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实施风险及对策建议
2022-02-05秦来清
◎秦来清
引言:新会计制度的实施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有了更加严格的要求,行政事业单位有必要对内部控制制度进行改进与提升,以适应会计制度的要求。另外,行政事业单位管理能力的水平提高,也要求单位内部控制制度日趋完善并且相互配合,这样行政事业单位才能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为社会为人民提供优质高效的公益服务。本文结合会计制度的要求,研究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的现状,并进行分析找出问题,根据内部控制制度的目标和单位战略要求,针对新出现的行政事业单位部门的内部控制制度中的风险,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和建议,进而完善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增强行政事业单位在国际竞争中的优势。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由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两部分构成,在同一业务核算中,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分别按照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同时进行核算。把内部控制制度融入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核算中至关重要,内部控制制度可以监督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的会计核算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同时保证了财务报告和决算报告信息披露的及时性、完整性。另外,对于内部控制制度,新会计制度还要求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管理需及时更新调整,来降低财务风险。
一、内部控制概述
内部控制就是指行政事业单位为实现其设立的目标、职责权限来实现整体战略目标,而创建的保障体系,包含了风险评价、控制活动等。该系统与行政管理、财务和会计系统紧密结合,从而产生统一的组织管理构造、政策、程序流程和对策。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的实施要求在单位内部环境中能够实现有效运行和监督。各行政事业单位要有好的管理制度,各部门要分工明确,并且责任和权利要明确,形成各部门间既相互沟通,相互联系,也要相互临督。要求行政事业单位的各个部门的员工都是内部控制制度践行者,遵守者,监督者,要求将单位内部控制的实施融入到单位日常的工作生活中。为了保障单位内部控制的有效运行,保证单位管理活动合法合规,保证单位资产信息安全完整,保证单位编制的财务报告真实完整,保证行政事业单位需要严格执行内部控制的监督作用,从而促进行政事业单位的战略目标的实现。
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实施中存在的风险
(一)单位层面的控制风险
1.有些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机构设计不够科学,不合理的权责分配导致行政事业单位中发生机构交叉、职能重叠等,导致部门之间推诿扯皮,运行效率不高。
2.行政事业单位的组织架构中存在着职务不相容、分离不清晰的风险。有时单位领导层对内部控制制度重视不够,在实际的工作中欠缺内部控制理念,把工作重心更多的放在单位发展规模和前景上。
3. 行政事业单位普便存在员工对内部控制不清楚、不明白。单位员工只是关心自己的工作成果和业绩等等情况,由于单位员工的内部控制意识的缺乏,就会造成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失效的后果,给行政事业单位运行管理带来一定风险,不利于行政事业单位健康稳定发展。
4. 行政事业单位没有定期对各部门各科室之间内部控制的运行效率和效果进行全面评价,各部门各科室在内部控制制度运行中存在缺陷。
(二)单位业务层面的控制风险
1.行政事业单位资金管理活动中的主要风险。
资金调度使用不合理、经营运行不通畅,可能导致单位陷入财务运行的风险;另外,由于资金管理不严,有可能导致资金被挪用或贪污等情况的发生,造成资金的浪费。
2.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中的主要风险。
存货等有形资产的积压或短缺会成流动资金占用过大、会有存货等有形资产的价值贬值等情况的发生;固定资产可能会存在设施老旧、更新不及时,生产效率低下,维护费用增高,产品质量及性能无法得到保障等问题,或许会致使行政事业单位缺乏竞争力、产生固定资产价值贬值等情况,造成社会公共资源的浪费。
3.预算管理中的主要风险。
