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的实践与基本经验

2022-02-05唐海杰吴少进卢成观

实事求是 2022年1期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

唐海杰 吴少进 卢成观

(1南宁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广西 南宁 530299;2右江民族医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 广西 百色 533000)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中把坚持统一战线作为我们党百年奋斗的十条历史经验之一,强调“建立最广泛的统一战线,是党克敌制胜的重要法宝,也是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法宝”。[1]自建党以来,为了解决不同时期的主要矛盾和奋力实现目标任务,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建构了不同内容的统一战线。在新时代新征程,我们必须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吸收统战工作百年实践基本经验,在统战工作原则上始终坚持原则性和灵活性的统一、在统战工作评价标准上始终坚持以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根本评价标准、在统战工作思想方法上始终坚持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在统战工作视野上始终坚持国内统战和国际视野的统一,开创党的统战工作新局面。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统一战线的产生与实践

党的统一战线工作的实践发展史和理论发展史,实质也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发展历史。虽然每个历史时期统战工作的任务、主题、方法与要求等都有所不同,但都始终围绕着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展开。

(一)建党初期和大革命时期的民主联合统一战线

1921年,随着中国共产党诞生,党的统一战线工作也随之展开。初创的中国共产党,还不善于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对当时的中国社会缺乏系统科学的认识,对革命对象(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力量之强大、顽固缺乏正确认识,对资产阶级依然占据统治地位和无产阶级自身力量较为弱小的现实缺乏清醒认识,在“左”倾主义影响下一度在思想上照搬俄国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经验,认为中国也可以像俄国一样直接开展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革命。[2](P29)在1922年和1923年两次远东共产国际会议的指导和建议下,中国共产党对现阶段中国革命的任务、性质和方式有了深入认识,积极探索与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的合作方式。最终在1924年,中国共产党放弃了“党外合作”方式,接受了国民党提出的“党内合作”的方式,组建了以国共第一次合作为基础的国民革命联合统一战线。但是从国民革命联合战线形成伊始,“只注意同国民党合作,忘记了农民”的右倾主义,[3](P3)导致中国共产党在联合战线中的独立性和领导权逐渐丧失。

因此,联合统一战线的组建完成,既孕育着革命蓬勃发展的希望,也是潜藏着失败危机的开始。毛泽东洞察了这些微妙的“危机”,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中科学分析了社会各阶级的经济地位和革命态度,提出“工业无产阶级是我们革命的领导力量。一切半无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是我们最接近的朋友”和区分民族资产阶级的左、右翼分子,积极拉拢“左翼分子”并加以提防的观点。[3](P9)但是毛泽东的观点此时并没有得到中央的重视和采纳,在大革命进入关键时期,随着蒋介石和汪精卫主导的反革命集团发动反革命政变,第一次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联合统一战线就此破裂。

(二)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工农民主统一战线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党的统一战线是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民主统一战线。由于国民革命运动失败,中国革命的重任落到了中国共产党的肩上,为了扭转革命颓势,1927年八七会议清算了党在联合战线中出现的右倾机会主义。毛泽东在《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中强调:“中国迫切需要一个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这个革命必须由无产阶级领导才能完成。”[3](P48)前车之鉴后车之师,中国共产党此时对革命的性质和党领导革命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进一步认识工农阶级的力量,积极巩固和扩大工农联盟为基础的统一战线,并提出了武装夺取政权,从进攻大城市转向农村,走农村包围城市的中国革命新道路。随着党的工农联盟统一战线持续开展,工农红军得以壮大,农村革命根据地不断扩大,土地革命运动得以深入发展,在1931年11月7日成功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全国性的工农民主政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

