业基地建设的要求及国内外形势发展的急切需要,1955年,国务院做出了交通大学内迁的重大决定。在杰出教育家彭康的带领下,交通大学从繁华的大上海迁至当时较为落后的古城西安,在大西北的黄土地上坚强扎根,担当起了建设西北、服务国家的使命担当。在西安交通大学“成长”的过程中,一代代“西迁人”,用毅力、勇敢、刚毅,用青春、汗水和智慧克服重重困难,经过六十几载,在大西北建成了一所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社会主义一流大学,这为西部经济进步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也为国家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2017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给西迁老教授们回信,希望西安交通大学的师生们能继续传承好“西迁精神”,随后2018年新年贺词再提“西迁精神”,至此“西迁精神”这一被小范围群体使用的术语,逐步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1]。

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调研,专门走进了西安交通大学西迁博物馆,亲切会见14名老教授,并明确“西迁精神”是爱国主义的核心,并鼓励广大师生要弘扬好“西迁精神”。

此后,在诸多场合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青年担当的重要性,先后在五四青年节、全国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等场合,对当代青年担当精神进行了解读,并对广大青年给予殷切希冀。当代大学生作为当代青年群体中最激昂的组成部分,更应将担当传承作为自己的人生己任。为此,本文将以“西迁精神”为例来来解读青年担当,希望可以给思政教师一些新思路,为做好大学生担当精神培养做以参考。

一、胸怀大志

“志之所趋,无远勿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志之所向,无坚不入,锐兵精甲,不能御也”,志向是一个人成长成才的重要前提,正所谓:志不立无可成之事,习近平总书记也多次强调了青年担当的重要内涵,“青年理想远大、信念坚定是一个国家、民族无坚不摧的前进动力”,“理想指引人生方向”等,毫无疑问,这些话道出了大学生树立远大志向的重大意义。

而“西迁精神”更是将崇高之志的伟大之处体现的淋漓尽致,为了国家发展的目标、建好西安交通大学的目标,老一代“西迁人”克服重重困难,舍小家、顾大家,放弃大城市的安逸,来到当时一片荒凉的大西北,为了国家发展,他们满腔热血,用毕生心血办好西安交通大学。如今,西安交通大学这棵“西迁老树”不仅在大西北生根发芽,如今它已枝繁叶茂。回望过去,历史上的伟大人物,也无一不将自己的志向与祖国的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例如:青年马克思在17岁中学毕业时,他就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作为自己的人生责任,同时立下“改变世界”,为人类幸福而奋斗的大志;青年时期的毛泽东,在离开家乡去湘乡求学时,曾经改写了《七绝·改诗赠父亲》这样一首诗留给父亲:孩儿立志出湘关,学不成名誓不还……,而且青年时期的毛泽东已经开始关心国家的前途命运,将自己的前途与国家危亡联系在一起;又例如14岁时周恩来就立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大志。为此在社会快速转型的今天,作为当代大学生,更要明确身份、梳理目标、确定理想,另外,作为当代大学生需要注意一点,所谓志不同,人生方向则不同,为此大学生不仅要立志,更要胸怀大志,不仅要为个人成长成才立大志,更要心怀国家之志,因为只有青年人将自己投身于国家发展的实践中,才能实现自己最大的人生价值。

二、心有大德

“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这是习近平总书记谈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强调的,而这里的德既是个人的私德,更是国家的、社会的大德。古人有云: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这是对私德,个人之德的要求,另外,也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样的公德。本文所讲的“德”,既是个人的德,也是社会、国家的大德,为此,作为时代新人的大学生,不仅是要修好私德,更要修好国家的德、社会的德。

西安交通大学之所以能顺利“西迁”,时隔65年,由过去那个“道路不平、电话不灵、电灯不明”,野兔地上跑,半夜甚至能听到狼嚎”荒凉校舍,变为今天的西北第一名校,这背后既有国家经济发展、政策支持,但更重要的是“西迁人”大德的完美呈现,在国家需要时,他们坚决响应国家号召,秉承国家利益至上,坚持为国家社会服务,毅然离开繁华的黄浦江畔,奔赴千里之外的黄土地,他们乘坐一趟又一趟特殊的专列,从上海来到古都西安,建校初期,百废待兴,他们又克服诸多生活、科研、教学上的困难,披荆斩棘、勇攀高峰,使学校各项教学工作步入正轨,中途未中断任何教学,没有停滞一届招生[2]。一代代“西迁人”奋勇向前,勇敢地将个人前途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奉献出自己的美好年华,正所谓:“党让我们去哪里,我们背上行囊就去哪里”,“哪里有事业,哪里有爱,哪里就有家”,“始终与党和国家的发展同向同行”[3]。时至今日,很多西迁英雄们已经在这片黄土地长眠,这不是大德,又是什么呢?

