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际友城合作对构建东亚地区命运共同体的作用及未来发展方向
——以天津东亚国际友城合作为例

2022-02-05葛建华

东北亚学刊 2022年1期
关键词:友城东亚地区友好城市

葛建华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城市外交日益成为服务国家总体战略的重要方式。自中国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以来,中国加强与东亚各国的交流与合作,以东盟“10+3”合作机制为基础,以“一带一路”建设为大平台,通过与东亚各国共同建设高质量的互联互通项目,为促进区域和全球经济增长提供重要支撑。特别是在疫情期间,东亚携手抗疫,彰显命运共同体理念。(1)林昊:《新华国际时评:东亚携手抗疫彰显命运共同体理念》,新华网,2020年4月13日。http://www.xinhuanet.com/world/2020-04/13/c_1125849835.htm.中国沿线地方城市在“一带一路”的布局中,在共建东亚命运共同体中找到了自身新的定位和发展方向,积极与国家发展战略相对接,其国际影响力日益增强,而加强沿线国际友城合作又成为“一带一路”建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途径和方式。

一、国际友城合作在构建东亚地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地位和作用

当前,新冠肺炎疫情不断反复,要实现世界经济的均衡复苏仍面临着挑战。在此次新冠病毒不断变异和蔓延的形势下,东亚地区新冠病毒感染人数特别是死亡比例得到了相当程度的控制,同时又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经济的复苏,这令东亚赢得了地缘政治经济发展的先机。(2)葛建华:《后疫情时代总结“东亚抗疫治理模式”提升中国在东亚地区话语传播力的途径和方法》,《日本研究》2021年第2期。但在地区形势加速演变的背景下,东亚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大国竞争加剧,地区安全形势面临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东亚城市外交既起到辅助国家总体外交、提升国家形象的作用,又起到缓冲区、保温箱的作用。

(一)中日韩友城合作彰显特色,是国家总体外交的重要补充

在东亚地区,中日韩三国开展的友城合作尤为活跃。历史、领土问题和现实中的各种利益冲突影响和制约着三国关系,而地方友城的交往起到了缓解紧张关系的作用。如天津市和神户市首对友城的发展历史,就是友城服务国家总体外交和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缩影。中日地方友城在举办夏季和冬季奥运会上的协作,也对处于紧张状态的中日关系起到了减压作用。特别是当友城遭受自然灾害等突发灾难时,友城之间温暖人心的作用凸显。如在疫情期间,中日韩、中日韩+东盟地方城市之间互相驰援,特别是东亚友好城市之间的合作抗疫呈现出多点开花的局面,充分践行守望相助、命运与共的命运共同体理念。另外,中日韩地方友城之间有比较成熟和稳定的交流平台和合作机制,即使在疫情仍然肆虐的2021年,依旧召开了第22届中日韩友好城市交流大会,该大会成为三国地方政府交流互鉴、共商合作发展的重要机制和平台。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新冠疫情的叠加,使我国面临日益复杂的国际环境,因而加强东亚地区国际友城间的交流与合作成为实施国家总体外交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成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力量。

(二)借助“一带一路”倡议,东盟沿线友城交往为东亚的未来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我国政府2015年发布的《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明确指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重要城市之间互结友好城市,以人文交流为重点,突出务实合作,形成更多鲜活的合作范例。”(3)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新华网,2015年3月28日。http://www.xinhuanet.com//world/2015-03/28/c_127631962.htm.为此,中国各地方政府加强顶层设计,相继制定了对接“一带一路”倡议的方案。国际友城合作的主要对象由过去的发达国家逐渐向“一带一路”沿线的发展中国家转移。此前,中国城市外交大多通过建立友城的方式,从日韩等国获取资金、技术等发展要素,同时学习和借鉴这些国家城市建设、经济发展的先进经验。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中国注重加强与东盟等新兴发展中国家开展“城市外交”,发展方向已从注重“获得”向积极“给予”且互助共赢的方向转型,加强与东南亚地区新兴发展中国家建立友好城市,形成了彼此间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模式。在此过程中,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通过携手抗疫、互联互通、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等方式在东亚地区传播,并获得较好的传播效果。