无独有偶,党的统一战线思想和工作仍然深受共产国际的“双重作用”影响。在共产国际领导和影响下,党的统一战线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以王明为代表的党内“左”倾主义把共产国际一切决策和精神跟中国革命实际割裂,把工农阶级视为革命统一战线的唯一动力,认为其他一切社会力量都是危险的、不值得团结的,坚持“一切斗争,否认联合”[4](P763)的政策。党内“左”倾关门主义,加之右倾盲动主义,把中国共产党和那些愿意到中国共产党革命阵营中来的友军置于孤立境地,导致党的革命道路走了弯路。随着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革命根据地的大量丧失,为了保存革命力量和革命火种,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走上了艰难困苦的长征之路。因此,土地革命中后期党内“左”倾教条主义、关门主义,完全违背了革命统一战线的初衷,违背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统一战线和毛泽东统一战线的发展观,犯下革命运动战略性的错误。

(三)抗日战争时期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包括社会各阶级、各党派、各社会团体、海外华侨,以及除了汉奸、投降派以外的地主阶级和亲英美派的官僚买办资产阶级在内的统一战线联盟,具有结构复杂、规模最广泛的特点。[2](P35)它的构建和胜利,是建立在一定的主客观条件之上的。

抗日形势的急剧变化和民族抗战热情的持续高涨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组建提供了主客观条件。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中日民族矛盾代替国内阶级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中国共产党从民族根本利益出发,为组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奔走呐喊,团结一切可以抗日的团体和个人,发起了一系列“抗日反蒋”运动,谋求真正实现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目标。华北事变之后,整个民族抗日战争形势出现新变化,民族抗日热情持续高涨,而且蒋日矛盾锐化和蒋介石抗日的可能性提升。此时,善于观察和分析局势的中国共产党批判了党内“左”倾关门主义,积极利用有利形势,及时将“抗日反蒋”调整为“逼蒋抗日”“联蒋抗日”,且得到了杨虎城、张学良发动“西安事变”的响应,加速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七七”事变后,中国共产党提出,“动员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4](PP352~353)在送交蒋介石《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中声明停止武力推翻国民党统治、停止没收地主土地,并兑现了把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的承诺。同年9月,国民党发表了国共合作宣言,由此组成了以国共第二次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中国共产党正确处理了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问题,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毛泽东在《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问题》中指出,为了长期合作,统一战线中各党派实行互助互让是必须的,但应该是积极的,不是消极的,强调要深刻认识到民族斗争和阶级斗争所具有的一致性,积极纠正“一切服从统一战线,一切经过统一战线”的右倾机会主义,对国民党采取既团结又斗争的政策,明确“我们的方针是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既统一,又独立”,保持党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当中的独立自主性。[4](PP537~540)此时,中国共产党更加注重创新团结民主党派和民主人士的方式,在抗日根据地坚决执行“三三制”原则,建立了抗日民主政权——由民选的共产党人和各抗日党派及无党无派的代表人物组成的合作政府。[5](P1044)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中国共产党的实际领导下,获得较大可能的巩固和发展,成为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决定性因素。

(四)解放战争时期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解放战争时期的统一战线是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以打倒国民党的独裁政府为共同目标的,包括了工农兵学商各被压迫阶级、各人民团体、各民主党派、各少数民族、各地华侨和其他爱国分子的民族统一战线。[6](PP1123~1136)在抗日战争即将取得全面胜利之际,全国人民热切期盼结束内战,实现和平建国。为顺应全国人民的和平诉求,反对蒋介石的“内战、独裁、分裂”的图谋,[6](PP1256-1257)中国共产党于1945年8月25日,发表了《对目前时局的宣言》,提出了“和平、民主、团结”的口号,并组建了中国共产党代表团前往重庆与国民党展开谈判,签订了《双十协定》。谈判期间国民党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为发动战争进行积极部署,甚至于最后撕毁和平协定和血腥镇压和平民主运动,这些违背全国人民追求和平愿望的行径,反映了蒋介石领导的国民党专制独裁野心不死,和平建国实属虚幻,同时人民对国民党的幻想逐渐消亡,致其众叛亲离。

