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财务监督刍议
2022-02-06李德良
李德良
青岛市排水运营服务中心 山东 青岛
一、事业单位财务监督的意义
1.加强内控和审计管理
事业单位必须按照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对内部控制和审计管理制度进行完善,以提高财务监督管理效果。加强对财政财务收支、经济活动、内部控制、风险管理等资料、文件的审查,尽量减少事业单位会计造假、财务舞弊、预算松软的情况,防止出现金融风险或廉政风险,确保财务部门权责一体,内部控制措施执行妥当。
2.提高财政监管力度
事业单位客观上存在一定的财务风险,若事业单位存在严重的财务风险,势必会对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造成严重影响。因此,财政部于2012年11月印发《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提高了财政监管力度,确保事业单位能在复杂的经济环境下可持续发展。另外,财政部又于2015年12月再次强调推动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重要性,减少事业单位资金资产流失,严格控制事业单位收入和支出,防止会计造假以及财务管理监督失效的情况出现。
3.开展全面预算绩效管理
事业单位财务风险居高不下与其全面预算管理制度不完善具有直接关系,预算管理失效必然会导致大量资金浪费,在全面预算管理制度下开展财务监督管理,才能让财务管理更加合规。因此,事业单位财务监督对开展预算绩效管理具有积极意义,事业单位必须严格遵循预算管理制度,每一个预算申请必须标明用途以及效果。若该项资金没有发挥预计效果,则应该对预算资金申请人及部门进行问责,防止资金滥用情况出现。若事业单位财务监督效果良好,节省大量资金,则可以对财务监督人员进行绩效奖励,反之进行绩效惩罚。
4.明确财务管理规则
事业单位财务监督能够提高风险防控效果,风险防控制度的完善对领导决策、项目经办、财务监管均有直接影响,具体表现为各方面的财务管理规则更加完善。财务监督可以分别从事前、事中、事后三个阶段进行:事前主要对支出规则、物品管理规则、资金收付规范和来源统计制度进行完善,掌握财务管理潜在风险。事中主要对各个项目的资金流向和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整个资金使用必须公开透明,让监督管理人员放心。事后主要根据预算管理制度以及财务管理制度评价资金使用情况,为绩效考核提供依据。
二、事业单位财务风险成因
1.外部风险难以控制
事业单位主要面临外部政策和环境风险。目前,我国正在积极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制度进行改革,事业单位是其重点管理对象,在政策变化的当下,极容易出现管理者失位或者缺位的情况,此时必然滋生财务风险。目前,经济环境和社会环境都在不断发生变化,经济发展速度虽然有所下滑,但从世界范围来看,经济发展速度仍比较高,社会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导致事业单位规模不断扩大,因此,事业单位财务风险增加速度超过监督管理效果,存在财务失控风险。
2.内部风险控制制度缺位
事业单位主要面临财务监督不受重视、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财务人员综合素养不足、财务管理方法落后等内部风险。财务监督不受重视是指:事业单位管理人员对财务监督不重视,轻视财务风险导致财务风险不断发展,甚至威胁事业单位发展。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是指:内部管理人员没有将内部控制制度落实到财务监督方面。财务人员综合素养不足是指:财务监督人员缺乏职业素养、道德素养、专业素养,导致事业单位资金资产流失。财务管理方法落后是指:预算管理落后、国有资产运作失控,导致内部风险控制制度缺位。