(三)以中日韩+东盟友城伙伴群建设为依托,是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核心力量

随着RCEP的签署,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得到实质性推进,日益成为全球最具增长活力和发展潜力的地区。在此过程中,东亚地区的友好城市群合作已经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合作的重要力量,东亚地方政府合作非常活跃。如东亚地方政府会议机制、东北亚地区地方政府联合会、东亚海洋合作平台等合作机制,促进了东亚地区地方政府的多边合作,也极大地促进了东亚友好城市网络化的建设。在此基础上,中国也积极促进“一带一路”友城之间的合作。如:2015年由联合国五大机构和中国联合发起成立了“联合国海陆丝绸之路城市联盟”,该联盟由“一带一路”沿线国的城市组成,是21世纪在联合国系统内的一次跨领域、跨机构、跨区域的合作。这些城市彼此之间已经建立不同层次的友城关系,该联盟也是友城之间加强合作的一种尝试。东亚地区各国地方政府及友城之间建立起来的联系网络,在增进理解、促进合作、帮助地方政府解决全球化和城市化带来的各种挑战,以及形成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二、天津依托东亚国际友城合作实践人类命运共同体

1973年6月,在周恩来总理的亲切关怀下,天津市与神户市在中日邦交正常化第二年结为友好城市,这是中日间第一对友好城市,也是中国对外缔结的第一对友好城市。自此在近50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国的国际友好城市活动受到中央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普遍重视,缔结的国际友好城市数量迅速增长。天津在东亚地区区位优势明显,位于“一带一路”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的交汇点,通过加强“一带一路”建设,天津摸索出一些与日韩和东盟国家友城合作“双促进”的经验和做法。

(一)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成为东亚地区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重要力量

日本和韩国作为东亚地区的主要国家最早与天津开展经贸合作,而天津也是全国日韩贸易投资企业最为密集的城市之一,这成为天津与日韩多个港口城市签订友城协议的主要原因。天津与东盟在“一带一路”建设上的联系也日益紧密,特别是在经贸领域的合作发展势头强劲,如2021年1月~5月,天津对东盟进出口值增长30.5%,占同期天津口岸进出口总值的12.1%。(4)《今年前5个月天津口岸外贸进出口同比增长27.9%5月份进出口值创历史新高》,光明网,2021年6月23日。https://m.gmw.cn/baijia/2021-06/23/1302374106.html.同时开辟了多条通往东南亚的“一带一路”集装箱航线,在此基础上,友城建设也取得丰硕的成果。

1.借RCEP探讨实现“中日韩自贸区小循环”