反观之,在解放战争进入战略进攻阶段以后,中国共产党加紧统战工作,不断分化敌人,努力争取一度想走“中间派”的政治力量,并于1949年9月21日成功召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为新中国的成立巩固和发展了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并在组织上形成了全国人民大团结。因此,解放战争时期的统一战线目标和任务更鲜明,有着更为科学的政策、更为成熟的思想、更为灵活的工作方式方法,充分实现了统一战线的包容性、广泛性、多样性的有机统一,已经承担起了为中国共产党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彻底胜利而不断凝聚人心和力量的重要使命。

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探索与发展

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之前,党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承担起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任务和使命,也走了一段曲折的路。

(一)社会主义革命时期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使命担当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国内环境和任务异常严峻,在对待民族资产阶级的问题上,党内部分“左”倾关门主义、敷衍主义等滋长,使得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出现与社会发展不相符的情况。针对统战工作的形势,统战部部长李维汉在1950年3月召开的第一次全国统战会议上,作了《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新形势与新任务》的报告,阐述了当时的统一战线的形势和任务等问题,毛泽东、周恩来听取报告,并批评了党内出现的“左”倾关门主义等错误思想,强调要在党内广泛开展统战政策的宣传教育,[7](P28)以稳定和发展统一战线。1950年到1953年,党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得到了巩固和发展,在全国上下开展的“三反”“五反”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另外,随着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土地制度改革的发展,国内阶级矛盾、社会结构也发生了变化,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之间的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为了顺利废除资本主义所有制、消灭资产阶级,中国共产党立足国家实际,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了和平赎买,对于资产阶级分子进行和平改造,实现“消灭阶级、改造人”的目标,助力完成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目标和任务,最终实现新民主主义社会顺利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

(二)三大改造完成后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曲折发展

1956年9月,刘少奇在党的八大上所作的《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向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政治报告》中强调,随着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完成,社会主要矛盾已经由阶级矛盾变为人民内部矛盾: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2](P48)国家的社会结构、阶级关系发生了本质改变,统一战线内部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等基本转变成为可以自觉劳动的社会主义劳动者。面对国内矛盾和国家中心任务的转移,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工作策略也相应作了调整,进一步扩大统战范围和规模,尽可能地团结一切能团结的力量和尽可能地调动一切能调动的积极因素,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作贡献。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讲话中,明确必须采取“团结——批评——团结”[8](P210)的方式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强调对于知识分子要采取团结、教育、改造的策略,注意用社会主义思想教化民族资产阶级,对其要给予工作和生活的安排。[9](PP158~189)注意做好侨务工作,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加强与各民主党派的合作,积极建设好党员与非党员的关系,实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能团结的人,并且尽可能地将消极因素转变为积极因素,为建设社会主义社会这个伟大事业服务”的目的。[8](P210)

1966年到1976年发生的“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给党的统一战线工作造成严重冲击。首先,文化大革命摧残了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当中的各民主党派重要代表和爱国民主人士身心。民主党派领导人、民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分别被当成“地主分子、反革命、特务”“地主、富农、反革命”“臭老九”遭受打压和迫害。[2](P53)另外,“文化大革命”严重破坏统一战线组织。把中央统战部污名化为“修正主义司令部”“牛鬼蛇神的庇护所”等,使统战工作一度瘫痪;把各民主党派和工商联污名化为“反动组织”,并相继查封了各民主党派和工商联的中央机关;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污蔑成“人为地搞民族分裂,是独立王国”,撤销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关闭民族院校,停止宗教组织和一些宗教性活动。尽管如此,统一战线本身没有被摧毁,且在“是否取消民主党派、取消政协、取消统一战线”的问题上,[2](P54)毛泽东的答案始终是否定的。在1975年的第四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上,周恩来作了政府工作报告并重新强调了党的统一战线政策,获得统一战线内各民主党派和各民族各界爱国人士的拥护和支持。

三、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爱国统一战线的产生与发展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的统一战线发展成为爱国统一战线,承担的是推进改革开放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祖国统一的重大使命。爱国统一战线是由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一起组成的,是包含台湾同胞、港澳台同胞和国外华侨在内的最广泛的统一战线,这一概念正式确定前经历了改革开放以来的几个重要阶段。

