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钢铁公司发展历程对我国钢铁产业发展的启示
2022-02-06□邱锐
□ 邱 锐
一、引言
钢铁工业联结采矿业、制造业、建筑业及服务业等重要产业,且产业关联度极高,是国家经济发展、财政税收和稳定的基础[1]。美国钢铁公司是美国最大的钢铁垄断跨国公司,是北美最大的管材及扁平材生产及销售商,曾控制美国钢铁产量的65%[2]。美国钢铁公司的发展经历了起步、快速发展和日渐衰落的整体过程,具有明显的产业演变特点,对我国经济区域发展改革乃至整个国家的产业结构调整都具有很好的借鉴和研究价值[3]。
二、美国钢铁公司蓬勃发展的原因分析
美国之所以能在19世纪后半叶崛起,关键点之一就是其建立了首屈一指的钢铁工业。美国钢铁公司作为钢铁行业巨头,其总部位于美国匹兹堡,是北美最大的综合型钢铁企业。美国钢铁公司具有完善的生产及销售网络,经营产品种类多样,主要包括中厚板、管材、薄板、球团矿、焦炭等,其产品覆盖汽车、家电、集装箱、重型机械和建筑业等基础行业。目前,其在美国本土下设5个综合钢铁厂和6个分公司[7],2020年粗钢产量1151万吨,粗钢产量位居美国第二。此外,美国钢铁公司在韩国、日本及俄罗斯等国家拥有多家合资公司,均为先进钢铁企业,主要从事钢材深加工、冷轧等业务[6]。
美国钢铁公司在安全生产和钢铁可持续发展方面领跑世界,通过技术革新、提高产品附加值及市场占有率、贯彻精品钢材发展战略、优化产业布局、扩展全球业务并保持稳定的资本结构和资产流动、建设多元化人才团队等措施,加速推进技术创新,从而实现产品创新,并以此为基础,提高高附加值产品的市场占有率。
1.技术革新
以开发世界一流钢铁冶炼技术和尖端钢铁产品为科研目标,美国钢铁公司先后在冶炼及连铸领域开发了各种模型及技术,如铁前脱硫模型、超低硫钢冶炼技术、转炉快速直接出钢技术等[6];从而以最低成本实现较高产能,提高了炼钢及连铸生产能力及效率,改善了钢材的产品质量。美国钢铁公司通过信息系统在生产和管理中的广泛应用提高了企业竞争力,其自主研发的供应链管理系统加快了产品的销售及周转速度,有利于提高生产和管理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2.提高产品附加值及市场占有率
随着能源危机和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先进高强度钢在制造业的节能减排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美国钢铁公司的商业策略是通过向用户提供高附加值产品专注于提供以客户为中心的解决方案,通过开发先进的钢产品满足用户不断变化的需求[1]。美国钢铁公司通过生产技术创新带动高端产品创新,快速布局汽车、家电、重型机械、采矿、建筑、管线钢等领域,先后开发了先进超高强度涂镀薄板、相变诱发塑性钢、涵洞用镀锌板、石油管线用钢等高端产品[8]。高端钢材的开发提高了美国钢铁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提高了其高附加值产品的市场占有率。
3.精品钢材发展战略
通过跨国技术合作及收购模式,大力实施精品钢材发展战略。孤星技术公司是美国石油管线领域的先进制造商,2007年被美国钢铁公司收购,使得美国钢铁公司成为能源行业高品质管材的供应商[6]。美国钢铁公司与韩国浦项、世亚钢公司在美国成立了管材合资公司,使其管材产能占到美国市场的一半以上,并成为北美最大的管材供应企业。2010年,为满足美国对页岩层天然气井管的产品需求,成功开发了外页岩用井管新产品。
4.优化产业布局
钢铁工业的显著特征是规模经济、资本技术密集、技术装备多,因此产业集中是必然发展趋势。1901年,当时的美国联邦钢铁公司收购了卡内基钢铁公司和十几家钢铁企业后建立了一家大型钢铁企业——美国钢铁公司,并通过自由贸易获得了优势。其钢铁产量曾一度占美国钢铁产量的65%,且数十年保持世界最大钢铁厂的地位[9]。钢铁产业的发展也趋向于专业化,技术装备统一,有利于应用先进的生产技术,提高了经营管理效率。由于美国经济的动态发展,水路运输铁矿石的成本显著降低,利用废钢短流程炼钢的占比增加,且从消费区获取废钢的成本较低[10]。因此,美国钢铁公司布局向沿海(太平洋沿岸工业区)、沿消费区域(南部工业区)转移[11]。
5.扩展全球业务并保持稳定的资本结构和资产流动
美国钢铁公司在美国、加拿大、中欧等国家和地区拥有高效的钢铁生产能力和销售网络,为当地钢铁企业、家电、包装、重型装备、建筑、容器罐等领域的用户提供广泛的产品和技术服务[12]。此外,其业务拓展至矿砂及煤矿的开采、钢板及钢管加工、石油设备制造、建筑及造船等领域,特别是在坦克等重武器制造方面占有重要地位。与其丰富的钢材产品结构相对应,美国钢铁公司有能力为广泛的客户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和解决方案。拥有广泛的用户群体,有助于巩固美国钢铁公司的市场地位,保持稳定的资本结构和资产流动性。
三、美国钢铁公司衰退的原因分析
通过研究美国钢铁公司的发展历程可以发现,通过大力实施以开发世界一流的钢铁冶炼技术和尖端产品生产技术为科研目标的技术发展战略、努力提升高附加值产品的市场占有率等战略,美国钢铁公司成为美国首屈一指的钢铁企业。但是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美国经济对钢铁产品需求量的增长速度明显放慢,由于产业结构向信息和服务业过渡,钢材需求总量低迷,以美国钢铁公司为代表的钢铁企业陷入了衰退的发展历程。
1.国内钢材需求低迷