历史上,中日韩三国以海上贸易的形式进行了密切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多条以丝绸为贸易商品的交通线路,通过中国东部和南部海岸交通与其他地区的互相联系,其道路与港口组成了古代东北亚地区海上交通网,形成了“东北亚丝绸之路”。(5)刘国斌:《东北亚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研究》,《学习与探索》2015年第6期。古代的“东北亚丝绸之路”给中日韩之间的海上贸易合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韩国于2015年与中国签署了《关于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以及欧亚倡议方面开展合作的谅解备忘录》。文在寅政府积极推进“朝鲜半岛新经济地图”构想和“新北方政策”,中韩两国在2018年举行的中韩经济部长会议上决定,将韩国“新北方政策”和“新南方政策”同中国的“一带一路”构想对接。日本经过长时间观察,对“一带一路”倡议采取有条件合作的政策。2018年9月25日,中日双方针对在第三方市场合作召开专项会议,表明日本对“一带一路”的应对政策出现了实质性转变。总体来看,未来中日韩无论是在经贸还是人文交流方面,都还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天津与日韩一些城市在自然资源、劳动力资源和产业结构等方面互补性较强,一直以来,其贸易往来较为频繁,贸易关系也较为稳定。如2019年占天津市进出口贸易额前三位的国家为美国、日本和韩国。天津与日本的贸易总额为756.4亿元人民币,其中出口额209.8亿元人民币,进口额546.6亿元人民币。天津与韩国的贸易总额约697.8亿元人民币,出口额为188.5亿元人民币,进口额为509.3亿元人民币。与日韩的贸易额占到全市贸易额的20%。在外资方面,天津是日韩企业重要的聚集地,到2020年6月底,天津现存日韩企业约1600家,占全市外商投资企业总数的约18%。从投资规模看,投资总额1000万美元以上的企业270家,其中有100家企业投资总额在5000万美元以上,约三分之一日韩企业注册在天津自贸区及滨海新区。(6)孟兴:《RCEP给天津自贸试验区“撒红包”》,《天津日报》2020年11月20日。《2020年天津统计年鉴》,中经网数据中心整理,2021年1月29日。天津港曾是中韩自贸协定的受益者,在“提升天津港国际资源配置航运枢纽的地位,助推天津成为撬动中日韩自贸区、带动华北西北、辐射‘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关键支点”(7)张广艳:《RCEP赋能天津港世界一流港口建设》,人民网,2020年12月9日。http://tj.people.com.cn/n2/2020/1209/c375366-34465163.html.上发挥重要作用。RCEP签署后,天津探讨在该框架内实现“中日韩自贸区小循环”。为此,天津与日韩商界针对RCEP举办多场专题对接洽谈会,探讨在自贸区等小区域内率先实现开放和创新,对区内的日韩企业首先进行对接,在RCEP框架内就关税减让、投资、原产地规则、服务贸易、跨境电商、知识产权相关承诺和限制进行风险压力测试,为中日韩FTA的达成先行先试。

2.与日韩在“互联互通”合作上“无缝衔接”

天津作为“一带一路”的节点城市,在促进东亚地区的“互联互通”方面日益发挥重要作用。如:在地理位置上,天津与韩国间的海路距离虽长于胶东半岛与辽东半岛的主要港口,但天津港与友城釜山港的整体海路只有742海里,具有辐射三北、陆路发达,并与空港相配套的优势,成为釜山港的主要合作对象,二者合作开通了多条通往东南亚的海上丝绸之路航线。受益于RCEP,天津港与日韩港口之间的贸易往来显著增多,特别是疫情常态化后,通过海铁多式联运、中欧班列品牌“津蒙俄”“津蒙欧”等融入“一带一路”,进一步将天津打造成为东亚新的国际航运枢纽中心。目前天津有十多条外贸航线往返于日韩各大港口。如天津与日本神户港及韩国仁川港、釜山港等港口之间,将日本丰田汽车和韩国的现代大客车等商品整车通过海铁联运过境班列到达天津港后,经“津蒙俄”“津蒙欧”运输通道到达蒙古和中亚市场,以此体现出天津作为华北、西北海上门户枢纽,坐拥3条国际路桥运输大通道,连接日韩的重要战略支点作用,从而成为与“一带一路”无缝衔接的比较典型的案例。

3.加强与东盟合作,不断拓宽东亚地区的海上物流新通道

随着中国与东亚各国在经贸领域的合作日益深化,以天津港为代表的海上物流新通道不断拓宽。天津港是世界人工深水大港之一,同世界上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800多个港口保持航运贸易往来,现有“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集装箱班轮航线30余条,覆盖东南亚国家,于2019年入选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名单,其“建设世界一流绿色智慧枢纽港口”项目被列入交通强国建设试点任务。新华·波罗的海国际航运中心发展指数显示,2020年天津排名全球航运中心第二十位,天津港位居大陆港口第六位。(8)《天津港联手北方港口,打造世界级港口群》,《经济日报》2020年1月20日。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一直稳居世界港口前十强。

天津港在原有港口的基础上开通多条新航线,2016年先后开通东方海外东南亚线、现代东南亚线等6条“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集装箱班轮航线。近年来又开通多条直航越南、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国家的新物流通道。如2020年6月开通越南到东马的直航快线,并将投入4条1800标准箱级船舶进行“周班”运营,填补了中国到越南南部直航服务的空白,实现了越南从南到北全口岸覆盖。(9)杨柳:《打造东南亚快航通道 天津—越南东马直航快线成功开通》,中国水运网,2020年6月12日。http://www.zgsyb.com/news.html?aid=556831.天津已经成为东盟主要成员国(如印尼)商品出口的重要目的港。2021年天津港开通内外贸航线共计9条,有4条通达东盟国家,(10)王井怀:《天津港再添“一带一路”新航线》,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网,2020年10月28日。http://www.gov.cn/xinwen/2020-10/28/content_5555284.htm.有力推动了京津冀及“三北”地区与东盟的经贸合作。