首先,经历了从1977年到1978年中共中央落实“拨乱反正”工作、停止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明确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来,并逐渐恢复统战工作的阶段。其次,经历了1979年8月第十四次全国统战会议,把新时期统一战线的性质重新定义,首次提出“革命的爱国统一战线”概念的过渡阶段。[10](P203)另外,还经历了批判党内外“消化论”和“收缩论”等错误言论阶段。邓小平强调:“统一战线仍然是一个重要的法宝,不是可以削弱,而是应该加强,不是可以缩小,而是应该扩大。它已经发展成为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最广泛的联盟。”[10](P203)最后,1981年6月的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决定把新时期统一战线正式确定为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11](P250)突出强调这一时期的统一战线的爱国主义性质,体现了“大团结大联合”的主题,使统一战线的规模和范围再次扩大。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社会历史条件发生了新变化。为了提高党员思想认识,更加明确爱国统一战线的发展方向和目标任务,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先后三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上,系统论述了党的爱国统一战线的重要性、必要性和长期性问题。其中,2000年12月党的第十九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从跨世纪的高度分析了新的历史条件,对党的统一战线的方针、主要任务、各领域统战工作,以及统一战线的根本性、全局性、战略性的问题等进行了系统的论述,推动统一战线实现跨世纪的发展。[2](PP61~64)在新世纪新阶段,面对国内外形势的深刻变化,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高瞻远瞩,深入分析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统一战线的阶段性特征,要求从党和国家事业的战略高度,进一步认识新世纪新阶段巩固和壮大统一战线的重要意义。[12](P542)在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对关于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和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等问题进行了一系列重要论述,为统战工作提供了重要指导意见。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党的统一战线实践与理论的守正创新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会上强调:“新的征程上,我们必须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树立高度的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信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紧紧依靠全体中华儿女共同奋斗,坚持大团结大联合,不断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广泛凝聚中华民族一切智慧和力量,形成海内外全体中华儿女万众一心、共襄民族复兴伟业的生动局面。”[13]新时代新阶段,中国共产党坚持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不断强化对爱国统一战线的领导,持续推动爱国统一战线的实践和理论的创新性发展。

(一)对新时代统一战线地位和任务的守正创新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党的统一战线的实践和理论得到了持续丰富和发展。在2015年的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研究统战工作面临的形势,扎扎实实做好统一战线各方面工作,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为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广泛力量支持。[14]这一要求回答了新形势下需不需要统一战线,需要什么样的统一战线,以及怎样巩固和发展统一战线的重大问题。党的统一战线工作在科学理论指导下,为实现党的奋斗目标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了人心和力量。

“统一战线是夺取革命、建设、改革事业胜利的重要法宝,是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重要法宝,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法宝。”[15](P170)在实现党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依然需要长期坚持和运用好统一战线这个传家宝。统一战线的任务历来是随着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的改变而改变的。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展现中国共产党观察当代世界的宏大视野,以透视时代风云的锐利眼光和展望未来世界的长远眼光,围绕党和国家的奋斗目标和中心任务,对新时代党的统一战线的任务进行调整,将“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服务,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服务,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服务,为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服务”作为新时代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任务。[16]此外还进一步明确了各统战领域的具体任务,如对于港澳台的统一战线工作,强调要坚持和完善“一国两制”,提出了支持港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增强港澳同胞的国家意识和爱国精神、发展壮大台湾爱国统一力量、同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等具体要求,也对新时代党的统一战线工作提出了新的奋斗目标。但是,不管是什么目标和要求,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二)对新时代统一战线的工作方法与要求的守正创新

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党的统战工作的方法进行了探究和总结,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和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基础上,积极吸收了党的统战工作有益经验,发展了党的统战工作方法,以适应新时代特征,适应现代化国家建设和发展的需要。

