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应用科学大学双元制的模式、特点与发展趋势研究
2022-02-07沈佳宜
□沈佳宜 于 博
一、德国应用科学大学双元制模式
德国高校大致可分为大学(Universität)和应用科学大学(Fachhochschule)两类。两者相比,应用科学大学的教学强调结合实际,实行固定学期制。而大学的学科设置更加全面,目的以教学和科研、培养科学人才为主。德国大多数双元制课程是由应用科学大学提供的。20世纪70年代初,巴登-符腾堡州的职业学院首次设立了双元制学习课程。这一概念先后被其他州和高等教育部门的研究机构,尤其是应用科学大学采用。双元制学习需要在三至五年内获得大学学位,并酌情获得职业教育和培训领域的职业资格。双学制毕业生的能力优势以及低辍学率和高录取率也证明了双学制是一种成功的模式。很明显,成功的秘诀在于这种课程的特殊结构,它将两个相互支持的学习场所联系在一起。然而,大多数双元制课程在内容或课程设置上远不能说形成一个整体。往往有明确的责任划分:大学负责传授大学的知识,企业负责传授职业和企业内的能力和技能。这两个学习场所大多是自主经营,在组织问题上很少接触和交流。不过,越来越多的企业希望与高校加强合作,在内容领域促进两地学习的理解,提高教学和实践的质量。
二、德国应用科学大学双元制的特点
德国应用科学大学双元制不仅给学生提供宽广的专业选择机会,且课程的实用性强,学生在大学中学习的理论知识在企业的实习中得到转移整合,尽管学习过程充满挑战,但绝大多数同学都会在毕业时因双元制课程的优势得益于自己的选择。
(一)选择面广,实用性强。双元制在所有学科中都在发展。2011年,初任培训的录取通知书还只有不到900份。2017年,1,592个。应用科学大学拥有1,100个双修课程,是最大的双学制提供者之一。从地区来看,双元制学习主要分布在巴伐利亚州,有321个,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有311个,巴登-符腾堡州有275个。[1]其中,工程学特别受欢迎,其次是经济学和计算机科学,以及社会服务、护理、教育和卫生领域。此外,还有自然科学和公共服务的双元制学习机会,例如高级警察或市政行政服务。
(二)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双元制学习将大学的学术理论与企业或社会机构的专业实践相结合。高度的实践针对性使得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的理论知识可以直接应用到企业中。企业受益于具有较高技术、方法和社会能力的初级员工。双元制的辍学率很低,只有7%,而且通常毕业生被企业录用的机会也非常大,可达90%。[2]公司乐于雇佣拥有好的高中毕业考试(Abitur)成绩的学生。因为与学校合作的公司们也都在冒险。他们雇佣的人至少要被雇佣7个学期。所以喜欢挑战的、在专业上有能力的、对一门学科有炽热欲望的人更容易被雇佣。公司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金钱,有意留住员工。“双元制”的标签几乎是就业市场上优先于其他毕业生的保证。实践经验是一种附加值,也会在入职、层级内晋升和薪资方面得到回报。
(三)优势与挑战并存。双元制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节省时间、良好的学习条件、良好的职业机会以及经济报酬。由于理论与实践部分协调进行,缩短了学习时间。比如双元制学生一周可以两天在大学学习理论,三天在企业里实习。如果是培训一体化的课程,甚至可以在3~5年内获得两个学位,即职业学位和大学学位。双元制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条件:课程通常在时间和内容上都有很好的安排,并以小组学习的方式提供最佳的督促。双元制学生拥有良好的就业机会:学生通常在实践阶段已经有了重要的企业人脉,一般不需要额外的培训时间就可以进入企业,因此毕业后往往被合作企业录用。大学学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相结合,也使他们对其他雇主具有吸引力。双元制课程的学习总是需要与企业签订培训合同,学生获得公司内部培训的报酬,这些报酬可以用来支付生活费。不同的校企合作关于经济报酬和所产生的费用的规定与所提供的课程和学习形式,都是不同的。但在社会保险方面学生享有同等权利。因此,在理论培训和实践阶段,他们都会接受强制性的医疗、护理、养老和失业保险。
但是双元制课程中没有任何是轻松的,它是一个挑战。需要双元制学生机动灵活。不仅要将学习的理论内容迅速与实践进行整合转移,还要年纪轻轻就学会应对在公司遇到的各种困难与挑战。双元制学生的大学和培训公司可能不在同一地点。学生可能要根据不同的环境调整自己的日常节奏。而当其他同学放学期假的时候,双元制学生就会在公司上班,或者要上职业学校或应用科技大学。选择了双元制的学生要付出双倍的努力,假期和空闲时间更少,需要有坚持不懈的精神。
三、德国应用科学大学双元制的发展趋势
职业教育和学术教育之间的渗透性是德国和欧洲未来的核心问题之一。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双元制学习项目被开发出来,参与的学生和企业也在不断增加。双元制的“国际化”、“质量保证”和“其他混合模式”正是当前发展的关键主题。