4.在国际产业园合作上独具特色

一是天津与日本友城在产业园合作上充分体现“引进来”特色。天津与日本友城在产业园区合作上具有特色。2008年5月,天津市与友好交流与合作意向城市日本北九州市签署中日循环型城市合作备忘录,就子牙循环经济产业区循环经济的发展开展广泛合作。2019年6月与北九州市签署了《静海区人民政府与北九州市关于开展循环低碳经济领域合作的框架协议》,深化了中日之间在循环低碳经济领域的合作,同时加强了与株式会社日本综合研究所等日本高端智库和产业平台之间的合作,委托株式会社日本综合研究所编制了《“天津市静海区中日循环产业园区”开发战略规划》《天津市静海区中日健康产业园发展规划》,确立中日双方就国际诊疗中心、中日合作康养护理学校等项目进行合作。在前期合作基础上,2020年中日(天津)健康产业发展合作示范区挂牌,这是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建立的中日地方发展合作示范区,主要聚焦健康产业合作,依托中日产业园建设,未来天津与日本友城在循环经济和健康产业上将有更大的合作前景。

二是与东盟友城在特色特区建设上树立品牌形象,体现“走出去”特点。天津在柬埔寨开发的“柬中综合投资开发试验区”,被称为中国—东盟合作机制成功实践范例和“互联互通工程”在次区域经济走廊成功建设的支点项目。(11)贾云娇、陈璠:《一带一路天津故事:泰国湾里的“天津特区”》,《天津日报》2016年1月10日。2008年天津优联集团与柬埔寨政府签订了360平方公里的土地租赁协议,在距离友城西哈努克港20公里的七星海地区投资建设特区项目,形成了以休闲旅游渡假区、空港物流贸易区、现代制造产业园区、农业示范区、文化娱乐特区和康体养生为主要内容的特色特区。2017年该项目纳入我国“一带一路”项目库,升级为“柬中综合投资开发试验区”,从而成为中国连接欧亚非的“一带一路”标杆项目,被打造成为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天津品牌。

(二)以东亚友城建设品牌化为抓手,提供构建命运共同体新思路

1.天津与日韩友好城市之间的交往具有引领性品牌效应

中日韩民间交往历史深远,地方政府通过加强友城交流的机制化建设,为增进了解、深化友谊探索了一些行之有效的途径和方法。

第一,天津与日韩在双边交往的基础上,积极探讨中日韩、“中日韩+”的友城合作模式。在1973年天津市与日本神户市结为友好城市的带动下,上海与横滨、大阪,西安与奈良、京都,南京与名古屋等先后建立友好城市关系。1993年7月1日,江苏省连云港市与韩国全罗南道建立了第一对中韩友好城市,此后,天津与仁川市建立友好城市关系。截止到2021年,天津与日韩建立的友好城市达到12对,在与50多个友好国家结成的93对友城中占比约13%,友城建设呈现出鲜明的引领性特色。自2010年起,天津每两年举办一次中国·天津国际友城圆桌会议,邀请友城市长、议长来津参会,同时举办“一带一路”国际港口城市研讨会,推动建立“一带一路”港口城市合作联盟,积极主动拓展对外交往渠道,开展各种经济合作与人文交流活动。天津在友城建设中围绕特定议题将一方结好、多方参与、共同受益的友城城市群合作的发展推向深入,不仅在传统经贸领域加强提质增效,还加强在新兴产业领域如健康医疗、智能科技、时尚消费等领域的合作与交流,在中国城市外交中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12)张楠:《天津国际友城交往及对城市外交的作用——以天津市与千叶市的友好城市交往为例》,中国网,2018年12月3日。http://news.china.com.cn/world/2018-12/03/content_74234231_0.htm.