新时代,党中央深入分析“党所处的历史方位、所面临的内外形势、所肩负的使命任务”,[17](P179)强调形势越是复杂变幻,统战工作越是要开展好。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要做好新形势下统战工作,必须掌握规律、坚持原则、讲究方法,其“最根本的是坚持党的领导”。[18](P130)为了实现大团结和大联合,以更好巩固和发展党的统一战线,必须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强化党员的统战意识,促使全体党员在思想上充分认识“统战工作是全党的工作,必须全党重视,大家共同来做”,在工作实践中“做好分内事,守好责任田”。[18](P130)另外,要坚持一致性和多样性相统一的工作方法。在处理统一战线内部关系的时候,要注意求同存异,以“找到最大公约数,画好最大同心圆”,[19](P31)最大化地凝聚人心、汇聚力量。最后,要有大统战的格局和思维。面对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文化多元化、价值多样化、社会信息化大发展的新形势,党的统战工作还必须保持和强化大统战意识,注意养成“大视野”“新思维”“大文化”的意识,积极参加国际竞争与合作,积极学习世界文明的有益成果,积极为世界贡献中国力量和智慧,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坚持党的坚强领导和大团结大联合的统一战线的本质要求的基础上,实现一致性和多样性的统一,强化“大统战”思维,是新时代统一战线工作凝聚人心和力量的新方法、新要求。

(三)对新时代各领域的统一战线工作的守正创新

统一战线工作关键是做人的工作。因此,新时代党的爱国统一战线首要历史使命就是通过加强在不同领域的统战工作来凝聚人心和力量,助力党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以及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打下坚实的政治基础。

第一,保证党对统一战线的领导。第二,要“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支持民主党派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要求更好履行职能”。[19](P31)第三,重视民族工作,明确党的民族工作必须“走一条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重视民族团结教育工作,培养少数民族的国家认同、中华民族认同、中华文化认同,正确把握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历史方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使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20]相互团结在中华民族大家庭里;第四,在宗教信仰自由基本方针下推动宗教工作的法制化、规范化,“坚持我国宗教的中国化方向,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19](P31)第五,在坚持“一国两制”基本国策基础之上,落实“港人治港”和“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政策,推动内地同香港、澳门的交流合作,维护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团结港澳同胞融入祖国发展大局;在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和“九二共识”基础上,积极为加强与台湾岛内的各党派、各社会团体,以及各界人士的交流和沟通创造渠道和平台,团结台湾同胞一起推进两岸和平与发展,最终实现国家统一。除此之外,关于团结海外侨胞问题、党外知识分子工作问题、在新媒体时代的网络媒体发展中的统一战线工作问题等也得到了进一步的解决,团结了更多力量,巩固了爱国统一战线。

五、总结历史经验,开创党的统战工作新局面

2021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强调:“在百年奋斗历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把统一战线摆在重要位置,不断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统一战线,团结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最大限度凝聚起共同奋斗的力量”。[21]在实现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过程中的统战工作实践发展和理论创新,[19](P147)为在实现党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上的统战工作提供基本经验。[19](P360)

(一)统战工作主要原则——坚持统战工作原则性与灵活性辩证统一

党的统战工作实践史证明,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指导和中国共产党的根本领导的原则下,秉持兼容并包的统战工作原则,即统战工作原则性与灵活性辩证统一,是统一战线得以巩固、发展和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22]第一,党的统战工作任何时候都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坚持“以科学理论指导统一战线工作”,[23]积极推动马克思恩格斯统战思想的中国化进程,为党和国家的伟大事业提供科学指导思想。第二,党的统战工作任何时候都要坚持党的正确领导。百年统战工作实践证明,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确保统一战线的政治方向足够坚定,统战工作的成就才越突出,才能形成党和国家的建设事业大团结大联合的政治大局。第三,充分发挥统战工作的灵活性,实际就是坚持统一战线的包容性、多样性、广泛性。基于中华文化多元一体格局和世界文化多样性的现实,要积极落实文化统战,支持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与融合,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同时,推动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机结合,强化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对党的统战工作的原则性问题的坚持,是增加灵活性深度、广度、厚度的保障,而灵活性的充分体现能更好地维护对根本原则的坚持。因此,统战工作只有坚持党的坚强领导和善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才能发挥出最“灵活”的优势,在实现“目标一致性、旗帜一致性、道路一致性以及领导一致性”的基础上,[24]“必须坚持大团结大联合,坚持一致性和多样性统一,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广泛凝聚共识,广聚天下英才,努力寻求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19](P31)