行政事业单位在预算管理工作中存在编制预算不全面、不完整等情况,可能导致单位预算资金管理缺乏约束力,造成资金支出使用浪费等方面的情况;有的单位预算编制缺乏强制性、执行不到位、预算编制考核不严谨,可能导致单位预算管理落实不到位,起不到监督的作用。
4.财务报告编制中的主要风险。
有时行政事业单位在编制财务报告时,不严格遵守会计准则、财务制度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制度,严重者可能会导致行政事业单位承担法律损失,可能导致行政事业单位编制的财务报告信息披露不准确,可能误导财务报告的使用者做出正确决策,给单位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公益职责的下降,不利于行政事业单位安全、稳定、和谐发展。
5.政府采购业务活动中的主要风险。
行政事业单位在采购之前安排的采购计划不合理,对于市场的变化趋势未做出不正确预测,不合理的采购数量可能致使库存积压,则造成企业的生产资源浪费。否则,原料的库存短缺,则有可能导致企业的生产被迫停滞。另一方面,行政事业单位可能在采购时选择到了不合适的供应商,或是采用了不合理的采购方式,会导致采购到价格相对较高的物资,而质量却参差不齐。另外,单位中授权审核制度的不规范,可能会出现舞弊等欺诈现象。在采购活动的最后验收时,如果验收人员不严谨,验收环节不规范,甚至在付款审核环节出现失误,则会导致行政事业单位的采购物资及采购资金出现损失,甚至导致单位的信用受损。
6.工程项目管理中的主要风险。
行政事业单位在进行工程立项前,撰写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流于形式,对于问题的分析不够透彻,决策者根据这样的报告往往存在决策不当的后果,严重时可能导致项目失败。此外。在项目招标时,经常会有人为了利益进行商业贿赂,行政事业单位内的相关负责人若抵制不住金钱的诱惑,就会暗箱操作,以这种方式中标的公司往往难以承担工程项目,中标价格是否合理也有待考量。在工程项目进行当中使用的工程物资也可能存在以次充好的现象,再加上在此期间的工程监理不够严格,进而导致了工程项目进展缓慢。在工程项目完成后,行政事业单位还应当严格把关,规范的进行竣工验收,否则在工程交付使用之后可能存在重大隐患。
三、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风险的对策建议
(一)单位层面的控制风险的对策建议
1. 行政事业单位在资金管理活动中资金调度使用要安全,任何资金的使用都要先申请,等资金批复下来后在使用。对于重要工程项目的资金使用用要先经过单位领导开会研究通过后才能使用。重大事项、大额资金支付业务,应当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立会研究,经过审批后才能按规定使用,任何人都不得单独进行改变资金的用途。使资金调度使用合理、经营运行通畅,降低行政事业单位财务运行的风险;由于资金管理严格,避免了资金被挪用或贪污等情况的发生,避免造成资金的浪费。
2. 在资产管理中,行政事业单位应当严格按照内控的要求,进行科学管理资产。大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在资产管理中存在重视程度不强的问题。因此要在行政事业单位各部门各员工之间进行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性进行宣传,加强各部门员工对内部控制在资产管理中重要程度的认识。定期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员工进行内控方面的培训,让单位员工充分理解内部控制在交管管理中的重要作用。避免了存货等有形资产的积压,造成资源的浪费。对于固定资产管理更加科学有效,固定资产设施老旧的要及时更新设备,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节省维修费用,提高了所生产产品的性能和质量。
3.行政事业单位在编制预算管理工作中要加强内控控制制度的重视程度。首先,单位领导要重视内部控制对预算管理的重要作用。其次,要强化行政事业单位员工对内部控制的在预算管理过程中的重要性的认识。定期举办各种关于内部控制制度方面的学习班。让每一位员工都是内部控制制度的实施者,大家相互督促共同学习,共同参与单位内的预算管理工作。避免单位预算不够全面、不够完整等情况的发生;避免了单位预算资金管理缺乏约束力,避免了预算资金使用浪费等情况的发生;避免了单位预算执行不到位,预算考核不严谨等情况,从而提高了内部控制在单位预算管理过程中的监督作用。
4. 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定期对各部门各科室之间的运行效率和效果进行全面评价,发现各部门各科室在运行中存在缺陷的,要及时完善、调整、优化,确保内部控制制度在行政事业单位业务管理活动工作中有效实施,为行政事业单位的公益职责和发展打下坚实有为的保障。
(二)单位业务层面的控制风险的对策建议
1.行政事业单位在资金管理使用活动中严格按照内控控制的要求进行预算编制,组织协调各部门之间资金使用额度,确保单位各部门的资金及时到位使用,实现资金的合理使用避免资金的浪费,严禁资金在各业务部门体外循环,形成小金库,确保单位资金安全、高效、合法、合规,正常的运转。