第二,天津与日韩友城之间的交流起步早、交往深、数量多、成效显著,具有引领作用。日本和韩国友城一直都是天津推进对外友好交流的重点方向。日本的神户市、四日市、千叶市、函馆市、秋田县、北九州市等友城,韩国的仁川市、釜山广域市、京畿道等友城,都是日韩重要的港口城市。多年来,天津借助港口友城的平台,通过高层互访、经贸推介、论坛展会、平台活动、人员互遣等多种形式,不断深化与日韩友城在经济环保、城建绿化、文化体育、观光旅游、医疗卫生、人员交往等各个领域的合作,并取得丰硕成果。为表彰天津市与四日市在环保合作方面取得的成绩,日本自治体国际化协会和总务省向两市颁发了“总务大臣奖”。2014年韩国仁川市获得了由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颁发的“对华友好城市交流奖”,天津市获得“国际友好城市交流奖”。受益于双方城市自身的快速发展,天津与日韩友城间的友好交流合作日益向解决实质问题发展,借助“一带一路”建设和友城合作呈现出的“双促进”局面。双方具备坚实的合作基础和对外合作的迫切愿望,这使得友城的交往不断扩展到各个领域。

2.天津与东盟友好城市的交往具有“东盟方式”的品牌效应

自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后,天津与东盟友城如印度尼西亚的东爪哇省、越南的海防市、泰国的曼谷和北榄坡市、柬埔寨的金边市、马来西亚的马六甲市等港口省市的合作日益紧密,带动经济贸易、农业、金融创新、卫生医疗、旅游服务等方面的交流合作,体现出鲜明的“东盟特色”。

第一,天津与友城华商的联系与合作成为显著特色。东南亚海外华侨众多,一部“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也是华侨华人移居海外的历史。华侨对“海上丝绸之路”的形成和发展都做出了重大贡献,他们因为贸易而聚集,形成了众多的华侨聚集区。天津一直重视与东南亚各地的侨联侨商建立和巩固联系。泰国的北榄坡、马来西亚的马六甲、印尼的爪哇都是华侨的聚居地,经过多年的发展,他们具有很强的经济实力,联系面广泛,具有较高的社会地位,为当地社会的稳定和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天津在这些友城设立了交流中心,负责友城合作的相关事宜,从而成为天津友城合作的一个特色。

第二,职业教育培训成为天津与东盟合作的亮点。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推进,天津与沿线国家的职业教育合作成为双方民心相通的样板工程。由天津原创并率先推进实施的“鲁班工坊”在泰国取得较大成效,将技术、产业与教育紧密结合,从而使职业教育成为服务“一带一路”的重点项目,成为天津立足于泰国,辐射东南亚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中心。

首先,合作体现了天津职业教育的教学标准、教学模式。天津与友城的教育机构(如与印尼东爪哇华文教育机构等)交流密切。2017年,天津与印尼职业教育研究发展中心正式成立,双方互派教师、编写教材、开展培训,以及学分、课程、教学标准互认。天津与印尼友城东爪哇省泗水市第五职业教育学校建立合作关系,该学校成为该省第一家推广施行天津EPIP教学模式的职教学院,即将企业和学校放在一个平台上,学生每天在实践中学习,贴近实际,能很快适应企业需求。其次,设立人才培养计划。如天津与泰国联合设立职业教育奖学金,用于培养汉语人才,选出的人才被派遣到天津职业技术学院学习。这一项目在泰国产生了很好的社会效应,成为泰国职业教育领域的口碑项目。再次,形成区域职业培训中心。如在柬埔寨成立的澜湄职业教育培训中心,从事澜湄区域的职业培训。天津的职业教育成为可复制、可推广的搭建民心相通桥梁的明星。