毛泽东说过:“青年人朝气蓬勃,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青年人身上。”习近平总书记也经常说:“国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来在青年。”作为青年中最有朝气的群体,当代大学生,又怎能不与国家同发展、共奋进。100多年前,梁启超先生曾说过“少年强则国强”,但是今天我们发现,反过来道理也是一样的,“惟有国强,少年才能更强”。当代大学生,有责任、义务将这样的大德传承下去,有义务将这一份担当传承下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是大学生的舞台,而青年人只有将自己奉献于这一舞台,才能给自己的最美年华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三、讲求实干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这无不诠释古人对实干一词的全面解答。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它不会从天而降。而“西迁精神”也恰对“实干”进行了全面诠释。交通大学的顺利“西迁”不能没有实干,而西安交通大学的今天更不能没有实干,正是一代代“西迁人”,他们忘我劳动、砥砺奋进、戮力前行,在与共和国共前进的步伐中,在改革开放这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中用“实干”谱写下属于“西迁人”的壮丽诗篇,写下西安交通大学的壮丽诗篇。“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而大学生所“学”正是为了将来的实践而进行的,学习成果的检验也务必通过实践进行检验。

作为当代大学生,必须认识到国家的繁荣富强是个体自我健康成长的重要保障,今天我们生活在这样一个物质丰富、和谐稳定的社会,离不开一代代人的实干。革命战争年代,为了新中国成立,面对磨难,先烈们坚定不移;社会主义改革建设时期,为了新中国的发展,无数中华儿女拼劲全力;改革开放时期,为了新中国的崛起,他们为了国家的大事业,个个脚踏实地。所谓:实干兴邦,何为实干,就是要将自己投入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将自己的知识、能力、汗水、智慧尽情挥洒,在促进国家发展、前进的步伐中,实现自我的快速提升,实现自我真正的人生价值。正如马克思在自己的中学毕业论文里写到的,我们每个人应该选择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将其作为我们最大的责任,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会被重担压倒,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体验到最大的人生价值与快乐。

四、持之以恒

荀子曾说:“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宋朝理学家冯子咸也说过:“为学须刚与恒,不刚则隋隳,不恒则退。”对当代大学生来说,无论学习还是做事都必须做到坚持,所谓:持之以恒。

交大“西迁”,也正是持之以恒取得硕果的生动呈现,为了国家西部发展,为了国家教育事业的发展,个个“西迁人”从当年的意气风发到今日的满头华发,他们一坚守,就是大半个世纪,也有很多人已经与这片土地融为一体。例如:青年教授陈学俊,他带头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在第一时间将自己位于上海繁华地段的房产交公,并注销了上海户口,携妻带子离沪西迁,在大西北坚守教学、科研,而这一坚守就是六十载[4],正所谓“为一事,尽一生”,正是对“陈学俊”般西迁人最好的描述。也正因为他们的坚守,也才有今日的硕果累累。

今天,我们面对的是一个全新的时代,今日的青年大学生们生逢其时,但也更是重任在肩,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冲锋号已经吹响,但是前方仍有很多困难亟需解决,我们自己的美妙人生也已经开始崭露头角了,但仍有许多调整亟需克服。为此今日之青年,不仅需要鸿鹄之志、心怀大德、实干精神,也更需有持之以恒的精神,只有这样,才能成就自己的事业,也才能完成国家的大业。

五、结语

正如1919年,毛泽东创办《湘江评论》时写到的:“天下者我们的天下,国家者我们的国家,社会者我们的社会。我们不说谁说?我们不干谁干?”当前,我国正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青年最富有朝气、最富有梦想”,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也只有、终将在广大青年的接力奋斗中,才能变为现实。作为当代青年人,只有自觉接好献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接力棒,传承好青年的责任担当,才能真正回应好时代的挑战,也才能真正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鉴于此,当代大学生,要努力做好“西迁精神”的坚定弘扬者和传播者,更要以实际行动做好“西迁精神”的实践者,使“西迁精神”中呈现的担当精神、优良品格,在实践的锤炼中更加丰富多彩。

猜你喜欢

西迁大德西安交通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社会科学版)》青年编委招募
《西安交通大学(社会科学版)》再获“最受欢迎期刊”
西安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简介
西安交通大学社科三刊简介
西安交通大学西迁博物馆雕塑作品《交大西迁知名教授》
大德歌·冬景
西迁丰碑
上任去任 皆莫放任——不矜细行,终累大德
弘扬西迁精神,铸就“西迁精神”出版工程
西迁赞歌·东情路——东北地区西迁民族美术作品北方六省巡展作品选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