(二)统战工作评价标准——坚持以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根本评价标准

党的统一战线工作的本质要求,是解决人心和力量问题,因为“人心向背、力量对比是决定党和人民事业成败的关键,是最大的政治”。[18](P130)党的统一战线之所以不断地壮大和发展,根本上是有一个始终为人民谋幸福、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无产阶级政党领导;其他形式的联盟之所以失败,主要是因为其代表某一统治阶级和少数人的利益,漠视或损害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因此,“在历史的各个时期,人民群众在党的统一战线工作中都起到了突出作用,人民群众始终是党的基石”,[25]没有深厚的群众基础,统一战线不可能团结,而“凡是符合最大多数人的根本利益,受到广大人民拥护的事情,不论前进的道路上还有多少困难,一定会得到成功”。[26](P142)特别是随着党对统一战线内部各力量的引导,各同盟者的利益与人民群众的利益越来越契合,党的统战工作比任何时候都更加要处理好“尊重、维护和照顾同盟者利益”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的关系,[16]历史证明,守住人民的利益就是守住了人民的心,守住人民的心就是守住了江山,就是守住了大团结大联合政治大局——这是统战工作的归旨。因此,党的统战工作不管任何时候都必须主动站在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地位,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衡量统一战线工作做得好不好的根本评价标准,才能时刻检验工作和巩固统一战线的群众基础,继续巩固发展党的统一战线,为党和国家的伟大建设事业服务。

(三)统战工作思想方法——坚持革命性和科学性统一

勇于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21]党的统一战线工作思想方法必须坚持勇于自我革命。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实践证明了的具有普遍真理性的、科学的理论体系,但只有坚持了革命性,才能虚心接受外来的建议和意见,及时发现和纠正统一战线工作中的错误,培养统战工作开拓创新、与时俱进的精神品质,确保统战工作思想理论的科学性。打铁必须自身硬,党的统一战线的巩固和发展,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而要确保党对统一战线的坚强领导,必须做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把党的自我革命推向深入,推动党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先进性、纯洁性建设,“确保党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21]进一步提高党的统战工作决策方针的科学性,保证党始终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坚强的领导核心。

(四)统战工作宏阔视野——坚持国内统战和国际视野的统一

党的统一战线主要是指“基于一定的社会政治力量为实现一定的共同目标而组成的政治联盟”,[27]但历史已经证明国民革命的联合统一战线、土地革命的工农民主统一战线都积极联合共产国际的力量,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特别重视团结一切反对法西斯的力量、解放战争时期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对“美英苏”力量也特别关注,以及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在保证外交政策独立自主的基础上,根据国内外形势变化,积极调整外交政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团结国际力量和创造有利的国际环境。马克思、恩格斯提出“应当以各国工人的兄弟联盟来对抗各国资产者的兄弟联盟”,[28](P316)当今中国在世界的地位和影响力不断提升的同时,也必然会引来一些西方敌对势力的“围堵”。因此,做好党的统一战线工作要强化党和国家大统战意识和展现大统战格局。而要强化大统战意识,就必须积极培养洞察国际形势的大视野。在政治上,要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开创具有中国特色的外交新局面,在全球性的重大问题上展现负责任大国形象。在经济上,要善于营造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国际环境,在推动“一带一路”深入发展的过程中建立和巩固与更多国家互惠互利友好关系。在思想上,要从容应对多元文化全球化发展所带来的各种冲击,积极融合外来优秀文化以繁荣和发展中华文化,对外增强中华文化的吸引力,对内强化国民文化认同感、国家认同感。此外,要积极贡献中国智慧和提供中国方案,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汇聚和团结更多国际力量,在国际社会树立良好的大国形象。[19](PP421~490)

猜你喜欢

中国共产党
《中国共产党的一百年》(四卷本)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热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中国共产党与人民政协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