3.预算管理约束不强
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约束不强是指:当前政府部门的预算管理制度对事业单位资金资产运行管理方式不具备强约束能力,最终预算管理制度失去了应有的效果,滋生了很多潜在的财务风险。事业单位与普通企业是完全不同的,若事业单位在建立现代化财务管理制度过程中完全模仿企业的管理模式,则会在发展过程中带来很多隐性债务,一旦自身业绩不理想很容易引发债务风险。
4.内控制度不健全
事业单位运行资金主要来自财政拨款,因此国家对事业单位财政部门的财务支出情况进行了严格规定,并且通过纪检部门对财务部门的财务支出情况进行监督,确保事业单位按照国家要求,将财政拨款用到指定方向。但对事业单位来说,具体将财政拨款应用到那些项目中则没有严格规定,财政支出没有相应的配套实施细则,导致事业单位财务监督内控制度不健全。
三、事业单位财务监督重点
1.资金资产方面
事业单位在资金资产方面的财务监督重点主要包括:是否存在账外账和小金库;是否按照规定定期清点库存现金、核对银行存款,做到账实相符、账账相符、账表相符;是否按照规定检查标准配置、管理、报废资产;是否按照规定检查入账及时、按规定计提折旧、资产摊销、定期盘点资产,做到账物相符;是否按照规定使用公务卡报销。若事业单位资金资产方面财务监督存在问题,很容易导致事业单位资金资产流失。
2.收入支出方面
事业单位在收入支出方面的财务监督重点主要包括:所有资金是否严格实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三公经费、差旅费、培训费是否存在铺张浪费;奖金、津补贴发放是否存在吃空饷;公积金、计提工会经费是否按照规定缴存;白条情况是否存在;非税务发票入账情况是否符合规定;审查支出单据签批是否符合要求。收入支出方面存在的财务风险较多,财务监督人员经常在收入支出方面动手脚以牟取不当利益,吃空饷和铺张浪费问题是事业单位财务监督的重中之重。
3.会计基础规范方面
事业单位在会计基础规范方面的财务监督重点主要包括:会计科目、账簿、报表是否严格按照政府相关文件的规定设置;账务是否按照政府相关文件中的基本准则处理;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过程中的解释与政府相关文件是否相符;会计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利用和鉴定销毁等处理是否与相关文件规定的方法一致。会计基础规范包含的文件内容很多,而且随着时代的发展很多文件在不断发生变化,若事业单位财务监督不当,则会计基础规范很容易出现问题,最终对其他方面财务监督效果造成直接影响。
4.制度建设方面
事业单位在制度建设方面的财务监督重点主要包括:货币资金管理的内控制度是否完善;财务预算内控制度是否健全;票据管理内控制度、往来账款的内控制度、收支内控制度、债权和债务内控制度是否符合国家文件要求;库存物资内控制度、内部牵制和稽核制度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要求是否一致;重大事项决策制度是否严格遵守管理规则。事业单位财务监督存在较大漏洞,制度建设完善但是执行力度有限,制度建设无异于名存实亡。
四、事业单位财务监督存在的问题
1.财务监督重点不明确
事业单位财务监督重点主要包括:资金资产、收入支出、会计基础规范、制度建设四个方面,每个方面财务监督内容又可以继续细分,导致部分财务监督人员抓不住事业单位财务监督重点,未能解决事业单位资金资产不断流失的问题。财务监督重点不明确,导致监督人员没有全部掌握财务管理中的重点风险问题,影响了财务监督管理效果。
2.财务监督实施不规范
事业单位财务监督执行与制度建设同样重要,财务监督实施不规范会导致事业单位监督审计工作无法有效开展,最终财务监督制度的规范性和可靠性不断下滑,财务监督体系无法发挥出纠错作用,影响了财务监督管理的效率和质量。财务监督工作若想在内部形成一定的管控能力,则必须遵守财务监督体系,确保监督责任能够落实到各岗位工作人员身上,但目前财务监督管理过程中人员职责分配并不清晰,影响了其工作积极性。