第三,人文交流项目日益品牌化。天津在东盟地区设立的企业和机构多达160多家,为此,天津加强友城人文交流项目的品牌化。首先,加强机制建设。具体为建立国际友城工作联席会机制和推行国际友城工作联络员制度,整合资源形成合力。为促进人文交流,2014年天津专门成立天津东盟经贸合作促进会,与东盟的华侨、华商建立联系,通过举办推介会议加强天津企业与东盟的经贸联系。其次,形成政产学研合作模式。如天津与柬埔寨七星海、广西桂林通过“线上会议+云上签约”建立“一带一路”文旅国际重点合作项目——柬埔寨七星海旅游度假特区项目,全面布局国际政产学研基地,形成国内国外三城合作,开启了中柬国际政产学研合作模式。再次,打造特色旅游品牌。天津已经与越南、泰国的一些城市建立了良好的协作关系。天津有往返泰国曼谷的定期旅游直航包机服务,“泰国万人游天津”是天津宣传城市旅游品牌的重要成果。在疫情期间,也设立了众多“云”游天津项目,展示津门魅力。

第四,积极为友城提供应急突发事件后的援助。天津积极开展医疗卫生方面的援外行动。疫情期间,天津货运航空与友城当地政府合作,抢运急需物资,运输多班防疫物资。如天津-金边-广州航线运输以口罩为主的防疫物资。此外,还选派医疗队到友城当地直接参与突发公共卫生救援。

(三)以新传播方式讲好中国故事、天津故事

天津以建立海岸电台的方式对接国家和区域重大发展战略,通过设立水上广播电台,对外播发安全、搜救、渔业、生活资讯等综合信息,为水上船舶,特别是非公约船提供语音广播服务。海岸电台是北方海区发布海上安全信息的重要部门,对保障海上船舶安全具有重要作用,目前日益成为服务于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重要传播手段。天津广播电台自2016年起进行了两次大型海外访问活动,开辟“津彩‘一带一路’”“天津媒体友城行”等栏目,以国际友城在“一带一路”上的合作情况为主题,制作了中柬综合投资开发试验区、泰国孔子学院、中非泰达经贸合作区等项目的宣传报道,以讲好中国故事、总结中国经验为主要内容,从不同层面阐释了“一带一路”带来的多方共赢。

天津作为东亚经济圈的活跃城市,通过发展和深化与国际友好城市的关系,重点发挥“一带一路”建设中沿海友好城市港口建设的优势,培育特色,在促进“一带一路”倡议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天津落地生根等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三、以国际友城合作助力东亚地区命运共同体的构建

城市国际化是未来城市发展的必由之路。东亚地区一些有独特政治经济资源的城市,既成为了服务于国家总体外交的重要角色,又展现了其独特的桥梁功能和经贸合作功能。

但是,在东亚地区存在的一些结构性、历史性难题,仍阻碍着国际友城之间的合作。在东亚地区,冷战的历史惯性尚未完全停止,新的利益矛盾又不断涌现,台湾问题、半岛问题、海洋领土争端,无一不是在历史因素与诸多现实利益矛盾交织下形成的,旧的矛盾没有解决,新的问题又不断激化,阻碍着东亚一体化的进程。特别是在东亚国家的海域上,存在着不同性质的海洋纠纷,这些问题涉及岛屿、领海、大陆架、渔场划分等诸多问题。基于上述问题,近两年中日好感度急剧下降,为中日关系平添一层隐忧,对友城之间的合作构成障碍,对探索构建东亚命运共同体形成挑战。针对上述现状,应把友城建设与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结合起来,优先在经济走廊沿线进行友城布局,从而提高友城缔结的针对性和可行性。

(一)东亚友城联盟合作机制成为构建命运共同体的主要载体

在构建东亚地区人类命运共同体背景下,借助一些城市群联盟的平台整合资源、形成合力,由一对一友城模式逐渐转化成一对多、多对多的网络化友城联盟方式,从而使友城交往水平不断提升、范围不断扩大。依据东亚友城合作多是著名国际港口城市的特点,建立多边友城港口城市联盟。如:通过建立“中日韩+东盟”港口城市联盟、“中日韩友好城市交流大会+东盟”等城市联盟等方式,以问题意识为导向,积极推动民心相通建设。围绕城市发展的共同课题,如在疫情常态化的情势下,如何推动抗疫合作和经济复苏,如何通过深化地方政府的合作实现东亚地区的相互包容及可持续性发展,如何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等问题,找到解决的办法。“成功从不凭借个人,而是依靠集体。”(13)《习近平出席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八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新华网,2021年11月12日。http://www.news.cn/politics/leaders/2021-11/12/c_1128059698.htm.通过建立联盟解决实际问题,在东亚地区积极构建命运共同体。