2.行政事业单位各业务部门应当强化资产管理,强化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在资产管理中的监督作用。务业务部门要全面捊顺资产管理流程图,并时时发布资产信息动态。对发现的资产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切实采取有效应对策略,并加以改进。对于各类资产减值情况,合理确认资产减值损失。严格规范存货等有形资产的验收程序,对出入库存货等有形资产严格把关,避免不合格存货等有形资产出入库。资产实物也要定期核对,对核查中发现的问题,应当及时查清楚原因,分清责任关系,如果是人为造成的,要追究相关员工的责任,对员工进行处罚。
3. 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加强内部控制在全面预算管理中作用,明确预算管理部门和预算执行部门的职责,单位应当明确预算部门履行全面预算管理权限,明确预算执行部门执行全面预算的权限。全面预算报告经过单位全体员工大会通过,经单位领导签批,报主管部门审核,报政府财政部门批复后下达预算。预算下达后行政事业单位各部门负责人要组织科室员工认真学习文件精神,认真组织员工贯彻实施预算指标,将预算指标落到实处。预算管理委员会要定期组织预算管理部门召开预算实施情况分析会,通报各业务部门科室的预算落实情况,分析研究各业务部门预算差异,找到出现偏差原因,及时纠正错误,找到解决预算问题的措施,确保单位全年预算目标实现。
4.行政事业单位应当执行会计准则、财务制度,严格编制财务报告,落实财务报告编制的流程,确保财务报告合理、有效。编制报告前,行政事业单位应当按照规章制度进行资产清查等工作,保证会计账簿内容完整且核对无误后编制财务报告,尽量做到报告数字计算准确,无缺失内容。要求行政事业单位披露的资产、负债净资产信息应当真实可靠,且在编制财务报告时,财务人员不得随意变更资产计价方式,如实反映当期资产、收入、支出、净资产的情况。如果需要对外公开披露财务信息的,要按照国家政府会计的会计准则和政府会计制度的要求公开财务报告。如果有重大事项需要对外披露的,要在财务报告附注中加以说明。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报告完成后要单位领导、财务负责人签字盖章。
5.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加强对购买环节控制。首先在购买环节,行政事业单位业务部门需要提出购买申请,由主管部门批复后再进行购买。对超预算的采购,要先申请采购预算的调整,待主管部门批复后,继续执行请购和审批工作。另一方面,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及时了解市场情况,适当定制采购计划,选择好合适的供应商后采取协议采购、谈判采购等确定采购价格,协商好采购方式后拟定采购合同,在单位与供应商明确好双方的权利、义务及违约责任后,再签订采购合同。在最后的货物验收中,行政事业单位需要建立严谨的验收制度,明确好验收方式,还可以寻找专业的验收机构来负责采购验收,同时要求验收人员出具验收证明。验收过程当中若有意外发生,验收人员及时向上级领导报告,尽快采取适当的解决措施。
6.首先,在工程立项环节,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寻找专业机构,根据单位的实际情况和发展战略制定项目建议书并出具可行性分析研究报告,在报告通过充分的评审审核通过后,行政事业单位要根据权限、程序对项目做出决策。下一步,行政事业单位要加强对工程招标环节的控制。为保证信息透明,行政事业单位应该采用公开招标的方式,公平公正的选取有竞争优势的承包单位,并且在时间期限内和中标单位签订合同,保障双方利益。在工程建设环节,行政事业单位可以加强对工程建设过程监控的力度,对于物资采购环节,实行严格的监督管理,避免出现使用不合格工程物资的现象。行政事业单位的中的财务管理部门应当及时、高效的同中标单位沟通,掌握工程进度,及时核算工程价款,并经财会部门审核后付款,避免无故拖欠。最后,在工程验收时,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在收到工程竣工通知后,组织各单位进行竣工验收,同时财务部门需要编制竣工决算,最终办理竣工验收手续。
四、结语
在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中,内部控制制度的实施有力地保障了行政事业单位管理工作质量,降低了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提高了各部门以及各科室的工作效率。因此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有利于促使各部门及各科室之间在业务活动中互相监督,有利于完成行政事业单位的经营活动目标,并对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运行提供有力地保障。有利于行政事业单位更好发挥其公益性职能,来适应经济市场发展的需要。同时加强财务会计内部控制管理,也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有利保障,也是树立风清气正、经济繁荣、绿色环保、和谐社会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