1980年以后,美国的信息业逐渐超越制造业,由于国内产业结构的变化,美国经济的发展对钢铁的依赖程度减弱[13]。面对低迷的市场、激烈的进口竞争及产能的限制,美国钢铁公司的生产经营困难重重,钢材发货量骤减,钢材销售价格明显下降。为了摆脱困境,这一时期美国钢铁公司永久关闭了费尔菲尔德钢铁厂的炼钢产能,并闲置了格拉尼特城钢铁厂及相关采矿生产,这也导致了其经营产值的大幅下降[1]。
2.国际钢铁产业的崛起
20世纪60年代以前,美国钢铁公司生产规模大,经济规模合理,钢铁产量位居世界第一,并在这方面长期保持领先地位。但是1970年以后,由于钢铁冶炼技术的发展使得钢铁工业燃料消耗显著降低,美国钢铁公司原有的燃料资源优势逐渐消失。此外,由于大规模海运能够降低铁矿石成本,国际钢铁企业选择在沿海地区兴建大型钢铁企业,提升了国际钢铁企业在产品价格方面的竞争力。美国是重要的钢铁进口国,其进口量一直稳居世界首位[14],由于美国钢铁公司吨钢成本远远超过欧盟和中日韩,使美国钢铁公司产品失去了竞争优势[15]。
3.钢铁产业技术革新变缓
美国钢铁公司在冶炼设备上的投资落后于国际[7]。1960年以后,大容量高炉、转炉、连铸、连轧等现代化技术迅猛发展,以日本钢铁工程控股公司(JFE)为代表的日本钢铁企业同步将这些钢铁工业新装备投入使用并不断进行技术创新,1980年JFE的粗钢产量赶超美国钢铁公司。由于美国钢铁公司的技术革新速度放缓,使得其在国内和国际上丧失了竞争优势[16]。此外,目前美国电炉短流程炼钢产量已占粗钢总产量60%以上,而美国钢铁公司仍以长流程炼钢方式为主。相比传统长流程工艺,电炉短流程工艺可使吨钢污染物排放大幅减少,采用该技术的美国纽柯钢铁公司在2014年成为美国第一大钢铁集团,粗钢产量超过美国钢铁公司800万吨以上,净利润近8亿美元。此后,美国钢铁公司的技术革新速度进一步放缓,竞争力进一步减弱。
四、美国钢铁公司价值重塑的努力
为了提高公司价值,重塑公司核心业务流程绩效,目前美国钢铁公司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努力将公司逐步转型为可持续发展、竞争性强的企业。美国钢铁公司2020年可持续发展报告计划,到2030年,以2018年为基准水平,将温室气体排放强度降低20%,到2050年实现零排放。美国钢铁公司还致力于帮助客户和消费者实现其环境目标,同时加大环境保护资本支出,截至2020年,环境项目的支出已占公司总资本支出的6%。此外,美国钢铁公司开发增强的安全管理系统,启动新的安全通信方法,并加强承包商的安全流程,实现可持续的“零伤害”战略,确保所有员工每天安全回家;拓展包容性、多样化的工作场所,吸引、发展、留住和奖励一批才华横溢、多元化的员工队伍,提高团队绩效。在资本管理和投资方面,美国钢铁公司致力于提高生产效率,开发先进尖端钢铁产品,提高高附加值产品的生产能力和市场占有率。同时,在资本结构和流动性方面,美国钢铁公司通过先进配置策略改进公司资本结构、流动性和财务灵活性,如维持健康的养老金计划等。美国钢铁公司曾引领钢铁行业创新发展超过100年,现在其仍在向引领钢铁制造业走向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不断努力。
五、对我国钢铁产业发展的启示
钢铁工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础行业,是衡量我国经济水平和工业化的重要标志[17]。目前,我国是世界第一大钢铁生产国,2020年我国钢铁产量占全球的57.5%,但我国铁矿石的进口比例高达82.4%。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及消化过剩产能的关键时期[7],美国钢铁工业及典型企业的发展历程和调整过程对我国钢铁产业发展有很大启示。
第一,注重科技创新带动工艺改善和产业升级。我国钢铁企业要下大力气提高创新水平,提高设备生产能力,研发高效、清洁的生产工艺和技术,不断推进高附加值产品的高效生产,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重塑企业竞争力,逐步实现低排放零排放、生产过程绿色环保。
第二,传统钢铁企业要抓住数字化转型的机遇,积极寻求信息化产业与钢铁产业的跨行业交叉融合、国际经验与国内制造业转型升级需求融合、产学研深度融合。有效整合优质资源,推动“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等战略在钢铁领域的实践,制定钢铁行业的智能化建设标准,引领钢铁行业转型升级;打造数字技术与钢铁产业结合的产、学、研、用平台,解决钢铁产业向智能制造转型升级的关键性、根本性问题。
第三,充分利用市场优化资源配置,高效调整消化低效率企业。通过促进企业兼并重组等产能整合过程,为高效率生产创造发展空间,提高我国钢铁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充分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以及以市场换资源的优势。
第四,坚持开放的发展政策。我国钢铁产业与世界息息相关。以美国为鉴,贸易保护政策并不是保护产业发展最有效的办法;而应在坚持开放合作的同时,加强自身技术升级及管理模式的调整提升,重视利用海外市场,推进国际产能合作。
最后,增强战略自信。转方式,调结构,坚持推进供给侧改革,在沉着应对国外压力的同时,坚持自己的改革特色,以人才、资源为两大重要抓手,走稳具有中国特色的改革发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