(二)在东亚地区开展的“一带一路”建设成为构建命运共同体的主要平台

针对东亚地区多是海洋国家,且海洋领域的矛盾比较突出的特点,以“一带一路”建设作为构建命运共同体的主要平台显得尤为重要。为此,一是积极参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互联互通建设,在避免经济问题政治化方面加强沟通和合作。二是以创新、绿色和可持续发展理念为指导思想,积极参与“一带一路”沿线友城的高质量特色园区建设,围绕重点项目和重点企业进行友城布局,扩大朋友圈。三是在疫情常态化下凸显中欧班列优势,加强东亚国家的互联互通。中欧班列在疫情期间对于稳定国际产业链、供应链,促进国际抗疫合作发挥了重要作用。2021年前三季度开行11343列,同期增长29%。(14)《前三季度开行11343列 中欧班列运输保持强劲增长态势》,中国经济网,2021年11月4日。http://bgimg.ce.cn/xwzx/gnsz/gdxw/202111/04/t20211104_37058808.shtml.海铁联运、内陆港建设、国际中转集拼等通道和业务,已经成为支持东亚企业供应链的一种新型国际运输方式,成为国际海运和空运的重要补充。东亚各国在共建“一带一路”合作过程中,各方进一步增进互信和了解,为构建更为紧密的伙伴关系,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休戚与共的共同体奠定基础。

(三)以形式多样的友城外交促进命运共同体理念落地生根

习近平主席指出,“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东亚地区友城外交日益成为加强民心相通的重要方式,也是将命运共同体意识落地生根的重要方式。为此,一是依据各自的特色,将科教卫生合作作为搭建友城固定长期交流的重要途径。特别是日益蓬勃发展的海外职业教育,在友城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近年来大量的中资企业进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跨国性职业教育的需求不断增强,通过在海外建立“鲁班工坊”等职业教育培训机构,让职业院校与海外的中资企业直接合作,同沿线国家共享职业教育的优秀成果。二是加大与沿线国家文化旅游合作的力度。建立与沿线国家国际通行规则相衔接的旅游服务标准体系,如依托国际邮轮母港,积极拓展邮轮旅游市场,加强与日本、韩国、新加坡等沿线国家邮轮游艇等领域的合作,借助游艇保税仓向“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开展保税展销展卖活动。三是充分挖掘潜力打造海洋文化品牌。确定重点合作的城市,特别是促进沿线陆海港口城市的合作,以点带面,不断挖掘合作潜力,一城一策,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加快建设不同类型的海洋文化中心。四是加强云上合作力度。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阻断了正常的国际交流及合作,为此加强线上、云上的交流力度就成为必要。通过云上开展紧密的活动,提高沟通合作水平,将双方结好的交流以品牌方式固定下来,进一步促进双方友好关系。

在东亚地区,中国地方城市与国际友城不仅在加强交流与合作的过程中形成了更加紧密的伙伴关系,也在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过程中,将这一伙伴关系不断深化与升华。

猜你喜欢

友城东亚地区友好城市
福建泉州推进与印度金奈建立友城关系
ГОРОДА-ПОБРАТИМЫ ПОМОГАЮТ ХАРБИНУ В БЕДЕ俄友好城市向哈尔滨捐赠医疗物资
山东,倾力扩大友城“朋友圈”
如何看待我国的高投资率
会“珰”洞鉴以昭然——古代东亚地区冠饰“珰”之探究
宁夏国际友城工作开展路径的几点思考
2012中国国际友好城市大会主题:“幸福城市,绿色生活”
上海电动汽车友好城市计划发布
莱斯特市Reaching Out友城推广活动