3.财务监督审计人才不足
事业单位财务监督人员数量不足,而事业单位的规模比较庞大,在经济大环境下事业单位仍然在不断扩张,这种情况下财务监督人员数量没有随之增加,最终财务监督人员必然无法胜任审计工作。事业单位可以通过考试招聘相关专业的人才,但顺利进入事业单位的人才并不一定在财务监督方面具有较高的综合素养,若事业单位人才培训制度不完善,则无法解决财务监督人才不足的问题。
4.财务监督机制不完善
事业单位财务监督主要靠审查人员发现潜在的财务风险,财务监督人员很少对财务风险进行自查,而且事业单位并没有建立财务风险防控体系。财务监督管理的内容较多,若对财务工作流程进行全面监管是不现实的,因此,财务监督人员必须在组织领导下抓住重要岗位和环节进行审计。当前,事业单位财务监督人员未能抓住重要岗位和环节,其根本原因是财务监督人员的实际工作经验不足,没有将理论与实践紧密联系起来。
5.财务监督缺乏激励机制
事业单位财务监督人员的职责是发现财务管理过程中的潜在风险,该工作与财务管理部门的工作是相对的,监督审计人员工作质量越高,则发现的财务风险越多,此时财务管理部门容易与监督审计部门发生冲突。若事业单位没有足够的激励与约束制度,则财务监督人员不愿意认真履行自己的工作职责。除此之外,当前事业单位的激励与约束制度严重落后,未能与时俱进,财务监督激励制度缺乏容易滋生钱权交易等腐败行为。
五、事业单位财务监督策略
1.明确财务监督重点
事业单位财务监督人员必须明确财务监督重点,主要包括:库存现金、银行存款、财务收支。其中库存现金应该采用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检查两种监督审计方式,确保库存现金金额的真实性;银行存款应该通过对应收账款、固定资产与材料的监督审计,判断银行存款与账面记载的票据金额信息是否一致,以及事业单位资产资金是否存在被侵占;财务收支应该按照规定对收入、支出金额的准确性和规范性,以及是否违规违法进行判断,进而查看是否存在滥支滥用的情况。
2.建立财务监督实施体系
事业单位财务监督人员必须在领导体系下逐层开展审计工作,每层审计人员必须按照分配的责任完成审计工作,然后逐层递交审计结果,领导对内部审计组织统一管控,最后提高财务监督实施体系的纠错能力、创新监督审计思路。领导人员需要注意的是确保审计人员责任明确,杜绝责任冲突或者重叠情况的出现,防止财务监督人员相关推脱责任,这样才能保证库存现金、银行存款、财务收支的监督审计工作规范而准确,以减少事业单位存在的财务风险。
3.完善财务监督人才培养体系
事业单位管理层在招聘财务、审计等专业人才时,可以重点考察对应人员能力是否符合单位需求,若事业单位监督审计人才培养体系比较完善,则可以优先招聘擅长财务管理业务的审计人才,这样事业单位在人才入职后对其进行审计知识培训,让其成为了解财务管理和审计知识的复合型人才。除此之外,事业单位还可以通过老带新的方式一对一提高人才的综合素养,在提高其技能水平的同时,提高其岗位素养、职业素养、道德素养。
4.完善内部审计机制
事业单位财务监督人员必须认识到抓住重要岗位和环节进行审计的重要性,在设计多个重点领域及项目审计时可以优先对库存现金、银行存款、财务收支等项目进行审计,在清点非税票据时必须仔细核对明细账,提高财政收入资金的安全性与可靠性。业务招待费用及会议费用应该在支出凭证上附上发票,会议通知书及参会人员在上面签字,为绩效考核提供科学依据。除此之外,事业单位内部审计机制还应该根据国家政策文件进行完善,确保财务监督审计符合制度化与法制化要求。
5.完善激励与约束制度
事业单位财务监督人员必须认识到违规操作的后果,才能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事业单位可以建立赏罚激励制度和责任追究约束制度,赏罚激励制度对监督审计人员也具有一定的约束作用。赏罚激励制度中,监督审计人员若能够在工作中发现事业单位存在的财务风险,则应该给予奖励,反之则应该给予惩罚。而赏罚激励制度建立的目的是防止监督人员与财务监督人员相互串通修改财务数据,若发现审计人员违规操作可以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