(一)国际化。双元制课程的国际化一词应理解为两个主题领域:首先,它涉及德国双元制学习课程在国际内容方面的国际定位,例如外语课程、跨文化培训、海外实习和外国课程与德国课程的融合。其次,它意味着双元制模式向国外的教育系统转移。在许多双元制学习项目中,外语现已成为该课程的组成部分,并且精通外语经常为留在国外提供可能性。这些国际化双元制课程通常包含构成国际定位的几个不同模块:从内容方面包括与国际相关的专业和主题,例如国际工商管理、国际税法、国际商业信息技术,还包括附加课程例如外语记者的高级培训。这些课程涉及国际背景下的经济、文化、社会和政治领域。此外国际课程通常还包括强化语言培训。在语言方面这些课程用外语授课。通常教学语言是英语。在某些情况下,在第一学期会安排强化的外语课程,特别是如果新的教学语言不是英语,而是其他小语种时。教学语言并不固定。出国留学通常是面向国际的双元制课程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学生将以在合作伙伴公司实习的形式或在国外的合作大学学习一个学期的方式在国外度过一个或多个实践阶段和/或学习阶段。合作伙伴国家主要是英国、法国和西班牙,但也包括奥地利、荷兰和波兰等直接邻国。在公司的实践阶段,学生越来越多地参与国外的日常业务。此外,公司还准备了国际化的项目和最终论文。双元制的国际方向是期末考试的一部分,并在期末证书中得到证明。此外,国际认可的语言证书和欧洲通行证记录了所获得的跨文化技能。
(二)质量保证。与所有其他非双元制学习计划一样,双元制学习计划的质量保证受联邦政府及其授权的鉴定委员会的管辖下高等教育部门的鉴定体系的约束。非州立大学必须首先获得科学理事会的机构认可。然后,州立和非州立大学的双修课程都可以由认证委员会进行程序认证或系统认证。个别学习课程的课程认证由认证委员会使用的认证机构进行。另一方面,系统认证阐明了所讨论大学的整个质量保证体系。如果成功完成了认证过程,则有关大学的所有课程都将自动获得认证。尽管认证委员会对具有特殊要求的学习计划做出了一些特殊规定(2010年),但目前还没有针对双元制学习计划的详细测试标准。除大学质量保证外,职业培训中的质量保证机制也对整合培训的课程起到了监督促进的作用。
(三)其他混合模式。其他混合模式是指除了以学习地点和课程相互联系为特征的双元制学习课程之外,介于职业教育和大学教育之间的其他培训课程,这些课程将两个学位或多个学习地点相互结合在一起,并且可以提供类似双元制课程能提供的职业资格。这种混合格式的一个例子是行政管理商学院(Verwaltungs- und Wirtschaftsakademien)的课程,通常被称为双高中毕业生课程。与双元制学习计划相似,这些培训课程将商业职业培训与商业管理课程结合在一起,行政管理商学院并未分配给高等教育部门,因此通常无法获得学术学士学位或同等学历。因此,除非与大学合作进行,否则在行政管理商学院的这些课程不算是双元制课程。其他混合模式尽管可以达到大学学习的要求,但它的学习内容和工作内容可能并不相互链接,比如与培训相关的课程(ausbildungsbegleitende Studiengänge)或者与职业相关的课程(berufsbegleitende Studiengänge)。与培训相关的课程除职业培训外,还需同时获得学士学位。与职业相关的课程除了工作外,还必须获得学士或硕士学位。学习这两种课程都不必告知雇主有关课程的信息。两种模式都主要以变体形式进行,即允许或多或少的全职培训或全职就业。大学的出勤阶段主要在晚上或周末进行,并补充了远程学习如在家中自学或电子学习等学习方式。
四、德国应用科学大学双元制对我国的启示
(一)不断加强校企合作。大学积极开展和大中小企业的合作,同时在大学课程中引进职业相关的课程,强化实践模块在整个体系中的地位。不只将实习设置在大四阶段,而是穿插在整个大学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更好地将理论知识在实践中进行整合转化。
(二)持续推进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在中国的本土化落地。2020年12月,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落地贵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此举不仅将促进我国学生接触生产第一线、学习实用技能,提高就业适应能力;而且能推进贵州现代化工、机械制造、大数据等行业发展。国内大学及学院应积极寻找合作机会,加快推进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在中国的本土化进程。
(三)在国际交流中提升师资力量。2020年12月由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和德国海因策学院联合组织的“中德双元制精英师资提升项目”开学典礼在线上举行。22所项目院校近200名教师在线参会。以提升职业院校教师的专业教学能力、实践指导能力、专业技术水平和国际视野格局,助力培养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的高水平双师队伍。各大院校既应不断促进国际交流项目的开展,又需在国际交流中培养精英师资,吸取国际先进的教育经验以促进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